景德镇官窑制度和制度文化
摘要:景德镇是中国乃至世界瓷都,在长达一千多年的陶瓷生产历史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陶瓷文化。其中,官窑制度和制度文化是景德镇陶瓷生产辉煌的重要原因。以官窑制度和制度文化为视角来探讨景德镇陶瓷文化。
关键词:景德镇;官窑;制度;制度文化
一、官窑和官窑制度苏珊米勒2013年4月运势完整版
关于官窑的概念,在不同关于陶瓷的著作中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著作把官窑等同为御窑。张东编著的《瓷器》认为,“官窑是指专门为皇家宫廷烧造瓷器的窑场,是宫廷提出烧造要求,并派人专门管理,所有产品进入宫廷,烧造的制品集中处理,产品不在民间流通,北宋后期开始形成这样的制度,而在此之前,则还属于贡窑的性质。王健华编著的《明清官窑青花瓷识真》也是这种观点,“官窑是由国家直接拨银,统一管理下的生产机构,集中全国最优秀的能工巧匠,垄断最好的瓷土和青料,按照造办处设计好的造型和纹样进行批量的手工业生产,成品出炉以后经过百里挑一的筛选,将没有瑕疵的上品运往京城。”王光尧的《中国古代官窑制度》认为,官窑是由官府出资兴建、产品流向由官府控制的陶瓷生产窑场;御窑是官窑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官窑作为中国手工业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对我国陶瓷业生产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据相关文献记载,在传说时期的黄帝时期就出现了专门管理陶政的官员。到了秦汉时期开始出现专门管理窑场生产的官
员,表明了官营陶瓷业的发展。宋朝时期,中央设立了专门管理窑务的官员。“所隶官属十:……窑务,掌陶为砖瓦,以给缮营及瓶缶之器。”(《宋史·职官志(五)》卷一六五)此外,从宋朝开始,有大量的官窑实物来证明官窑的存在。元朝时期,在景德镇设立专门管理瓷器烧造的浮梁瓷局。“浮梁瓷局,秩正九品。至元十五年立。掌烧造磁器,并漆造马尾棕藤笠帽等事。大使、副使各一员。”(《元史·百官志(四)》,卷八八)表明了景德镇陶瓷生产的规模已经引起官方的重视,进而加强对景德镇陶瓷生产的管理。这一机构的设置,也从政府的层面认同了景德镇陶瓷生产的高超技术,并进一步推动了陶瓷生产水平的提高。明清两代是景德镇陶瓷生产的辉煌时期,明朝初年,景德镇设立了御窑厂[1],开始了景德镇陶瓷生产鼎盛时期。
官窑生产同民窑生产有着重大的区别和不同。首先,官窑生产用瓷不惜工本,一味追求质量和精巧,对于破损瓷器一概打碎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到了清朝后期慢慢改变,但官窑追求完美的做法明显有别于民窑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做法;其次,官窑生产的工匠具有最高水平,御器厂又占有最好的瓷土和青料,所以也能造出最高水平的精美器物;再次,官窑生产严格要求,对于个人创新力来说有所限制,甚至官窑生产的式样也是确定的。就清一代而言,官窑产品式样出自内廷,有高水平的设计人员专门从事这项工作,代表当时设计的最高水平,所以御窑器物无论从造型、釉、纹饰等都引领时尚
潮流就是很自然的事情。“时江西景德镇开御窑,源呈瓷样数百种,参古今之式运于新意,各位者巧妙手彩绘人画、山水、花鸟,在各极其胜。”[1]
从精美的御器中我们可以看出明清各个朝代的社会时尚和文化内涵,可以这样说,御窑以特有的方式记录了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历史。官窑的创作,一次次推动景德镇陶瓷生产的创新和发展。
二、景德镇官窑制度
官窑生产的要求和官窑产品的特性,就使得在官窑生产中形成了各种制度。包括古代的用瓷制度、官窑的管理制度、生产制度、用工制度、次品专卖制度、运输制度等。这些制度一方面保证官窑生产的严格性和神秘性,另一方面又一步步把景德镇陶瓷生产推向了辉煌。hdmi声音>西安事变简介
用焕然一新造句官窑产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官方的需要。到了明清时期,官窑生产的产品仅仅是满足皇宫的奢侈消费品。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官窑产品就是特权的象征,在慢慢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官窑用瓷制度。历代王朝为了加强皇权的需要,对于瓷器生产有着明确的规定。“至元八年四月二十日,御史台承奉尚书省扎付钦奉圣旨:“节该今后诸人,但系瓷器上并不得用描金生活,教省里遍行榜文,禁断者。钦此。”(《元典章·工部·杂造》)祭器用瓷:“中统以来,杂金、宋祭器而用之。至治初,始建新器(瓷质祭器)于江浙行省,其旧器悉置几阁。”(《元史》卷七十四)到了明清时期,这一限制更为严格,一方面官窑生产瓷器仅仅为皇家使用和馈赠,如果随意使用可能带来杀身之祸。“内官张善伏诛。
善往饶州监造磁器,贪黩虐下人不堪,所造御用磁器多以分馈其同列,事闻,上命斩于都市枭首以徇。”(《明宣宗实录》,卷三十四)给张善带来杀身之祸更多的是因为把御用磁器分赠给其他官员,这亦表明了到明清时期,皇权绝对权威得以在各
方面体现。这一问题明显体现了还有一方面官方对礼器和各级官员的用器有了明确的规定,僭越礼制要受到惩罚。“礼器用瓷:洪武二十四年六月已未诏六部都察院同翰林诸儒臣,参考历代制度,更定冠服、居室器用制度……官民人等,所用金银瓷碇等器,并不许制造龙凤文及僭用金酒爵……公侯伯至二品酒注、酒盏用金,余用银,三品至五品酒盏许用金,余用银,六品以下酒器许用银,庶民酒注用锡,酒盏用银,余用瓷、漆。”(《明太祖实录》,卷四)另一方面,严格禁止民间模仿官窑生产的式样和颜,违反者将受到严格处罚。“正统十二年十二月甲戌,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等瓷器。命都察院榜谕其处。有敢仍冒前禁者,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赀,丁男充军边卫,知而不以告者连坐。”(《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六十一)
在瓷器运输方面,也形成了固定的制度。由于瓷器运输的特殊性,在运输方面需要格外小心。通常的运输方式在每年的三月和九月,由水路运输到京。“往时陶厂皆自水运达京。由陆运者,中官裁革后始。后潘相监役设水运舡,甚便。”((康熙)《浮梁县志》,卷四)到了清朝时期,随着景德镇陶瓷业的迅速发展,也伴随着清朝废除匠籍制度,工匠取得了更多的自由,生产积极性也迅速提高,民窑生产的产品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此外,由于官窑生产成本太高,压力太大,到了后期实行了“官搭民
烧”制度。也就是说,官窑的部分产品在民窑中烧造,官方向民窑付一定的成本。这一制度的实行,大大地提升了景德镇民窑生产的声誉,也提高了民窑的精细瓷器烧造技术,民窑也因
此得以大发展,乾隆年间“官民竞市”的局面表现得更为突出。官窑和民窑相互影响和竞争,促进了整个瓷业的发展。
上海 钓鱼官窑制度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次品专卖制度。明朝时期,大量的官窑烧造次品都不打碎,这一情况到了清朝时期有了明显的改变。开始允许有瑕疵落选的官窑瓷器可以就地销售,这样挽回一定的经济损失。“窃照江西窑厂烧造瓷器,除上呈进外,所有选落之次,前任九江关监督唐英于乾隆七年六月内钦奉谕旨:‘嗣后脚货,不必来京,即在本处变价。’”[2] 甚至连皇权象征的五爪龙的黄器也允许在民间销售,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官方对瓷器生产限制的放松。
韩国对加纳比分预测三、景德镇官窑制度文化
景德镇陶瓷手工业是中国封建社会手工业的代表,景德镇陶瓷文化很有行业和地方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的制瓷手工业相对发达,并且创造了中国文化的辉煌,陶瓷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伟大贡献。千年景德镇所孕育的陶瓷文化制度,所沉淀的行业自律文化,很有陶瓷行业特,成为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景德镇的辉煌共存,与景德镇的兴衰相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这里有体现,中国政治文化的局限性也在这里有反映。景德镇自宋代景德年后,已
后来居上,一鸣惊人。但以“当时定、汝、官、哥诸器,挟其声威,掩盖其上,遂未能执瓷业之牛耳。至元,则景德镇所出之枢府窑,崭然露其头角,雄视一时。及明,则一代瓷业之中心,几乎全趋于景德镇矣”。成就景德镇陶瓷业的辉煌原因是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