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与美育有效融合的案例分析
美术课堂与美育有效融合的案例分析
王俊
美育的使命在于区分真善美,并且在知识的学习、道德的培养与美和艺术的欣赏之间将美的概念相互渗透与融合。艺术欣赏需要培养能力,学生需要成长为一个能欣赏艺术的人,这本身就包含着一种美学观。并非每个人都具有好的艺术天赋,但是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艺术素养。学习有关艺术的知识、在艺术欣赏过程中培养欣赏能力、理解艺术、与生活的理解联系在一起,最终通过艺术和审美的教育,培养心智健全、全面发展的人,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1 感知美,生成审美经验
小学生感受美,以视觉的直接性感受为主,是基于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行的,是想象中的表象的美。在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大自然的美的基础上构建自己所认为的美。而美中渗透着道德的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欣赏花草万物,感知自然的美好,感恩大自然的赐予,回归人的本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欣赏艺术化的绘本和美的画作时,情感的丰富、美感的养成、想像力的培养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教会孩子如何去感受生活。在与同伴共同体验美术创作带来的乐趣时,养成互助合的理念,在集体活动中发展自我;在使用不同的素材与多媒体的创作时,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宽容变通精神。
在参加教研课时开展《简笔画人》人物动态教学,本课的教学任务决定了学生要发挥创造性,而创造性来自于他们对美的动态认知。于是,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表现:有人画的是蹲着的人,有人画的是坐着的人,跑步的人等,这些绘画表现来自于对生活经验、对细枝末节的观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引人注意的是,教材中中有一个翘着腿吸烟的人,这一形象很诙谐,非常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对于学生起着并不正确的引导。教师将这幅画着重点出来让其他同学观赏,并且抓住这个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契机进行审美教育,顺势引导学生说出吸烟有害健康,并不提倡公共场所吸烟,作为儿童还要拒绝二手烟。
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世界观的重要组成,审美观奠定了人生生活选择的基础,如何通过美术教育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与正确的价值观,是新时代青少年美术教育不可推让的责任。
2 全面发展,尊重自我的力量
全面发展,是当前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的核心,注重情感、自我价值、审美态度和以创造为主的青少年美术教育,应尊重学生在艺术创造中的自我认知与自我表现,并不断向学生提出新的要求,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迅速调整自己的认知以适应新的学习情境。
《简笔画人》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专为低年级儿童进行人物动态训练而设计的初始课目,从简单的人物造型入手,用一个圆圈、几条直线便概括成了简笔画人,如何能用寥寥几笔就把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画出来,人物动态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里非常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就是过于注重人物身体比例。该课的重难点是运用躯干和四肢的位置变化画出各种各样的生动的人物动态,在情感价值观目标中是培养对人物动态的观察、记忆、想象和表现能力,学习人物动态其实并不简单,尤其是对于低年级,那么人物身体比例不能过分强调,甚至说夸张一些也无不可,动态不要求特别准确或到位,但是每个动作的展现体现着学生心中对有趣的、有美感的动作记忆。
尽管儿童画得可能很简单,对于人体结构的比例与造型也不精准,但是这是小学生表达自己、理解周围世界的交流方式,是他们对生活与学习环境做出的积极反应,用这种角度,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发展的态度去看待小学生的作品,尊重学生的自我表现,在美术课堂到归属感,有利于人格的健全和完善,这也是美育的目的之一。
德国化工厂爆炸3 互动教学,搭建双效课堂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激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探究以民主、开放的互动课堂教学过程,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学情,开展生动活泼、不乏童真的教学活动,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才能让一节课真正形成实效。一节有效的美的美术课堂,一定是教师讲的轻松、学生听着不难的超新星11人
193
装饰装修资质怎么办理
课堂。在对美的探究中合理地利用有限的一节课,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使一节课的教与学得以充分体现。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使学生感到积极的内心体验,进而影响到学生的认知活动。课前玩一玩“请你跟我这样的做”的游戏,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打开肢体的僵硬感,使学生对于上课与学习的紧张感放松下来。
减肥茶排行榜其次,创设一个生动活泼、兴趣盎然的互动课堂,在玩中学。在课中运用练习指导法,设计了一个动态写生游戏:请你自己想着做。学生面对面,一组做动作,一组观察并画出动作,到规定时间交换任务。在尝试作业中,就有了盘腿坐,和侧坐的动态作业,真正的认识到躯干四肢和头部的变化。同时学生们在课堂上感受到的游戏的乐趣,并且大胆积极的展现自我的那种状态,有一种美感在里面。当课件一些男生女生生活中不同动态的照片时,学生们自发性的跟着做了动作,积极的自我展示与参与,这是一次拓展动态练习的机会。课堂中的生成是老师备课时预料之外的惊喜。浓厚的兴趣、敏锐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和愉悦的心情,再加上动态与生活的结合,才能唤醒学生有共鸣的学习经验,使他们迸发学习的激情,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关注学生的桶装水保质期
内心世界与情绪的发展,充满人文关怀的艺术教育,才能作为美育的主要途径促进教育理想实现。
桂林旅行攻略4 自由创作,锻炼审美感知力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爱玩的阶段,同时也是学生想象力最为丰富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没有到达一定高度,所以对于一些他们的想象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这种情况下绘画就成了一种表达学生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的性格包含着他的个性,不论是外向还是内向的孩子,老师都可以在绘画作业中感知他的自我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美术教材中的一些画作,引导学生发现画与生活的联系,从中感知我们生活中存在的美,之后锻炼学生将自己联想到的东西展现到画纸上。简笔画人中,几乎所有的人物动态都来自于生活,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支撑引导学生感知生活,回忆生活,从生活中灵感,引起共鸣,绘画才有了生命,才能赋予学生自身的感情彩与个性特,这样的自由创作既锻炼了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又能在学生赏析绘画作业时说出作品的意义和背后的故事。教育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生活里处处是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敏锐捕捉生活资源,利用生活中的点滴记忆, 以美术课堂为载体,开展青少年的美育活动。
5 加强学习,唤醒自我认知
通过艺术审美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是美育的重要途经。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直观性,包括对自然美的直观,社会美的直观,艺术美的直观。而美术课程四大领域都非常直接地
体现着这种直观性。在语文、数学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绷的很紧,发散思维受到约束。在美术课中,是一个有形有的世界,学生直接感官真实的事物,真实的感受激发学生大胆的思维。在具体的美术教学实践中,通过指导学生对自然、社会文化特别是美术作品的欣赏,帮助学生理解美的构思、构图及美的形象、彩和情调等,可以使学生从中体会美术作品等审美对象的主题思想及其艺术性,并从观察、理解中感悟到美.因此,美术教师要重视美术课,从自我改变对美术的认识,在教学中要尤为地注意充分挖掘美育内涵,搜集、选择、自制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或更丰富于教材内容的图片、光盘、多媒体课件等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欣赏和体会,为美而感动,并自然而然地将这些艺术形象铭刻于记忆,转变为审美实践。挖掘美术课程中的德育因素是最终实现美育的重要方面,运用多种手段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在美术课堂上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如在《简笔画人》欣赏教学中出现的阴山岩画,学生通过查阅中国岩画资料、图片,了解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衣食住行,通过欣赏阴山岩画了解了丰富的岩画题材,动物、人物、飞禽图案及人类的狩猎、乘骑、放牧、舞蹈、征战、巫师做法、以及日月星辰、圆穴等大量的符号、标记,以及许多自己所不知道的故事和知识,从内心里认识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古代文明的灿烂。优秀的美术作品都蕴涵着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表达,通过解析作品,能帮孩子养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而提高教师的审美修养已经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且重要的课题,它不仅关系到学校审美教育的成败,更关
系到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因此,要求教师加强学习审美知识,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并兼通--些相关的艺术,以保证在教
194
育教学过程中正确有效的开展美育,同时努力追求具有情感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的教学艺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得到美的享受,又在审美享受中提高能力。
6 总结
美术课堂上的思想品德教育最有意义的生成途径,应当是潜移默化的。当学生们在课堂行为文明、礼貌、有纪律,学生们的眼神中传递着积极向上又灵动的眼神,学生们的笔触表现出了内心对美的向往,就是教师在美术教学在中的德育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生成了品德美。所以,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有效渗透,在于教师对教学契机的捕捉,在于及时并有效的引导学生的课堂生成,在于与学生像聊天一样的的对话中。教学行为把握以育人为本的主旋律,以学生为出发点,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这里的美不只是表象的美,也是思想品德的美,是客观美与主观美的统一。
作为教师利用一切教学资源转化为学生、学情能接受与有兴趣去接受的信息,在课堂中去树立尊重、
唤醒、激励生命的理念,推翻原来以教师为主体,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真正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性差异,这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这堂课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主动的发现者、探索者。他的主体价值得到充分尊重,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个性得到和谐发展。美术课堂正在转变,学生们将会在美术课堂中提高审美的能力、体验到美术的乐趣,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雅情趣的同时提高道德修养,让灵魂得到洗礼。现代小学美术教学面临迫切的改革,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美术授课方式逐渐显露出的不适用性。换言之,即传统教学之弊端难以帮助教师在实际授课中有效传达教学信息,并落实对学生素养的培养。基于这一现状,融合有多种教育观、培养目标的创新授课模式开始出现,并被广泛运用与美术课堂,即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核心,辅以德育教育,将传统文化有效融合其中,促进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此处所言之审美能力并非指简单的辨别美与丑的判断力,更深层的解读是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如何用更加开阔的视野去看待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善于发现美、运用美,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修养,从他人的优秀作品中获得自身的创造灵感。这才是审美能力最具内涵性的理解。相关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积极创改课堂、创新教育,以提高学生兴趣为首要,再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引导,从而有效落实对学生之审美能力的培养。
任何一项教育工作的落实都需要过程的步步落实,只有完成好每一环节,才能呈现出最佳的效果。小学美术教学就是如此,教学首要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到有笑的引导方式,试图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始终保持较高的专注度,这样才能将教师所教授之知识切实掌握。这种教学氛围下呈现出的教
学效果也会更好,学生在增强学习体验的同时能够深化美术素养。那么如何才能让这一优质课堂获以创建呢?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趣味情境教学,这一教学模式既符合学生的年龄、学习特点,能够使其投入更多精力于课堂,又能活跃课堂、优化教学环境,一举两得,对美术课程的有效开展和相关教学工作的落实具有实质性促进作用。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鉴赏作品和创作作品。所以,开展引导式的借鉴性教学很关键。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择取好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供学生欣赏学习,同时鼓励其积极创造新作品,学会从鉴赏学习中获取有利素材和有效信息,并能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创作灵感,实现审美观的构建与深化。事实上,每个人的审美点是不相同的,就拿美术作品中的线条勾勒来说,可能有人学生喜欢柔和度较高的线条,而有的学生则可能更倾向于力度感和流畅性较强的线条勾勒方式,从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就能清楚的发现,审美观的差异性,而我们所说之培养学生美术审美感又是基于什么标准进行界定的呢?在我看来,其标准不像成绩分数,可以依靠数据进行明确界定,它更多的评判标准在于作品所传达的内容,像作者的情感投入、反映的社会现象、表明的时代特性等等。所以,情感是审美中的重要因素,故在美术教学中,无论是引导学生鉴赏作品,还是鼓励其创造作品,都应给予自身情感的真实流露,这样呈现出的作品才是美的,所透露出的审美评断才是符合实际的。
在上述案例中,学生自然表露出来的动态与想法是真挚的,学生的思考与收获也是真实的,而美育的主旨也正在于此。总而言之,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从小学美术教学时期就要抓起,美术课程的学习能
为学生提供很多知识与技巧学习的空间,尤其在素养深化上更是成效显著。教师需继续开展以深化学生美术审美观为核心的趣味情境教学、实践创新教学以及引导鉴赏教学,以促进学生在教师之科学引导下获得有效的知识获取与能力提升。
(作者单位:曲阜市实验小学)
19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