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社会实践报告西湖
《思想和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报告封面(2010-2011第一学期)
报告题目关于西湖旅游开发现状调查
概要(要求写明实践的时间、地点、方式、主要内容及分工等):
实践时间:2010年11月16日——21日
活动地点:杭州西湖之钱王祠、柳浪闻莺
一、实践背景:杭州市是一个风景优美又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尤其是位于市中
心的西湖,有着太多引人驻足的名胜古迹和如画般的景点。
二、实践目的:调查下西湖旅游开发的现状,特别是旅游卫生这方面,以
证实政府的政策措施是否真正落实以及老百姓眼中的满意度。
三、实践阶段:(1)前期准备:2010年11月16日——21日
(2)活动开展: 2010年11月21日
四、实践过程:调查问卷,询问路人看法,拍视频,合影
五、实践总结:(1)西湖旅游开发带来的好处
(2)西湖旅游开发存在的弊端
(3)总体现状与改进措施
六、附录:问卷展示
活动参与:全体
关于西湖旅游开发现状调查
一、实践背景
杭州市是一个风景优美又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尤其是位于市中心的西湖,有着太多引人驻足的名胜古迹和如画般的景点。从千百年前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对西湖这一片宁静而又清丽的湖水赞以无数的溢美之词,耳濡目染的有“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杭州市各个行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旅游业的发展变化尤为突出。几十年来,杭州旅游业以其跨越式发展的速度,形成了今天兴旺发达、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杭州全市各景区共接待游客1204.31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24.15%;实现旅游收入46.4亿元,同比增长37.93%。
伴随着全市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脚步,旅游企业也像雨后春笋一样发展起来,旅行社,酒店,交通等不断完善发展。旅游业是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拉动作用的支柱型产业,其社会性、综合性很强,蕴涵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杭州旅游业的大力发展,极大地带动了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
“让杭州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杭州。”通过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杭州直接
扩大了与世界各地的交往和联系,有力地促进了对外开放。杭州是全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城市,外向型经济具有重要的地位,发展旅游业对于积聚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流,改善投资环境,增加开放度,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身为在杭求学的学子,我们这一次社会实践的话题并不想绕的太过于遥远,所以就在我们周围的这一泊传承了几百年文墨书香浸染的湖水为主题。西湖对于现在的杭州来讲,意义太过于深重,不单单是让杭州的整个生活品质得到了无可比拟的提升,丰富了杭州市民的闲暇时间的娱乐需求,更是给杭城带来了巨大的旅游经济效益。
所以我们这次选题的题目就是西湖旅游开发的现状。
二、实践目的与意义
旅游发展需要好的环境,因此自旅游业发展以来,杭州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通过发展旅游,来促进环境的保护、提升和改善。特别是近几年来,杭州连续实施了“旅游西进”战略和旅游国际化战略,通过西湖、西溪、运河“三大综合保护工程”,有力地提升了杭州的环境品质和核心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杭州旅游业的发展,不但保护了良好的自然环境,而且形成了友善的社会环境,更是营造了特浓郁的人文环境。
政府在旅游环境建设上的做法主要有:
(1)建设杭州旅游集散换乘体系
2003年4月成立杭州旅游集散中心。目前,杭州旅游集散中心已形成两个中心、两支志愿者队伍、三项主要功能、六大职能、十六个下属机构的体系。
(2)建设杭州旅游咨询服务体系
目前已形成一个主中心、一个后台查询数据库、两个分中心、14个咨询点、四个承担旅游咨询功能的
旅游集散中心及其西湖周边10个以公共自行车服务亭为载体的旅游咨询点在内的旅游信息咨询网络体系。并计划于今年十一前再投入建设40个咨询点,到明年五一前再开出50个咨询点,总共建设100个咨询点。
(3)推进旅游公共服务设施
a、实施社会资源整合转化为旅游产品工程。2004年以来,梳理了城市道路、桥梁、河流、场馆、学校等设施,按照旅游产品要求,将包括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社会文化、社会政治、市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具有明显吸引力的社会资源整合包装成旅游产品,吸引了国际游客。
祛痘印产品
b、完善城市多语标识服务系统提升游客可进入性。2006年我市已在全市三星级及以上宾馆、旅游商贸特街区、4A及部分重点景区完成了中英日韩四语标识指示系统。
c、推进多语种旅游宣传品进公共场所。《杭州旅游指南》自2004年以来已印制近1000万册,免费投放在机场、车站、旅游咨询点和各宾馆饭店大堂。《杭州旅游宝典》、《杭州旅游邮册》两种赠阅品均获得省外宣品“金鸽奖”。
d、全国首推公共自行车服务。在全国首开先河决定把公共自行车服务纳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到今年5月1日,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将达到800处,公共自行车达到20000辆。满足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出行需求。
e、积极推进数字电视进饭店。我市自2004年起在三星级以上宾馆大力推进数字电视转换的相关工作,使杭州成为全国第一个在旅游饭店大面积实施“模转数”并成功运作的城市,为来杭游客提供了母语化电视服务。
f、积极推进旅游景区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规范设置。编制《杭州市旅游标志交通指引规划》和行动计划,按照三年行动计划,杭州市共将设置572块旅游标志。
g、推行环境“四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在景点和重要旅游服务场所推行“四化”(洁化、绿化、亮化和序化),营造舒适的国际旅游环境。先后实行了“数字城管”对道路交通进行监管,“背街小巷改善工程”,“城市主要道路洁面、改造工程”,景区、道路、街面亮灯工程等。
(4)营造旅游法制化环境
出台了《杭州旅游条例》,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杭州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培育发展十大特潜力行业政策》《加快推进旅行社发展若干意见》等一些含金量较高的政策性文件。成立旅游执法支队,开展旅游市场联合执法,下大力气整治“野导”、“黑车”等违法行为,不断净化旅游市场环境。
刺绣教程因此这次实践我们主要的目的是去调查下杭州市政府西湖旅游开发的现状,特别是旅游卫生这方面,以证实政府的政策措施是否真正落实以及老百姓眼中的满意度。
三、实践阶段安排
(1)活动地点:杭州西湖之钱王祠、柳浪闻莺
(2)前期准备:2010年11月16日——21日
1.分工明确,强化责任意识。统一时间进行开会培训,建立好实践计划的流程和记录档案。
2.充分了解实践目标的信息,做好资料收集。前期通过互联网、报纸、朋友等各个媒介增强对西湖的了解,尤其是旅游方面。养龙猫
3.做好调查准备,制定调查题目,并打印调查问卷。
4.有备无患,确保安全第一。事先检查准备好的出行装备,包括服装、药品、照相机等,并就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作好充分的预案工作。
5.经费预算,落实经费来源。由组员共同出资,完成本次实践。
(3)活动开展: 2010年11月21日
1.统一乘车到达西湖
2.寻可进行实践的景点
3.发放调查问卷
4.做好拍照记录工作
5.集体合影留念
6.统计问卷资料
7.根据资料得出总结
四、实践过程
1、活动进行时(由于天气原因活动延迟至11月)
(1)在11月21日上午乘车出发,至西湖。
(2)在柳浪闻莺,钱王祠等人流较密集的景点附近发放调查问卷100份。
(3)询问西湖边闲庭的市民和徜徉的游客其对西湖环境变化的看法。
(4)拍摄视频。
(5)合影留念。
(6)对当日活动进行总结。
2、后期
后期成文
食品品牌视频制作
Ppt制作
查漏补缺
五、成果总结
(1)西湖旅游开发带来的好处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在无数中外游客心目中,杭州是一生必要亲身感受的一个城市,而“浓妆淡抹
总相宜”的西湖,则几乎是杭州的代名词,是“杭州之忆”必不可少的部分。几十年来,杭州通过发展旅游业,优化城市环境,完善服务设施,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的整体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了城市景优美,市民文明好客,城市管理有序的良好印象。可以这么说,杭州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就是杭州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说,杭州旅游业的发展提升的不仅仅是经济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它提升了一个城市市民的品质生活。从市民的角度来讲,在旅游的过程中,以游客流为载体,形成了服务流和物料流,带动了资金流和人才流,拉动了信息流和商务流,创造了文化流和科技流。旅游业发展得越快,游客流动的规模越大、流动频率越高,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得就越快。快速发展的旅游业给相关行业带来诸多商机,给老百姓带来就业岗位、经济收入和生活品质,是名副其实的“摇钱树”和“金饭碗”。从游客的角度来讲,杭州在大力发展旅游的过程中既关注本地居民的生活品质,又关注外来游客的旅游品质,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着力打造“品质旅游”,给中外游客提供了高品质的旅游和休闲环境。
而在这其中,西湖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比如自2002年起,杭州市委、市政府就郑重许诺"还湖于民",杭州最有名的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景点陆续实行免费开放。2003年4月,没有围墙、不收门票的西湖沿湖所有绿地和景观已全部免费向市民和游客开放。这项规定虽然让西湖每年损失上千万的门票收益,但是却换来了每年增多的几百万名游客,以及连带的经济效益。据杭州市假日办统计,2007年国庆旅游黄金周期间,杭州再现井喷现象,各景区景点游客量达到708.4万人次,为十一的历史之最,其
中10月1日至4日连续四天游客量都超过百万。旅游收入26.98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81%。
(2)西湖旅游开发存在的弊端
住在杭城的人都深有体会,节假日的西湖是去不得的,湖岸上花花绿绿的会不再是绿柳繁花,而是肩比肩的人山人海,行进都是靠后方别人推挤你的动力。湖边的咖啡小坐不在小资和雅致,断桥上有着“不能承受之重”…
尽管西湖周围的卫生保持机制尽量做到尽善尽美,但是也仍然承受不住旅游大军如同横扫千军之势的来袭,仿佛蝗虫过境,空剩下一地垃圾纸屑,清雅的西湖顿时只有萧条。
看一下数据: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杭州全市各景区共接待游客1204.31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24.15%;实现旅游收入46.4亿元,同比增长37.93%。这个显赫的业绩,是最近西湖所施行的“免费西湖”的政策带来的。“免费西湖”,的确给西湖周围的居民和广大消费者带来了难以估计的便利,更是给以西湖带动发展的旅游业以迅猛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从另一个方面来考虑,它也给西湖周围的环境带来了不可承受的压力。
此外,旅游业的过度开发,导致西湖风景逐渐趋于商业化,而渐渐失去了她本来超凡脱俗的气质。比
如说西湖最为著名的苏堤,依然没有那种“绿杨阴里,莺啼柳绿,乱马溅残花的美感”,几乎都是用水泥浇注,道路宽阔,霸气的一溜延伸过断桥,堤畔的杨柳树也十分低矮,不能为游人遮阴避阳。西湖旁,建立起一个个现代氛围浓厚的商业会馆和酒店,夜晚的灯红酒绿,却不再是几百年前的。
(3)总体现状与改进措施
总之,西湖旅游开发有利也有弊,根据我们这次实践现场发现的情况和调查问卷的反映,大部分人认为西湖旅游开发是利大于弊的。当然,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一下简单地提出几点建议:
1.景观体系的打造——通过景区内各层级景观要素的提升,形成崭新、特的景区新形象。同时要严格保护景区内外的文物保护,水质监测等各项管理。
2. 管理的加强——节假日杭州的游客量会暴增,各大相关部门应该调派更多人员,对西湖景区的卫生环境进行严格管理。同时还可以,利用节假日不回家的大学生这一有利资源,通过招募“志愿者”的方式,让广大大学生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更为重要的是,各景点应该严格控制每天游览景点的人数,避免对经典造成太多的压力,从而做到“可持续发展”。
辽宁美食3.增强旅游相关人环保意识——我国国民教育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对大多数旅游者来说,自觉的消防工程师证报考条件及考试科目
旅游环保观念远未形成。许多不文明现象在一些景区比比皆是:随手丢垃圾、乱写乱画、践踏草地等。旅游经营者也存在素质不高的表现,不少饭店、餐馆的污水和垃圾未经处理就随处排放;低级粗糙的商业化景观泛滥,与环境很不协调。许多生活在景区的当地人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采造成的破坏让人触目惊心。
六、附录
(1)调查问卷
关于西湖旅游开发的看法
您好,我们是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保险0801的学生,正在做一项关于西湖旅游开发现状的调查的社会实践,请帮忙填写以下问卷,希望您能客观的回答,谢谢您的合作!
1.这是您第几次来到杭州景区?(单选)
A.1次
B.2次
C.3--7次
D.8次以上
2.话说“我选择我喜欢”,西湖景区是美的,如果您只有一票,您会投给谁?(可多选)
A.清新空气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