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新八年级第6讲-《短文两篇》+山水小品文阅读
1对3辅导讲义
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
年    级:八年级                                  辅导科目:语文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时    间
A / B / C / D / E / F
主    题
《短文两篇》+山水小品文阅读
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些文学文化知识,积累《短文两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自然景观特点,感受自然之美。
3、把握山水小品文的阅读角度和思路。
教学内容
 
一、上次课后巩固作业复习:
《三峡》《与朱元思书》复习巩固
二、预习作业: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道出了其壮观豪放的气魄;杜甫笔下的泰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其雄伟神奇的景观;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尽现了其雄奇险拔的奇景……
想一想:你还能记得哪些描绘祖国山水的诗文?
一、《答谢中书书》复习巩固
【知识梳理】
作者简介
文学常识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文言归纳
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古来共谈(谈    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夕日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五交辉 (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夕日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五交辉 (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问题探究
1、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引原句)
2、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
4、陶弘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的成就?(引原句)
5、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
6、“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文学常识填空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 
四时俱备(     )  ②雾将歇(     )    ③夕日欲(     )
 ④沉鳞竞跃(          )  ⑤无与为乐者(          )  ⑥未复有能其奇者(        ) 
3.解释下列各组一词多义现象 
(1)欲:夕日欲颓(      )    实是欲界之仙都(      )    欲穷其林(     ) 
(2)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念无与为乐者(      ) 
相与步中庭(      )     选贤与能(      ) 
二、课文理解题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保护英语作文3、 文中的静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的动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么查询高考录取状态                                             
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记承天寺夜游》复习巩固
【知识梳理】
作者简介
文言归纳
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   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 
 遂:遂至承天寺。(于是)             遂迷,不复得路(终于)《桃花源记》 
 至:遂至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极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寻:寻张怀民。(寻)               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 
 空: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旷澄澈)     空谷传响。(空荡荡的)《三峡
但:古义:只是,只不过;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 而已”“罢了”;    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古义: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光景之人;       今义与事无关的人 
户:古义:多指门;                                   今义:住户、人家 
 念: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纪念,思念 ,读   
盖: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                       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中庭:古义:院子里;                                 今义:庭子中间。
相与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
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定语后置)   
省略句   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省略主语)   
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树的影子吧(起判断作用)
问题探究
1、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
2、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与为乐者(思念)    B.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写在作者贬官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4、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
巩固练习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全承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行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翻译下列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
5.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精讲】
1: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 (           )              ②月入 (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        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
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
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填空。七夕节祝福语送女友
小学班主任个人总结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________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______。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______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_____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例2: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pí):棕熊。
5.解释加点词。(4分)
(1)五交辉(          )              (2)四时俱备(            )
(3)其奇者(          )              (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回答问题。(6分)
①《答谢中书书》__________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的特点,《钴鉧潭西小丘记》__________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2分)
②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山水小品文阅读
【知识梳理】
定义
古代山水小品文是我国旅游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旅游文学的滥觞。古代山水小品文是以轻快的笔调描述山水名胜,借助景物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记叙文。
文章特征
(一)写景状物,栩栩如生
我国地大物博,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这为历代文人提供了绝好的写作对象。秀丽的景象加上文人卓越的才华,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
(二)融情于景,动人心弦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优秀的山水小品文,都是字字扣着情来描写的。写景是山水小品文的载体,抒情是文章的灵魂。在写景中借景抒情才能体现作者的写作主旨。融情与景,用景物来抒写心绪,也算是山水小品文的另一番景致吧。
(三)托物言志,含蓄隽永
有人说,中外山水小品文最重要的不同在于,中国文人写景,不象外国文人习惯与到自然中寻自我,相反的喜欢将景物的特点投射到自身,因而崇拜山的沉稳,水的轻灵,大地的浑厚,天空的辽远,从而在中国的山水小品文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在描写美丽景的同时,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学。显示屏无信号这无疑给山水小品文增加了许多魅力。
(四)语言优美,妙笔生花
在以上这些特点之外,山水小品文诸多的语言特也是必须提及的。如果小品文是曼妙的女子,其描写的景就是她国天香的姣好面容,抒发的浓情就是她风姿绰约的美丽姿态,蕴涵的哲理就是她呵气成兰的优雅气质,那么优美的语言就是她恰如其分的表现伊人的得体服饰。
这其中包含准确到位的用词、变化多样的句式、不一而足的修辞手法、朗朗上口的音韵绝律。
阅读方法
中国古代,山水小品文作品很多。山水游记在介绍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知识中给人以美的享受,抒写人对自然的审美感受,具有浓厚的抒情成分。
(一)把握写景、抒情和议论的关系。
山水小品文因体裁本身的特点,写景状物是必不可少的。但无论哪篇山水游记,都不是纯粹地停留在写景上。作家游览山川景物、名胜古迹,往往是有感而发,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寄寓其中。所谓“言为心声”,“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写景与抒情在山水小品文作品中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通过议论句,寄托作者的政治抱负或借景说理,也是山水小品文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所以这些作品中的议论句也是我们在阅读、分析时应着重理解的。山水小品文中的议论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揭示主题或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可用来抒发感情。
山水小品文作品中,景、情、议是有机统一的。景与情往往融合在一起,情有时也通过议来抒发。景与议的关系则是:先写景,后议论(较多见);先议论后写景;夹叙夹议。当然,有些山水小品文作品也完全不用议论。
(二)把握写实与写虚的关系。
记叙的真实性、具体性是山水小品文的基本特。它所记叙、描写的名胜古迹、山川大泽、人情风物基本上可以考证。人们在阅读这些作品时,会留下真实、可信和深刻的印象。
但我们在阅读古代山水小品文作品时,除了理解其写实特的一面,还应把握其写虚的一面。无论作家如何忠实于现实的自然,只要他的作品还能称为文学作品,就会含有或多或少的写虚的一面。山水小品文作品也不例外地运用想象来写虚景。
山水小品文中的“景”既是现实之景,又是作者心中之景,是作者创造的艺术之景。阅读时,惟有充分展开想象,对作品中所绘之景,所叙之事,所状之物进行再补充、再创造,才能使这些作品常读常新、获得裨益。
【例题精讲】
1.
晚游六桥待月记       
            袁宏道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kuì)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wán)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yě)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ōng)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
俗士道哉?
   
       
   
                       
           
               
:
                 
例2.
记游白水岩
    苏轼
  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山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 ,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矣。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①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②缒:欤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其源殆可以          ⑵北,有悬水百仞   
折处为潭         影颓然   
12.选择与“循山东”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3分)
A.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B.学不思则罔
C.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D.朝往,暮而归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14.对选文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选文虽短,却将父子两人一整天的游览活动具体而真切地呈现在了读者眼前。
B.选文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顺序,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C.选文善于抓住特征写景,“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八字,江水湍急、澄澈之态尽出。
D.苏轼又被贬惠州后写了本文,含蓄表达了奇山异水也排遣不了自己内心郁闷之情。
【巩固练习】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鰿,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予 既爱 兹 水 之 清 又 爱 其 出 之 不 穷 而 能 使 动 咸 来 依 有 君 子 之 德 焉。
                    (选自刘基《活水源记》)
注释:罅(xià)缝隙。浸:渐渐地。潴(zhū):水停积。 若耶之溪:若耶溪,在浙江绍兴市南,在若耶山下。秘书卿:秘书监的长官。鰿鱼:即“鲫鱼”。
9.下列给选段中画线句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
B.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
C.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
D.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旁出四小池          仅有敌船火所焚    (《观潮》)
B. 又东北入湖          皆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C.故秘书卿白野公来游  人过,然后能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之曰活水源          不能其一处也      (《口技》)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
译文:                                                                                                
“诸水族皆隐不出”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作者喜欢活水源的理由是                                                                                                   
                        (3分)
检测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
云阳洞北小刚记
              赵垣
①自云阳洞口行四十步,得小港。港之上芳树丛生,凉樾低荫。沿港而西,竹篱映水,古屋参差。时疏雨乍过,新笋解,蔷薇盛开,人语不传。惟闻山鸟唤晴,草蛙鸣动而已。
②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垒石其上,若棋居然,俗名棋盘山。其峰盖庆忌塔,之址也。
③峰之阳不散步,下视悬崖百尺,石壁绕池,壁如玦,池如镜,如奁初启然。遂徇崖而下,水坐。坐甫定,忽有声自壁内出,各肖其人之声。同游人相顾错愕。始知陆士云所记小语小隐,疾语疾应,哗然呼啸,答响满野,惊疑景况,语极真也。随山东折,即港之。土阜隆然起者为金祝墓。其庙在港南小流水桥上。
④呜呼,昔年血战之地,今日徒见山高水深,惟留此丛祠,报赛奔走。野老村童,其亦知勤事之酬耶?太息而返。
(选自《晚清文选》,有删改)
【注】①解箨(tuò):脱壳。②庆忌塔:塔名。③奁(lián):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④金祝:宋朝抗金英雄金胜、祝威的合称。金兵攻打杭州时,两人串军民拼死抵抗,因寡不敌众,英勇就义。⑤报赛:祭祀。⑥勤事:尽职。
8.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其  亦  知  勤  事  之  酬  耶
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自云阳洞口行四十步    (        )  (2)水坐            (        )
  (3)即港之              (        )  (4)太息而返          (        )
10.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其峰盖庆忌塔,之址也。
译文:                                                                                                                
11.文章第③段分别从            角度写出了小港景          的特点。(4分)
1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说说这段文字与上文最后一段文字各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检测2:阅读下面文章, 回答问题。
游大林寺
              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①辈(中考原题为“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②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③,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④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⑤,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⑥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⑦一世界者。因口号⑧绝句云:
人间四月芳菲尽⑨,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⑩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⑾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日:“此地实匡庐⑿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⒀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⒁今垂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白居易及其作品选》
[注释]①元集虚:唐代隐士,隐居庐山,善文会乐,与向居易交情甚好。②历:经过。③穷远:十分僻远。④于是:在这里。⑤华:同“花”,此作动词,开花。⑥聚落:村落,村庄。⑦别造:别外来到。造,到访。⑧口号:随口吟诗。⑨芳菲:花草,此处泛指百花。⑩长恨:常恨。(11)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分别指唐代比部郎中萧存、户部郎中魏弘简、右补阙李渤三人。李渤,苏轼《石钟山记》一文中曾提及。(12)匡庐:庐山。相传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隐居庐山,故有此说。(13)曾:还。(14)迨:至,到。(15)垂:将近。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华(        )    (2)造(          )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12.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2分)
                                                   
                                                   
13.大林寺景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闯关一】
游东坡
      陆游
    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
【注释】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筇杖:竹枝。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自州门而东(        ) (2)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          )
(3)亭下面南一堂颇雄(      ) (4)为一郡之最(          )
15.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3分)
堂 中 有 苏 公 像 乌 帽 紫 裘 横 按 筇 杖 是 为 雪 堂。
16.下列表示与文中画波浪线句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
B.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C.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
D.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17.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4分)
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                                      ”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                                  之情。
【闯关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2题。(14分)
题断桥春望
              〔明〕李流芳
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便魂消欲绝!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盖山水相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壬子正月以访旧重至湖上辄独往断桥,徘徊终日。翌日为杨谶西题扇曰:
十里西湖意,都来在断桥。
寒生梅萼小,春入柳丝娇。
乍见应疑梦,重来不待招。
故人知我否?吟望正萧条。
安徽高考分数线预测
又明日,作此图。小春四日,同子阳、子与夜话偶题。
  (选自《西湖卧游图题跋》)
[注释]①映发:辉映。  ②澄波巨浸:水波清澈的大湖。 ③杨谶西:人名,后文子阳、子与也是人名。
8.用“/”划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2分)
壬子正月以访旧重至湖上辄独往断桥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便魂消欲(      )    (2)澄波巨浸不也(      )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
                                                                                                                 
11.试赏析诗句中“春入柳丝娇”的“娇”字的妙处。(3分)
                                                                                                                         
12. 文中说“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便魂消欲绝”,正对应诗中“               
            ”(填原句。描绘西湖风景,文侧重表现了    之美,诗抓住了    之美和    之美。(4分)
【闯关三】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1题。(15分)
【甲】                                初晴游沧浪亭
          北宋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乙】
韬光纪幽
西湖之山凡三面,西山最佳;据西山之佳惟四寺,灵隐为最胜;领灵隐之胜有五亭,韬光为最幽。韬光在寺后之北高峰下,其始由西北隅上山,路险峻,曲折行,两旁皆岩崖斗绝,数里中连属不断。嘉树美竹森其上,兔丝女萝蔓延而罗生,枝荫交加,苍翠蒙密,日光漏木叶下,莹净如琉璃可爱。禽鸟闻人声近,辄飞鸣翔舞,若报客状。峰回路转,客或先后行相失,望见树隙中微有人影,往往遥相呼应,遇会心处,则倚树而息,藉草而坐,悠然遐想者久之,起而行,行而止,犹徘徊不忍
                              (【明】史鉴《西村十记·韬光纪幽》节选)
①兔丝女萝:植物名。
6.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1)曲折行(        )            (2)兔丝女萝之蔓延而罗生(        )
(3)犹徘徊不忍 (        )
7.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 环西湖之山/凡三面                B. 韬光在寺后/北高峰
C. /会心处                        D. 悠然遐想者/久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禽鸟闻人声近,辄飞鸣翔舞,若报客状。
                                                                                                                     
9.【甲】诗【乙】文各记一亭,沧浪亭“      ”,韬光亭“        ”(用诗文中关键词填空),都抒发了作者在自然山水面前闲适愉悦、流连忘返的心情,这与吴均在《与朱元思书》的所写的“                                          ”一样。(3分)
10.赏析下面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娇云浓暖阴晴
                                                                                                         
11.【甲】诗和【乙】文中都描写了“鸟鸣”,有何共同的作用?(2分)
                                         
【闯关四】
游狼山记
      张裕钊
  山多古松桂,桧柏数百株。倚山为寺,寺错树间。最上为支云塔,危踞山颠,万景毕内。迤下若萃景楼及准提、福慧诸庵,亦绝幽迥。……时秋殷中,海气正白,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见。余与莼斋顾而乐之。
昔阮籍遭晋室之乱,作《咏怀诗》以见志,登广武山,叹悼时之无人。今余与莼斋幸值兹世,寇乱殄息,区内亡事,蕃夷绝域……
余又益槁枯朽钝,为时屏弃。独思遗外身世,捐去万事,徜徉于兹山之上。荫茂树而撷涧芳,临望山海,慨然凭吊千载之兴亡。在挟书册,右持酒杯,啸歌偃仰,以终其身。人世是非理乱,天地四时变移,眇若坠叶与飘风,于先生乎何有哉?归书而为之记。
注释①内:同“纳” 。 ②殷:正,中:同“仲”。 ③寇乱:指太平天国革命。殄息:灭绝,平息。殄,灭绝。④身世:此指所处的尘世。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踞山颠(      )              区内事(      )       
而乐之(      )              时屏弃(      ) 
10请选出下列加点虚词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3分)
荫茂树撷涧芳                先生乎何有哉
A                            B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
作《咏怀诗》见志            叹悼时无人
C                            D
忘怀得失,此自终            妾美我者,畏我也
11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2分)
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见。
译文:                                                                                               
12请根据要求填空。(3分)
同是山水游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借小石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来表达        心情;欧阳修则借“醉能同其乐”表达自己            的政治理想;张裕钊在这篇游记中则借用“                    ”表明自己藏身山水、超然脱俗的理想。
下节课主题:《唐诗五首》+ 习作:景物描写
想一想:看到上述图片,你想到了哪些诗句,这些诗有什么共同点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