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第一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
平顶山市第一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其二)》)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蒲松龄《狼(其三)》)
【注释】①遗:留下。②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③豕(shǐ):猪。
asl是什么意思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欧美女星排行榜A.有剩骨            一狼得骨
B.恐前后受其        盖以诱
C.缀甚远            夫君子之
D.屠后断其股        狼苫中探爪入
(2)把“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写两只狼紧跟屠户,屠户一次又一次投给它们骨头,仍无法满足狼的贪欲。
B.甲文里,其中一只狼好像闭上眼,神情很悠闲,屠户一跃而起,最终砍杀了它。
C.甲文中,作者认为聪明的狼尽管诡计多端,但最终败给了屠户,只是笑料罢了。
D.乙文写屠户用吹猪法吹狼,狼胀得像牛,只有屠户才能想到用这种方法对付狼。
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子书 ________
②非宁静无以远________
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B.在书信的前半部,他则以慈父的口吻淳淳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C.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作者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鲜明地突出了做人治学的经验。
D.“悲穷守庐,将复何及”一句是以父亲身份告诫儿子要珍惜光阴,努力成才,为社会所用。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韩氏城新城,十五日而成。段乔为司空  , 有一县后二日,段乔执其变而囚之。囚者之子走告封人子高曰:“唯先生能活臣父之死,愿委之先生。”子高曰:“诺。”乃见段乔。自扶而上城。子高左右望曰:“美哉城乎!一大功矣,予必有厚赏矣!自古及今,功若此其大也,而能无有罪戮者,未有也。”子高出,段乔使人夜解其吏之束缚而出之。
(注释)①城:修筑城墙。②段乔:战国时韩国大臣,③司空;官名,主管建筑工程。④后:拖延。⑤封人:管理疆界的官。
话剧社要排演这个《吕氏春秋》中的故事,请完成相关任务。
(1)疏通词义。
①积累迁移法:
由《陈太丘友期行》中“期”的积累,迁移可知选文中“期十五日而成”的“期”是          之意。
②语境推断法:
根据语境,可推测选文中“段乔执其吏而囚之”的“囚”是          祝福新年快乐之意。
③查阅词典法:
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的相关义项,“未尝有也”中“尝”的意思是            , “段乔使人夜解其吏之束缚而出之”中的“使”的意思是          。(填序号)
尝:①品尝;②试探;③曾经    使:①假若;②旅造;③出使
(2)疏通句意(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美哉城乎!一大功矣,子必有厚赏矣!
(3)表情要恰当。
    囚者之子走告封人子高曰(表情甲):“唯先生能活臣父之死,愿委之先生。”
    子高曰(表情乙):“诺。”
A愤怒    B.急切    C.得意    D.镇定
①表情甲选择            , 因为         
②表情乙选择            , 因为         
(4)请帮助小华同学解答看完排演后的困惑。
小华:我好像没看懂啊!段乔为什么最终释放了那个被囚禁的官员?
我:这得益于封人子高精妙的劝说艺术: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
    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日:“然。”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方将欲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其金,唯怅不得以献楚王。国人传之,咸以为真风而贵,遂闻于楚王。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于买凤之金直十倍。
(注释)①酬:付出。②宿:一夜。③遑:忧虑。④帐:遗鴨。⑤直:同“值”,价格。
灵山景区暂停开放(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含义。
人道之 ________
②得一人之使 ________
以为真凤而贵 ________
④遂于楚王 ________
(2)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线划开(限断2处)。 
我    闻    有    风    凰    久    矣    今    真    见    之    汝    卖    之    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②方将欲献楚王,经宿而鸟死。
(4)下面是两位同学关于甲、乙两段文字的讨论。请你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甲)文丁氏如果把“吾穿井得一人”中的“得”字改为“________”,传闻者也不会搞出笑话了。
小涵:(乙)文中挑着山鸡的人如果不欺负过路人孤陋寡闻,过路人也不会错把山鸡当成凤凰买,闹出了笑话。
小文:两篇笑话都写到国君。我觉得(甲)文中宋君对于谣言是将信将疑,表现在他“________”(直接引用原文语句),而楚王则是________(不引用原文语句,用自己的话概括),所以留下了千古笑柄。
小涵:是的,宋君和楚王对待传言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这也警示我们做任何事情________。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好听的日文歌曲
本科一批省控 是什么意思(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故令嗥:故意让它嚎叫。③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④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画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两狼之并驱如     令嗥
B.目似瞑,暇甚         甚仓皇
C.狼不敢         跑号如
D.相数十步             一狼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以狼的表现从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乙文中两个牧童对狼的做法,你如何评价?   
6.文言文阅读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徐以养比,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  , 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孙枝蔚《示儿燕》)
(注释)①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②遑:闲眠,空闲。③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④孙枝蔚:清初诗人。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字的意思。
①非学无以广才  广________  ②淫慢则不能精  励________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