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DESIGN
2005年捌月・总第
148期
053
内容摘要:中国与欧洲的传统文化不同,历史发展各异,从而形成了各自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体现在建筑雕刻、雕塑艺术的表达语言上就有各自的风格和特征。本文就中国与欧洲传统建筑的材料、创作内容、创作手法、造型特征、审美心理进行比较,并重点介绍中国传统建筑雕刻、雕塑的语言特征。
关键词:雕塑 建筑 装饰 艺术 传统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及形象特征
中国的造型艺术,往往追求一种精神美、意象美。从中国传统建筑上的雕塑、雕刻内容上可以看到具有
象征意义的动物,如蝙蝠与福同音,在中国古代人的心目中象征福祉;龟、鹤象征长寿,鸳鸯象征婚姻美满等。因此它们在建筑中常常用来做雕刻装饰,如北京紫禁城太和殿前的铜龟、铜仙鹤,故宫隔扇门上的五只蝙蝠,都隐喻着“福寿”的含意。这些动物在形象上不追求惟妙惟肖,而取其典型特征,通过夸张变形成为心中之象。这与欧洲建筑雕塑中强调理性精神,表现真实自然的创作观念大有不同。中国人的美学法则即“天人合一”。在中国人的意识中,作为宇宙整体部分的人,不可能超越自然而成为主宰,因而突出人作为自然主体或表现人性特征的作品在建筑雕塑中很少见。而作为自然部分的动物在中国人亲近崇拜自然的心理意识影响下,常常成为建筑雕刻艺术家表现的对象。常见到的有牛、马、骆驼、羊、狮子、虎、蛇、龟、鹤、鹰、蝉等。除此以外,龙、凤也是中国建筑雕刻中最常见的形象。龙、凤是被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神话的形象,是人为创造的抽象形态。它们既是民间的
吉祥图腾,又与皇权政治关联,从象征意义上讲,龙代表皇帝,凤代表皇后。所以古代宫殿、坛庙、陵墓都以大量的龙凤形象做装饰,如北京故宫里的盘龙柱、御道石、石台基便是如此。
二、中国传统建筑雕刻、雕塑材料及取象表义语言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用木料建造宏大的宫殿、寺庙、民宅。在森林资源较为丰富的古代,木材的采集和加工比用泥土烧制砖块和开山取石要容易一些,由此形成了木构架的建筑传统,而附庸在建筑物上的各种装饰雕刻在选材上自然也以木料为主。如云南佛寺屋顶装饰,由于木结构的关
系,古代工匠将屋顶做成曲面形,屋檐四个角都微微向上翘起,屋脊上的构件加工成各种小兽,连屋檐上的瓦头都雕刻出各式花草、禽兽加以装饰。在建筑的木制门窗和柱子上也有饰以彩绘的木刻浮雕进行美化。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更善于综合使用各种材料来建造房屋,这又构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一大特。以木结构为主,石造台基和栏杆,琉璃瓦为屋顶,砖造门头和墙面。随之而来的是砖雕、石雕、陶雕、铜雕成为传统建筑上的主要装饰。这些综合材料在传统建筑雕刻中的普遍运用更增添了建筑辉煌富丽、雕饰华贵的美感。
中国古代雕塑造型的语言表达注重线条。从中国很多建筑雕塑中我们可以发现,线刻与圆雕相结合的手法使作品中常有一种行云流水、骨力追风的线条美,形态则表现出柔和、灵动和自由,很多都倾向于一种流线型。由此可
见,曲线造型和用线刻表现成为中国古代雕刻的特。如紫禁城里的九龙御道,用白大理石雕刻而成,九条龙如行云流水,翻转回旋于缥缈轻扬的云朵中,线刻流畅的花纹装饰在龙体上更加突出了龙在云间流动穿梭的自由之美。类似以线为主的表现手法在中国陵墓建筑的动物雕刻中有更突出的表现。造型表达手法比较概括、洗练,特征上并不追求写实具象,一些突出的部位采取以线条为主的图案化处理,甚至在表现结构的地方也加以夸张变形。这种创作手法源于中国取象表意的思维方式,造型的目的在于表达意境,而不用严格遵循现实形象,这种表达方式为作者创作形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流传于世的许多传统建筑雕塑形态抽象,与欧洲传统建筑雕刻严谨的解剖结构与遵循理性分
析求得形体的完美与逼真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表现语言。
三、欧洲传统文化中形成的审美与形象特征
通过欧洲美术史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自从罗马登上历史舞台开始,地域的广阔和种族的纷繁,以及罗马人特有的宽容和对各种生活习惯方式的雅量,使罗马成为古代西方世界的文化中心和东西方民族文化传播的纽带。特别是在罗马征服了希腊之后,对希腊的一切崇拜达到极致,因此,就把适合自己需要的希腊古典文化当作自己的文化。总的来说,罗马艺术是希腊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以建筑结构与建筑装饰雕刻为例,罗马就是在沿袭了希腊建筑及雕刻风格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特点。其在审美观念上大部分也受希腊的影响而崇尚人体
梦见生儿子中国与欧洲传统建筑雕塑语言特征比较
Comparison of Sculptur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娜莉莎 Na Lisha
哪种电动车最好相近。最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是官服补子上的鸟兽纹样,其等级次序与明朝大同小异。其中最有特的是锦缎图案,把锦缎织物光洁、平滑、高贵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因而宫廷服饰图案最能体现中国图
案织绣、印染的精湛技艺和艺术成就。
关于装饰的彩,清人入关之初,清淡、明快的天蓝、宝石蓝是宫中皇帝和后妃们的礼服用,即便服装面料及图案是明黄、石青,但里子也用天蓝与月白。乾隆中期以后,兴起玫瑰紫,人们取其“红火”之意,于是大红、真红、粉红、枣红、紫等广为流行。传说福文襄王(福康安)好穿深绛,人言之为福,因为“福”字,一语双关,都愿有“福”,所以民间也争效其,都要做件“福”袍子穿,以借福音。嘉庆时期,人们又厌倦了绛,说它沉暗不鲜,便又时兴了穿亮灰、浅灰、银灰,以取其干净漂亮。嘉庆、道光以后,京城的妇女都以宫廷服饰为美饰,争相效仿,装饰为多处裁拼接,袖端重叠,各类服装重山叠水镶。所以,在清朝晚期的服装上,出现了许多镶有黑边的袍褂和坎肩。这些服饰以独特的艺中国传统纹饰
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嬗变过程。清末宫廷的礼仪观念,使服装纹饰、彩变得精细和繁复,形成了这一时期特有的风格。参考文献:
① 王云英:《清代满洲服装》,辽宁民族出版社,沈阳,1985。/② 张佳生:《满族文化史》,辽宁民族出版社,沈阳,1999。
王鸣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工业设计系
ART&DESIGN
2005年捌月・总第
148期
054
内容摘要:服装作为戏剧中审美客体最直观的外在形式,通过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强化了自身在戏剧综合因素中的主动性,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戏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个性的表达。
哈佛大学录取条件关键词:戏剧 服装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象征主义
追溯戏剧的起源——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人在狂欢的酒神祭典上,把自已装扮成理想中的诸神,尽情舞蹈,带着昂然自得的欢喜欲狂,大步行走、跳跃、歌唱,以此表现一种“使动物说话,使大地流出牛乳和蜂蜜”的超自然力量。作为与人最贴身的服饰,与舞者的仪态、动作、表情一起,展示舞者纵情狂欢的喜悦灵魂。在这最原始的戏剧形态中,戏剧服装的表现功能就有了最初的体现:再现古希腊人理想中神的形象。戏剧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而戏剧服装自然不同于生活服装,它更典型地塑造、表现了人物形象。戏剧服装还是综合艺
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台词、动作、布景、灯光、音乐等因素共同构成了戏剧的整体系统。由于这种戏剧结构的综合性,决定了戏剧服装本身是一种多方位的投射因素,一种能激发创意、加强表现力的形式语言。
推荐几本好看的小说
随着戏剧的不断发展和戏剧体系的不断完善与规范,戏剧服装的表现力也愈发突出。在戏剧中,服装作为审美客体最直观的外化形式,从序幕至终场,始终提供着剧中潜在的背景与情感信息,引导观众进入某种特定的情境。在此过程中,根据剧情要求及塑造角类型的需要,可以确立戏剧服装以下几种主要的表现形式。
一、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就是符合历史的真实性。服装设计师参考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可能的图片资料、文献记录、人文风俗和各个服饰配件的涵义,力求以服装的真实性来再现生活。在严谨的历史剧中,现实主义是服装设计师必然和必要采
取的表现形式之一;现代题材的戏剧中,现实主义同样被重视,它的意义随着戏剧艺术的发展已超出了“复制历史”的单一再现功能而成为加强和促进观念阐释的有效手段。例如1996年12月北京电影学院的一个现代舞剧《100个动词:舞蹈在进行》,主题是回归自然。全剧用身体语言表现平实的细节:洗衣、做饭、洗澡,舞者以最现实的生活装出现在剧中,通过舞蹈将生活中的肢体语言戏剧化。剧中“洗澡”一幕被表现为一个身着丝质柔软花裤和低领睡衣的女人坐在盆中,舀水从头顶浇至全身,然后在盆中开始一段与水和盆有关的舞蹈。演出时,观众声、喊叫声、水声、喘息声和舞蹈者的生活装等最平实、最不加工的基本效果,将剧场美学升华、壮美,将距离等经验划破,把观众拉近。
在这里,舞台与生活、服装与身体、身体与生活成了同位结合,最现实的生活装束给了舞者一个最本的装饰,达到和深化了“回归人的本位”的主题。正如剧中人文慧所说:“只要将人的性格活出来,便是最好看的
健美。这在一些建筑雕刻作品中有所显示,追
求酷似的个性描写,艺术表现实用与写实的结合。从古罗马一些风云人物雕像中可以看到:从人物容貌到心理表现,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初期,建筑及建筑雕刻题材上常表现希腊神话故事,后来,随着基督教的出现与壮大,表现宗教题材的作品成为主流。到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笼罩了全欧,为宗教文化服务的艺术也遍及了整个欧洲。当时欧洲各国都以教堂建筑造型与建筑雕刻为其它建筑冠冕,因此,作为美化装饰建筑的雕塑作品,圆雕、浮雕在建筑中随处可见。如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米兰大教堂,每个尖塔顶部都立着极富美感的人体雕刻。巴黎圣母院大门尖顶上一排墙壁都是以人体为装饰的。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体雕塑在建筑上的应用到了更成熟的时期。建筑雕刻比较突出的作品就是米开朗基罗为美迪奇礼拜堂所做的四个雕刻《晨》、《暮》、《昼》、《夜》,人体美在他的雕刻刀下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文艺复兴运动波及整个欧洲,反映在建筑雕刻艺术上是以意大利建筑雕刻为
样板,以米开朗基罗的技术为楷模,以人体装饰美为主流。
四、欧洲传统建筑雕刻材料及手法表现特征
电子信息学什么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希腊盛产大理石,因此,石头便成为建筑及建筑雕刻中的主要材料。受希腊影响,石头在古罗马建筑以及欧洲诸国建筑雕刻中也成为理想的材料。世界著名的希腊雅典卫城巴特农神庙、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以及欧洲许多国家的教堂城堡都是以石材建造,以石刻为装饰的。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它的建筑及雕刻集中表现了石材的魅力:整座教堂从墙体到屋顶,从每扇门楣到窗棂壁带,全部用石头砌雕而成。难怪法国浪漫主义大作家雨果精辟地称之为“一个巨大的石头交响乐”,建筑被欧洲工匠精雕细琢,上面的雕刻如同跳跃的音符演奏出凝固的音乐,欧洲人对石材的长期运用使他们摸索出一套驾驭石材的本领。
欧洲建筑雕刻在手法表现上也受早期希腊古风时期、古罗马时代的影响,以塑造人体为主要对象,以人体美为审美原则,追求自然写实的风格。以希腊巴特农神庙的典型作品《三女神》浮雕为例,准确的比例、严谨的筋肉结构,突出了女人体温柔丰满、富有弹性的魅力。
虽然欧洲建筑雕刻在发展的历时阶段各有不同,
但最终突出的表现手法还是严谨的解剖结构与精雕细刻为主的写实手法。
五、小结
本文通过中国与欧洲建筑雕塑语言特征的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双方建筑雕刻艺术的起始与发展,以及存在着的审美观、艺术风格、表现手法的不同,以此让双方进一步相互了解,让建筑领域里的雕塑艺术带给人们新的启示,从而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让现代人了解传统建筑雕塑艺术的光辉历史。参考文献:
①郑觐、李学峰:《世界雕塑全集》(东方部分),河南美术出版社,郑州,1989。/②潘绍堂:《世界雕塑全集》(西方部分),河南美术出版社,
郑州,1989。/③范梦:《西方美术通史》, 中国青年出版社,北京,1999。/④洪再新:《东方美术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杭州,2002。
娜莉莎 内蒙古艺术学院设计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