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界的这些“爸爸”,你认识⼏个?
⼀. 近代化学之⽗——约翰.道尔顿
英语三级作文万能模板
约翰·道尔顿(英语:John Dalton,1766年9⽉6⽇-1844年7⽉27⽇),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原⼦理论的提出者。他所提供的关键的学说,使化学领域⾃那时以来有了巨⼤的进展。附带⼀提的是道尔顿患有⾊盲症。这种病的症状引起了他的好奇⼼。他开始研究这个课题,最终发表了⼀篇关于⾊盲的论⽂──曾经问世的第⼀篇有关⾊盲的论⽂。后⼈为了纪念他,⼜把⾊盲症叫做道尔顿症。
主要成就:
创⽴原⼦论。1803年继承古希腊朴素原⼦论和⽜顿微粒说,提出原⼦论,其要点:
(1)化学元素由不可分的微粒—原⼦构成,它在⼀切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的最⼩单位。
(2)同种元素的原⼦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原⼦的性质和质量各不相同,原⼦质量是元素基本特征之⼀。
(3)不同元素化合时,原⼦以简单整数⽐结合。推导并⽤实验证明倍⽐定律。如果⼀种元素的质量固定时,那么另⼀元素在各种化合物中的质量⼀定成简单整数⽐。
最先从事测定原⼦量⼯作,提出⽤相对⽐较的办法求取各元素的原⼦量,并发表第⼀张原⼦量表,为后来测定元素原⼦量⼯作开辟了光辉前景。
此外,道尔顿在⽓象学、物理学上的贡献也⼗分突出。他是⼀个⽓象迷,⾃1787年开始连续观测⽓象,从不间断,⼀直到临终前⼏⼩时为⽌,记下约20万字的⽓象⽇记。1801年还提出⽓体分压定律,即混合⽓体的总压⼒等于各组分⽓体的分压之和。他还测定⽔的密度和温度变化关系和⽓体热膨胀系数相等等。遗憾的是道尔顿曾固执地反对为他解围的阿伏加德罗分⼦学说⽽传为“笑话”。
⼆. 现代化学之⽗——拉⽡锡
安托万-洛朗·德·拉⽡锡(法语: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1743年8⽉26⽇-1794年5⽉8⽇),法国贵族,著名化学家、⽣物学家,被后世尊称为"近代化学之⽗"。
主要贡献:
主要贡献:
•他提出了“元素”的定义,于1789年发表的第⼀个现代化学元素列表,就是根据他的定义列出的。这个
表和门捷列夫提出的元素周期表不同,他只包含33种元素,其中还包括光,热和⼀些当时被认为是元素的化合物。
•他使化学从定性转为定量,给出了氧与氢的命名,并且预测了硅的存在。
•他提出规范的化学命名法,撰写了第⼀部真正现代化学教科书《化学基本论述》。
•他倡导并改进定量分析⽅法并⽤其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
•他创⽴了氧化说,以解释燃烧等实验现象,指出动物的呼吸实质上是⼀个缓慢氧化的过程。
•他还测定空⽓成分。
三. 有机化学之⽗——李⽐希
尤斯图斯·冯· 李⽐希,男爵(Justus von Liebig,1803年5⽉12⽇出⽣于德国达姆施塔特,1873年4⽉18⽇逝世于德国慕尼⿊)是⼀位德国化学家,他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农业和⽣物化学,他创⽴了有机化学。因此被称为“有机化学之⽗”。作为⼤学教授,他发明了现代⾯向实验室的教学⽅法,因为这⼀创新,他被誉为历史上最伟⼤的化学教育家之⼀。他发现了氮对于植物营养的重要性,因此也被称为“肥料⼯业之⽗”。
李⽐希在化学上的贡献还有很多,
•在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领域,发明了新的元素分析装置,极⼤的提⾼了有机化合物分析的精度和效率。
•在农业化学⽅⾯,将有机化学知识应⽤于农业,指出植物中化学元素来源(如碳元素来源于空⽓中的⼆氧化碳,氮元素来⾃⾬⽔中的氨等)。在此基础上,⾸次提出使⽤化肥可以促进农作物⽣长。
•在营养学和⽣理学⽅⾯,李⽐希从化学⾓度分析了营养物质在体内的转化,并正确的推测出淀粉和糖可以转化为脂肪。
•1829年发现并分析马尿酸;1831年发现并制得氯仿和氯醛;1832年与F.维勒共同发现安息⾹基并提出基团理论,为有机结构理论的发展作出贡献;1834年提出⼄醇、⼄醚等,都可视为⼄基的化合物,并命名了⼄基(C2H5⼀);
1839年提出多元酸理论。
四. 现代有机合成之⽗——伍德沃德
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1917年4⽉10⽇–1979年7⽉8⽇,) 美国有机化学家,现代有机合成之⽗,对现代有机合成做出了相当⼤的贡献,尤其是在合成和具有复杂结构的天然有机分⼦结构阐明⽅⾯。获1965年诺贝尔化学奖。
伍德沃德是本世纪在有机合成化学实验和理论上,取得划时代成果的罕见的有机化学家,他以极其情巧的技术,合成了胆固醇、⽪质酮、马钱⼦碱、利⾎平、叶绿素等多种复杂有机化合物。据不完全统计,他合成的各种极难合成的复杂有机化合物达24种以上,所以他被称为“现代有机合成之⽗”。
伍德沃德还探明了⾦霉素、⼟霉素、河豚素等复杂有机物的结构与功能,探索了核酸与蛋⾃质的合成问题、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伍德沃德有机反应和伍德沃德有机试剂。他在有机化学合成、结构分析、理论说明等多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杰出的贡献,他还独⽴地提出⼆茂铁的夹⼼结构,这⼀结构与英国化学家威尔⾦森(G.Wilkinscn)、菲舍尔(E.O.Fischer)的研究结果完全⼀致。
五. ⽆机化学之⽗——汉弗莱•戴维
汉弗莱·戴维,英国化学家、发明家,电化学的开拓者之⼀,⼗九世纪初期,欧洲科学舞台上最闪亮的⼀颗星星。
高三可以复读吗1778年出⽣于英国彭赞斯贫民家庭。17岁开始⾃修化学,1799年他发现笑⽓的⿇醉作⽤后开始引起关注。在化学上他的最⼤的贡献是开辟了⽤电解法制取⾦属元素的新途径:即⽤伏打电池来研究电的化
学效应。电解了之前不能分解的苛性碱,从⽽发现了钾和钠,后来⼜制得了钡、镁、钙、锶等碱⼟⾦属。他被认为是发现元素最多的科学家。1815年发明了在矿业中检测易燃⽓体的戴维灯。1820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主席。他同时热爱钓鱼,写了⼀本《钓鱼与哲学》(Salmonia or Days of Fly-fishing)的书。
六. ⾼分⼦化学之⽗——赫尔曼·施陶丁格
开端男女主在一起了吗
赫尔曼•施陶丁格(1881年⼀ 1965 年),德国有机化学家和聚合物化学家,也是1953年诺贝尔化学奖
的得主。他最早提出了 “⾼分⼦”的名称并发明了 “异戊⼆烯合成法”,⽽且还提出著名的施陶丁格粘度式。刚开始,他的⾼分⼦聚合理
提出了 “⾼分⼦”的名称并发明了 “异戊⼆烯合成法”,⽽且还提出著名的施陶丁格粘度式。刚开始,他的⾼分⼦聚合理论并未引起⼈们的重视,直到⼆⼗年后才得到重视。在⾼分⼦领域中,施陶丁格发表了 500多篇论⽂和多部著作。没有施陶丁格,就不会有合成聚合物,更不会步可以说⼊新材料的时代。
七. 中国量⼦化学之⽗——唐敖庆
唐敖庆(1915 11.18 - 2008 07.15),江苏宜兴⼈,物理化学家,中国现代理论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
被誉为“中国量⼦化学之⽗”。
20世纪50年代研究化学键函数和分⼦内旋转的理论,提出⼀个可⽤于计算复杂分⼦内旋转的能量变化的势能函数公式,⽤分⼦⼒学计算分⼦构象。60年代建⽴了⼀套从连续到点的不可约张量⽅法,从⽽统⼀了配位场理论的各种⽅案,创造性地发展和完善了配位场理论,为发展配位化学、稀⼟化学、⼯业催化剂的研究和激光材料的设计等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70年代,从事分⼦轨道图形理论的研究,提出三条图形定理,简化了具有重复单元的同系物、分⼦及化合物等的量⼦化学计算。在⾼分⼦科学领域,提出缩聚、加聚与交联反应的统计理论。80年代提出原⼦簇化学的结构规则,⽐Wade规则的适⽤范围更⼴泛。90年代开展⾼碳原⼦簇化学的理论研究,预见到⼀种⾼对称性的稳定富勒烯化合物的存在。开创了中国理论化学事业,先后主办⼗⼆次⾯对全国的各种类型的理论化学讨论班,培养出⼀批具有国际⽔平的理论化学研究队伍,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时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使中国在国际理论化学领域占有重要席位。五次获得国家⾃然科学奖,其中两次获得⼀等奖,还荣获1993年陈嘉庚化学奖、1995年何梁何利基⾦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 中国⾼分⼦化学之⽗——徐僖
徐僖(1921-2013),⾼分⼦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四川⼤学教授,我国⾼分⼦材料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之⼀。
1948年在美留学期间研制成功五棓⼦塑料。50年代初,创建了中国第⼀个塑料⼚──重庆塑料⼚和中国⾼校第⼀个塑料专业,被誉为“中国塑料之⽗”。他长期从事⾼分⼦⼒化学、⾼分⼦材料加⼯成型基础理论、油⽥化学、辐射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300余篇,出版著作、译著4本,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6项。曾获国家⾃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等20余项国家、部委、省级奖励,以及“⾼分⼦材料学科建设与⾼层次⼈才培养”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何梁何利基⾦科技进步奖、侯德榜化⼯科学技术奖成就奖,曾被授予全国⾼校先进科技⼯作者、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个⼈、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国防军⼯协作先进个⼈等称号。
九. 中国民族化学⼯业之⽗——范旭东
范旭东(1883年10⽉24⽇-1945年10⽉4⽇),湖南湘阴县⼈,出⽣时取名源让,字明俊;后改名为范锐,字旭东。他是中国化⼯实业家,中国重化学⼯业的奠基⼈,被称作“中国民族化学⼯业之⽗”。
范旭东是林红的外祖⽗、永利化学⼯业公司总经理,被视作中国重化学⼯业的奠基⼈。在中国近代史上,从1914年到1945年,他第⼀个⽤⼏⼝铁锅建造了精盐⼚,第⼀个办起制碱⼚、烧碱⼚,第⼀个创建了硫酸铵⼚,第⼀个建⽴全国精盐协会,第⼀个在川西南开辟出新的战时化⼯基地,在这⾥,他的总⼯程师侯德榜发明了“侯⽒制碱法”。林红说:“我现在⾛到上海⼤街上,问我的同龄⼈,你们知道⾃⼰吃的盐是怎么来的吗?没⼈知道,没⼈知道范旭东是谁。”
⼗. 中国放射化学之⽗——杨承宗
两弹之父是谁
节约用水的顺口溜杨承宗(1911~2011年),江苏省吴江⼈,我国著名的放射化学家、教育家。1932年毕业于上海⼤同⼤学。
车辆剐蹭怎么走保险1934~1946年,在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从事放射化学研究⼯作,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47~1951年,在法国巴黎⼤学镭学研究所随约⾥奥-居⾥夫⼈从事放射化学研究,获博⼠学位。19
51年秋回国,任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能研究所)放射化学研究室主任。1958年9⽉,创办中国科学技术⼤学放射化学与辐射化学系,并兼任⾸任系主任。1961~1969年,任⼆机部铀矿选冶研究所(简称五所)业务副所长期间,带领五所科研⼈员成功制备出新中国第⼀颗原⼦弹试爆⽤的核铀原料。1980年,积极倡办新中国第⼀所⾃费⾛读⼤学——合肥联合⼤学。
●他的同事、学⽣有的当选院⼠,有的成为两弹元勋。论学识、论贡献、论资历,杨承宗都超越了院⼠的标准,但他既不是院⼠,也没有佩戴上共和国的勋章。对于荣誉得失,他的⼼总是平静:“事情做出来就好,别的什么都不要去想。”
●2010年9⽉,⼈们为杨承宗隆重举⾏了百岁华诞庆贺会,总理亲笔写来贺信。百岁⽼⼈⼀⽣所持的是宽容⼤度默默奉献的君⼦风范,他说:“我⼀⽣只做了两件事,⼀是为原⼦弹炼出了所需要的铀,还有就是在中国科⼤办了⼀个专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