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中的中国哲学思想
安徽文学
ANHUIWENXUE 安徽文学
597分能上985吗2018年9期总第422期
《大地》中的中国哲学思想
汪桃红
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赛珍珠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曾提到一部中国古典佛学著作《法句经》,并称自己的创作受到这部经
win7开机密码
书的影响。而影响其创作的远不止一部经书,其源头可追溯至中国传统哲学集大成者《周易》。以中国题材的著作《大地》中中国农民和土地相互依存的血肉联系蕴含着天人合一朴素的世界观;王龙一家的兴衰历程则体现着阴阳调和、兴衰交替、“保合大和”的和谐发展观;王龙个人则是进德修业,恪守孝道的代表,却又是“不骄不忧”的处世哲学的反面例证。《大地》是从世界观,和谐发展观和个人修养三个层面对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系统体现。
关键词院周易大地中国哲学
可乐鸡翅做法家常做法★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现代主义视野下薇拉·凯瑟文化身份研究”(2016SJD750038);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重点项目“薇拉?凯瑟的现代性研究”
(2015YW064J)赛珍珠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学界普遍认为,《大地》促进了东西方两种文化的沟通,让西方人以自己熟悉的语言形式了解了另一个神秘的国度。“她的创作是文学的,更是文化的,其文学创作的文化价值要大于其文学价值,尽管其文学性丝毫也不容抹杀。”[1]207除去中国“俗”文化的描写,它也是一部蕴含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小说。因为在赛珍珠的眼里,中国农民都是有着生存智慧的人。赛珍珠深知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理念,其作品也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主要表现在人和自然的共生互生的关系描述,阴阳两性的互动融合促进人类的繁衍之“象”;在人与自然、男性和女性的互动中贯穿“易”的思想,即事物发展变化的相对稳定的规律和趋势。以及“致命遂志”,面对逆境,中国农民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精神实质。可以看出,从中国哲学中“内圣外王”的人生追求来看,王龙是改造自然,处理两性关系角中的“王”者的角,由于自身农民阶级的局限,
与“圣”人之间鸿沟不可逾越。一、天与人、阴与阳的共生辩证关系
《大地》1931年在美国出版,全书共有三部,其中第一部是赛珍珠着力最多的一部,
诺贝尔文学奖中国
也是描写天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部。天人关系一直是中国古代哲学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天人关系主要包括人与自然(或宇宙)、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关系等问题。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是人类安身立命之本。《系辞上传》言“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2]137。自然之天即万物之上的苍天,与天对应的就是大地。天地四时遵循自己的运行规律,从而孕育了茂盛的草木。《系辞上传》有“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2]137悬于天上的(如日月星辰等)成为表象,处于地面的(如山川草木动物)等成为形体,事物变化的道理就可以从这些形、象中显现出来。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崇拜天地的文化传统自古有之。
《大地》的主要人物王龙身上集中体现了农民对于天地的敬畏以及对于土地的与生俱来的依赖。“他要买一束香,烧给小庙里的土地爷。在今天这样的日子,他会这么做。”[3]5土地爷是掌管土地的神灵,是地方土地的保护神。敬拜土地神原因在于天意是不可违背的,面对干旱或洪水,人们无计可施。在小说《大地》的第九章里农民们遭遇干旱、饥荒,人们向天发出了抗议“你太狠了,老天爷!”[3]52农业受到天气的影响最大,即使在极端天气的情况下,王龙虽然很气愤,但是他始终坚持“天命不可违”。除去对于自然以及大地近乎迷信的崇拜,农民的日常生活、生产方式与土地也息息相关。王龙一家生存的根本衣食住行样样离不开土地的影子,“厨房和住屋一样用土坯盖成──土坯是用从他们自己田里挖的土做的,盖着自家的麦秸。他祖父年轻时用田里的土砌了一个灶。”[3]2除了居住的房屋,使用的器皿,土地神均取材于土地,王家的口粮也是从土地上收割下来的。考教师编制难吗
《大地》中描述人与天地的血肉联系并不仅仅是人类对土地物质上的依赖,更有精神上的依存和心灵的寄托。由于旱灾和水灾,王龙的一家有两次不得不背井离乡,但是每一次都是出于对土地的深深眷恋而
文学研究
22使用权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