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精神: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作者:
来源:《共产党员·上》2016砀年第01期
作者:
来源:《共产党员·上》2016砀年第01期
民族气节是一个民族的人格化特征,是决定一个民族存续的精神品质。中华民族五千年间历经沉浮却始终薪火相传,绵亘其中的正是这种宝贵精神品质。抗日战争是民族存亡之战。随着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坚决抗争还是屈膝投降,成为摆在一切阶级、阶层、政党和军事集团乃至每一个人面前的一道壁垒分明的选择题,舍此绝无第三条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不论是在战场还是在敌后,抗联将士共赴国难,形成席卷中华大地的抗战高潮,显示出东北抗联将士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
为国家尊严而绝不苟且
haoting 中华民族历来视气节重如泰山。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六级分值分配”淮阴卫校分数线,这种崇高的民族气节一直受到海内外的尊崇,也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外来敌人面前,就表现出了为民族尊严而绝不忍受屈辱、绝不苟且偷生的崇高气节。在东北抗日斗争中,面对日本法西斯的凶恶气焰,中华民族的高贵气节闪烁出夺目的光彩。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后,翡翠和玉有什么区别概念是什么18岁就加入东北军的汪雅臣怀着满腔怒火,与几位有救国志向的士兵举旗抗日。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汪雅臣认定,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才能将抗日战争坚持到底。于是,他毅然接受改编,在党的领导下,率领抗联第十军指战员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1941年1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月29日拂晓,日军从三面袭来。因伤口未愈而行动不便的军长汪雅臣命令副军长张忠喜带队突围,张忠喜流着泪说:“要走一起走!要死一起死!”汪雅臣厉声喝道:“你还嫌中国人死得少吗?我命令你,快带大家走,不要管我!”说完,他手持机,猛烈射击,掩护同志们撤退。当只剩下汪雅臣一个人时,敌人蜂拥而上。汪雅臣虎目圆睁,破口大骂,将剩下的子弹狂风般地扫向敌人。敌人见活捉无望,疯狂射击。汪雅臣连中数弹,滑下山坡。从昏迷中醒来的汪雅臣,仍睁开愤怒的双眼,大骂日本强盗,直至壮烈殉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