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章考纲重点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名词解释】
(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1930 年成立于上海。
(2)人物:沈端先、钱 杏邨、鲁迅、茅盾、夏衍、田汉等。鲁迅在 成立大会作《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演讲,是其纲领。
(3)会刊《新诗歌》。
“两个口 号”论争 “【名词解释】
(1)在全民族救亡运动的推动下,左翼作家周扬、郭沫若等提出了“国 防文学”口号,胡风、冯雪峰为补救其不足,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 的大众文学”口号,于是出现了有宗派主义情绪的论争。
(2)鲁迅写了《论我们现在的文学运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 战线问题》,主张两个口号并存,并解释了抗日统一战线内部的关系。
“左联” 文学活动【简答】
(1)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与传播;
(2)自觉地加强了与世界文学、特别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
(3)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足球比赛时间多长
(4)积极从事创作,鲁迅、茅盾、丁玲等都有出的成就,同时培养 了大批新作家。
茅盾小说及《野蔷薇》的艺术特点 【简答】
(1)小说均以恋爱为题材,通过对时代青年知识分子生活苦闷、寄希 望于爱情,而最终又只能在迷惘中盘旋的现实心理状况的描写,表现 “追求“与”幻灭“的主题。(2)艺术价值:借鉴了现代西方文学的表现方法
(1)细腻真切的心理描写;
(2)运用环境氛围对人物心理的渲染烘托。一边是友情一边是爱情是什么歌
茅盾的创作成就及对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贡献 【简答】
(1)茅盾小说创作的最大特点是富于时代彩,多选择表现社会的重 大题材,侧重对社会做全景式摹画。
(2)结构恢宏阔大,具有纵横捭阖的宏大气势。包含着较强的理念, 显示出对社会的冷峻深刻的解剖力。但有时也会导致其作品艺术性、 形象性的不足;
(3)遵循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客观地描写和再现现实生活;
(4)茅盾的创作成就为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茅盾的影响下,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了一批追随其创作风格的作家, 茅盾和这些作家的创作被文学史家称为“社会剖析派小说”。
社会剖析派小说 【名词解释】
(1)社会剖析派小说,是在茅盾的《子夜》等作品影响下形成的一种 小说类型。(2)其特点是多表现社会的重大题材,采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 创作手法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侧重对生活作全面而广阔的全景式展 示。
奥运会年龄限制是多少
(3)结构恢宏阔大,具有纵横捭阖的宏大气势,在写实风格中具有较 强的理念彩,致力于表现时代的主题和社会发展规律。
巴金小说《家》中觉新与觉新的思想性格【简答】
(1)觉新受五四革命思潮与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以改造社会为己任, 是那个时代的革命者:觉新虽受革命思潮影响,但他是落伍者,本质 上是属于封建家族制度的,无法甩掉家庭包袱而轻装前进。
(2)觉新是封建家族的叛逆者,在高家第一个冲出家庭,走上追求真 理的道路;觉新作为“长房长孙”,担负着振兴这个家族的重要责任, 他是家庭的守护者。
(3)觉新幼稚、大胆、热情、敢作敢为:觉新软弱、退让、中庸、委 曲求全,在家庭各种矛盾中小心翼翼周旋。
巴金小说《憩园》在表现反封建主题方面的特点【简答】
(1)如果说《激流三部曲》揭示的是封建专制制度对蓬勃向上的年青 一代的扼杀的话,
那么,《憩园》则反映了这种腐朽的制度对其自身成 员人性的扭曲与毒害。(2)《憩园》的艺术风格与巴金其他作品均有不同。既有游子归家寻 梦的怀旧情绪,又有对人事变迁的哀伤、感慨,对于自己笔下的这些 行将衰亡的人物,同情多于愤怒,叹息多于批判,通篇凄美的、抒情 的调子,文字舒缓、婉约。第四节老舍
老舍小说《四世同堂》的思想性【简答】
(1)《四世同堂》包括《惶惑》、《偷生》、《饥荒》三部。
整合资源
(2)作品对抗日战争期间沦陷区人民苦难生活及其觉醒、斗争作了广 泛深刻的反映。
(3)作品是异族侵略者统治下灵肉遭遇折磨的痛史与惶惑、偷生的国 民性的恨史。(4)作品表现了中华民族抗战的爱国主义与民族气节的悲壮历史。
老舍《骆驼祥子》有何北京地域文化特点【简答】
(1)《骆驼祥子》中的地理人文环境,民风习俗等方面,都具有北京 地域文化特点。祥子及周围各种人物的描写,都被置于人们所熟悉的 北京文化环境中。
(2)采用了经加工提炼的北京口语,简洁朴实,自然明快。人物语言 和叙述语言大多采用俗白、清浅的北京口语。
老舍小说的艺术风格 【简答】
(1)侧重老北京市民的生活和民俗,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
(2)善于将讽刺与写实结合,在精彩的细节描写中透露出幽默效果, 表现出语言机智与哲学观照的统一。
(3)使用纯熟的北京方言,文字俗白、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堪称文学 语言大师 。
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 【【简答】
(1)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和批判是其短篇小说思想上的一个 显著特。(2)《八骏图》是讽刺知识分子的代表作,作品叙写作家达士与其他 七位专家同来青岛讲学与休假,一一揭露他们的伪善、娇作、假正经 与假道学。
(3)作品批判了中国文化的“阉寺性”问题,既有七情六欲的正常人 却恪守“道德”、奢谈文
明、压抑自己的人性,以至形成近于被阉割 过的寺宦观念。安阳中招成绩查询
沈从文小说的主题意蕴 【简答】
(1)沈从文的小说题材分为"湘西世界"与"都市人生"两部分以《边 城》与《八骏图》为代表;
(2)《边城》所展现的是田园牧歌式的人生形式赞颂了自然、健康、 优美的人性作者的理想是为湘西人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注入 美德和新的活力;
(3)《八骏图》描写了知识者的几种病态人生讽刺了他们不自然的人 生形式;(4)由《边城》与《八骏图》的对照可见作家理想的人生观即与都 市里扭曲的人性对立的乡下人的理想人性。
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的艺术成就 【简答】
(1)描写边地的人情美、风俗美、景美、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富有诗歌情调。
(2)在表现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中传达出作者独特的生命感受, 寄托了他的个人理
想。
(3)熔写实,记“梦”,象征于一炉,大大丰富了小说的抒情容量。
(4)体式丰富多样,语言细腻舒缓,具有散文化的特。
《日出》 【名词解释】
(1)《日出》是曹禺以 20 世纪 30 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 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
(2)剧本的主题鲜明,即批判那“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的社会 制度。(3)“日出”是象征,高意不公平不合理的黑暗社会应当被光明的社 会所代替。(4)陈白露是剧中一个具有多重复杂性格的悲剧角。
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雷雨》中周朴园的性格特征 【简答】
(1)这是一个带有封建精神特征的资本家形象;
(2)这个人物集中表现出专横、自私、阴险、冷酷、虚伪的性格特点;
(3)作品也表现了他在一定程度上的温情,写出了他性格的丰富性和 复杂性。
鲁侍萍的思想性格 【简答】
(1)30 年后重逢玩弄与抛弃她的男人,对他充满了满腔怨恨。
(2)表现了她作为劳动妇女善良、纯朴、刚毅的思想性格。
曹禺对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贡献 【简答】
(1)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是继往开来的重要人物。在他之前的话剧先 驱者们,大都是以话剧作为宣传鼓吹民主革命思想的工具,因此没有 机会更多推敲话剧的艺术问题。
(2)曹禺继承了先驱者们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和为人生的艺术主 张,同时广泛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和欧洲近代戏剧的表现艺术, 把中国的话剧艺术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3)因此,他的《雷雨》成为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4)其后的《日出》、《北京人》、《家》也都是公认的杰出之作。曹禺 的作品,不但
提高了戏剧文学的水平,对导、表演艺术和舞台美术也 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使话剧成为真正的综合性艺术。曹禺的作品,为 话剧争取了更多的观众,并使职业剧团得以存在,从而发展提高了剧 场艺术。他的作品,特别是《雷雨》和《日出》,是 50 年来演出场次 最多的剧目,一直是各剧团的保留剧目和院校的实验演出剧目。同时 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上演。
曹禺戏剧的语言风格【简答】
(1)戏剧台词都是发自剧中人的内心深处,带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并 随着剧情性格的发展而变化;
(2)戏剧语言准确生动地表现出剧中人在特定情境中的内心情感,具 有丰富的潜台词。
(3)戏剧语言富有诗意。
《日出》的结构艺术特点
(1)采用横断面的描写方法从多个侧面来表现社会生活构成一幅完 整的画面。(2)用诸多生活的片断来表达“损不足以有余”的判性主题。
(3)结构上采用辅助性手法:如设置贯穿全剧的线索人物陈白露、金 八等加强戏剧结构的整体性。
联系作品的人物刻画,分析曹禺《北京人》的艺术成就。【简答】
(1)写于 40 年代的四幕剧《北京人》代表了曹禺戏剧创作又一高峰。在这出戏里,更深刻地蕴含着他对现实的历史的深思,更真挚地透露 着他的希望,也更深邃地体现着他的戏剧美学的追求。
(2)在人物塑造上,着力描写了曾文清与愫方这两个悲剧人物的内心 冲突和不同命运,通过曾文清与曾思懿、愫方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展 现。曾思懿与曾文清是貌合神离的夫妻,但两人性格对立。两人冲突 表现为曾思懿没有一天不给曾文清气受,曾文清忍气吞声逆来顺受一 再忍让,最后在曾公馆的纷乱中吞食,愫芳与曾文清精神上的相 爱使三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更为复杂曲折。曾思懿总是对曾文清、愫芳 笑里藏刀,给愫芳以精神折磨。她视愫芳为眼中钉,却又装出关心愫 芳的样子,又盘算着让愫芳做曾文清的小老婆,好侍侯她一辈子。愫 芳对她总是忍让,但在自己的终身大事上却有坚强的一面,并最后出 走。
(3)在艺术风格上,曹禺写作《北京人》时,有意识地借鉴了契诃夫 的戏剧美学。以“平淡的人生的铺叙”叙写发生在曾公馆里的生活故 事,在日常家庭生活画面中展开尖锐的戏剧冲突。
(4)在艺术手法上,虚实结合、对照、象征等手法。以棺材为象征, 表达封建阶级早晚要进棺材的寓意。
(5)在历史观照和文化批判这一层面上,剧作家于悲悯之外,又有了 几分嘲讽,戏剧则由悲剧转向喜剧。
新感觉派 【名词解释】
(1)“新感觉派”是指 30 年代以《文学工场》、《无轨电车》和《现 代》等杂志为主要阵地从事小说创作的一批作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