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红楼梦_诗词的英译_归化与异化
背后的故事何炅《红楼梦》诗词的英译:归化与异化
童琳玲① 程晓敏
(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0)
摘 要:翻译要传达三种信息:主题信息,艺术信息和文化信息。《红楼梦》的两位译者,杨宪益与霍克斯,本着不同的翻译目的,在其翻译中分别采用了以异化为主和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本文以对《红楼梦》诗词的英译,进行两种译本的比较。
关键词:异化;归化;诗歌;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458(2008)03-0071-02
  一、引言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而诗词则是汉语中最具民族特的瑰宝。《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其文学成就至今无人可以超越。它的语言艺术成就更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小说中的诗词曲赋不仅能与小说的叙事融为一体,也能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做到“诗如其人”。因此,《红楼梦》诗词的英译的准确性对外国读者理解《红楼梦》中丰富的思想内涵起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翻译原则是“通顺的翻译”,即归化的翻译,是指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要求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而异化的翻译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语言与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这种翻译保留了外国文本中之异,其目的是要发展一种抵御以目的语文化价值观为主导地位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以突出外国文本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
  二、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标准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指的是
《红楼梦》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到现在已有10余种外文译本和节译本,其中有两本较为完整而又影响比较大的英译本:一是杨宪益夫妇翻译的A D rea m of Red Mansi ons(Foreign Language Press,Beijing,1978),二是霍克斯(David Ha wks)翻译的The St ory of the St one(Penguin Books L td,1986)。这两本译作中,杨宪益夫妇的译本可以说是异化的代表,而霍克斯的译本则是归化的代表。但是,不管是中国译者还是外国译者,在《红楼梦》的翻译中,由于想象活动的干扰,不同程度地导致了译文文学形象的变异。而归化与异化分野的焦点在于如何看待原文语言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尤其是源语言文化的身份和地位问题。如译者偏重于目标语言文化和目标读者的反应,则倾向于归化翻译;如尊重源语言的身份和地位或试图故意保留其异域性,则倾向于异化翻译。一般来讲,任何文本至少都具有信息性、情感性和诱导性三种功能的一种,而且往往要以一种为主导功能,以另两种为辅助功能。比如文学作品的主导功能是情感性,而信息性和诱导性是辅助功能。正由于文学作品的情感性功能,文学翻译不仅要译出原著说了写什么,还要译出怎么说的,要准确传递异域文化因
子。因此,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在受者能够接受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用异化的译法,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文中异域文化的特及语体风格。文学作品的异化翻译法可分为两个层次:“语体风格层次”和“文化特层次”。保持文化特比保持语体风格更为重要,所以不要轻易将带有原语文化彩的词语用归化的方法译出来。但任何事情都难绝对化,有时译语中有和原文词语基本对应的固定说法,虽然形象或文化内涵有差异,但从行文和译文读者接受方便的角度考虑,似乎也可偶尔借用。
  三、《红楼梦》诗词翻译中的应用比较
那么在翻译古诗词时,应该怎样进行有效的文化处理呢?一般来说,我们要遵循以中国文化为取向的原则与以译文为重点的原则,所谓以中国文化为取向,就是尽量保留中国文化信息,尽量多地宣传中国文化,因为翻译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文化交流。另外,以译文为重点,指的是翻译古诗词时,既要忠实原文又不拘泥于原文。要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对信息进行适当调整,让他们好读好懂,同时让读
第23卷第3期 2008年9月             
景德镇高专学报
归化和入籍的区别Journal of J ingdezhen Comp rehensive College
Vol.23No.3
Sep.2008
①收稿日期:2008-1-18感恩节短信
作者简介:童琳玲(1963-),女,江西景德镇人,讲师。研究方向:英语翻译与旅游英语。
者轻松了解某些中国文化信息,达到翻译的目的。
例1:《红楼梦》第三回中的《西江月》的词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霍译:Oft ti m es he s ought out what would make hi m sad;/
Someti m es an idi ot see med and s ometi m es mad /Though out 2wardly a hands ome sausage skin,/He p r oved t o have but s orry meat with /A haru m scaru m,t o all duty blind /A doltish mule,t o
study disinclined;/H is acts outlandish and his nature queer;/Yet not a whit cared he how folk m ight jeer!/Pr os per ous,he could not p lay his part with grace,/Nor,poor,bear hardshi p with a s m iling face,/So sha mefully the p reci ous hours he ’d waste,/That both indoors and out he was disgraced,/For use 2lessness the world ’s p rize he m ight bear;/H is gracelessness in hist ory has no peer,/For gilded youths who every deinty sam 2p le,/For i m itate this rascal ’s dire exa mp le!
杨译:Absurdly he courts care and melancholy /And raves
like any mad man in his f olly /For though endowed with hand 2s ome l ooks is he /H is heart is la wless and refract ory /Too dense by far t o understand his duty/T oo stubborn t o app ly hi m self t o study /Foolhardy in his eccentricity /He ’s deaf t o all rep r oach and obl oquy /Left cold by riches and nobility /Unfit t o hear the stings of poverty /He wastes his ti m e and his ability /Failing his country and his fa m ily /First in this world f or uselessness is he /Second t o none in his deficiency /Young f op s and l ordlings all,be warned by me /Don ’t i m itate this youth ’s perversity!
霍译的这两首诗是抑扬格五音步(ia mbic penta meter ),
押韵为“双行联韵体”(coup let )。霍发挥了英语母语的特长,
译文语言流畅,韵律整齐,押韵自然,音韵优美,很有韵味。但是,霍对贾宝玉的理解是不准确的。如诗中“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皮囊”是指外表、长相。“草莽”是指长满杂草的荒野,这里取“荒芜”义。霍却译为“a
hands ome sausage skin,but s orry meat with ”,意思是漂亮的香
肠状皮肤,遗憾的是里面是肉。再看,“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潦倒”指衰颓,霍译成了“a doltish mule ”,意思是一个傻傻的顽固不化的人。“行为偏僻”,霍译为“his acts outlandish ”,意为他的行为笨拙粗鲁。“莫效此儿形状”是劝世间的富贵公子千万莫学他那种固执的个性,霍却译成了“not i m itate this rascal ’s dire exa mp le ”,意即不要效仿这个流氓。于是霍的译文中的贾宝玉的形象是:一个傻傻的顽固的冒失鬼,外表的皮肤如漂亮的香肠状,肚子里装的是肉,他的行为粗鲁笨拙,性情乖张,是一个可怕的流氓。其实西江月把宝玉的品格素质作了深刻的描写,从词的实质来看,对宝玉是赞扬的,不是贬义。正如脂砚斋所说:通部中笔笔贬宝玉,人人嘲宝玉,语语谤宝玉,但这些贬笔正包含着褒义,通过宝玉傻,狂,草莽,乖张,不怕诽谤,生得好皮囊却腹内草莽等形象特征的描绘,塑造了一个愤俗嫉世,离经叛道的时代新人形象。所以,杨宪益的翻译,对此把握的较为准确,而霍对贾宝玉的整体形象把握不准,在译文中加进了他自己的错误的想象,使贾宝玉的形象整体上变了味,成了另一类典型。
例2: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红楼梦》第四回)
杨译:An ill -fated girl meets an ill -fated man
特种兵之火凤凰的演员
A conf ounded monk ends a conf ounded case
杨的译文中以“ill -fated ”译“薄命”,不仅比较贴切而且兼顾了性别男女,但girl 与man 之间不如中文的“女”和“郎”语义对应。而且“葫芦”形象舍去,意译为“confound 2
ed ”,一词修饰两词,语义略有不同,且monk 与case 之间不
易产生语义上的联想。
霍译:The bottle -gourd girl meets an unfortunate young
man;
And the bottle -gourd monk settles a p r otracted la wsuit
霍译中是以创造的英文复合词bottle -gourd 极力保留中文的葫芦形象,将其与“女”和“僧”分别相连,而将“郎”和“案”用抽象的形容词点出概念义,从而造成新的组合对仗句,可回译为“葫芦女竟遇短命郎,葫芦僧了结糊涂案”。
例3:《红楼梦》第38回林黛玉著有《问菊》一诗,其中有一句“鸿归蛰病可相思”。
杨译:when s wans fly off,crickets chir p,does your heart
ache?
杨宪益此处使用的是不折不扣的异化翻译法。“鸿归”“蛰声”是中国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富含凄凉,萧瑟的寓意,中国人读到此句便会产生凄凉、失落之情。但是西方读者在读此诗句时一定会感到莫名其妙:为什么s wans fly off,
crickets chir p 的时候,人的心会痛呢?霍译:The geese re 2turn;the crickets mourn his fate 。神笔马良的故事
相比之下,霍克斯的译文更达意一些。这个一个典型的异化翻译法的例子。句中利用mourns 一词译出了诗句的凄凉意境,使译语读者感受到与原语读者同样的感染力。
另外,《红楼梦》中有一个小人物———柳家的,杨宪益将柳家的译成M rs 。L iu 。其实,柳家的只是荣国府的一个厨子,根本不属于英文中M rs 的社会阶层。霍克斯将之译为
Cook L iu 似乎更妥帖一些。
关于《红楼梦》诗歌的英译中的归化和异化问题的讨论就此告一段落,但这一问题的研究远未结束。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杨宪益以介绍中国的优秀文化遗产为目的,主要采用了异化翻译法,霍克斯以愉悦读者为目的,主要采用了归化翻译法。我们在东西方交流或者在文化较量的舞台上,应努力展现中国文化的精华,保留中华文化的风采。
27・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8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