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简介]杭州西湖: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简介]杭州西湖:杭州西湖[杭州西湖简介]杭州西湖:杭州西湖篇⼀ : 杭州西湖:杭州西湖-西湖简介,杭州西湖-地理形态
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区西⾯,是中国⾸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风景名胜之⼀、中国主要的观赏性淡⽔湖泊之⼀。西湖形成了⼀⼭、⼆塔、三岛、三堤、五湖的格局。由于其在中国的历史⽂化和风景名胜中的重要地位,西湖被评选为⾸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风景名胜和⾸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此外,1979年中国发⾏的外汇兑换券壹圆券以及2004年发⾏的第五套⼈民币壹圆纸币背⾯均使⽤了三潭印⽉的图案,更说明了杭州西湖在中国风景名胜中的地位。2011年6⽉24⽇,杭州西湖⽂化景观列⼊世界遗产名录。
杭州西湖_杭州西湖 -西湖简单介绍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市中⼼,是中国⾸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10⼤风景名胜之⼀、中国主要的观赏性淡⽔湖泊之⼀。
西湖风景区全图
西湖旧称武林⽔,其余三⾯环⼭,⾯积约6.5平⽅千⽶,南北长约3.2 千⽶,东西宽约2.8千⽶,绕湖⼀
星期近15千⽶。西湖平均⽔深2.27⽶,⽔体容量约为1429万⽴⽅⽶。
西湖被孤⼭、⽩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积⼤⼩分别为外西湖、西⾥湖、北⾥湖、⼩南湖及岳湖等五⽚⽔⾯,其中外西湖⾯积最⼤。孤⼭是西湖中最⼤的天然岛屿,苏堤、⽩堤越过湖⾯,⼩瀛洲、湖⼼亭、阮公墩3个⼈⼯⼩岛⿍⽴于外西湖湖⼼,⼣照⼭的雷峰塔与宝⽯⼭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2011年6⽉24⽇,杭州西湖⽂化景观列⼊世界遗产名录。
杭州西湖_杭州西湖 -地理形态
关于西湖⽣成的原因,古代有关书籍记载都较简略。明代《西湖游览志》卷⼀载:“西湖三⾯环⼭,溪⾕缕注,下有渊泉百道,潴⽽为湖。”
近代学者从地形、地质、沉积及⽔动⼒学等⽅⾯进⾏了考证,其中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西湖是由海湾逐渐演变⽽⽣的1个潟湖。民国9年,科学家竺可桢考察西湖地形后发表了《杭州西湖⽣成的原因》,其称:“西湖原是钱塘江左边的1个⼩⼩湾⼉,后来由于钱塘江泥沙沉淀下来,慢慢地把湾⼝塞住,变成1个潟湖。”竺可桢还从沉积率推断,西湖开始形成年代距今⼀万⼆千年前。竺⽒认为西湖形成之初,⾯积要⽐现在⼤,后由于三⾯⼭区中的溪流注⼊,所挟沙逐渐填充西湖,湖⾯随之逐渐缩⼩,倘若没有历代的不断疏浚,西湖恐怕早已湮废。1924年,地质学者章鸿钊发表《杭州西湖成因⼀解》,对竺
⽒的观点⼜进⾏了补充:西湖之成,其始以潮⼒所向⽽积成湖堤,其继以海滩变迁⽽维持湖⾯,⼆者为形成西湖之重要条件。
杭州西湖但是,潟湖说在现代科学考察中受到了怀疑。1950年以后,地质部门对西湖湖中三岛和湖滨公园地质钻孔取样分析,认为距今⼀亿五千万年的晚侏罗纪时,以今湖滨公园⼀带为中⼼,曾发⽣过⼀次强烈的⽕⼭爆发,宝⽯⼭和西湖湖底堆积下⼤量⽕⼭岩块,由此,曾出现⽕⼭⼝陷落,造成马蹄形核⼼低洼积⽔,即西湖雏型。1979年,地质⼯作者对湖滨钻孔采取的岩样作微体古⽣物分析后著⽂认为,根据不同化⽯的组合,西湖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早期潟湖、中期海湾、晚期潟湖3个阶段,随着钱塘江沙坎的发育,西湖终于完全封闭,⽔体逐渐淡化,形成现在的西湖。
西湖周围的⼭,属于天⽬⼭余脉。根据岩性差别和⼭势⾼低,可分为内、外两圈。外圈有北⾼峰、天马⼭、天竺⼭、五云⼭等,属⾼丘陵地形,⼭体主要由志留、泥盆纪岩屑砂岩、⽯英砂岩构成,岩性较坚硬,不易风化侵蚀。峰峦挺秀,溪
涧纵横,流⽔清洌,是西湖泉⽔最多地带。内圈有飞来峰、南⾼峰、⽟皇⼭、凤凰⼭、吴⼭等,⼭势较低,属低丘陵地形。⼭体均为向斜⼭地,主要由⽯炭、⼆迭纪⽯灰岩构成,易受⽔流溶蚀,形成了烟霞、⽔乐、⽯屋、紫来、紫云等溶洞。内圈的⼭,除岩溶丘陵外,还有横亘西湖北缘的葛岭、宝⽯⼭,由⽕⼭碎屑岩组成,海拔在百⽶左右。杭州西湖_杭州西湖 -历史沿⾰
名称由来
西湖最早称武林⽔。《汉书?地理志》:“钱唐,西部都尉治。武林⼭,武林⽔所出,东⼊海,⾏⼋百三⼗⾥。”后⼜有钱⽔、钱唐湖、明圣湖、⾦⽜湖、⽯涵湖、上湖、潋滟湖、放⽣池、西⼦湖、⾼⼟湖、西陵湖、龙川、销⾦锅、美⼈湖、贤者湖、明⽉湖诸般名称。⽯函湖是因唐长庆年间⽩居易筑⽯函以蓄泄湖⽔⽽来;上湖是相对于其北地势较低的下湖⽽⾔;放⽣池是由于北宋天禧年间杭州郡守王钦若奏请以西湖为放⽣池⽽得;贤者湖系南宋⽂⼈楼钥以西湖有贤者之风⽽称。但是只有2个名称为历代普遍公认,并见诸于⽂献记载:⼀是因杭州古名钱塘,湖称钱塘湖;⼀是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
最早出现的“西湖”名称,是在⽩居易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寺赠诸客》和《杭州回舫》这两⾸诗中。北宋以后,名家诗⽂⼤都以西湖为名,钱塘湖之名逐渐鲜为⼈知。⽽苏轼的《乞开杭州西湖状》,则是官⽅⽂件中第⼀次使⽤“西湖”这个名称。
秦汉-唐代
2000多年前,西湖还是钱塘江的⼀部分,由于泥沙的淤积,在西湖南北两⼭——吴⼭和宝⽯⼭⼭麓逐渐形成沙嘴,此后两沙
嘴逐渐靠拢,最终毗连在⼀起成为沙洲,在沙洲西侧形成了1个内湖,即为西湖,此时⼤约为秦汉时
期。张岱《西湖梦寻》记载:“⼤⽯佛寺,考旧史,秦始皇东游⼊海,缆⾈于此⽯上。”此处所⾔⼤⽯佛寺,即位于西湖北侧的宝⽯⼭下,⽬前尚有“秦始皇缆⾈⽯”之景。
⾃从隋朝⼤业六年开凿江南运河,与北运河相接,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5⼤⽔系,构成杭州的便捷交通,促进经
济发展,杭州的旅游活动也开始兴起。
唐代,西湖⾯积约有10.8平⽅公⾥,⽐现在湖⾯⾯积⼤近⼀倍,湖的西部、南部都深⾄西⼭脚下,东北⾯延伸到武林门⼀带。⾹客可泛⾈⾄⼭脚下再步⾏上⼭拜佛。由于当时未修⽔利,遇到⼤⾬天⽓,湖⽔就四处泛滥,如果久旱不⾬,西湖⼜⼲涸见底。
建中⼆年九⽉,李泌调任杭州刺史。为了解决饮⽤淡⽔的问题,他创造性地采⽤引⽔⼊城的⽅法。即在⼈⼝稠密的钱塘门、涌⾦门⼀带开凿六井,采⽤”开阴窦”的⽅法,将西湖⽔引⼊城内。六井现已⼤都湮没,仅相国井遗址在解放路井亭桥西。其余五井是:西井,⽅井,⾦⽜井,⽩龟井,⼩⽅井。
长庆⼆年⼗⽉,⽩居易任杭州刺史。在任期间,⽩⽒兴修⽔利,拓建⽯涵,疏浚西湖,修筑堤坝⽔闸,增加湖⽔容量,解决了钱塘⾄盐官间农⽥的灌溉问题。⼈们往往误认为西湖上的⽩堤为唐代⽩居易所修,其实⽩居易主持修筑的堤坝,在钱塘门外的⽯涵桥附近,称为⽩公堤,并⾮现在的⽩堤。他
在钱塘门外修堤,建⽯涵闸,把湖⽔贮蓄起来,还书写《钱塘湖闸记》刻于⽯碑,写明堤坝的功⽤,以及蓄放⽔和保护堤坝的⽅法。如今⽩公堤遗址早已漫漶⽆存,但是杭州⼈却将西湖上的⽩堤作为凭吊⽩居易的古迹。⽩居易不仅留下了惠及后世的⽔利⼯程,还创作了⼤量有关西湖的诗词。最为著名的作品有《钱塘湖春⾏》、《春题湖上》和《忆江南》。
五代-宋代
历史上对西湖影响最⼤的,是杭州发展史上极其显赫的吴越国
和南宋时期。西湖的全⾯开发和基本定型正是在此两朝。进⼊五代⼗国时期,吴越国,以杭州为都城,促进与沿海各地的交通,与⽇本、朝鲜等国通商贸易。同
时,由于吴越国历代国王崇信佛教,在西湖周围兴建⼤量寺庙、宝塔、经幢和⽯窟,扩建灵隐寺,创建昭庆寺、净慈寺、理安寺、六通寺和韬光庵等,建造保俶塔、六和塔、雷峰塔和⽩塔,⼀时有佛国之称。灵隐寺、天竺等寺院和钱塘江观潮是当时的游览胜地。由于西湖的地质
“湖中岛、岛中湖”原因,淤泥堆积速度快,西湖疏浚成了⽇常维护⼯作,因此吴越国王钱镠于宝正⼆年置撩湖兵千⼈,芟草浚泉,确保了西湖⽔体的存在。1127年,南宋定都临安后,杭州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化中⼼,⼈⼝激增,经济繁荣,杭州进⼊了发展的⿍盛时期。南宋吴⾃牧在《梦粱录》
中写道:“临安风俗,四时奢侈,赏玩殆⽆虚⽇。西有湖光可爱,东有江潮堪观,皆绝景也。”杭州的旅游者,每年除⾹客外,⼜增加了各国的使⾂、商贾、僧侣,赴京赶考的学⼦,国内来杭贸易的商⼈。西湖的风景名胜开始⼴为⼈知。当时,西湖泛⾈游览极为兴盛,据古籍记载,“湖中⼤⼩船只不下数百舫”,“皆精巧创造,雕栏画拱,⾏如平地。”南宋诗⼈林升在诗《题临安邸》对当时的盛况做了⽣动的描绘。另外,诗⼈杨万⾥也曾作诗《晓出净慈寺送林⼦⽅》,盛赞西湖美景。
元代-清代
元代,西湖依然是的“销⾦锅”。据《元史》卷23记,
在⾄⼤⼆年,“江浙杭州驿,半岁之间,使⼈过者千⼆百余,有桑兀、宝合丁等进狮、豹、鸦、鹘,留⼆⼗有七⽇,⼈畜⾷⾁千三百余⽄”。西域和西欧各国的商⼈、旅⾏家,来杭州游览的增多。最为闻名的有意⼤利旅⾏家马可?波罗,他在游记中称赞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元代后期,继南宋“西湖⼗景”,⼜有“钱塘⼗景”,游览范围⽐宋代有所扩⼤。元世祖⾄元期间,曾⼀度疏浚西湖,作放⽣池,部分湖⾯⼜逐渐葑积成桑⽥。但到了元朝后期,西湖疏于治理,富豪贵族沿湖围⽥,使西湖⽇渐荒芜,湖⾯⼤部分被淤为茭⽥荷荡。
直到明代宣德、正统年间,杭州开始恢复繁荣,地⽅官也才开始关注西湖。弘治⼗六年[⼀说:正德三年,知州杨孟瑛冲破来⾃豪富们的巨⼤阻⼒,在巡按御史车粱⽀持下,奏请疏浚西湖,由⼯部拨款。
据明《西湖游览志》卷⼀载:“是年⼆⽉兴⼯,……为佣⼀百五⼗⼆⽇,为夫六百七⼗万,为直银⼆万三千六百零七两,拆毁⽥荡三千四百⼋⼗⼀亩……,⾃是西湖始复唐宋之旧”疏浚⼯程使苏堤以西⾄洪春桥、茅家埠⼀带尽为⽔⾯,疏浚挖出的葑泥,除加宽苏堤外,在⾥湖西部堆筑长堤,后⼈称杨公堤。
雍正年间,西湖⾯积尚有7.54平⽅公⾥,但葑滩20多公顷,经过⼤规模的疏浚后,⾯积⼴及现在的西⼭路以西⾄洪春桥、茅家埠、乌龟潭、⾚⼭埠⼀带。雍正五年,浙江巡抚李卫⽤银四万⼆千七百四⼗⼆两,开浚西湖湖道,在⾦沙港、⾚⼭埠、丁家⼭、茅家埠筑⽯堰各⼀座,⽤以蓄泄沙⽔⼊湖。嘉庆五年,浙江巡抚颜检奏浚西湖兴修⽔利,后由浙江巡抚阮元主持,⽤疏浚挖出的泥⼟堆筑⼟墩。⾄此,现代西湖的轮廓已经形成。同治三年,创⽴西湖浚湖局,委钱塘丁丙主事。
近代时期
⾃清末⾄民国时期,沪杭、杭甬、浙赣等铁路线以及杭州⾄上海、南京、宁波等地的公路相继建成,便利的交通条件促进了杭州旅游的发展。除传统的⾹客外,上海、南京等地游客以及欧美、⽇本等国的游客也⽇渐增多。《杭州市政府⼗周年纪念特刊》记载,民国19,25年外地⼈到访杭州累计为32,845⼈。
钱王祠正门民国时期杭州旅游资源⽇益丰富,西湖景点和⽂物古迹不断增多。政府将孤⼭的清代⾏宫
中的御花园辟为公园,民国16年,改称中⼭公园,公园左侧辟为浙江忠烈祠,祀浙军攻克⾦陵阵亡将⼠,都还在西泠桥附近建徐锡麟、秋瑾等烈⼠墓。民国6年,修建了灵隐寺的⼤悲阁,数次翻修岳王庙、岳坟。民国12,20年间,修建黄龙洞。民国12,13年,修整倾废的钱王祠,并构筑园林。民国22年,修护已倾斜的保俶塔。
民国时期,杭州的公园建设始于湖滨公园。1912年浙江军政府拆除钱塘门⾄涌⾦门城墙和旗营城垣,沿湖筑湖滨路,离湖20⽶处设栏,⼴种花⽊,称湖滨公园。长约⼀⾥的湖滨公园共分为⼀⾄五公园。1930年春,杭州市政府在长⽣路之北⾄钱塘门头,⽤浚湖之泥填为平地,约21亩余,辟为六公园。1828,1933年,浙江省政府分别在第三公园码头、第⼆公园码头和第五公园码头建⽴“陈英⼠像”、
“北伐阵亡将⼠纪念塔”和“⼋⼗⼋师淞沪战役阵亡将⼠纪念碑”。
1924年9⽉25⽇下午1时40分,雷峰塔塔基因长期遭盗挖,导致矗⽴近千年的古塔轰然倒塌,惊动社会舆论。鲁迅为此还特地撰⽂《论雷峰塔的倒掉》和《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对这⼀事件发表评论。雷峰塔的倒塌,也使得西湖⼗景之“雷峰⼣照”不复存在。
解放后
中华⼈民共和国成⽴后,杭州为全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之⼀。杭州市政府对西湖⼭区实⾏封⼭
育林,植树绿化,对西湖进⾏全⾯疏浚。在西湖风景区,开辟植物园、花圃,兴建花港观鱼、柳浪闻莺公园,改建⽟泉观鱼、涌⾦公园,整修灵隐寺、净慈寺、岳庙、三潭印⽉、湖⼼亭等风景点,修筑环湖西路、龙井路、九溪路。
云栖⽵径 1949年时,西湖污泥淤塞,湖⽔平均深度仅0.55⽶,蓄⽔量仅400余万⽴⽅⽶。湖底⽔草遍⽣,⼤型游船只能循航道⾏驶。
1950年,国家把治理西湖列⼊国家投资计划。
1951年,杭州市启动疏浚西湖⼯程,再次全⾯疏浚治理西湖,⾄1954年,⼯程已全部实⾏机械化操作。本次浚湖⼯程于1959年浚⼯,湖⽔深度平均达到
1.808⽶,最深处
2.6⽶,西湖蓄⽔量增加到1027.19万⽴⽅⽶。挖出的淤泥填平
昭庆寺、清波公园等环绕西湖的⽥荡、洼地18处。此后,由于湖床泥⼟冲刷和沉积物的积累,湖⽔深度⼜降为1.47⽶。
1976年,国家拨专款200万元,开始第⼆次疏浚西湖。
1980年后,湖⽔深度⼜上升为1.5⽶。除了疏浚⼯程,杭州市政府还对西湖湖墈进⾏了全⾯整修,完⼯后总长度达29,800⽶,为西湖有史以来规模最⼤的⼀次驳墈。结合驳墈还整修或新建湖滨公园、中⼭公园、岳坟、苏堤两侧等供游船停靠的⼤⼩埠头10余处。
1983年5⽉,国务院明确杭州为“历史⽂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杭州政府修复灵隐寺、天竺寺、净慈寺、岳庙、⼤成殿和“西湖⼗景”碑亭等古迹,扩建虎跑等名胜,新建曲院风荷等公园,开辟“灵峰探梅”景点,在黄龙洞、阮公墩创办仿古游乐活动,还办起夜花园、⾳乐夜市等夜游活动。
1984年,杭州⽇报社等五家单位发起新西湖⼗景评选活动。由于兼具优美的⾃然风光和悠久的⼈⽂底蕴,杭州西湖在1982年被评选为⾸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在1985年⼊选中国10⼤风景名胜。
2000年,时隔71年后,西湖博览会再度在西⼦湖畔举⾏。新西湖博览会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0万⼈次,旅游收⼊达11.2亿⼈民币。此后,西湖博览会被确定为杭州⼀年⼀度的⼤型会议展览活动。
21世纪
西湖双绝之⼀的虎跑泉进⼊⼆⼗⼀世纪,数项整治西湖环境的⼤型⼯程被启动。⾸先是“西湖南线整合⼯程”。2002年2⽉⾄10⽉,杭州对西湖南线的4⼤公园进⾏整合。共拆除围栏2.25公⾥,拆除建筑6.57万平⽅⽶,开挖⽔系2.60万平⽅⽶,新种乔⽊8000株,草坪和地被植物4.5万平⽅⽶。4⼤公园均实现⼆⼗四⼩时免费开放。
杭州西湖是中国⾸家不收门票的5A级景区。截⾄2012年,杭州西湖是中国唯⼀⼀家不收门票的5A级景区。
2002年10⽉25⽇,在78年前倒塌的雷峰塔旧址上,7⼀⽶七⾼的新雷峰塔建成竣⼯。从此,雷峰塔与保俶塔“南北相对峙,⼀湖映双塔”的美景重现西湖,缺失了近80年的西湖⼗景⾃此成为完整的全景。
2002年底,杭州市政府启动“西湖西进⼯程”、新湖滨景区和梅家坞茶⽂化村等3⼤综合整治保护⼯程。在杨公堤景区建设中,主要恢复了茅家埠、乌龟潭等共计70公顷的⽔⾯⾯积,并与西⾥湖互相沟通,改善和复原了周边的⽣态湿地。
2003年起,靠近湖滨路与平海路交叉⼝附近的西湖⽔⾯上建⽴了⾳乐喷泉系统,吸引了⼤批游客的观赏。
2004年国庆节起,杭州花圃、曲院风荷、花港观鱼公园免费向游客和市民开放。加上2002年开放的南线4⼤公园,西湖沿线成了开放式⼤公园。2009年3⽉20⽇,太⼦湾公园免费对游客开放。
列⼊世遗
1999年,杭州市政府正式宣布为西湖申遗,后中国国家⽂物局向世界遗产中⼼正式推荐“杭州西湖”作为中国2011年申报项⽬。
2011年6⽉24⽇17点55分,在联合国教科⽂组织总部举办的第35届世界遗产⼤会上,杭州西湖通过审议表决,正式列⼊世界遗产名录。西湖申遗获得成功。
杭州西湖_杭州西湖 -旅游景点
西湖周围的⼭,属于天⽬⼭余脉。根据岩性差别和⼭势⾼低,可分为内、外两圈。外圈有北⾼峰、天马⼭、天竺⼭、五云⼭等,属⾼丘陵地形,⼭体主要由志留、泥盆纪岩屑砂岩、⽯英砂岩构成,岩性较坚硬,不易风化侵蚀。峰峦挺秀,溪涧纵横,流⽔清洌,是西湖泉⽔最多地带。
内圈有飞来峰、南⾼峰、⽟皇⼭、凤凰⼭、吴⼭等,⼭势较低,属低丘陵地形。⼭体均为向斜⼭地,主要由⽯炭、⼆迭纪⽯灰岩构成,易受⽔流溶蚀,形成了烟霞、⽔乐、⽯屋、紫来、紫云等溶洞。内圈的⼭,除岩溶丘陵外,还有横亘西湖北缘的葛岭、宝⽯⼭,由⽕⼭碎屑岩组成,海拔在百⽶左右。宝⽯⼭地貌⽓势磅礴,⽯峡陡⽴壮观,绝壁通幽,赭⾊宝⽯嵌⼊岩中。
⼀⼭
孤⼭位于北侧外西湖中,海拔35⽶,⾯积约0.22平⽅公⾥,为栖霞岭的⽀脉,也是西湖中最⼤的岛屿。孤⼭上主要的景观包括中⼭公园、浙江省博物馆、⽂澜阁、西泠印
杭州中⼭公园正门社、放鹤亭、秋瑾墓、俞楼、慕才亭等。中⼭公园原为清代⾏宫御花园,1927年,
为纪念孙中⼭先⽣,公园命名“中⼭公园”。公园进门迎⾯⽯级上书有“孤⼭”2⼤字,其中孤字没有⼀点,⼈们猜测其意为“孤⼭不孤”。放鹤亭在孤⼭东北⾓,为纪念宋代以“梅妻鹤⼦”闻名的林逋⽽建。浙江省博物馆在孤⼭南麓,现有各类⽂物藏品10余万件,2004年1⽉1⽇起,开始对公众免费开放。
⽂澜阁在浙江省博物馆内西北⾓,清乾隆年间,为存放《四库全书》,仿北京故宫⽂渊阁格式改建。西泠印社于1904年创办于孤⼭西南麓,因地近西泠桥⽽命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书画艺术团体。岛内还有杭城⽼字号饭店“楼外楼”,以在西湖活养的草鱼烹制“西湖醋鱼”闻名。
⼆塔
雷峰塔原名皇妃塔,⼜名西关砖塔,位于西湖南岸⼣照⼭的雷峰顶上,为吴越国王钱俶为祈求国泰民安⽽建。雷峰塔原是⼀座⼋⾓形、五层的砖⽊结构的楼阁式塔,后遇⽕只留下了砖体塔⾝。由于传说雷峰塔的塔砖可以⽤来驱病强⾝或安胎,长期有⼈从塔砖上磨取粉末、挖取砖块。1924年9⽉25⽇下午,⼏乎挖空的塔基
再也不堪重负,突然全部崩塌。2002年10⽉25⽇,重建的雷峰塔落成,建在旧雷峰塔的原址之上,旧塔座部分成为遗址的展⽰厅,并有许多的⽂献资料供⼈参观。
保俶塔位于西湖北侧宝⽯⼭⼭顶,由元⾄明、清,保俶塔六次毁坏六次重建。现存的砖塔,为六⾯七
级,是1933年按明末以后的原式样重建的,并在1996年更换了朽坏的塔刹构件。是西湖宝⽯流霞景观所在,与雷峰塔隔西湖相对,素有“雷峰似⽼衲,保俶如美⼈”、“⼀湖映双塔”之说。
三堤
⽩堤东起断桥,经锦带桥向西,在“平湖秋⽉”与孤⼭相接,长约1公⾥。在唐即称⽩沙堤、沙堤,其后在宋、明⼜叫孤⼭路、⼗锦
塘。古时⽩堤以⽩沙铺地,后改为柏油路⾯,两侧⼴种碧桃翠柳,是欣赏西湖全景和周边诸⼭的最佳观赏点。怎么查看电脑配置信息
qq空间暗恋断桥位于⽩堤东⾸,民间故事《⽩蛇传》中,断桥为⽩素贞与许仙邂逅之处,因⽽在西湖诸桥中最享盛名。锦带桥位于断桥西,⼜叫涵碧桥。清雍正《西湖志》卷⼋:“锦带桥旧架⽊为梁,圣祖仁皇帝临幸孤⼭,御⾈由此转⼊⾥湖。”民国三年重修。1921年,与断桥同时改筑加设⽔泥混凝⼟拱券。现桥长8.1⽶,宽8.6⽶,单孔净跨5.9⽶⽯拱桥。
苏堤旧称苏公堤,南起南屏⼭麓南⼭路,北⾄岳王庙东,横贯湖中,堤长2797⽶,宽30-40⽶。苏堤上共有六座⽯拱桥,从南往北分别为:映波、锁澜、望⼭、压堤、东浦、跨虹。 1950年,有关部门加⾼加宽堤⾝,并修筑沿湖游步道,设置座椅。现苏堤禁⽌机动车通⾏。
性价比高的家用suv
杨公堤⼜叫“西⼭路”,其⾛向基本平⾏于苏堤,从栖霞岭西侧起,绕丁家⼭直⾄南⼭的长堤。杨公堤在西湖西进⼯程中,恢复了相对于苏堤的“⾥六桥”:环碧、流⾦、卧龙、隐秀、景⾏和浚源[58]。现杨公堤路⾯较宽,设有双向单车道,
中间加以绿化隔离带,沿路主要为宾馆及疗养院等设施。主要景致有盖叫天墓、郭庄、刘庄、乌龟潭、茅家埠等。
三岛
⼩瀛洲
三潭印⽉景区在外西湖西南部⽔域,包括⼩瀛洲及其南侧三座
葫芦状⽯塔,以赏⽉和⽔上园林著称。现在全岛⾯积约7公顷,⽔⾯占60,。
⼩瀛洲前⾝为⽔⼼保宁寺,也称湖⼼寺,北宋时为湖上赏⽉佳处,其园林建筑和景物布局,在18世纪初已基本形成。清《湖⼭便览》
远观苏堤卷三:“万历三⼗五年,钱塘令聂⼼汤请于⽔利道王道显,绕滩筑埂,成湖中之湖,以为放⽣之所。三⼗九年,令杨万⾥继筑外埂,⾄四⼗⼋年⽽规制尽善。”从空中俯瞰,全岛如1个特⼤的⽥字,
构成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奇景。⼩瀛洲具有典型的江南⽔上园林特⾊,主要景点包括浙江先贤祠、九曲桥、九狮⽯、开⽹亭、亭亭亭、⽵径通幽和我⼼相印亭。湖⾯三塔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苏轼浚湖期间,当时所在位置与现在不同。据清初⽂献记载,今三塔系清代康熙年间所建。三⽯塔顶为葫芦状,塔⾝呈球状,⾼出⽔⾯2⽶,中空,环塔⾝均匀分布五个⼩圆孔,塔基为扁圆⽯座。三塔呈等边三⾓形分布,每边长62⽶。
广州宠物用品店湖⼼亭
湖⼼亭在外西湖中⼼。清雍正《西湖志》卷九:“亭在全湖中⼼,旧有湖⼼寺,寺外三塔,明孝宗时,寺与塔俱毁。聂⼼汤《县志》称:湖⼼寺外三塔,其中塔、南塔并废,乃即北塔基建亭,名湖⼼亭。复于旧寺基重建德⽣堂,以放⽣之所。据此,则旧湖⼼寺乃今放⽣池,⽽今之湖⼼亭,乃三塔中北塔之基地。”《湖⼭便览》卷三:明“万历
四年按察佥事徐廷裸重建,额⽈‘太虚⼀点’,司礼监孙隆叠⽯四周,⼴其址,建喜清阁,但统称⽈‘湖⼼亭’。国朝重加葺治,左右翼以雕阑,上为层
楼……。”清乾隆⼆⼗七年乾隆帝御书“光澈中边”额。抗⽇战争后,喜清阁旧址先后改建为财神殿和观⾳⼤⼠殿。1980年在岛上刻置“⾍⼆”太湖⽯碑⼀块,意指“风⽉⽆边”。
阮公墩
阮公墩在外西湖中,位于湖⼼亭西。清嘉庆五年,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时以所挖葑泥堆叠成岛,俗称“阮滩”。岛南北长34⽶,东西宽33⽶,⾯积0.57公顷,长期以来岛上⽆建筑,杂树荒草丛⽣,成为候鸟栖息地。1952,1958年间疏浚西湖时,岛四周加添乱⽯护岸,⾯积稍有拓宽。1977年,岛四周驳墈,再次扩⼤⾯积并加填客⼟。1981年,⼜在岛上添⼟1000余吨,
建“环碧⼩筑”。岛上有忆芸亭、云⽔居等建筑。1982年,岛上开辟西湖第⼀处垂钓区,游⼈可登岛品茗、垂钓。1984年起,岛上举办“环碧庄”仿古旅游,在西湖夜游活动中颇受欢迎。西湖⼗景
三潭印⽉西湖⼗景之名源出南宋西湖⼭⽔画。南宋祝穆《⽅舆胜览》、吴⾃牧《梦粱录》均有记载。南宋时期诗词提及西湖⼗景者甚多。⼗景的共同之点为景点位置皆傍近西湖或在湖中。最初的⼗景景⽬为平湖秋⽉、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落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两峰插云。西湖⼗景⽯碑成为景点标志。乾隆帝南巡杭州,就⼗景各赋诗⼀⾸,镌刻于碑⽯阴⾯,使西湖⼗景景名更⼴为⼈知,加之宋元明清及近代众多描绘吟咏⼗景之绘画、诗词,⼗景被公认为西湖⼭⽔的代表。⼗景名称华美整齐之余,亦充分运⽤了对偶。例如“平湖秋⽉”、“苏堤春晓”、“断桥残雪”、“曲院风荷”、“南屏晚钟”、“雷峰⼣照”,其中两景任意搭配也可成对。“花港观鱼”、“柳浪闻莺”,或是“三潭印⽉”、“双峰插云”,这些本⾝也是对偶句或词组,⾮常⼯整。
2021年社保缴费多少2007年,杭州市政府进⾏“三评西湖⼗景”和名称征集,灵隐寺等⼀批景点⼊围,成为了新新西湖⼗景。
景点中既有千年古刹灵隐寺、北宋名塔六和塔,也有近年恢复重建的⽂化景观钱王祠、万松书院等。
杭州西湖_杭州西湖 -名景演变历史上甄嬛是谁
⾃从南宋的迁都,给西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华,出现了名传千载的“西湖⼗景”,平湖秋⽉、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双峰插云。
元⼈效仿宋代设了六桥烟柳、九⾥云松、灵⽯樵歌、孤⼭霁雪、北关夜市、葛岭朝暾、浙江秋涛、冷泉猿啸、两峰⽩云和西湖夜⽉的这个元⼗景。
清代添设的湖⼭春社、功德崇坊、海霞西爽、梅林归鹤、鱼沼秋蓉、莲池松舍、宝⽯凤亭、亭湾骑射、蕉⽯鸣琴、⽟泉鱼跃、凤岭松涛、湖⼼平眺、吴⼭⼤观、天竺⾹市、云栖梵径、韬光观海及西溪探梅⼗⼋景。
直到现代的西湖新⼗景,云栖⽵径、满陇桂⾬、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皇飞云和宝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