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军队院校任职教育领军人才的培养
论军队院校任职教育领军人才的培养
七夕祝福[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领军人才,特指军事教育人才的精英,教育思想的贯彻者和先行者,教育理论的研究者和开拓者,任职教育改革设计和实践的带头人。军队院校任职教育领军人才的培养应以优秀的教员团队为支撑,选准重点对象、多途径多方式培养和营造施才展能环境顺势造就。
[关键词]军队院校 任职教育 领军人才 培养
积极创新军队院校任职教育领军人才的培养举措,是推进军队院校任职教育全面发展、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迫切需要。为此,应从战略高度筹划军校任职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工作,把握军事教育人才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着力人才的选拔使用;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多途径多方式培养重点人才;整合院校教育资源,营造良好教学环境,为培养教育领军人才提供有效保障。
一、认人司职,建强师资队伍——提高起点
选准对象、认人司职,打造优秀的教员方阵,既可保证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需要,又可提高
重点人才的培养起点,还可为领军性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支撑。造就一批能够发挥先行者的师范作用、开拓者的牵引作用、设计者的主导作用和实践者的表率作用的领军人才队伍,是军队任职教育院校建设的一项重大系统工程,惟有统筹规划,才能使领军人才培养工作快速、持续、稳步地发展。
(一)规范标准,完善机制
军队院校实施任职教育领军人才工程,为提高任职教育质量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应以国家《教育法》、《教师法》和军队人才培养战略为依据,从院校建设的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规范人才标准,完善法规机制。
宨明确目标。军校任职教育领军人才的标准体现了一种价值取向和教员的职业理念,不仅是评价的尺度和衡量的依据,而且是教员行为的准则和从业的规范;对军校教员有着重大的引导、示范、激励和鞭策作用。为此,军校领军人才培养的目标设置,既要适应当前的院校教育需要,又要利于未来的院校教育发展;体现适用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做到人才支撑发展,发展孕育人才。要围绕院校教育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工作部署,科学
规划领军人才的员额,科学定位学科、专业领军人才的配置,逐步建成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
建立组织。军校任职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涉及全军各军兵种、各院校建设的方方面面,必须统一组织、明确职责、加强领导。应成立由总部机关有关业务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军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全军军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应联合组建军校领军人才培养办公室,负责研究制订军校领军人才建设规划,指导全军院校领军人才的选拔、培养、评审、考核和奖励等工作;应组建军校领军人才工程专家评审组,负责全军院校推荐上报领军人才人选的评审工作。全军各院校相应成立有关组织,具体负责本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
健全法规。应尽快制定军校任职教育领军人才条例规范,对军校任职教育领军人才的评价标准(军队级、部级、院校级)、评审机构、评审程序、监督机制、优惠政策等做出统一的规定;各院校亦应参照军校任职教育领军人才条例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通过建立健全法规机制,加快军校任职教育领军人才工程法制化进程,保证军校任职教育领军人才工程操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综合集成,优化结构
努力建设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过硬、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是完成军事教育职能和使命的根本保证。综合集成,优化结构,是合理利用军事教育人才资源的有效举措,也是摧生领军人才的必备条件。
多种来源,英荟萃。多种来源是指教员队伍应从不同方向、不同渠道引进,各占一定比例。教员队伍的来源结构直接影响其整体功能的发挥。从军校任职教育的要求来说,教员的来源应当是多方向、多渠道的,教员队伍的来源结构应当在动态中保持相对稳定。形成合理的来源结构,关键是建立完善的人才交流机制,从宏观上进行调控。应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凝聚人才,将军、地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凝聚成教研方阵,有益拔尖人才的显现。应加强军队院校之间教员的交流和调动,军队院校内部要遵循有进有出,进出并举,逐年筛选,均衡补充交通事故诉讼的原则,形成人才合理流动机制,保持教员队伍的高质量和动态平衡。
年龄参差,承前启后。合理调配保证教员队伍中老、中、青教员比例适当,以形成精、壮、强的梯次配置,提高教学、科研工作的效率,使教员队伍既充满生机和活力,又可以
承上启下。老教授、老专家既有精深的学术造诣,又熟悉部队,教学科研经验丰富,在军内外有相当影响,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是院校的重点依靠力量;中年教员正处于事业的黄金期,无论智能水平、学术造诣,还是教学经验,都正趋于成熟,是院校教学和科研的骨干力量,起着挑大梁的作用;青年教员大部分学历层次高、上进心强,是院校教育的后备力量,要加快青年教员的选拔和培养。通过明确目标、完善政策、选好学科带头人后备梯队名单、搞好人才库建设等措施,为青年教员脱颖而出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梯次职称,比例恰当。职称比重反映教员队伍总的学术水平和所能适应的工作。教员队伍中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所占的比例,应根据院校类别、各院校承担的培训任务、培养对象的层次、发展规划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比较合理的职称结构。随着任职教育的拓展,适当增大高职比例是必要的。应严格任期考核与年度考核,做到优胜劣汰,实现教员队伍职称结构的良性动态。院校教员的各类职务要采取以任务定岗位、按岗位设职务、以服务定待遇的方式。通过落实教员岗位聘任制,使教员高、中、初职称的比例由计划控制方式向由教学任务调节方式转变,让能够顺应任职教育需要的优秀人才逐次进入阵位、处于良性发展状态。
在家做的工作
(三)因才事用,合理配置
院校类别依据任职教育需要整体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并保证各学科优秀人才的合理分布,是促进精英成长的有效举措。重点编配。学科专业是院校改革与发展的基础。加强学科专业建设,首要的是改善教员队伍的专业结构。教员队伍的学科专业结构是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教员的比例搭配状况,是教员队伍整体结构的核心,是院校教学、科研能力与水平的综合反映。应合理分布学科专业人才,充实重点学科、新兴学科的师资力量,形成一支专业结构合理,能够主动适应教学改革和学科发展要求的教员队伍,以适应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客观要求。
梯次分布。围绕学科发展目标,突出教学改革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实行政策倾斜,通过多种方式加速学术梯队建设,形成职称、年龄的梯次合理分布,并将具有一定教龄、有较强开拓精神的教学科研骨干作为领军性人才培养,赋予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其主要任务,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和本学科发展要求,适时提出本学科教学科研创新目标,制定相应计划,并据此规范教学内容,拟定科研选题,培养学科教学科研骨干,把握学科教学质量等,推进本学科教学科研的协调发展。
前挡风玻璃修复
横向搭配。加强教学工作中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教员的联合,发挥不同学科教员的特长共育人才。院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应按一定比例配置相关学科专业的教员,实现横向联合。在科研工作中将不同学科关系、不同学缘关系、不同智能优势的教员进行最佳搭配,既是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必需,又能较好地防止教员队伍中存在的学科单一化、学缘近亲化和无梯度分配的倾向,更加有利于学科专业的长远发展,促进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二、能力本位,建立健全培训机制——着重培养
坚持能力本位的人才质量理念,把任职教育的岗位教学能力作为领军人才培养的根本着眼点,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培训机制,促进重点培养对象向领军人才目标迈进。
(一)拓宽渠道,蓄势储能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应注重选拔敬业精神强、综合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中青年教员进行重点培养,孕育领军人才。
进修深造,提高层次。军校任职教育要求教员要提高理论修养,强调学习和掌握与建设信
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新技术、新装备、新理论、新战法、新管法、新训法等新知识,要有前沿指导能力。院校培训是提升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历经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院校的培训,可拓宽知识的覆盖面、增强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为此,应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重点人才逐次到军内外院校进修深造;逐批选派重点人才到国外军事院校学习、考察和研究。
代职见习,拓宽视野。军校任职教育要紧贴作战训练需求、紧贴部队建设实际、紧贴武器装备发展、紧贴岗位职责要求。这就要求教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有很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理论认知要与实践相结合,再由实践运用的检验上升到新理论,方可进行任职教育教学。为此,要加强与部队的互动与交流,依据重点人才发展的需要有计划的到信息化程度高的部队代职见习,掌握部队建设需求,了解不同岗位任职需要。通过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拓展视野、丰富阅历,积累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立足岗位,实践砺炼。深厚的知识积淀、独特的哲学视角,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是教育领军人才赢得广大学员信服的要诀,也是他们长期岗位砺炼的结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与提高是培养教育人才的最好途径。要鼓励教研骨干积极投身于教育实践,在教育实践中寻
、总结、论证着自己的思想或理论,反过来又用其思想或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军校任职教育突出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前沿性,从客观上要求教学必须具有很强的探索性。要让教研骨干在实践中磨砺,积累经验、升华理论、精湛技艺,使教学贴近部队建设与发展实际、贴近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瞄准部队建设和战争的发展前沿,鼓励他们教研并举,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三)创设平台,任务促成
创设平台,提供教学实践的机会,赋予任务,明确努力方向,是促成任职教育领军人才成长的土壤。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给重点培养对象交任务、压担子,组织力量帮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锻炼和提高,促进一批中青年优秀教员尽快成才。
创设教学平台,提高教学能力。教学过程就是提高教学技能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磨练、摔打,是加快教育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重要途径。为此,必须紧密结合教学任务实际,有意识、有重点地安排苗子担任重点课程教学任务、参与重大教学活动,不断增强对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的把握,探索和形成独特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总结和形成特教学理念。
创设科研平台,提高科研能力。积极参与学术科研,不仅是深化和拓展教学内容的需要,也是提高学术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应结合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有侧重地争取和扶持培养对象参加重大科研或学术研究项目,扶持他们担任重点课题项目的负责人或主要成员,不断提高及时跟踪和把握学科专业的发展前沿、分析和解决学科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学术问题、组织和协调学科专业重点课题学术攻关的能力。
创设实践平台,提高综合能力。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总结经验提高能力,是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为此,应加大重点培养对象实践锻炼的力度,要让他们尽可能参与决策咨询活动、参与服务保障工作、参与评审论证活动、参与部队组织的重大军事演习等;尽可能给予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学习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水平、增长才干。
(三)典型示教,组织督促
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主动迎接挑战,积极抢抓机遇,确保能力的提升,需要充分发挥典型和专家的表率、传导作用,需要各级组织的有效指导和督促。
树立宣扬典型,发挥表率作用。要注重树立和宣扬教育岗位的先进典型。一方面,引导培
养对象正确处理家庭和事业、个人与集体的矛盾,学习先进教员的治教精神、教学态度,积极授课,尽责施教,促进教学任务圆满完成。另一方面,引导培养对象学习优秀教员的组教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姿教态,提高教学质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