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三篇】
【导语】中国传统节⽇有很多,如:春节(农历⼀⽉⼀⽇)、元宵节(农历⼀⽉⼗五⽇)、清明节(4⽉5⽇)、端午节(农历五⽉初五)、中秋节(农历⼋⽉⼗五)、重阳节(农历九⽉九⽇)、除⼣(农历⼗⼆⽉三⼗⽇)等。⽆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篇⼀
  [教学⽬标]
  1.会认“传、统”等15个⽣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背诵课⽂。
  3.引导学⽣⽂化了解中国传统⽂化,激发学⽣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
  1.识记⽣字词,背诵课⽂。
  2.准备掌握中国的传统节⽇及相关习俗。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课时
  教学过程
  ⼀、图⽚导⼊
傣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1.出⽰课件: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的情景照⽚。
  2.同学们,你们从图⽚看到了什么?能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节⽇吗?(学⽣⾃由讨论)这些节⽇都是中国的传统节⽇,中国的传统节⽇还有哪些?哪位同学来说⼀说?
  3.出⽰课题。(齐读课题)
  4.学习“传统”⼆字的读⾳。(“传”:三拼⾳节,翘⾆⾳;统:后⿐⾳。)
  ⼆、读⼉歌,随⽂识字
  1.请学⽣借助拼⾳,⾃由读⼉歌。
  要求:在拼⾳的帮助下把字⾳读正确,难读的词多读⼏遍。
怎么绑鱼钩
  2.⾃读检查。
  (1)指名轮读,⼀⼈⼀句。相机正⾳。
  (2)同桌对读,正⾳。
  3.出⽰带⽣字词语,认读字词。
  (1)带拼⾳读词语。打乱顺序读词语。(出⽰课件)
  传(chuán)统(tǒnɡ)贴(tiē)窗花⼤街(jiē)⼩巷(xiànɡ)祭(jì)扫(sǎo)赛龙⾈(zhōu)艾(ài)⾹满堂(tánɡ)
  乞(qǐ)巧(qiǎo)⽜郎(lánɡ)织⼥⽉饼(bǐnɡ)赏(shǎnɡ)菊(jú)转(zhuǎn)眼团(tuán)圆热(rè)闹(nao)
  (2)去拼⾳读词语。
  (3)保留⽣字,读⽣字。
  4.教师教学重难点字词。
  (1)统、巷、堂、郎、饼、赏:都是后⿐⾳的字,其中“巷”是三拼⾳节。
  (2)菊:注意⾳节的拼写,“ü”上两点要去掉。
  (3)热闹:读rènao,“闹”字声母是“n”,两个字连读时,“闹”要读轻声。
  5.齐读⼉歌
  三、认识中国的传统节⽇
关于冬天的句子  1.指名学⽣读⼉歌,其他学⽣画出⽂中出现的传统节⽇的名称。
  2.⽂中⼀共介绍了⼏个传统节⽇?分别是什么?(七个: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重阳)
  3.这⼏个传统节⽇中你最喜欢哪⼀个节⽇?为什么呢?(学⽣⾃由回答)
  4.你知道这些传统节⽇的的具体时间吗?(出⽰练习做⼀做)
  春节(正⽉初⼀)元宵节(正⽉⼗五)清明节(4⽉5号)
  端午节(五⽉初五)七⼣(七⽉初七)中秋节(⼋⽉⼗五)
  重阳节(九⽉初九)
  重点提⽰:这些节⽇⾥⾯除了清明节,其他节⽇的时间都是在农历的⽇期,⼤家记住了吗?
  四、学习传统节⽇中的风俗习惯及中国的传统⽂化
  出⽰:春节到,⼈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画出句⼦中春节的活动。(贴窗花放鞭炮)
  2.春节⾥还会有哪些活动?(守岁、贴对联、拜年……)
  出⽰:元宵节,看花灯,⼤街⼩巷⼈如潮。
  1.元宵节的风俗有: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
  2.“⼈如潮”是什么意思?(展⽰图⽚,结合图⽚理解词语意思)
  出⽰:清明节,⾬纷纷,先⼈墓前去祭扫。
  1.讲述清明节的习俗,及“先⼈墓前去祭扫”所表⽰的含义。
  2.补充古诗《清明》来理解这⼀句内容。
  出⽰:过端午,赛龙⾈,粽⼦艾⾹满堂飘。
  1.请同学讲述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2.“粽⼦艾⾹满堂飘”,从这句话你看出了什么?(端午要吃粽⼦,插艾草)
  3.总结:端午的习俗有赛龙⾈,吃咸鸭蛋、粽⼦,插艾草,喝雄黄酒……
  出⽰:七⽉七,来乞巧,⽜郎织⼥会鹊桥。
1.播放⽜郎织⼥的动画⽚,讲述七⼣的来历,以及七⼣节为什么⼜叫乞巧节。
2.理解“会鹊桥”的意思。
  3.拓展:⽜郎星和织⼥星的知识。
  出⽰:过中秋,吃⽉饼,⼗五圆⽉当空照。
  1.中秋节的风俗:吃⽉饼,赏⽉。
  2.为什么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要回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合家团圆)
  3.拓展:中秋节的时候⽉亮为什么是圆的?
  出⽰:重阳节,要敬⽼,踏秋赏菊去登⾼。
  1.为什么叫做“重阳”节?
  2.重阳节有习俗有哪些?(踏秋、赏菊、登⾼)
  3.“要敬⽼”这句话怎么理解?
  出⽰:转眼⼜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1.春节是全家团圆的节⽇,今天学习的这么多传统节⽇还有哪⼀个节⽇也是全家团圆的节⽇?(中秋节)
  五、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传统节⽇,我们接下来开展节⽇故事分享会,有没有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讲你是怎样过节的(任选⼀个节⽇来讲)?
  2.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的传统节⽇,课后同学去搜集资料,看看每个民族⾃⼰的传统
节⽇都有哪些特⾊吧。
  六、指导写字
  1.看图识字学词,认读词语,理解字义。
  贴对联扫墓⼤街⼩巷龙⾈团圆艾草转眼热闹
  2.教师引导学⽣观察⽣字结构,发现书写规律。
  3.教师重点指导难写字。
  街:“⾏”字中⾳加两个“⼟”,注意不要写成四横⼀竖,下⾯的“⼟”最后⼀笔改为提。
  ⾈:最后三笔的顺序是点、横、点。
  转:“车”字做部⾸时,最后两笔的顺序是竖、提;“专”字的笔顺是横、横、竖折折、点。
  4.学⽣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篇⼆
  第⼀课时
  教学要求
  1.会读、会写本课的⽣字。
  2.指导学⽣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背诵课⽂。
  3.了解传统节⽇的知识。
  重点
  1.学会本课的⽣字。
  2.背诵课⽂,了解传统节⽇的相关知识。
  教学课时两课时。
羽毛球训练  ②传统(tǒnɡ)节⽇①
  春节②到,⼈欢笑,
  贴(tiē)窗花,放鞭炮。
  段导读:写过春节时的习俗和⼈们的⼼理状态。
  元宵(xiāo)节,看花灯③,
  ⼤街⼩巷(xiànɡ)④⼈如潮。
  段导读:写元宵节的习俗。
  清明节⑤,⾬纷纷,
  先⼈⑥墓前去祭(jì)扫。
骨肉相连怎么做  段导读:写清明节的习俗。
  过端午,赛龙⾈(zhōu)⑦,
  粽⼦艾(ài)⾹满堂(tánɡ)飘。
  段导读:写端午节的习俗。
  七⽉七,来乞(qǐ)巧(qiǎo),
  ⽜郎(lánɡ)织⼥会鹊桥。
  段导读:写七⽉七的传说。
  过中秋⑧,吃⽉饼(bǐnɡ),
  ⼗五圆⽉当空照。
  段导读:写中秋的习俗。
  重阳节,要敬⽼,
  踏秋赏(shǎnɡ)菊(jú)去登⾼。
  段导读:写重阳节的寓意和习俗。
  转眼⑨⼜是新春到,
  全家团圆⑩真热闹。
  段导读:写新春阖家团圆。
  教学内容
  1.会读“传、统”等14个⽣字。
  2.指导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
  ⼀激趣导⼊,⾛近课⽂
  师:出⽰“遥知兄弟登⾼处,遍插茱萸少⼀⼈”的诗句,请同学们猜猜诗中所写的是什么节⽇?
  ⽣:重阳节。
  师: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其实,祖国的传统节⽇有很多,请同学们和⽼师⼀起,来了解祖国传统节⽇到底有多少。
  ⼆初读课⽂,感知内容
  1.朗读课⽂。
  (1)要求:朗读本课,可以诵读为主。
  朗读指导:以轻快的声⾳,亲切的语⽓反复诵读本⽂。
  三字⼀句,三字⼀句,再七字⼀句,长短不⼀,很有韵律感。在读的时候,⼤家仔细体会。
  ⽼师范读。
  指名读。
  齐读。
  师点评。
  (2)⼀,课⽂中提到了哪些传统节⽇。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①师:春节是我国最盛⼤最热闹的⼀个节⽇,同学们喜欢过春节吗?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交流)
  (师播放有关春节的图⽚)春节俗称“过年”,那⼀天⼈们按照传统习惯要穿新⾐、拜年、贴春联、吃团圆饭、放鞭炮,寓意着新⼀年的开始。
  ②⼀年当中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节⽇?(⽣⾃由说)
  师出⽰节⽇名:⽼师也搜集了⼀些节⽇,⼤家判断哪些是传统节⽇,哪些不是传统节⽇?为什么?
  说说各节⽇的时间,引导⽐较:从各个节⽇的时间上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历上有两种⽇期——公历⽇期和农历⽇期,我国古代⼈民采⽤的是农历纪年法,⽤公历,农历是区分传统节⽇的⼀个好办法。
  这些节⽇从古代就已产⽣并流传⾄今,有着丰富⽂化内涵的节⽇,我们就把它叫做中国传统节⽇。(板书)请⼤家⼤声地读⼀读,把它们记在⼼⾥。
  ③请同学们在课⽂中⼀,画⼀画,看看每⼀个传统节⽇⼈们是怎么过的。
销量最好的紧凑型车  ⽣: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看花灯。
  ⽣:清明——扫墓。
  ⽣:端午——吃粽⼦,赛龙⾈。
  ⽣:七⽉七——乞巧。
  ⽣:中秋——吃⽉饼。
  ⽣:重阳——赏菊、登⾼。
  ④⼤家搜集了⼀两个⾃⼰最感兴趣的传统节⽇的资料,谁来和⼤家分享?(⽣⽣交流、师⽣交流,相互补充,师相机板书:风俗、⾷俗、由来、传说、诗词)
  如:端午节的赛龙⾈、吃粽⼦;清明节的扫墓、踏青、诗词;春节的对联、扫尘、守岁等;中秋节的赏⽉、吃⽉饼、诗;元宵节的猜灯谜、逛花灯、吃元宵、庆团圆……
  ⼤家阅读后,填表。(课件出⽰表格)
  节⽇风俗习惯
  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清明节扫墓
  端午节赛龙⾈,吃粽⼦,插艾叶
  乞巧节⽜郎织⼥相会
  中秋节吃⽉饼
  重阳节敬⽼、踏秋、赏菊、登⾼
  总结:同学们,中国传统节⽇不仅是中华民族⽣活习性、民族⼼理的有⼒体现,还是中华民族的⽂化符号与象征。希望同学们会运⽤各种⽅法、通过各种途径去探究丰富多彩的节⽇,了解有关传统节⽇更丰富的内容,也希望下节课我们能有更多的收获!
  学习本课,要以中国传统节⽇的⽂化内涵为核⼼。教师可以以⼩题⽬研究为基本形式,让学⽣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从⾃⼰感兴趣的问题⼊⼿⾃主确定研究⼩主题,在活动中采⽤查资料、调查采访、动⼿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亲⾝体验、展⽰与评价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传统节⽇这个窗⼝,来引导学⽣了解传统⽂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化的魅⼒,拉近学⽣与传统节⽇⽂化之间的距离,增强学⽣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励学⽣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提⾼学⽣的民族⼈⽂素养。
  第⼆课时
  教学内容
  1.会写本课“贴、扫”等9个⽣字。
  2.感受节⽇⽓氛,培养爱国热情和民族⾃豪感。
  ⼀识字写字
  1.调动学⽣的⽣活积累识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