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甬温线发生特大事故。惨痛的事故,在安全管理方面给企业以警醒,同时,有关方面的危机处置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
一是正确的危机管理必须依托对形势的清醒判断。从一个星期的处置来看,铁路部门可能存在对形势的误判,首先,可能把内部对铁路形象的认识误当成了外部的看法。13年来,铁路六次大提速,实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客运专线建设成就巨大,进入到了历史最好发展时期。但是在社会看来呢,铁路买票难、拿车皮难,“霸道”、服务不好,票价还在赶超民航。事故前夕,投资2200亿的京沪高铁故障频仍,已经把铁路引向舆论风口,这时出现特大事故,使这个社会对铁路的“积怨”迅速爆发。其次,这次事故的性质不同以往,出事的不是传统列车,而是新线上跑的技术先进的动车组。死亡人数虽不及08年的胶济线、88年贵昆线特大事故,但人们对高速列车心态复杂。承载中国发展形象的和谐号发生时期都罕见的追尾,无疑让国人愤怒而羞愧,人们的出气筒只能是铁路。如果铁路能够充分认识到这次事故的特殊性、复杂性,把握到社会的心理变化态势,那么,很多处置就会主动许多。这提示我们,危机管理者必须洞悉内外形势变化和发展趋势,坚持实事求是,避免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
世界最小的国家二是处理危机要遵循规律、戒急用忍,避免欲速不达、事倍功半。铁路部门应对这次危机,突出的特点是快,快速救援、快速通车、快速善后。三个快体现了铁路高度集中统一、半军事化的管理文化和效率优势,而这一味求快带来的威权形象,容易引发外部舆论的反弹。快速救援和快速通车有时是矛盾的,处理不好就容易误会。铁路知道事故是危机管理,信息公开是危机管理的要点,其发言人也到了温州,几次面对记者。问题是,当危机很大时,一个宣传口的中层干部不可能明晰全局,如何保证信息发布的有利?事故后发布最多的消息是救援基本结束、通车在即,自以为是在降温。而小伊伊在这之后很久被坚持原地清理的特警救出,“这是一个奇迹”引发了众怒。在重大危机面前,高层领导和专业领导不仅应靠前指挥,还应及时直面传媒,切实避免误读。汶川地震时,中国移动的总经理,频繁接受直播连线,证明对企业形象非常正面。
柳条像什么比喻句三是处理危机要秉承常识和良知。危机来临,舆情鼎沸,众口铄金。这就决定了处置危机既要遵循科学,也要尊重社会。事故处置中的一大争议是掩埋火车,我不相信埋了火车就能掩盖真相,唯一的可能是铁路是想尽快恢复现场,以利平息事态。然而,这么不合常识的做法引发轩然大波,火车头也不得不挖出来运走,其间丧失了太多的公信力。如果处置者清醒,即使现场需要埋车,也不应轻易埋。这说明,危机管理必须注重内部管理和公共
关系的统筹,挑战人们常识的投机取巧等于作茧自缚。这次危机处置中,引发争论的还有赔偿问题。一开始,铁路基于07年出台的有关条例提出赔17万,后来提高到50万,最后在一片争议中提高到91.5万。而去年的伊春空难,一开始就不提07年颁布的40万的赔偿规定,宣布赔偿100万,其善后要顺利很多。这告诉我们,危机管理必须依法依规,该适应形势体现良知和责任感的要以长远形象为重。社会在进步,大单位应该承担与自身地位相适应的责任。不动产权证
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发生危机,从这个角度看,铁路事故也有分析价值。08年胶济线事故,起于百年老路上司空见惯的整修,以文件替代限速命令违规,说明老单位容易产生“精神懈怠的危险”。温州事故,发生在运营只有一年半的新线,极为低级,说明新单位容易出现“能力不足的危险”。这种若隐若现的规律,值得我们警惕。
铁路事故处置之所以难,与一家独大、高度集中有关,什么负面消息都得全路背,久而久之积重难返。如果铁路进行了政企分开的改革,冲击可能只局限在某个铁路公司。这说明,企业可以通过组织结构创新,提前采取措施规避经营风险和品牌风险。
7月23日,甬温线发生特大事故。惨痛的事故,在安全管理方面给企业以警醒,同时,有关
方面的危机处置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地球仪纬线
一是正确的危机管理必须依托对形势的清醒判断。从一个星期的处置来看,铁路部门可能存在对形势的误判,首先,可能把内部对铁路形象的认识误当成了外部的看法。13年来,铁路六次大提速,实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客运专线建设成就巨大,进入到了历史最好发展时期。但是在社会看来呢,铁路买票难、拿车皮难,“霸道”、服务不好,票价还在赶超民航。事故前夕,投资2200亿的京沪高铁故障频仍,已经把铁路引向舆论风口,这时出现特大事故,使这个社会对铁路的“积怨”迅速爆发。其次,这次事故的性质不同以往,出事的不是传统列车,而是新线上跑的技术先进的动车组。死亡人数虽不及08年的胶济线、88年贵昆线特大事故,但人们对高速列车心态复杂。承载中国发展形象的和谐号发生时期都罕见的追尾,无疑让国人愤怒而羞愧,人们的出气筒只能是铁路。如果铁路能够充分认识到这次事故的特殊性、复杂性,把握到社会的心理变化态势,那么,很多处置就会主动许多。这提示我们,危机管理者必须洞悉内外形势变化和发展趋势,坚持实事求是,避免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
二是处理危机要遵循规律、戒急用忍,避免欲速不达、事倍功半。铁路部门应对这次危机,突出的特点是快,快速救援、快速通车、快速善后。三个快体现了铁路高度集中统一、半军事化的管理文化和效率优势,而这一味求快带来的威权形象,容易引发外部舆论的反弹。快速救援和快速通车有时是矛盾的,处理不好就容易误会。铁路知道事故是危机管理,信息公开是危机管理的要点,其发言人也到了温州,几次面对记者。问题是,当危机很大时,一个宣传口的中层干部不可能明晰全局,如何保证信息发布的有利?事故后发布最多的消息是救援基本结束、通车在即,自以为是在降温。而小伊伊在这之后很久被坚持原地清理的特警救出,“这是一个奇迹”引发了众怒。在重大危机面前,高层领导和专业领导不仅应靠前指挥,还应及时直面传媒,切实避免误读。汶川地震时,中国移动的总经理,频繁接受直播连线,证明对企业形象非常正面。中国铁路事故
去内蒙古旅游
三是处理危机要秉承常识和良知。危机来临,舆情鼎沸,众口铄金。这就决定了处置危机既要遵循科学,也要尊重社会。事故处置中的一大争议是掩埋火车,我不相信埋了火车就能掩盖真相,唯一的可能是铁路是想尽快恢复现场,以利平息事态。然而,这么不合常识的做法引发轩然大波,火车头也不得不挖出来运走,其间丧失了太多的公信力。如果处
置者清醒,即使现场需要埋车,也不应轻易埋。这说明,危机管理必须注重内部管理和公共关系的统筹,挑战人们常识的投机取巧等于作茧自缚。这次危机处置中,引发争论的还有赔偿问题。一开始,铁路基于07年出台的有关条例提出赔17万,后来提高到50万,最后在一片争议中提高到91.5万。而去年的伊春空难,一开始就不提07年颁布的40万的赔偿规定,宣布赔偿100万,其善后要顺利很多。这告诉我们,危机管理必须依法依规,该适应形势体现良知和责任感的要以长远形象为重。社会在进步,大单位应该承担与自身地位相适应的责任。
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发生危机,从这个角度看,铁路事故也有分析价值。08年胶济线事故,起于百年老路上司空见惯的整修,以文件替代限速命令违规,说明老单位容易产生“精神懈怠的危险”。温州事故,发生在运营只有一年半的新线,极为低级,说明新单位容易出现“能力不足的危险”。这种若隐若现的规律,值得我们警惕。
铁路事故处置之所以难,与一家独大、高度集中有关,什么负面消息都得全路背,久而久之积重难返。如果铁路进行了政企分开的改革,冲击可能只局限在某个铁路公司。这说明,企业可以通过组织结构创新,提前采取措施规避经营风险和品牌风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