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历史_现状分析及思考
【医学教育研究】
一不小心捡到爱剧情介绍
医学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历史、现状分析及思考
涨工资申请书张雪静,李小荣,张林忠,曹克将
【摘 要】 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对医学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三次高校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资料,纵向比较分析了我国医学高校重点学科发展的历史,并由此归纳出重点学科建设取得的成就,包括重点学科总体数量迅猛发展、国家重点学科的制度化建设日趋完善、所培养博士人数连年上升、造就了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等。通过横向比较,发现了目前重点学科呈峰状不均匀分布,指出其有可能带来恶性循环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分析非重点学科所面临困境及应对策略,进而对我国今后的国家重点学科评审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对策,如对发展成熟的学科建立退出机制;注重地区平衡,在边远地区设立特重点学科;进一步完善重点学科评估体系,尝试有第三方评审机制;建立学科经费多元投入机制等。【关键词】 医学;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历史;现状;思考【中图分类号】 R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24152(2010)1021320203
H istory ,Curren t S itua ti on and Th ink ing about St a te Key D isc i plines of M ed i ca l Colleges  ZH
华东地区包括AN G Xue 2jing,L I X iao 2rong,ZHAN G L in 2zhong,et al .D epart m ent of Cardiology,the First A ffiliated Hospital of N anjing M edical U niversity,N anjing 210029,J iangsu,China 【Abstract 】 The constructi on of state key disci p lines has a great i m portance not only f or the devel opment of a medical university but als o f or the medical health .This paper collected the relative data of the nati onal key disci p lines assessed f or three ti m es in the past t w enty years,and revie wed the hist ory of state key disci p lines in medical colleges thr ough l ongitudinal analysis .The great a 2chievements had been made,such as rap id increase of the t otal nu mber of key disci p lines,gradually maturati on of the constructive syste m f or the key disci p lines,risen nu mber of Ph D candidates,a nu mber of excellent acade m ic leaders who had influence in do 2mestic and overseas .Unexpectedly,the medical key disci p lines distributed like peak shape when the data were analyzed thr ough horizontal vie w,and this may induce vici ous cycle f or the devel opment of nati onal medicine .Some suggesti ons were p r oposed for the non 2state key disci p lines as they had t o face great tr oubles es pecially the devel opment funds .A t last s ome constructive sugges 2ti ons,such as the withdra w of the mature disci p lines,the balance among different regi onal areas,further i m p r ovement of the as 2sess ment syste m and the establish ment of multi 2way input syste m,were put for ward for the assess ment of nati onal key disci p lines in future .
【Key words 】 Medicine;University;State key disci p lines;H ist ory;Current states;Considerati on
  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根据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骨干和引领地位[1]。重点学科的数量与质量,是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我国重点学科评选工作启动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由教育部负责组织,截至目前已评选了3次。2007年11月26日,教育部发布通知(教研函[2007]4号),并在网上公布了第三批国家重点学科名单。医学作为十二门学科之一,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随着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人们对健康卫生提出了新的需求,因此必将要求医学有更快更大的发展。而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摇篮,我国医学高校的发展状况如何呢?笔者收集整理了国家教育部在1988年、2002年、2007年所公布的国家重点学科数据,回顾分析了我国医学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发展历史及现实状况,总结了医学高校重点学科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巨大效应,并且指出医学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带来的负面作用,并就日后评审提出了建设性对策。分析现有医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分布特点,对未来国家重点学科的评审提出积极合理的建议,将有利于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推动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事业整体和谐、持续、快速进步。
本文中关于医学院校中重点学科数目的统计计算:根据1997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我国培养研
买车购置税作者单位:210029江苏省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科(张雪静,
李小荣,张林忠,曹克将);250013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张林忠)
通讯作者:李小荣,:st onelee2050@126
究生的学科专业门类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共12个,下设89个一级学科,382个二级学科,医学共有8个一级学科和54个二级学科,但因医学院校都设有生物学中的生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6个二级学科,故本文亦纳入进来。另外2007年国家设立了一级学科,故凡有一级学科重点学科的院校均转换为其所下属的全部二级学科计算。
1 我国医学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从1988年教育部公布了首批高校重点学科到现在,已经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医学高校的重点学科数量迅猛增长、目前分布遍及全国18个省市。但从其历史发展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医学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111 绝对数量增长迅猛,分布范围增加 1988年教育部公布
了首批高校重点学科名单[2],当时全国共有12个省市的21所医学院校获得了53个医学二级学科。2002年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高校重点学科名单[3]时,全国共有17个省市的37所医学高校获得了134个医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007年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高校重点学科名单[4],共有18个省市的48所医学院校
获得了284个医学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0年来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的数量增长达435.85%,而其分布也由刚开始的
12个省市增至如今的18个省市,由1988年的21所高校增至
现在的48所。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仍有13个省、自治区(港澳台除外,下同)的医学高校没有国家重点学科。
112 医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区域分布 1988年教育部第一次审
0231・  中华全科医学2010年10月第8卷第
10期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Oct ober 2010,Vol 18,No 110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
福昕软件(C)2005-2010,版权所有,
仅供试用。
批国家重点学科时,我们统计的数据显示,大部分都集中到了华北、华东、中南地区,三地区所有的重点学科数目占到了总数的83%。东北三省相对次之,占11.3%。西南地区华西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成都中医学院各有1个重点学科,总共占5.7%。而西北地区,华北的山西、河北、内蒙古,华东的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中南地区的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西南的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都没有国家重点学科,详见表1、图1。
表1 医学国家重点学科地区分布表(个,%)
年份
华北地区
华东地区
中南地区
西南地区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1988年20(37.7)
17(32.1)7(13.2)3(5.7)6(11.3)02002年52(38.8)38(28.4)26(19.4)9(6.7)7(5.2)2(1.5)2007年
81(28.5)
92(32.4)
55(19.4)
24(8.5)
14(4.9)
18(6.3
)
图1 我国医学国家重点学科地区分布情况
  注: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华东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中南地区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西南地区包括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
  2002年教育部第二次审批国家重点学科时,共审批了134
个医学重点学科,华北、华东、中南继续保持优势,大幅增长,北京、上海、广东、江苏4个省市占了67.16%的重点学科,而其他13个省市只占32.84%,详见表1、图1。同时,华东地区的浙江、山东均有了快速发展。西北地区的西安交通大学则获得了两个国家重点学科,成为西北地区的领头羊,华北地区山西医科大学的生理学,河北医科大学的中西医结合基础均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实现了零的突破。但是仍有14个省市的医学院校没有布设重点学科。
2007年教育部在布设审批第三国家重点学科时,由于军事院校的加入,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次
国家布设了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使颇具实力的第四军医大学同西安交通大学带领西北地区获得了18个国家重点学科,超过东北地区。但是整体而言省区分布更为集中,北京、上海、广东医学重点学科最多,占全国的57.04%,其中又以北京为最,其拥有的医学重点学科占全国的25.70%。安徽省实现了零的突破,有了历史上第一个医学重点学科———皮肤病与性病学。目前尚有河南省、江西省、福建省、海南省、贵州省、云南省、甘肃省、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3个省区没有设立医学国家重点学科,详见表1、图1、图2
图2 2007年我国医学国家重点学科省市分布情况
  以上数据表明,医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分布从区域分布来看
呈峰状分布,以2007年为例(图2),华东、华北地区占有绝对的
优势,而东北和西北则处于劣势。华北地区以北京为重点,河北、山西各有一个重点学科;华东地区以上海为中心,江苏、山东也发展迅猛;中南地区以广东为中心,湖南、湖北势均力敌;西南地区的重点学科全部分布在四川、重庆,西北则全部在陕西,其他省市尚无一个重点学科。113 医学国家重点学科的校际分布 1988年获得国家重点学科的院校中,上海医科大学(即现在的复旦大学医学院)名列第一,紧跟其后的是北大、协和。上海医科大学、北京大学等前6所院校共有38个国家重点学科,占所有医学国家重点学科的71.70%,而其他15所院校各获得了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只占28.30%。2002年国家重点学科评审时,北京大学超过了复旦大学,共有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0个,名列第一。北京协和医学院以15个重点学科的总数排在第三位。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等前十所高校占了所有医学重点学科总数的61.94%。前十后紧跟的是首都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都有3个重点学科。本次评审中南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都有了大幅度的上升,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沈阳药科大学都获得了4个国家重点学科。从中也不难看出我国中医药大学的崛起,表明国家对传统中医药学的重视。相对而言,吉林大学医学院(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却退出了前十。
2007年国家第三次进行重点学科评审,与第二批重点学科相比,本次最明显的特点是军事医学院校的加入。而重点学科在医学高校中的分布进一步分散。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是拥有医学重点学科最多的四所高校,它们共拥有9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占全国的32.39%。中国药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都有6个重点学科,广州中医药大学和四川大学有明显的上升。除军医大学外,大连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等多个院校都实现了零的突破,南京医科大学则一举从零到获得3个国家重点学科,而其他13个省市的医学院校却未获得国家重点学科。
以上数据表明,从学校分布上看则呈明显的倒金字塔形,最上层是“211工程”、“983工程”或是军事院校等名牌老校,他们一般都是合并在综合性的大学里,这些大学拥有我国绝大部分的国家重点学科,显示出强大的学科优势,同时也拥有我国大部分的教育资源。中部层次是地方的重点大学,这些大学拥有地方区域性的学科优势,在某几个学科领域居于区域的领先地位。最下层是一般性大学,这类大学在某一两个学科领域具有发展优势,甚至是许多院校没有重点学科。
2 关于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歌词211 我国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取得的成就 一是重点学科总体
数量得到了迅猛发展,结构和布局得到了一定的优化,这和我国其他重点学科发展趋势基本保持一致[6]。二是我国博士人数连年上升,减少了与发达国家在博士生人才培养方面的差距,并且已超过美国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7],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与此同时我们应注意到我国博士生教育增速过快势必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故应保持低速增长,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8]。三是重点学科的总体水平一般而言处于国内同类学科前列,通过国家重点学科的示范、带头作用,推动了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四是通过重点学科建设,教育部在建设与管理方面出台了一系列
文件,包括《教育部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
(教育部教研[2006]2号文)和《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教育部教研[2006]3号文)等,加强与规范国家重点学科的制度化建设,从而加强了对国家重点学科的管理,为今后的建设
与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五是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工程造就了一批学术造诣较深、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并且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学者[9],从而为我国医学的发展进步搭建了良好的人才梯队。
212 关于医学重点学科的分布 虽然20年来我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8个省市的48所医学院校布设有284个医学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0年来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的数量增长速度达435.85%,但是值得我
们反思的是仍有13个省、自治区的医学高校没有设立国家重点学科。而在某些省市如山西、河北也只有一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大部分都集中到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地区与高校的国家重点学科点分布不均衡,这不是一种理想的正态分布,关于其形成原因,陈新忠等[10]认为有如下几方面:一是历史文化因素。历史文化既是高校建设的基础,又是国家重点学科产生的沃土和根基,我国文化名城北京、西安等便是高校和国家重点学科云集的地方。二是社会经济因素。高校的产生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作支撑,同时它又为地方和国家经济的兴起、发展、繁荣贡献人才、科技和思想。所以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高校和国家重点学科多而集中,而宁夏、青海、贵州、西藏等省区没有国家重点学科。三是政治政策因素。“211”、“985”两大以建设国家重点学科为载体的工程,促进了国家重点学科的产生、发展。四是高校自身因素。高校的历史、传统、精神、目标定位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其科研力量与学术成就,因此,有着悠久史的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大学拥有众多国家重点学科。
213 不均分布带来的不利影响 由于历史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大多数重点医学院校坐落在北京、上海等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城市和地区。而西部尤其是五个民族自治区一个都没有,由上述可见,现有的国家重点学科分布几乎与“211工程”大学分布以及地方重点大学分布一致。于是导致的结果是,经济越是落后,文化越是薄弱,国家重点学科分布越少,也就导致了经济文化的更加落后,有可能出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不和谐的学科建设生态,长此以往,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一方面是有失教
育的公平性,不利于高等医学教育在地区间的和谐发展,难以体现我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另一方面造成了地区间医药卫生、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不能为各个地区的人民提供先进的医学科学成果,共享生命科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214 非重点学科的困境与建议 重点学科由于得到国家、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承担着大量的研究项目,有着充足的经费,能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人才更好地发展学科,能够培养大量的博士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科的发展,那么非重点学科怎么办呢?没有经费,没有人才,没有成就。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摆正心态,面对现实。不能怨天尤人,而是继续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教学、科研等本职工作。二是寻差距,主动学习。与重点学科合作,认识自己的不足,向重点学科学习、合作。三是走特之路,发展特学科。制定好学科规划,不断拓展研究领域。要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学科前沿状况。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突破,努力形成与发展各自的特优势,使其在同类学科中处于独此一家的领先地位。四是培养、引进人才。要特别重视人才,创造成才环境,制定激发人才脱颖而出和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和实施办法[11],尤其是要重视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及引进。
215 对评审的建议 一是建立退出机制:对那些已发展成熟、能自主生存与发展的国家重点学科进行退场处理,让成熟的重点学科市场化,从社会上引进资金,自己养活自己,不要再靠政府,将有限的政府资源投入到最需要政府支持的学科建设中去。二是注重地区平衡,在边远地区设立特重点学科,解决中央部属院校过于集中到大城市的问题,在中西部地区增加建设部属院校。政府要做到和谐
发展,要想发展落后地区的经济,首先要在教育、人才培养上下功夫。若继续当前发展趋势,势必在产生一批精英大学、学科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弱势医学院校,弱势学科体。三是完善重点学科评估体系。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科学,尤其是临床医学,因此不能单单以科研作为唯一标准,可以参照各个地区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设立重点学科。比如河南省人口众多,若是能给予资金研究一些地方重大疾病,则于国于民皆为大利。另外还要重视评审的公平性,可以尝试有第三方评审机制。四是建立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多元投入机制。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经费不仅应该由国家、地方(部门)和所在单位共同筹集,而且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制度等引导、鼓励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建设。五是控制速度,提高质量。重视对重点学科的监督管理,尤其是在博士人才的培养上,更要重视其培养的质量,而非数量[8]。
我国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仍与世界一流的医学院校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必须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十七大”精神指导下,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在健康的轨道上不断前进,使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EB/OL].(2006210227).ht2
t p://du/edoas/website18/level3.js p?tablena me=
1299&infoid=23439.
[2] 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名单(1988年审批)[EB/OL].(20042112
29).htt p://www.edu/xingzhengshenp i_5298/20060323/怎么做电子签名
t20060323_111164.sht m l.
[3] 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名单(2002年按单位审批)[EB/OL].
(2004211229).htt p://www.edu/xingzhengshenp i_5298/
20060323/t20060323_111189.sht m l.
[4] 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名单(2007年公布)[EB/OL].htt p://
1299&inf oid=3557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E B/OL].行政区划网,htt p//www.
[6] 孔钢城,邵小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点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J].教育探索,2009,1:56258.
[7] 邓聿文.博士热衷“博仕”实堪忧[J].中国高等教育,2008,12:632
63.
[8] 李立国,詹宏毅.中国博士生教育的增长速度与质量保障———中
美比较的角度[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9(5):9215.
[9] 王孙禺,孔钢城,雷环,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水平大学及其重
点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4:126.
[10] 陈新忠,李忠云.国家重点学科的分布特点与评审建议[J].中国
高教研究,2006,8:35237.
[11] 杨显斌,郑文芳,许文先.医院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5,18(2):1242125.
(收稿日期:201020521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