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语文新高考一卷试卷分析
2022年全国语文新高考试卷分析
高考语文科目结束后,学生皆云“感觉良好”,下面,就2022年全国语文新高考I卷尝试评析,并据此对下一年的高三复习教学和备考工作提出建议。
1、试题评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7分)
阅读材料(非连续性文本)由两则选文组成,仍为社科类选文,分别摘编自习近平的《加快构建中国特社会哲学社会科学》和郑敏的《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取材聚焦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彰显文化自信,同时又结合当下社会文化问题(当代新诗创作和理论停滞不前),既对比中西以资借鉴,又跨越时代从传统文化中寻根溯源,觅得妙解良方。
在所设置的5个小题中,考点基于材料,各有侧重,题干或选项既有取自材料的,以期学生认真阅读;又有游离材料的,引联文化问题、社会现象。第1、2小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
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推理判断的能力。学生答题时应仔细阅读文章,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细微的差别。第3小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段观点、理解论据证明论点的能力。第4小题考查学生在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句内涵的基础上,运用文本观点分析社会问题现象(国际关系)的能力。第5小题考查学生概括内容、理解探究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材料有别于去年的革命文学(卞之琳的《石门阵》),文章选取的是冯至的改编自历史的“诗化小说”《伍子胥》中第六节《江上》(有删改)。开个早餐店
第6小题考查文本内容和艺术特,但从选项来看,主要为内容分析,并且不约而同地指向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或心理活动:A选项中“心情”,B选项中“心态”,C选项中“心扉”,D选项中“领会”和“理解”。第7小题考查对重点内容、细节的品味,对“江边人们谈论季札”中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小说主题进行分析判断。第8小题须结合全文分析概括,结合主人公“江上”所见所感来分析人物“思绪”。这道题指向了冯至小说《伍子胥》的核心价值所在——伍子胥的“个人的心灵成长史”,难度增加了,分值也由去年的4分增加到6分。第9小题考查“改
写”的文学效果,显然由前几题的“文学欣赏”提升到了“文学鉴赏”(文学评论)的高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文本选自《战国策·魏策》,虽不是人物传记,但仍具较强的故事性,讲述了孟尝君田文先后劝赵、燕救魏之事。设置的5道小题,从题型到分值几乎没有变化。第10小题仍考断句。第11小题将词义和文化常识结合考查,“寡人”“百乘”“国门”是平时文言文学习中常见词语,C选项结合课内知识对比考查“蔽”的词义。第12小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第13小题翻译两句话,各4分,考查“岁”“且奈何”“折节”“与”等词语句式的理解,没有较生僻的词或通假、特殊句式等文言难点。第14小题考查学生在理解内容基础上的概括分析能力。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诗歌选用的是宋代魏了翁的词作《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愁之懋之》。第15小题A、B选项考查对词的内容理解,C、D选项考查词作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第16小题结合内容分析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第17小题考查了高中篇目《劝学》、初中篇目《关雎》;以及一道围绕特定意象(悲啼的鸟类)的开放性默写题,但限定于“唐宋诗词”。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11分)
这3道小题均为主观题,难度不大。第18小题考查成语,但改近义成语辨析的选择题为填空题。第19小题考长句转化为短句。第20小题考查修辞,分析设问和排比的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9分)
电缆桥架规格型号
第21小题为选择题,考查人称代词“你”的用法,可以认为超出了高中教学范围,是大学现代汉语的内容。但是从提高考试区分度、发挥高考选拔人才功能角度而言,此题也无可厚非。第22小题是补写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每空2分,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四、写作(60分)
写作为材料作文,就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让考生由棋道谈其中的“启示意义”。跟以往一样,作文在审题上没有设置太大障碍,但写好不易,这也就在减少偏题、跑题作文同时,却能提高作文的区分度,在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一决高低。
商住楼
2022年高考是哪三天2、整体特
2021年立秋时间一、肩负时代使命,坚持立德树人
试题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探索时代问题,积极发挥语文教学与评价的“育人”功能。例如现代文阅读Ⅰ,两篇材料均谈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当代价值”,提出研究、传承与创造的观点,以解决时代的、世界的或某一领域的现实问题,发出中国学术声音,体现中华文化价值。再如古代诗歌阅读第16小题,要求学生从词中归纳出“做人的道理”;语言文字运用Ⅰ文本素材是科学家栾恩杰的事迹,这些题目或直接或间接,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思考和引领。再如作
文,依旧注重引导学生领会材料意旨,立足“自我”成长,成就“大我”价值,能够思考时代命运,培养家国情怀。
二、严守稳中求新,紧扣语文素养
整套试卷与2021年全国语文新高考I卷相比,从考点选取、题型设置、分值分配等方面,均突出一个“稳”字,但不乏“新”的探索。
一是分值分配有变化,第5小题由此前的6分调整为4分,第8小题由4分调整为6分;也就是说非连续性文本分值由原来19分变到17分,文学类文本由16分变到18分。
二是语言文字运用部分选择题由去年的3道变成只有1道,6小题中有5道为主观题。
三、强化学科特,突出四项考查
一是突出了文言阅读能力考查。学生除了文言文、古诗词阅读外,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第3小题中,3个选项有文言语句,分别是“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这与新课程提出的“提高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要求是一致的。
二是突出了传统文化学习、认同和运用。新课标指出要“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点在试卷的第1-5小题、14、16小题等,乃至作文题,均有不同程度体现。
三是突出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考查。今年语言文字运用题,较去年减少2道选择题,且把成语考查由选择改为填空,无形中增加了难度,也提高了学生语用能力的区分度。尤其是21小题,考查人称代词“你”的用法区别,近年来基本没出现过,颇有点“学术”意味,这也符合新课标“阅读语言文字著作,学一点语法、修辞、逻辑知识,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现象,有兴趣探索语言文字方面的规律和问题”的要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