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统编语⽂课⽂《壶⼝瀑布》背后的创作故事
万⾥黄河⼀壶酒
梁衡
《壶⼝瀑布》是我在记者任上写的最后⼀篇散⽂。1987年我正在黄河壶⼝采访,接到北京来的电话,成⽴国家新闻出版署,要我⽴即回京,从此结束了我13年的驻站记者⽣涯。⼈的⼀⽣总有⼏个驿站,⼏个起⽌点。对我来说壶⼝这个地⽅算⼀个。
连云港旅游黄河与我有特殊的缘分。我⼩学、中学阶段是在黄河的⽀流汾河边成长的。⼤学⼀毕业就分配在内蒙古黄河边的临河县(现属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只听这个名字,就知道离黄河有多么近了。这⾥是河套平原,我第⼀次真切地感到为什么称黄河是母亲河。河套地区为黄河的中上游,它⾃青海发源,冲过⽢肃、宁夏的峡⾕后进⼊内蒙古平坦地带,渐渐冲击出⼀个⼋百⾥平原。历史上黄河决⼝泛滥的灾害⼤都在下游的河南、⼭东,⽽上中游的河套则是富得流油。所以有⼀句话 “黄河百害唯富⼀套”。在这⾥你真正感觉到是躺在母亲的怀抱⾥。
头⼀年先在农村劳动,有⼀项农活就是淌黄河⽔浇地。仲夏的后半夜,万籁俱静,⽉光如⽔,你蹲在⽥头能听到⽟⽶喝着黄河⽔,噼噼啪啪拔节的响声。因为有⾃流灌溉,这⾥的⼩麦特别好,产品是有名的河套雪花粉;⽠果特别甜,是有名的河套蜜⽠;⼜产⼀种“糜⼦⽶”,⽐⼩⽶⼤,⽐⼤⽶⼩,是当地的主⾷,也是草原牧民制作“炒⽶”的主要原料。黄河⾥产鲤鱼,当地⼈形容最好的美⾷是“新碾的糜⼦开河的鱼”。黄河⽔从西边进来把这⽚⼟地滋润⼀遍后再从东边流出去,形成⼀个⼤湖乌梁素海。在湖上⾏船,有时鱼会⾃动跳到船⾥。这就是黄河,以她丰富的资源养育着世世代代的先民。历史上的“⾛西⼝”,就是指周边穷困省区的⼈往这⾥⾛,⼲什么?来投靠黄河讨⽣活。温柔、敦厚、富饶是我对黄河的第⼀印象。
第⼆年到县委⼯作,第⼀个任务就是到黄河边带领民⼯防“凌汛”。凌,是指冰凌,⼤冰块。沉睡⼀冬的黄河解冻了,河上漂浮⽽下的冰块浩浩荡荡,如出海的舰队。但⼀时不畅就会塞堵成冰凌⼤坝,决堤泛滥。这是只有在北⽅的黄河才有的⼀种特殊灾害。⽕⼭爆发是⼀股炽热的岩浆流冲向⽥野;⽽凌汛期的黄河决⼝则是⼀股冰块流冲向⽥野。民⼯说前⼀年⼀次泛滥,直到割麦⼦时冰凌还没化完。可以想见它的野性,它的威⼒。我在⼀篇⽂章⾥记录过这次防凌汛的情景:
“终于有⼀天早晨,当我爬上河堤时,突然发现满河都是⼤⼤⼩⼩的浮冰,浩浩荡荡,从天际涌来,犹如⼀只出海的舰队。阳光从云缝⾥射下来,银光闪闪,冰块互相撞击着,发出隆隆的响声,碎冰和着浪花炸开在黄⾊的⽔⾯上,开河了!⼀架值勤的飞机正压低⾼度,轻轻地掠过河⾯。”
节约粮食的诗句这时的黄河⽆⽐威严、壮阔,我⼀下想起冼星海的《黄河⼤合唱》。当时就有⼀种创作的冲动,但是写不出来。
后来我当了记者沿黄河上下采访,黄河不同的形象在我脑⼦⾥反复出现,⼀遍遍地打印、叠加、发酵。我到过青、⽢、川交界处的黄河第⼀湾,晨曦中它蜿蜒西来,刺破莽原,亮晶晶的像⼀道划过时空的闪电,是⼀股⼒量的源泉。当时还写了⼀⾸诗: “九曲黄河第⼀湾,长河落⽇此处圆。从来豪⽓看西北,⼀泻千⾥下东南。”1983年我到⽢肃采访刘家峡⽔库,这是黄河上游的第⼀阶梯⽔库。让⼈吃惊的是这⾥的⽔⼀点也不黄,你会怀疑是在梦⾥,或者在杭州西湖⾥,眼前只有⼀个绿。当时我写了⼀篇《刘家峡绿波》,其中有这样⼀段:
“⽔⾯是极⼴的。向前,看不到她的源头,向后,望不尽她的去处。我挺⾝船头,真不知该作怎样的遐想……整个⽔⾯只有些微的波,像⼀⾯正在晃动的镜⼦,⼜像⼀块正在抖动的绿绸,没有浪的花、涛的声。船头上那⽩⾊的浪点刚被激起,便⼜倏地落⼊⽔中,融进绿波;船尾那条深深的⽔沟,刚被犁开,随即⼜悄然拢合,平滑⽆痕。好固执的绿啊。我疑这⽔确是与别处不同的,好像更稠⼀些,分⼦结构更紧⼀些,要不怎会有这样的性格?”
上校军衔相当于什么官这时的黄河变⾝为⼀座绿⾊的湖。郭沫若拿它与新安江⽔库⽐: “成绩辉煌,叹⼈⼒真伟⼤。回忆处,新安鸭绿,都成次亚。”新安,就是现在浙江的千岛湖。
青藏⾼原出发的黄河为什么逐渐变黄了呢?她在做着伟⼤的造地运动,向我们民族注⼊资源和财富。我到开封,发现黄河在这⾥是⼀条悬河,河⾯⽐城墙还要⾼。到⼭东黄河出海⼝,能明显地看到⼀块
黄河大合唱是谁写的新陆地在⼀点⼀点地向海洋⾥⽣长去。这些泥沙都是黄河从上游搬运来的。它每年要带来16亿吨泥沙,在⼊海⼝新造30平⽅公⾥的⼟地。黄河千年流淌,
去。这些泥沙都是黄河从上游搬运来的。它每年要带来16亿吨泥沙,在⼊海⼝新造30平⽅公⾥的⼟地。黄河千年流淌,这样默默地聚沙为原,该有多⼤的毅⼒啊。
小学教育改革黄河历史上曾有⽆数次⼩的和六次⼤的决⼝改道,可以说半个中国的地貌是黄河造出来的,⼀半的物产与黄河有关。沿晋陕峡⾕的黄河两岸都产红枣,⽼乡说,枣树听不见黄河的⽔声就不结枣了。⽽河南、⼭东盛产花⽣、棉花、蚕桑,这都是因为黄河造就的冲积平原。黄河为我们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争了光。
1993年,距我第⼀次接触黄河已过去23年;距我最后⼀次告别壶⼝也过去16年。就像⼀壶⽼酒⼀样,黄河的滋味在我⼼⾥愈来愈醇厚、绵长,终于压抑不住⼼⾥的激动想写⼀点东西。但⼀条万⾥之长的古⽼⼤河,截取哪⼀段最能表现出它的雄壮、美丽⼜能表达我内⼼的激动呢?
想来想去,只有壶⼝。这⾥的地形像⼀个⽔壶之⼝,黄河从晋陕峡⾕中冲出,本是如脱缰野马在宽阔的河床上任性驰骋,突然跌⼊这把⼤壶⼝中,它在这⾥收紧、跌碎、打旋、激突、冲锋,变成雾、化成⾬、聚成潭,⼜再变回河流状奔腾⽽去。它像⼀个壮⼠,在风尘仆仆的途中痛饮⼀碗烈酒,浇⼼中的块垒,扫除浑⾝的疲劳。观者⾄此⽆不被它的豪情感染,⼼中为之⼀振。每⼀个中国⼈只要到壶⼝的黄河岸上⼀站,都能油然⽽⽣民族的⾃豪感。难怪我们的⼈民币上印着壶⼝河涛奔涌的图案。
我终于写了⼀篇《壶⼝瀑布》发表在1993年8⽉23⽇的《⼈民⽇报》上。后被收录在⾼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等⼏个版本的初中语⽂课本上。这篇⽂章是我⼼中黄河的缩影,也是我对黄河精神的理解。
1岁宝宝的玩具2018年全国教材重新统编后,我的《晋祠》退役,这篇仍保留下来使⽤⾄今。仍然是写⽔,但由泉⽔变成了河⽔,⽽且是母亲河——黄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