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张光年(光未然)逝世
《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张光年(光未然)逝世“我不禁为他,为中国人民的巨大损失放声一哭!”
多年前,因杰出的人民音乐家、《黄河大合唱》的作曲者冼星海客死他乡,与他共同创作这部不朽作品的光未然(张光年系本名),曾满怀深情如此呼号;昨天(2002年1月28日16时15分),当光未然走完他人生的最后旅途,阖然长逝,人们忽然发现,这几乎就是对他辞世的真实写照。拍拍功能
“一个激情四溢的诗人”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令人沸腾的词曲,总会激荡我们热血奔涌。
诗人袁鹰说:“他是一位激情四溢的诗人。”
也就是在63年前,25岁的光未然在壶口附近东渡黄河,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聆听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号子,心弦被拨动。一到延安,他还躺在病床上,就口授让人记录下这400多行气势磅礴的诗句。一部表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朽经典从此诞生。
当年冼星海一看到这部撼动人心的作品,仅用6天时间就完成诗与乐的完美结合。指挥家严良堃半个多世纪以来,究竟指挥演出过多少次《黄河大合唱》,可能连他自己也说不上来。但每次一拿起指挥棒,他都激动不已:“这部气势磅礴、宛转激昂的作品如此牵动人心,在于它的艺术感染力,在于作者高超创作技巧和不竭的生命激情。”
是一种激情驱使这部作品反复传诵,也是这种激情激励着光未然投身革命。12岁那年,光未然就愤慨于百姓被洋人杀戮,加入了游行示威行列。15岁成为中共正式党员,参加过各种革命活动,无数次在敌人的魔掌下逃生。“在参加革命期间,他可谓九死一生,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文学事业。”袁鹰说。
国家专项计划是这种革命的热情,使这位诗人笔下诞生出无数革命浪漫主义诗篇,成为投向敌人的匕首和呼唤勇士们前行的号角。“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五月的鲜花》这首抗日救亡歌曲在抗战中曾被无数热血青年传唱,风靡全国。独幕剧《诗人的受骗》、讽刺诗《民主在欧洲旅行》曾让敌人胆战心惊。
“一个为文学事业奉献一切的战士”
“他是一个为中国文学事业奉献了一切的人”。黄河大合唱是谁写的
著名作家王蒙这样评价光未然。我国文艺界经历十年“”浩劫之后,一片凋零景象。早在1976年,光未然率先投入文艺界拨乱反正、解放思想的斗争,撰写文章痛斥“四人帮”对文化的摧残,抚慰文学工作者满是伤口的心灵,鼓励他们的创作热情,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为广大作家以及文学界开拓精神空间。
光未然还大力扶持、帮助青年作家,为新时期文学勃兴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刘心武的《班主任》、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等在新时期产生极大影响的许多文学作品,都和他的努力密不可分。
小说家温跃渊回忆说,1976年光未然牺牲了周未晚上的休息时间,将素未谋面的他所写的一部小说仔细读完,并举荐他参加一个专门的小说座谈会,听取大家的修改意见。温跃渊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作家从维熙永远不会忘记,1984年,当光未然看他的作品《北国草》时,不仅一章一节地阅读,还写了大量的读后感。“像这样默默为中国文学事业呕心沥血的事情,在他的生涯中难以计数。”
“一个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文坛巨擘”
近年来正积极参与《张光年文集》编辑工作的文学评论家谢永旺,从青年时代到《文艺报》工作至今,已经与光未然相识40多年,作为一个后辈,他对“光年同志”充满钦佩之情。
小满是什么季节
“我敬仰他”,自光未然25日入院抢救,他连续3天守候在医院。“他一生历经艰险,没想到这次发病后竟然没有来得及再说一句话就走了”。
20世纪90年代以来,8旬高龄的光未然老人历经两次大病,年老体弱,但却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写作。路边停车技巧
1991年他重新开始捡起自己30年前开始的《文心雕龙》译著工作,10年苦修,终于在2000年付梓出版。独树一帜的《骈体语译文心雕龙》,凝聚了他40年的心血和心愿:架起一座“龙纹桥”,将中国古代文学精髓,“寄予龙飞凤舞的后来人”。没有多少人知晓,在这段日子里,他以86岁高龄接受了开胸手术。
病魔也许是老人最大的天敌,但光未然却从不让自己屈服。2000年底,5卷本《张光年文集》开始整理编辑,对这部汇集他一生创作成果的文集,他一篇篇校勘,为每一卷亲写引言。年近90的老人,在此期间竟又经历了癌症的考验。
qq搜附近的人
“何尝生不逢良辰?一代风云百代惊!中年遗憾晚年补,捧出新编谢后人。”这首小诗,是光未然晚年的自述,也是他一片文心之流露。
“黄河”中飞扬的精神气质,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灵魂,也是这位人民诗人贯穿始终的生命旋律。
“黄河”中雄健的呐喊,是中华民族不屈奋斗的精神凝结,也勾画出一个中国诗人完整的艺术人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