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教学实践初探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教学实践初探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核心素养视域之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情之所至,开始练笔;精彩之处,快速着墨;感悟意象,即刻动笔;他山之石,仿来攻玉;空白精妙,捕捉为实多层次开展有效的小练笔,把阅读、习作、生活三者结合起来,把作文训练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引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尝试多种表达方式,多角度减缓作文教学的坡度,实现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同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小练笔  多层次  多角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具体内涵见下表:
他山之石的下一句
语文核心素养
内涵
文化自信
意识与态度
电脑为什么自动重启理解与继承
关注与参与
语言运用
积累与语感
物化地可以报什么专业整合与语理
交流与语境
思维能力
直觉与感性
逻辑与辩证
批判与发展dnf武器大全
审美创造
感受与理解
欣赏与评价
表现与创新
如何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写出内容充实、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的文章来呢?是否可以让孩子从写一段话开始对写作真正地感兴趣?是否可以用身边的教育资源为孩子的写作服务呢?在教材中灵活巧妙地融进“小练笔”训练,加大小练笔的密度,提高小练笔的质量,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把阅读、习作、生活三者结合起来,把作文训练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引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尝试多种表达方式,培养习作兴趣,减缓作文教学的坡度,实现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同步。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丰富的积累”。阅读教学中“小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积累的重要方式。常见的做法是,从课文中领悟规律,掌握写法,外向迁移写作片段或文章。
笔者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了学生课堂小练笔的初探。
一、情之所至,开始练笔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人文性很强的课文,它通过充满真情实感的故事内容,向学生传达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给学生以道德情感上的熏陶。学习这类课文,学生达到与作者情感共鸣时,我们可设计一些小练笔,让他们把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凝结成文字。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学生感受到了往日圆明园的辉煌与华丽,也感受到了外来侵略者的恶劣行为,内心有许多独特的想法。我安排了一次小练笔:如果此时这些侵略者就站在我们面前,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可以用上文本积累的成语和句子。让学生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写下来,大约十来分钟,学生就写好了,他们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次小练笔很成功,不仅让学生再次感受了侵略者的无耻行为,还让学生在练笔中运用了积累的词句。 在《中彩那天》一文中,作者的父亲为同事捎的一张意外中了大奖,奖品是他梦寐以求的名牌汽车,于是父亲面临着一场道德抉择。至于什么道德抉择,课文并没有说明,却不经意地丢给学生一个思考。我随机要求学生站在“父亲”的立场,用心感受,写写他当时的矛盾心理。我认为学生只有切身体会了父亲复杂的思想斗争,感悟了“父亲”在“实现梦寐以求的愿望——拥有一辆轿车”与“保持尊贵人格——诚实”这两者间的艰难抉择后,才能理解父亲让库伯开走奔驰轿车时的令人肃然起敬的正直人格;才能真正领悟到“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这句话的真正意义。 几分钟的时间,孩子们用心描绘出
永远是朋友歌词了一个个诚实、正直的“父亲”形象,深刻的道德难题在学生的思维碰撞中得到了生动的演绎。课堂小练笔须练在对文本理解的深处,应练在情感的共鸣处,小练笔练应直达课文的“心脏”或“灵魂”,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二、精彩之处,快速着墨   
教学中,引领学生朗读文质兼美的语段,是一种美的享受,学写这样的语段更是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内化和提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文,作者用了很多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优美,如:“你看,它把黄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学习这一段时,我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仿写一段话,想一想,秋天的雨还会把什么颜给谁?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有的同学写道:“它把黄给了稻田,稻田成了金的海洋,它们迎风歌唱着丰收的喜悦。”有的写道:“它把黄给了梧桐叶,黄黄的叶子纷纷扬扬,像一只只黄蝴蝶,为人们送来了秋的消息。”     
三、感悟意象,即刻动笔   
共享文件如何加密课文中有些重点词语,是体会人物形象、情感的聚集点,引导学生想象词语表现的形象,
感悟词语内在的情感,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的鲜明形象,可以让学生从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于永正老师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对“饱经风霜”一词的练笔设计历久弥新。     
师:请大家想一想,那位车夫“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生:这位拉车的不过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皱纹,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蒙着一层灰,看上去这张枯瘦的脸,像一个霜打的茄子。 师:写得多好啊,“饱经风霜”的意思就在其中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强化这种想象,通过练笔,让学生潜心涵泳体悟,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那么汉字丰富的内涵、灵动的精神就会生动鲜活起来。     
四、他山之石,仿来攻玉
语文教材文质兼美,语感鲜明。文中经典语段,应反复诵读感悟,还要巧妙练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掌握写法。仿写可针对全篇进行,也可进行片断练笔,句式仿写,段落仿写,篇章仿写,皆可。如《安塞腰鼓》一文,运用了大量排比,让
学生模仿“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这是一个排比句,其中“冰冷”与“燥热”,“恬静”与“飞溅”,“困倦”与“亢奋”对比强烈,突出了安塞腰鼓的热烈、奔放。学生在仿写这个句子时,用上了反义词。如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这腰鼓,使沉闷的气氛立即变得活跃了,使平静的心情立即变得欢快了,使寂静的大地立即变得喧闹了。再如《桂林山水》一文,其中两个自然段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巧妙运用了对比、比喻、排比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特点,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不失为一篇指导写景的典型范文。因此,在精读课文时,我引导学生仔细品析文句,领会作者精彩的写作技法,并在学完课文之后,要求他们模仿这样的构段方式和手法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学生兴趣盎然,通过仿写轻松地将这些写作技巧内化为自己的习作能力。可见,依样画葫芦,学生感受到作者表情达意、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精髓,仿中加创,日积月累,自见功效。     
五、空白精妙,捕捉为实   
语文教材中,很多作品都留有空白,或含蓄,或简练,给学生提供了驰骋想象的无限空间。学生可以依据潜伏信息去想象创造,达到意境深远,妙趣横生的艺术境界,这就是空
白艺术的精妙之处。教师应敏锐地捕捉到文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把概括的地方写具体,把含蓄的内容补充圆满,通过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为学生提供练笔的平台。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父亲的内容几乎充满了整篇课文,而对地下的儿子的描写就显得比较空白了,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想象:36个小时,对于七岁的阿曼达,他是怎样熬过来的,他会想些什么?会不断地对自己和朋友说什么?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再如《老人与海鸥》一文中,作者对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地坚持喂海鸥这一内容的叙述近似白描,于是也成为了一个言语生长点,笔者以为可以安置这样一个想象写话:在这十多年来的每一个冬天,老人每天都要步行二十余里来喂海鸥,这期间肯定经历过许许多多的困难。它虽然没有写在书里,也没有挂在老人的嘴上,但是我们一定可以体会得到。也许有一天一觉醒来,老人就感觉浑身无力,也许是昨天太累了,赶回来就病了,怎么办?你看到了怎样的老人?也许这一天喂完海鸥天已晚,老人跌跌撞撞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你又看到了怎样的老人……透过学生对来回途中老人的想象描述,一个个鲜活、灵动的老人形象便呈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     
课堂小练笔还应是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让学生兴致盎然。
一、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练笔。
新教材中每个专题都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和课后练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我们要认真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去尝试,去体验,学会观察事物,搜集材料,说话写话,从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小练笔的内容。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体验情境,捕捉精彩镜头,抒写精彩片段,不拘一格地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真正尝到了活动的快乐和小练笔的乐趣,从而变“苦作”为“乐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练笔兴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