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考试复习资料
五一劳动节放假放几天
中国当代文学史参考
三、名词解释
1、马原:马原是中国当代优秀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最能体现出先锋小说的实验性和反叛性,代表作有《虚构》、《冈底斯的诱惑》等。其小说的惯用方式之一是作者直接在作品中露面,使作者、叙述者和叙述对象三位一体,使得叙述行为由传统小说的隐蔽状态转变为裸露状态,并成为小说叙述的主要内容。马原的小说观念和手法不仅影响了先锋小说家,而且给其他作家也带来启发。
2、韩少功:中国当代优秀作家。80年代中期,韩少功明确打出“文化寻根”的旗帜。他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多是以“知青”的眼光来体察农民的境遇,反映农民在十年大动乱中的坎坷经历。第二阶段作品的格调、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等,都与前不同。它一方面对传统文化中保守落后的意识给予现实的影响,进行揭露和批判,另一方面则汲取精华,注入现实生活,光大发扬,给当代人来个扶阳补气,益精固本。第三阶段创作在题材、文体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方面又发生了变化,以现代的眼光审视传统文化,相比之下,文化态度显得宽容、超然,对传统文化平和、理智乃至某种程度的珍视态度。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月兰》
、《飞过蓝天》、长篇小说《马桥词典》等。
3、寻根小说(寻根文学):寻根文学80年代初现轮廓,将视野从政治生活转向对文化的关注,特别表现出对于传统的眷顾。寻根作家不同程度地受到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启发,在创作上更倾向于借助各民族、地域的神话系统来表现文明与野蛮、现代与古朴、科学与信仰的纠结,企图从各种矛盾构成的合力中探求中华民族的未来趋势。代表作有阿城的《棋王》、汪曾祺的《受戒》和韩少功的《爸爸爸》等。
4知青文学:80 年代,知青文学是用来描述一种文学现象的概念,一般这一概念所指的范畴并不清 晰,但总的来符合两个条件:作者是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作品内容主要是关于知青在中 的遭遇,也包括知青在后来的生活道路和思想感情。知青文学一般专指叙事体裁的创作,因而知青文学也常常成为知青小说。知青作家主要有:孔捷生、郑义、叶 辛、张承志、梁晓声、张抗抗、史铁生、张炜等。知青文学有明显的自叙传彩。作品中常有较多的惶惑, 与产生于寻求中的不安和焦虑。代表作品:张承志《北方的河》 《黑骏马》乌龟吃什么食物 ;张抗抗《隐形伴侣》 《北极光》 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路遥《平凡的世界》等等。
5、新辞赋体:郭小川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吸收中国古代辞赋的艺术传统。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的长句进行铺陈,一唱三叹,反复吟咏,写景穷形象,抒情淋漓尽致,形成整 齐,对仗,押韵的长句体。新辞赋体及其特点:是 60 年代郭小川自创的一种诗歌形式,这一新颖的诗歌形式是在鉴赏古典诗词曲赋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要借鉴《楚辞》《汉赋》特点:a.句子长,又被称为长句体。节与节之间的字数,句数,大体整齐,压韵 b.用铺陈排比的手法来表达 c.容量大,适宜于奔放情诗的抒发。
6、楼梯式:又称阶梯式。为法国未来派诗人阿波里莱所首创,后为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改造为俄语的重音诗体的排列形式,亦称马派诗。我国一些当代诗人贺敬之等曾采用这种诗体,并有所改造。楼梯体的基本特点是:(1)在形式上,把一个长句子依音韵疾徐轻重的变化,分成数行作楼梯(阶梯)状排列,从而暗示读者哪里顿一下,哪里加强一些,哪里用一种什么调等。(2)气势大、容量大、句式长,适于描绘宏伟的场面、抒发奔放的激情。(3)适于朗诵,有较强的鼓动力量,一般用来写政治抒情诗。
7、颂歌:十七年时期兴起,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规范得到很大发展,并迅速成为十七年文学时期的主导性潮流。歌颂新中国,歌颂新生活,是建国初期诗歌的共同主题。通过想象、
夸张、幻想等手法,将建立于革命理想基础上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表现得十分突出。因此,建国初期的文学以对新生活的赞颂为基本基调,开创了一个颂歌时代,并且奠定了十七年文学时代以颂歌为主的基本格局。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郭沫若《新华颂》、胡风《时间开始了》、李季《玉门诗抄》、闻捷《天山牧歌》、田间的《祖国颂》、艾青的《国旗》、臧克家的《有的人》、冯至的《我的感谢》具有代表性。其中郭小川的《致青年公民》,贺敬之的《放声歌唱》成为颂歌高潮之作。
、简答题
1、十七年时期小说的题材类别
在十七年文学中,小说题材的选取通常具有特殊的重要性。题材被认为是关系到对社会生活本质反映的真实程度,也关系到文学方向确立的重要因素。因此五六十年代的小说创作多数恪守着题材的分类边界,出现了这一时期特有的题材分类概念,主要有a革命历史题材(如《红岩》、《红旗谱》等)、b农村题材(如《三里湾》、《不能走那条路》等)、c工业题材(如《百炼成钢》、《鹰之歌》等)、d知识分子题材(如《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我们夫妇之间》等)、e军事题材(如《红日》、《保卫延安》等)等。这些题材
概念都有它们特定的含义,强调的是这些领域的社会政治活动。而从作品的数量和艺术水平来看,此时期的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题材小说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两大经典类型。
2、王蒙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特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艺的一个重要流派。王蒙认为意识流的手法强调联想,它不是一种叫人们逃避现实走向内心的意识流,而是一种叫人们既面向客观世界也是面向主观世界,既爱生活也爱人的心灵的健康而又充实的自我感觉,他是有意识地追求具有自己独特个性也富于民族文学特的意识流文学的。他的意识流手法是对西方意识流小说的超越。其特有:1)富于鲜明的反思意味。他对笔下的人物、故事进行深沉的反思使其小说具有浑厚、刚健的品格。2)不拘一格地追求题材的多样性和手法的多样性。他以人物为经,以心理描写为纬,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使他的意识流小说具有更开放的品格。3)充满诗情词意。他以写诗的心情来写小说,从而使其小说充满明丽的意象,文风飘逸清新,也迥然有别于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晦涩风格。
3、新时期诗歌主要审美特
新时期诗歌的主要审美特点有:(1)思辨彩的增强。新时期诗人不再满足对现实作一般的描摹和褒贬,而是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审视、剖析现实,他们思考时代、社会和人生的重大问题,显示出强烈的哲理性和抽象性。(2)抒情主体的恢复和强化。由于左倾思潮的影响,诗人的抒情个性曾经受到压抑。新时期诗人的抒情个性得到了充分的显现,使诗歌创作显得丰富多彩。
4、《三家巷》中周炳的形象分析高考全国一卷
周炳是《三家巷》中的主人公,是五六十年代文学人物长廊里一个非常特殊的艺术形象。作者是将他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物来处理的。他是一个打铁出身的知识分子,出身于无产阶级,但在哥哥的爱护下本能地接受了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感情,这也就注定了他在参加严酷的阶级斗争过程时必将接受严峻,甚至痛苦的考验。作者既写了周炳的美貌和对异性的吸引力,也更多的揭示出他的心灵。他憨直,软弱,幼稚,温情而不切实际,富于幻想,但也在一次次的实际革命斗争过程中得到锻炼,得以成长和转变。
5、归来派诗歌的特
粉碎四人帮后,一批在新中国诗坛上一度被冤屈的诗人消失后重新归来,唱起了归来的歌,他们被称为归来赛博朋克2077画面设置”派诗人。以艾青的诗集《归来的歌》作为流派的名称。归来派诗歌的显著特有:高举诗歌的现实主义旗帜,以受伤的心灵唱着既欣喜又悲叹、既真挚又深沉的归来的歌。抒发了种因失落而惆怅、因归来而奋进的复杂感情。诗中既有哀怨与悲愤的血泪,更有希冀与奋进的激情。诗人的风格有所变化,大都由单纯、明朗转向深沉、凝重。
红岩中的主要人物外语专业
6、张贤亮小说的特
张贤亮以自身近二十年的苦难生活经历为素材创作的小说为评论界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多年的严酷生活造就了张贤亮独特的精神气质,也使他的小说具有了这种精神气质外化的哲理与诗的美。小说的哲理性突出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在那些带有自叙传彩的小说中,一再出现的主要人物是被流放、劳改的右派,被社会所遗弃的读书人。他们大多是一些不倦的思索者。睿智深沉的思考使他小说中的人物具有一种内聚力。它将人物性格的多元因素、人物同环境的复杂关系、人物的独特命运,凝聚为一个丰富的性格实体,同时又通过这一性格实体对自身及环境所进行的审视中,达到对感性世界的理性把
握,从而让读者发现充溢于其间的社会的、历史的和哲理的内涵。而诗的美在张贤亮的反思小说中则主要表现为:伤痕痛苦中的缺陷美、粗犷质朴的内心美、大西北边陲的风情美。
五、论述题
1、比较两部军事题材小说《红日》和《保卫延安》的异同点
:A战争叙事共同点B战争叙事的不同点 C正面人物的塑造 D反面人物的塑造
E揭示战争的决定因素,强化了当代文学的政治功能 等方面展开论述。
2、茹志鹃《百合花》的艺术特
《百合花》是茹志鹃创作的一篇以短篇形式来描写战争的小说,其清淡、精致、优美的特在五六十年代的战争小说中是绝无仅有的。小说以战争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年轻的通讯员与一个才过门三天的农村新媳妇之间近于圣洁的感情交流,以此表现战争中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和人性美、人情美。短小精致的结构与细腻独特的视角浑然一体,体现出茹志鹃
特有的明朗秀丽的艺术风格,它主要表现在:通过生活的侧面写生活中的普通人,写日常生活中的家务事、儿女情。《百合花》取材于战争生活但不写战争场面,战争的林弹雨只为了烘托小通讯员与新媳妇之间诗意化的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茹志鹃也有意识地不把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写成英雄人物,而是塑造成平凡的常人。善于运用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小通讯员筒里插的树枝和野菊花的彼此呼应,十分鲜明地描画出他天真、纯洁,面临战斗而不紧张以及热爱大自然的优美情趣。他从新媳妇手里接过被子便慌慌张张走出而衣服被挂破的细节,不仅写出了人物的音容举止,含蓄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且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女性视角的叙事方式。小说中穿针引线的叙事人便是一个女性,具有强烈的性别意识。以和新媳妇与小通讯员的交流,表现出战争年代思想感情开放的新女性特有的泼辣,并反衬出小通讯员的腼腆淳朴。小通讯员牺牲后,我对他的感想也暗示了新媳妇的内心世界。运用象征手法抒发情怀,创造诗的气氛。小说中小通讯员所借的洒满白百合花的被子最后盖在了他身上,显示出作者对战争中人性美和人情美的歌颂。整篇作品风格清新、俊逸,于清新中见诗情,于俊逸中寓隽永。
(需结合《百合花》的具体文本展开论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