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养生:惊蛰食疗养生篇
在家兼职时令物语
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也。广州越秀公园
每年阳历3月6日左右是二十四节气的惊蛰,此时太阳运行到黄经345度。
蛰是藏的意思,3月上半月,农历二月上半月,天气渐渐回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冬眠动物和多种昆虫感于春季温暖,震惊而出。故《芳谱》上说:“雨水后十五日为惊蛰,蛰虫震惊而出也。”俗话说:“春雷一响,惊醒万物。”本节气逢“九九”到“九尽”,华北大地大部分完全解冻,故有“惊蛰断凌丝”、“惊蛰地气通”的说法。
2020年父亲节快乐图片惊蛰时节降雨量有所增加,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意思是到农历二月初二,天要下雨,此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但是,华北大地农历二月上半月,少数年份雨水充沛,多数年份降水稀少,蒸发量迅速增大,旱情继续发展。华北大地一般3月中旬为降雪终止期。七十二候中惊蛰三候为:
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这是说,在惊蛰时节,我国的一些地区已经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子飞来的时节,各种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昆虫醒来,过冬的虫卵也开始卵化了。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惊蛰处于冬春季节交替时期,东亚高空环流发生显著变化,沿海大槽已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尺度减小,移动性明显。槽脊东移时,北方地区会交替出现移动性高、低压,影响江淮地区的冷暖气团比较活跃。受其影响,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并会出现雷雨或连续阴雨。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一是雷打在惊蛰前,那一年的雨水就特别多,“雷打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容易产生低温阴雨天气。但对于山区就不同了,“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雨水虽多,但对于山区农田好排水,雨多倒是一件好事。二是雷在惊蛰当天响起,就不管种什么都丰收,如“惊蛰闻雷米如泥”,“惊蛰雷鸣,成堆谷米”。三是惊蛰过了好多天都未听到响雷,那就会因缺雨水而影响收成。
几号冬至?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节气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O℃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为80℃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所以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惊蛰养生经
惊蛰节气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以及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载:“东方之域,天地所始也,……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南方者,天地之所长养,…中央者,其地平收湿,天地所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
元代名医朱丹溪的《格致余论》说:“凡人之形,长不及短,大不及小,肥不及瘦,人之,白不及黑,嫩不及苍,薄不及厚。而况肥人多湿,瘦人多火;白者肺气虚,黑者肾不足。形既殊,脏腑亦异,外证虽同,治法迥别也。,’
在《医理辑要·锦囊觉后篇》中又有:“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附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伤食者,脾胃必亏;易老伤者,中气必损”。
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人体发病的主要原因,取决于体质的不同,也就是说体质决定着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在惊蛰节气我们向大家重点介绍几种不同体质的人应采取的不同养生方法。
阳虚体质:这种人多形体白胖,或面淡白、手足欠温、小便清长、大便时稀、嘲寒喜暖。
养生方法:阳气不足的人常表现出情绪不佳,善恐或善悲。这种人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多听音乐,多交朋友。应加强体育锻炼,可采取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等项目的运动。日光浴、空气浴也是不可缺少的强体卫阳之法。
饮食调养:应多食壮阳食品,如羊肉、狗肉、鸡肉、鹿肉等,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特别是在夏日三伏时,每一伏吃一次“附子粥”(附子10克,先煎30分钟,加入粳米100克同煮至熟)或羊肉附子汤(附子10克,先煎30分钟,加入焯好的羊肉500克,同炖熟加适量食盐),配合天地旺阳之时,以壮人体阳气之功。
阴虚体质:这种人的体质特点为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心中时烦、少眠、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
华北地区包括养生方法:阴虚体质的人性情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应遵循“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养生法。加强自我涵养,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
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节制性生活。有条件的人,每逢春夏季,可到海边、林区、山区去旅游、休假。住房最好选择居室环境安静、坐北朝南的房子。
饮食调养:惊蛰时节可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有条件的人可食用一些海参、龟肉、蟹肉、银耳、雄鸭、冬虫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应少吃。
痰湿体质:形体肥胖、肌肉松弛、嗜食肥甘、神倦身重,是痰湿体质人的明显特征。
养生方法:痰湿之人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散步、慢跑以及各种舞蹈、球类等活动,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松弛的皮肤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的肌肉。
饮食调养:应该多吃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如白萝卜、扁豆、包菜、蚕豆、洋葱、紫菜、海鳖、革养、白果、枇杷、大枣、薏苡仁、红小豆等。少食肥甘厚味、饮料、酒类之品,且每餐不宜过饱。
移动网上营业厅通话记录查询
血瘀体质:凡是面晦滞、口唇暗、肌肤干燥、眼眶黑暗者多为血瘀体质之人。
养生方法:血瘀体质的人多有气郁之证,培养乐观情绪至关重要。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经络气血的正常运行,有利于血淤体质售勺改变。反之,苦闷、忧郁会加重血淤倾向。
饮食调养:应常吃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品,如桃仁、黑豆、油菜、慈姑、醋等,经常煮食一些山楂粥和花生粥,也可选用一些活血养血之药品(当归、川芍、丹参、地黄、地榆、五加皮)和肉类煲汤饮用
惊蛰食疗要点
《黄帝内经》指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意思是说在人体正气强盛的情况下,邪气不容易侵入机体,也就不会发生疾病,所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做到饮食品种的多样化,以保证人体能够得到丰富而充足的营养素供给。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