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南京市历史中考考点解读(一)
朝 代 歌 |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两(西、东)汉; 三国(魏蜀吴)、两(西、东)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直到如今。 |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中国古代史:远古、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楚、西汉、东汉)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1: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2:原始农耕生活(河姆渡人和半坡人)
3:远古的传说(炎黄联盟)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
夏商西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
4: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夏商周更替、西周分封制)
5:青铜器与甲骨文(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甲骨文)
东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阶段特征:
总特征: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政治: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分封制逐渐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迅速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
思想:百家争鸣;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
6:动荡的春秋时期(铁农具、牛耕、诸侯争霸)
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
8:百家争鸣(老子、孔子、百家争鸣)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 仲知道北京人 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七上P3—5 | |||||||||||||||||||||||||||||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 ||||||||||||||||||||||||||||||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 了解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七上P6—10 | |||||||||||||||||||||||||||||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认识中华文明发源地的多元性。 | ||||||||||||||||||||||||||||||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 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 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七上P12—14 | |||||||||||||||||||||||||||||
1.炎黄联盟:(1)时间:四五千年前 (2)位置:黄河流域 (3)战役:涿鹿之战 (4)影响: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中华民族是很多民族不断交融形成的。) 2.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炎帝贡献: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他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 ||||||||||||||||||||||||||||||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 知道夏朝、商朝、西周三代的更替 七上P18—20 | |||||||||||||||||||||||||||||
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 ||||||||||||||||||||||||||||||
了解西周的分封制 ,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七上P24 | ||||||||||||||||||||||||||||||
1.目的:为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和巩固疆土(巩固西周(奴隶制)统治) 2.前提:土地属于国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3.内容: (1)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封原则),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管理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 (2)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在自己封地进行再分封。 4.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保证周王朝对地方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形成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周代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分封制不利于国家统一,为东周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大国争霸埋下伏笔。(全面看待历史现象) | ||||||||||||||||||||||||||||||
很爱一个人的情话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 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文字 七上P23-25 | |||||||||||||||||||||||||||||
1.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商朝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 2.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1)商周青铜生产的特点: ①规模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②种类丰富,数量众多;③工艺精美(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客户端网游);工艺高超:泥范铸造法 3. 甲骨文 1.定义: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2.特点: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3.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备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中国文字的演变:文字的出现是历史的一大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 ①骨文→ ②金文(铭文)→ ③大篆 → ④小篆、隶书→ ⑤楷书、草书、行书 (商朝) (商周) (西周晚期) (秦朝) (魏晋时期) 认识:文字的出现是历史的一大进步,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 | ||||||||||||||||||||||||||||||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七上P27—32 | |||||||||||||||||||||||||||||
一、春秋争霸: 1.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农业的深耕细作;金属货币被更多使用;王室衰微; 2.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吴国、越国争霸; 齐桓公(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提出“尊天子,攘四夷”口号) 3.春秋争霸的影响: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二、战国七雄 1.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2.战国初年: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形成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 3.战国七雄:齐(东)、楚(南)、秦(西)、燕(北)、赵、魏、韩(位于中央,自北向南依次排列)。 (战国形势图见教材P32) 4. 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兼并战争 5. 著名战役:①桂陵之战(围魏救赵)②马陵之战(“减灶计”)③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认识:争霸兼并战争给人名带来痛苦,另一方面促使诸侯国数量减少,出现局部统一,为秦最终兼并六国提供了条件。 全面看待历史现象。 | ||||||||||||||||||||||||||||||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 七上P33—34 | ||||||||||||||||||||||||||||||
第 7 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1.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对战国时期的社会转折起了促进作用。 2.商鞅变法 概括①时间: 公元前356年 ②国家:秦国 ③支持者: 秦孝公 3.变法性质:地主阶级改革(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4.变法内容:
4.影响(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认识: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成功的改革推动社会发展。 | |||||||||||||||||||||||||||||
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七上P34-35 | ||||||||||||||||||||||||||||||
1.时间:前256年(战国后期) 2.修建者:李冰(秦国蜀郡太守) 3.地点:四川成都附近的岷江上(长江流域) 4.地位: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组成。渠首分为鱼嘴、宝瓶口、飞沙堰三个主题工程。) 5.作用: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美称。 认识:中国古代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创造力。
| ||||||||||||||||||||||||||||||
一、老子 第8课百家争鸣 1.所处时期:春秋后期楚国人2.历史地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 3.思想主张:①主张顺应自然;②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朴素的辩证思想)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4.老子的学说主要记录在《道德经》,成为道家的经典。 二、孔子 1.时期:春秋后期鲁国人2.历史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3.政治思想:核心思想是“仁”,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政治上推崇西周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统治者实行德政。 4.教育思想:①创立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 ②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总结教育规律,提出教学原则和方法; 5.《论语》:是孔子弟子整理,记载孔子言论的书。 6.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百家争鸣 1.背景:战国时期,旧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学说思想领域活跃 。 2.主要派别: | ||||||||||||||||||||||||||||||
3.百家争鸣的影响: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影响。 认识:先贤在社会变革时期勇于创新的精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养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良好品质。 |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