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先秦时期、秦汉
【考点导图】
一、先秦时期(公元前    221年以前)
1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自制贺卡教师节送给老师年)
(1)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彩的王朝。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项目
分封制
宗法制
目的
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确保贵族特权利益
内容
周王分封土地和人民;
印象派作品
诸侯拱卫王室
天子诸侯卿大夫
性质
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
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特点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嫡长子继承,余子分封
瓦解
春秋开始,战国末完全瓦解(根源:生产力的发展)
作用
加强了王权,巩固了统治,保证了贵族特权
西周的礼乐制度: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
(2)经济发展
农业: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出现少量青铜农具;土地制度:井田制。
手工业:工商食官制;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水平高超;商代出现原始瓷器,西周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商业:商朝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   
(3)文化发展
夏朝有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干支纪日法)
商朝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2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
(1)政治变革: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宗法制、分封制走向崩溃;秦灭六国。
(2)经济发展
农业: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形成;生产工具、水利设施和耕作方法不断改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重农政策开始出现。
手工业:官营(主导)、民营和家庭手工业并存,冶铁、丝织业发展较快。
商业:官营局面被打破;抑商政策开始出现。
(3)文化繁荣
思想:百家争鸣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诸子思想:
派别
代表人物
主张
道家
老子
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朴素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庄子
世界万物是相对的,自然无为,
逍遥的人生态度
儒家
孔子
为核心,强调以德治民,
克己复礼有教无类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荀子
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君舟民水,人之性恶
法家
韩非子
以法治国,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三合一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科技: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和《石氏星表》等科技成果;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算筹记数法。
文学艺术:出现了《诗经》《离骚》等文学杰作和帛画《人物龙凤图》等艺术珍品。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
1秦朝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
(1)政治:秦始皇统一全国;确立了以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为主要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等措施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交流。
(3)文化:焚书坑儒政策,使儒学受到沉重打击,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两汉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220)
(1)政治巩固
中央集权的巩固: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并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
君主专制的强化:汉承秦制;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君主专制得以强化。
选官制度:察举制、举孝廉。
(2)社会经济
农业:牛耕普及,出现了耧车、代田法和二牛一人犁耕法;兴建了漕渠等水利工程。
手工业: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丝绸远销欧洲并获得丝国称号;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商业:专供贸易的出现,但时间和地点都受到政府严格限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艰难;西汉时开通海陆丝绸之路。
(3)科技文化
思想:由无为而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更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科技: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出现了《九章算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氾胜之书》等科技论著。
文学:汉赋集中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
三、选修内容
(选修一)商鞅变法
主题一 先秦时期的时段特征
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1政治:(1)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2)夏、商时期初步建立地方管理制度。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
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3)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4)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
2经济(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氏族公社公有到夏、商、西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3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文字产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指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发展对当时社会转型的影响。
解题思路 (1)社会转型从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历史转变角度提炼。(2)影响从旧的经济形态、土地制度、旧的统治阶级的衰弱以及文化思想方面的变化来论证。
答案 (1)经济: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政治: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新的封建制度逐步建立;思想:思想空前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影响: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形成;促进了分封制崩溃,封建政治制度最终确立;为百家争鸣奠定了物质基础,百家争鸣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主题二 秦汉时期的时段特征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
1政治: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度得以沿袭,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秦汉王朝开创的一系列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沿袭。
2经济12星座日期:封建经济初步发展。(1)秦代,度量衡、货币的统一,为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秦的暴政又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2)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为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3思想文化(1)思想方面,从秦始皇电脑键盘失灵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
想在受到打击后实现了复兴,并开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文学方面,汉赋是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的文学形式;(3)科技方面,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医学、造纸术、地动仪是主要标志。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政治作用。
(2)分析材料,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
解题思路 (1)国家体制可从地方制度再到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加以说明。作用从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角度回答。
(2)注意提炼材料信息布衣将相”“起自布衣
答案 (1)变化:由奴隶社会的分封制转变为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政治作用: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国家的大一统。
(2)统治阶级在西周时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多出身布衣。
主题三 中国古代早期两大政治支柱——分封制与宗法制
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的原则与对象是根据与周王血缘关系的亲疏、功劳的大小分封,受封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可以在自己领地内进行再分封。
安徽的特产
(2)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更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有效地起到了维系社会政治秩序的作用。
2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影响
(1)分封制
——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家族内部及家族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力的发展,使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同时扩大了统治疆域。更重要的是,由于打破了殷商时代各方国聚族而居的血缘政治状态,为未来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华夏族的生长聚合。
——由于通过分封建立起来的是一个用宗法血缘关系维系的政治军事同盟,各诸侯国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较强的离心力,王室军事实力一旦削弱,就必然形成诸侯割据局面,危及统一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