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16: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习题_百度文 ...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如何提高成绩
1.据《资治通鉴》载,春秋时期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遂请求襄王允许自己死后按隧礼(天子葬礼)下葬,襄王不许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不然,叔父有地而链,又何请焉!”文公于是惧而不能违。据此可知(  )
A.天子的权威仍然至髙无上        B.分封制仍维系一定的社会秩序
C.晋国称覇诸侯的野心受挫        D.襄王时僭越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2.《诗经》中有:“大宗维翰(栋梁)……宗子维城(城墙)”,这里所说的“大宗”和“宗子”均指周代贵族中根据血缘关系对族人拥有管辖和处置权的人。对材料正确解读的是(  )
A.体现了家国一体的血缘政治       
B.体现了周代诸侯拥有世袭统治权       
C.从材料可推知那两句诗应出自于《国风》       
D.文学作品的描述不能实证宗法制的存在
3. 许倬云先生在《西周史》中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政治权力的延续”。许倬云对“封建”的评价主要是基于(  )
A. 周初继承了商朝时的地方政治制度    B. 王权无力伸至诸侯所治理的共同体内部
C. 周王室众星捧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    D. 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确定政治权力
4. 《宋史·陈兢传》记载:“(陈)防家十三世同居,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阖门之内,肃于公府”、“陈家财产公有,共同劳作,并适当照顾老弱病残”。宋仁宗追赐陈氏先祖五世公爵,朝廷也蠲免陈家杂科徭役。朝廷表彰“义门陈氏”的主要原因是(  )
A. 进一步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 “陈氏义门”在社会上有着巨大的影响
C. 利用宗法关系维护封建统治        D. 彰显朝廷教化百姓的功绩
5.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
A. 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B. 史料相互印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C. 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D. 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有价值
6.“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
A.君权神授,权力世袭    B.家国一体,伦理治国
C.强干弱枝,血缘世袭    D.中央集权,贵族世袭
7.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内涵分别是(  )
A. 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B. 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C. 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 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8.某学者指出,限定宗法制内涵的前提是肯定宗法制源于原始时代后期的父系家长制,这自然就会将氏族与宗族混同一致来看待。其实,宗法就是宗族之法。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宗法制的产生时间相对较晚
B. 宗族和氏族内涵具有一致性
C. 宗族的形成是宗法制产生的前提
D. 氏族是宗法制产生的基础
9.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后,布履星罗,
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周初的这一做法(  )
A. 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      B. 容易形成割据混战
C. 有利于稳定政治统治      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0.禹对中国政治文明的贡献主要是指(  )
A. 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行之有效的制度    B. 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C. 推行禅让制                              D. 发明了甲骨文
11.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
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端午节祝福语大全简短
12.战国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如“官吏二千石者,(月各)百二十斛”。这反映出(  )
A. 农业技术发展迅猛B. 西周分封制度的崩溃
C. 度量衡标准的统一D. 郡县制度在各国实行
13.关于我国夏、商、周早期政治文明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王位世袭制              ②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③三代都采用宗法分封制    ④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4.分封制在周初和后期的结果截然不同,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 王室衰微          B. 诸侯争霸   
叶城核桃C. “礼崩乐坏”      D. 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力)
15.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井田制的破坏
16.《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
A.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
C.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D.分封制遭到破坏
17.与宗法制行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A.贵族            B.平民            C.官僚            D.诸侯
18.西周的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实际上(  )
A.打破了原有的部族组织                      B.重新任命了部族首领              滋的拼音
C.重建了新的生产关系                      D.促进了华夏民族融合
19.著名历史学者李慎之在《“封建”一词不可滥用》中认为:“历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是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文中的“封建时代”指的是中国的(  )
A.先秦时期                          B.唐宋时期
C.明清时期                          D.秦汉时期
二、非选择题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二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臣,臣皆以为便。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徐天麟在《两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封建”指的是什么时期实行的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从材料中出最有说服力的依据。他为“求其宁息”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汉祖取“周秦之制”指的是什么制度?此制度带来了什么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的?

——★ 参 考 答 案 ★——
一、选择题
1.B  2.A  3.B  4.C  5.B  6.B  7.A  8.C  9.C  10.B  11.D  12.B 13.A  14.D  15.A 16.D  17.A  18.A  19.A
二、非选择题
20.(1)西周;分封制。
(2)分封制的废或立问题(意思符合即可)。
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3)李斯;“同姓子弟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郡县制。
(4)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势力逐渐强大,对朝廷构成威胁。(王国问题);实行推恩令。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