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1.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据此可知,这两种制度都能
A.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中央集权 C.限制专制皇权 D.减少决策失误
2.赵翼说:“杨士奇在内阁四十三年……不出内阁一步,古来所未有也。同时值内阁者,金幼孜三十年,杨荣三十七年,杨溥二十二年……按三杨同时在内阁者,又有黄淮、胡广皆十六年,其后李东阳十八年,徐阶十七年。”这表明,明代内阁
A.阁臣的权力比较大 B.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
C.官僚体相对稳定 D.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3.在商代,各地方国里的臣民都是为各地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到西周晚期,却出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西周“授民”制度的逐渐推行和深化 B.西周分封以同姓王为主体
C.井田制下用奴隶集体劳动 D.西周比商统治区域扩大
神探狄仁杰第四部剧情4.甲骨文中的绝大部分是占卜的记录,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者王家大事刻在龟壳或者动物骨骼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吉凶。这反映了商朝政治的突出特点是
A.神权高于王权 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C.王权源于神权 D.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5.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其中有专门掌管宫室内部事务的,如少府、奉常、宗正等,两汉沿袭秦制。隋朝时,成立了专门的侍御机构殿中省,掌管所有与皇家有关的侍御事务。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枢机构权力更加明晰
B.皇帝独尊地位日益遭到削弱
C.家国同构社会结构瓦解
D.皇帝侍御机关权力不断扩张
6.秦朝地方行政机构的运行除主要靠行政法规和由朝廷不断发布的诏、令、制、敇等的指导外,还通过上级考核以及派遣中央官员巡视地方。这种行政机构运行模式
A.强调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B.促使地方监察体系更加健全
C.消除了地方割据产生的基础
D.能够提高地方官员的积极性
7.《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据此得出的以下判断中错误的是
A.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B.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都趋于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C.秦朝统治者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D.为防止分封的弊端,所有官员通过考试方式产生
8.西周时期,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主。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其目的是
A.宣扬“天无二日” B.保证嫡长子地位
C.强化“尊祖敬宗” D.维护“家天下”局面
9.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一邦,……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是
A.天下为公 B.等级森严 C.注重血缘 D.地方分治
10.与前代史官专职史事不同,明代史官不专职史事,却参与政治活动。有人称:“惟史官专司其职,故不敢渎其职,失其职,而其职者何?”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明朝
A.君主专制出现加强趋势 B.提升史官素养成为共识
C.通过修史限制君主权力 D.政府重视官方修订史书
11.据《尚书》记载西周“克(能够)明俊(才俊)德,以亲九族;九族即睦,平章(分辨彰明)百姓;百姓昭明,协合万邦。”这主要反映了西周时期
A.儒家民本思想的完善 B.宗法政治的突出特征
C.察举选官的雏形出现 D.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12.“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为中国所特有。每当春节临近,什么困难都阻挡不住游子回家过年和祭拜祖先的步伐。与这种习俗和精神信仰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13.下图形象地反映了古代中国的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禅让制
14.《元史・百官志七》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这里的“都省”是指
A.中书省 B.宣政院 C.尚书省 D.门下省
15.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协助皇帝抓大放小,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文中认为军机处的建立
A.强化了君主专制 B.利于政府提高效能 C.制约了皇帝权力 D.加速了中国的衰落
16.“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适称而不悖焉。”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
好玩的游戏排行榜A.中央集权 B.削弱相权 C.君主专制 国庆朋友圈文案D.监察制度
17.1376年,明太祖在各省设立了主管行政的布政使,主管司法的提刑按察使,主管防务的都指挥使。一年后,又命亲信重臣“共议军国重事。凡中书省、都督府、御史台悉总之,议事允当,然后奏闻行之。”上述史实可以说明
A.明太祖全力模仿元朝的政治制度
B.明初政制构建有取法唐宋的特点
C.明太祖废相后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明初基于政务繁忙而设立了内阁
18.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位居郡守之上,并且有了固定治所,权力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监察和考核官员的准则“六条问事”。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监察区域职能的转变
B.皇权专制统治的加强
C.刺史监察功能的强化
爱你是我最想做的事D.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19.学者吕文郁认为,西周主要是“天子建国”的时代;春秋前、中期,主要是“诸侯立家”的时代;春秋后期,主要是卿大夫分封陪臣的时代。所谓周天子在“天下”分封诸侯,诸侯在邦国之内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则在采邑内分封陪臣的“三级分封制”在周代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存在。该学者意在强调
A.周代的分封制具有一定阶段性特征
B.西周时期的等级制度遭受极大冲击
C.分封制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
D.传统的政治统治具有相对的合法性
二、材料分析题
20.阅读下列材料制度建设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奂……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予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予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循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又什么又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戴胄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材料四:从独相到相再到兼相,相权逐渐被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初年皇帝的一道谕旨中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尚书省填写“奉行”后,具体交给哪些部门去执行?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
(3)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这些特点对国家的政治文明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相再到兼相,相权逐渐被削弱”在秦、唐、明三代的具体表现。
三、论述题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历史学家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一文中指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
钱穆先生也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北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除蒙古满洲异族入主,为特权阶级外,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根据材料并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谈谈你对宋朝政治变革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世官制到察举制,再到科举制,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的演进并非偶然。在演进中,始终存在着一种使演进成为必然现象的内在逻辑,即由古代中国的国家统治和治理所决定,对君主负责、高度组织化和专业化。并与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规律相契合的官僚阶层产生和存在的必要性。这种官僚阶层的形成和更新必须以选官制度为基础,由此提出对选官制度建立和运行的必然要求。随着国家统治和治理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变化,统治者对官僚阶层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选官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不断演进。
——摘编自马凯《秦汉以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内在逻辑》
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围绕“选官制度”自行拟定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