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2006年立项建设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课 程 名 称: 中 医 学
所 属 院 (系): 医 学 院
课 程 负 责 人(签名):
院(系)教学委员会主任(签名):
院(系)领导(签名):
长江大学教务处
二〇〇六年六月
目 录
一、 课程概况....................................................................................3
二、建设的指导思想...........................................................................3
三、建设的目标与特........................................................................3
黑暗组织四、建设的主要内容...........................................................................4
(一)师资队伍建设...........................................................................4
(二)教学内容.................................................................................8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8
(四)实践教学.................................................................................9
(五)教材建设.................................................................................10
(六)网络教学.................................................................................11
(七)教学研究与改革........................................................................11
(八)科学研究与改革........................................................................12
(九)特与创新..............................................................................12
(十)教学效果.................................................................................13
五、课程建设进度安排........................................................................14
六、课程建设经费的使用计划...............................................................14
《中医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一、课程概况
中医学是具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特的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及医疗实践中逐渐积累的经验总结。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了人体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心理学、预防学、药剂学、学等方面的内容。数千年来,它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时至今日,中医学仍以其特有的理论体系和卓越的诊疗效果,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
我校中医学课程开设于1956年, 1976年正式成为当时医疗本科专业学科基础课程。1997年我校在中医学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中医系,引进中医学硕士1名,
并于当年开始招收中医骨伤、针灸推拿成教专科生,中医系教师承担了中医学所有课程的教学任务。
2003年长江大学合并后,我校开始招收临床医学、护理学本、专科生,以及中医骨伤、针灸推拿学专科生,并开始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统编的《中医学》教材,还相继引进了3名中医、中西医结合硕士生,选送1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充实中医学的教学、科研、临床力量。目前,本课程教师队伍结构稳定,在教、医、研等方面具有一定实力。
二、建设的指导思想
课程建设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之一,是实现教学计划、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配合加强我校的课程建设工作,推进教学改革。我们在大学教务处及医学院的领导下,以《长江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长江大学精品课程建设评估指标内涵及标准(试行)》为依据,以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以课程内容和教材建设为核心,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为依托,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通过组织教师开展《中医学》的教研活动和教学改革,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全面提高《中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力争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三、建设的目标与特
长江大学是一所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省属重点高校,培养适用型临床医学人才是其主要任务之一。中医学作为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代医学一起共同承担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任务。
我们将按精品课程评价标准,扎实地进行课程建设。
1、目标:优化教学队伍,使现教学队伍在职称、学历、年龄结构更为合理;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新方法、新途径、新措施;加强教材建设,使教材与学习资料先进化、立体化、网络化;加强实验室建设,创新实践教学环节;以研促教,加强科研、教研项目的申请力度,力争建设期间有研究项目立项; 保证《中医学》课程的高层次运转,为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夯实基础。
2、特:利用在西医院校多年开设中医专业和进行中医学教学的经验与优势,突出中西医在结合的教学方向,积极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教学改革,鼓励学生开展中西医结合科研,培养学生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能力。通过课堂讲授、临床实践、病案教学、网络教学等,使学生能够理解中医学理论的精华,初步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和诊断、常识,加深对人类复杂生命现象的认识,理解不同医学体系对于生命现象认知的差异,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增加临床诊疗知识和技术,提高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
为将来在医疗、科研、教学工作中运用中、西医医学知识解决医疗与保健问题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四、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师资队伍建设
手机为什么不能下载软件1、队伍结构
(1)队伍结构现状
担任本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教师共有9名。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张德新
男
1963.03
副教授
中医呼吸病学
授课,课件制作,统编教材
李玉和
男
1953.04
教授
中医消化病学
授课,教材编委
曾庆利
男
1963.10
主任医师
针灸学
授课,课件制作
李祥华
男
1953.03
教授
中药学
授课,指导学生科研
张恒文
男
1967.11
副主任医师
中医骨伤学
授课
潘丰满
男
1974.06
讲师
中医诊断学
实验课,课件制作,教学秘书
李孝林
男
1976.04
助教
推拿学
实验课
鲍运平
男
1976.12
助教
中医骨伤学
实验课
黄江荣
男
1977.12
助教
中医临床基础
实验课,课件制作,科研秘书
①学历结构: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5人,占55.5%。另有1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1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②职称结构:有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2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3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55.5%。
③年龄结构:5名高级职称教师年龄分别为53岁、53岁、43岁、43岁、39岁,平均年龄46.2岁,青年教师平均年龄为30.2岁,全体课程组教师平均年龄39.1岁。年龄结构合理,基本形成合理梯队。
(2)师资队伍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建设措施
①存在问题:学历结构偏低:本课程已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占仅55.5%,没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现有师资队伍中硕士、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偏低,离校级精品课程中的A级指标标准尚有差距。此外,还缺乏中医学专业专职实验员。
②建设措施:鼓励中青年教师报考博士或硕士研究生。目前,已有一位教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进修。2006年有3名青年教师考取博士研究生,将于9月入学攻读博士学位。2名在读博士和硕士将于明年毕业。通过建设,本课程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将达7人,将有1人晋升教授、3人晋升讲师,届时全部教师都具备高、中级职称,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此外,拟引进或培养至少1名专职中医实验员。
2、主讲教师
(1)教学奖励
①现状:中医学课程建设小组中,曾庆利、张德新两位教师于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获得长江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
②建设目标与措施:我们将继续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争取有教师获得教学质量
优秀奖,在今后二年的校内教学评估或教学研究中取得优秀以上等次1-2次。
(2)高级职称教师上课率
①现状:高级职称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
较高科研水平,他们一直是中医学课程教学的主要力量,每学年高级职称教师的上课率都达到100%。
②建设目标:每学年高级职称教师的上课率继续达到100%。
3、师资培养
(1)现状:本课程组每2年制定一次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采用导师制的培养方式,青年教师均严格按计划进行培养,课堂教学和临床带教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成绩突出。潘丰满、黄江荣两位老师分别担任了教学秘书和科研秘书。李孝林老师获得2005年度长江大学首届青年教师教案评比优秀奖,鲍运平老师获得2005-2006年度长江大学青年教师培训试教比赛一等奖。青年教师不断加强学习,他们都参与了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潘丰满、黄江荣、李孝林老师2006年都通过了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并被录取。清明高速费免费几天2023
(2)建设目标与措施:为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学术水平,本课程组将继续采用导师制的培养
方式,每2年制定一次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每位年青教师均指定高年资教师做指导教师,在导师指导下掌握好本专业需要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定期听课,正式上课前要试讲合格,两年内完成本科教材的备课讲稿及多媒体教案,熟悉教学各环节。由资深教授组成督导组,将听课意见及时反馈给授课老师,以便促进教学改革。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研究及科学研究,参与教研、科研工作。督促青年教师掌握好一门外语和计算机技能,以利于双语教学和教学课题研究。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在职博士及硕士学位。
4、教学研究
(1)教学研究论文
①现状:2005年课程组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篇(中医临床带教内容与方法刍议.时珍国医国药, 2005-11;浅析中医学养生法则.时珍国医国药, 2005-12),教师年人均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0.22篇。
②建设目标与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及时总结学术成果、撰写教学研究论文,使教师年人均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达0.4篇以上。
(2)教学研究项目
①现状:2006年立项2项教学研究项目,参加校级及以上教研项目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55.5%。教学研究成果方面,目前有2部教材获奖。
教学研究项目:
曾庆利.传统医学文献中的人文价值研究.2006年度湖北省教育厅 2006y159;
张德新.中医学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06年度长江大学教学研究项目。
教学研究成果:
李玉和主编《医学心理学》教材,获2004年度长江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
张德新主编《中医哮病学》,获200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学术著奖三等奖。
②建设目标与措施: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教学研究项目的申报,力争每年有1-2个
项目获得立项,并有更多的教学研究成果获奖。使校级及以上教研项目的教师人数/教师总数达77%以上。
(3)教研活动
①现状:我们的教研活动已经制度化、常规化,每月开展1次。每次教研活动都有计划、有内容,有文字记录材料,并取得了有一定成效。
②建设目标与措施:拟在中医学精品课程建设开始后增加教研活动次数,每月开展2次以上,以进一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5、学术水平
(1)科研项目与成果
①现状:近5年,课程组教师先后主持、参与了各级科研课题11项,参与率达88.8%。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1篇,年人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3篇。李玉和、张德新两位教师参加编写统编教材4部参加编写率达22.2%。
李玉和 主 编.《医学心理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08;
张德新 副主编.《中医学概论》,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08;
张德新 副主编.《中医护理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08;
张德新 编 委.《中西医儿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06。
②建设目标与措施:今后二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科研申报力度,争取年在研课题达4-5项,年人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2篇,出版专著或参编教材1-2部。
(2)学术活动
①现状:我们定期在医学院开展学术讲座;每年针对教师和学生的学术讲座4次。高级职称教师作为国家级、省市级学会理事、会员经常参加各级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2005年达5人次,教师年开展学术活动≥6次。
②建设目标与措施:继续定期开展学术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教师年开展学术活动≥6次。
(二)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1)理论课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课程的具体内容概括为"两大模块,一条主线"。重点是"两大模块"的内容:核心模块包括中医学的学术背景、中医学的基本原理、生命观、疾病观、诊断技术、防治理论与手段等;扩展模块强调核心模块的综合应用,主要通过对临床常见疾病及证型诊治的讲授及实习,展示临床诊治过程,体现中医学的临床应用价值。难点即"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这一条"主线",
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信息量大;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又强调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培养,教书育人效果明显。两大模块结构如下:
法国启蒙运动ⅰ 核心模块(学术背景、基本原理、人体观、疾病观、诊断技术、防治理论与手段等)
第一章 导论 (2学时)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4学时)
第三章 中医学的正常人体观(10学时)第四章 病因病机 (6学时)
教师祝福第五章 四诊 (6学时) 第七章 防治原则
与治法 (4学时)
ⅱ 扩展模块(强调核心模块的综合应用,展示临床诊治过程)
第六章 辨证 (6学时) 第八章 中药 (12学时)
第九章 方剂 (4学时) 第十章 针灸 (4学时)
(2)实验课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本课程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强调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按照中医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加强基础理论、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实验课教学,加深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医的诊断方法和理、法、方、药的原则,能运用所学中医知识诊治常见疾病。实验课具体安排如下:
ⅰ 气的推动作用 (2学时)
ⅱ 望神、舌诊、脉诊 (2学时)
ⅲ 常用60种中药识别与中药的调剂常识 (2学时)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现状:教学方法以传统"灌输式"的课堂讲授为主 ,教师逐章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主动性差,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于临床。
(2)建设目标与措施:教学采用理论大课+见习课,配合选修课的模式。理论课讲授中医核心模块的内容,见习课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讲解扩展模块的内容。适当穿插讨论式教学,启发学生比较现
代医学与中国传统医学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另外,增加中医保健方面的选修课,增加学生对中医学的兴趣和进一步的认识。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长江大学专科
(1)现状:本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部分结合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教学。多媒体制作技术不高,课件形式比较单调。
(2)建设目标与措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全体教师都学会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分阶段补充、完善所需电化教学设备:多媒体电脑、录像机、电视机、幻灯机、投影机、影碟机等教学硬件,以及舌诊软件、教学相关幻灯片、挂图、舌象标本模型、中药标本、针灸人模型、电针仪、毫针、艾条、拔火罐和梅花针等教具。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实物模型及具体操作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实践教学
1、实验条件
(1)现状:目前医学院的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基本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