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贷利差趋小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和思考
存贷利差趋小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和思考
陆岷峰  陶瑞
一、引言
我国银行业的存贷款基准利率由人民银行制定,商业银行在基准利率的一定浮动范围内享有定价权。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银行存贷款定价的“衡利差”特点,致使我国内地的利差水平远高于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以一年期贷款为例,2011年内地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为3.46%,而国外银行业的平均水平为1.5%—2%,只有极少数发展中国家超过2.5%,台湾地区商业银行利差平均水平亦不过为1.38%。高利差水平使得息差收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据统计,2011年5家国有控股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占其营业收入的平均比例为80.56%。高水平的存贷利差带来了明显弊病:一方面,高额的利差收入使中国的商业银行与实体经济之间缺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给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不利于中国经济水平的提升,而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又基于实体经济的发展,长此以往亦将限制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高利差水平使中国的商业银行一味地追求贷款规模的扩张,而无暇考虑信贷结构的调整和业务的精细化管理,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给商业银行的业
务创新和转型带来不利,将会影响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
近来,央行于短期内进行了两次“不对称”降息:2012年6月8日,在将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各下调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而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下限则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2012年7月5日,央行再次将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同时贷款利率下浮区间从0.8倍调整到0.7倍。本轮降息中存款利率上限与贷款利率下限浮动幅度的加大,实则缩小了存贷利差,给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等都带来极大的挑战。
本文以上述两次“不对称”降息为背景,深入分析存贷利差趋小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商业银行应对利差趋小这一形势的策略,对保持商业银行长远发展、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快金融自由化有重要意义。母亲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二、存贷利差趋小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
一般说来,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机制环境下,以
一定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主导财务收支结构。由此看来,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五大要素为:利润点——商业银行提供的各项服务和产品;利润源    商业银行的广大客户;利润杠杆——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品牌经营与特化管理;利润屏障——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抵御内外风险的能力;利润家——商业银行的组织领导者、管理者或精神领袖。
(一)对利润的直接影响——减少利息收入
长期以来,利息收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以存贷款利差收入为主的息差收入占我国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八成比重。据统计分析:2011年我国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平均比重均值达到15.2%,其中工、农、中、建、交五家大型银行为19.2%,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占比为14.3%,而发达国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平均比重却高达39.8%,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中对利息收入的依赖程度很高。而目前的存贷利差趋小将直接减少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根据央行的最新规定,若存款利率上浮至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下调至基准利率的0.7倍,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为1.473个百分点,与原先大于3个百分点的存款利率相比较,利润水平将缩小50%。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存贷利差继续缩小将会是必然趋势,这意味着商业银行无法继续依靠息差作为主要利润来源,必须加速转型,寻新的利润增长点来获取长远发展。
秦皇岛特产(二)对利润点的影响——改变收入结构
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2011年净利润达1.04万亿元,净息差2.7%,非利息收入占比19.3%,伴随“不对称”政策降息的开展,各大银行纷纷做出相应的利率调整,股份制银行都已将存款利率上调10%,几大国有银行则将存款利率浮动7.7%。
表1:调整后各银行存款利率情况表
诗句赏析汹的拼音组词
各大银行
活期(%)
1年(%)
2年(%)
3年(%)
5年(%)
基准利率
3
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
跨区域股份制商业银行(招行,浦发,中信,光大,兴业,深发展,北京银行,民生,华夏)
城市商业银行一:宁波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二:南京银行
(1万以上)
(20万以上)
八仙过海主题曲
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已经感受到了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和利差收入缩小带来的激烈竞争:一方面为了取得存款资金而提升利率,通过银行业间的竞争使存款利率上升,带来融资成本的增加,从而增加存款的利息支出;另一方面银行间为了争夺市场客户,通过不断的竞争又形成了较低的贷款利率,从而减少了贷款利息的收入。由此随着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的缩小,原先依靠存贷款规模扩张所得的利息收入大幅减少。这样短期内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将会改变:以一年期存款为例,若上浮存款利率10%,据央行公布的数据金融机构仅存款的利息收入就将减少1653亿元,非利息收入的占比将提升至21.5%。基于商业银行营业收入中利息收入的大幅下降,中间业务收入对商业银行来说就显得愈加重要,若想维持原有的利润水平,商业银行在下一步经营中须加大对中间业务的投入。
(三)对利润源的影响——影响客户结构
存贷款利差的缩小还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客户结构。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中,对公业务和零售业务的平均所占份额为2.5:1,各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对公业务和零售业务所占份额比最高可达3.5~4:1,这也与商业银行依靠信贷规模扩张获取主要利润收入的现状相符。而存款利差偏小可能会改变上述业务结构,并给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提出挑战。
一方面,在息差收入大幅减少的情况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必须适应利率市场化进程,商业银行不得不改变以大型国企为主的单一信贷投放模式,扩大业务范围,更多地开发中小型客户和零售私人客户,利率弹性较大的中小型企业将会成为商业银行新的盈利来源。另一方面,自2011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贷款负担较重、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商业银行侧重选择中小企业客户体,则能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更加趋向于宏观政策的引导。只有实体经济长远稳健地发展,金融才能有长远发展的可能。由此看来,存贷利差趋小不但可能改变商业银行的客户结构,也将在一定意义上给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带来“双赢”。
建行活期存款利率
(四)对利润杠杆的影响 ——影响经营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
一直以来,由于央行对存款价格的高度制约,商业银行在产品定价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而当存贷款利差缩小、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商业银行可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资金成本、竞争策略、客户价值、风险程度和目标利润进行自主定价,竞争格局由原来的非价格竞争转变为价格竞争。定价能力成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这使商业银行的自主定价能力和品牌经营能力面临极大的挑战。
同时,存贷款利差的缩小将影响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能力。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内源融资是指通过提高自身盈利能力来补充资本,是一项长期工程;外源融资是指利用股权资本、债务类工具、混合型权益等各种外源资本工具进行资本金的补充。据相关资料表明,截至2010年末,大型银行的平均利润留存率为63%,而中小银行却高达84.2%。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净息差收窄必将影响商业银行留存收益,若维持内源融资规模不变,则只有提高利润留存比率。商业银行须通过科技创新和精细化管理等方式,开辟新的盈利途径,这对的业务创新能力来说是一大考验。 
(五)对利润屏障的影响——影响利率风险管理水平
在过去的利率管制阶段,商业银行按照央行规定的利率水平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基本不用考虑利率风险问题。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存贷利差缩小以后,随着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提高,利率的期限结构将会更加复杂,管理利率风险的难度逐步增加。有专家估计,如果按照2011年底银行业54.79万亿元的贷款余额来计算,贷款损失率每上升1个点,银行的风险成本就会增加5479亿元。这表明在贷款实际损失率达到4.1%时,银行的净利润就会降为零,如果超过此水平,将会出现亏损,并冲减资本金。
同时,存贷款利差缩小将导致利率波动频繁,经营风险加大,利率浮动区间增大。一方面,部分商业银行以高于平均存款利率和低于平均贷款利率来吸引客户,导致成本上升,加大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改革会带来贷款利率的上扬,过高的利率会使得低风险的借款人自动退出信贷市场,带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增加,这时商业银行提高的贷款收益率是以提高风险容忍度为代价的。此外,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还要求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正确预测利率走势、具有更强的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这些都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低风险资产的收益较低,在上市后股东回报的压力下,资产风险度将上升,因此存贷款利差趋小还将带来风险偏好的变化。
三、商业银行应对存贷利差趋小的思考
(一)利润——由单一注重规模向规模与价值并重转变
商业银行要加强推进经营战略转型,改变以往单一注重规模增长带来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向规模与价值并重转变。经营战略转移涉及到银行管理的方方面面,反映到经营理念上就是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从规模导向转向价值导向,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具体反映在业务模式上,就是要建立多元化的收入结构,分散经营风险;反映在资金营运上,就是要
从以存定贷运营模式转变为以效益和资金需求来决定负债规模。此外,为合理降低资金成本,商业银行可通过对负债的主动管理来改善资金来源渠道,加强与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同业合作,广泛开展资金结算、现金代理、资金存放等业务,积极开辟和拓展与创投、风投、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兴同业的业务合作领域,促使同业存款不断增长。还可以通过发行CDS、金融债券、回购协议等债务工具的手段,主动从金融市场借入资金,形成具有可自主控制的、成本较低的资金来源,以减轻对企业存款、储蓄存款的依赖,降低内部营业成本,缓解息差收窄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利润源——由单一重视大客户向大客户和中小客户并重转变
长期以来,传统对公信贷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国际同业普遍以议价能力更强的零售业务作为业务核心。如美国花旗、香港恒生等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对全行的利润贡献都在50%左右。因此在存贷款利差趋小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应积极调整客户结构和业务中心,由单一重视大客户向大客户和中小客户并重转变,加快业务的转型升级。商业银行应大力增加零售业务比重,大力开展汽车消费信贷、资信、按揭等个人金融业务,拓展个人金融业务利润增长空间。另外,利率市场化改革和资本市场脱媒的加快将
使得商业银行大型优质客户的贡献度降低,为保持较高的利差水平,商业银行应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及其风险特点出发,采取“大浪淘金、区别对待”的策略,大胆扶持有前景但由于经济周期下行而暂时出现一定困难的中小企业,并通过有效的担保和提高贷款定价能力来控制风险。同时,商业银行还应不断创新信贷管理制度,改造风险管理工具,大力发展特融资产品,不断改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