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家训
⽂稿 | 儒风君原创
康熙是康乾盛世的开端,他兢兢业业,政绩斐然,⽽且对⼦孙后代的教育也⼗分成功。
雍正、乾隆,都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皇帝。
柯南基德的龙马宝物攻防战康熙平素对⼦孙的教诲,被他的⼉⼦雍正汇编成《庭训格⾔》。
今天⼩编摘选其中的⼋条,不管是对教育⼦⼥还是提升⾃我修养,都能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教诲。
1怀善念、⾏善事,最能安详平和
训⽈:凡⼈处世,惟当常寻欢喜,欢喜处⾃有⼀番吉祥景象。盖喜则动善念,怒则动恶念。是故古语云:“⼈⽣⼀善念,善虽未为⽽吉神已随之;⼈⽣⼀恶念,恶虽未为⽽凶神已随之。”
译⽂:⼈⽣⼀世,内⼼应该充盈着欢喜安详,⼈的⼼⾥美好,⾃然产⽣善念,⼼中忿怒,⾃然产⽣恶念,
所以古⼈说,善良的念头⼀发出,⼈就会有福⽓;恶的念头⼀产⽣,就会有厄运。
感悟:曾⼦曾说,⼈⽽好善,福虽未⾄,祸其远矣。
求神拜佛,不如保持善良,善良才是⼀个⼈最好的护⾝符。
存善念,吐善⾔,⾏善事,必得善果。
2慎独是⼈⽣的⾄⾼境界
训⽈:《⼤学》《中庸》俱以慎独为训,是为圣第⼀要节。后⼈⼴其说,⽈:“不欺暗室。”所谓暗室有⼆义焉:⼀在私居独处之时,⼀在⼼曲隐微之地。夫私居独处,则⼈不及见;⼼曲
隐微,则⼈不及知。惟君⼦谓此时,指视必严也,战战栗栗,兢兢业业,不动⽽敬,不⾔⽽信,斯诚不愧于屋漏,⽽为正⼈也夫!
译⽂:儒家经典常常提到慎独是成为圣⼈的第⼀修养,后⼈把它解释成不欺暗室,在别⼈看不到的地⽅和内⼼的隐秘之处,都注意⾃⼰的⾔⾏和思想。
懂得时刻保持敬畏,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让⼈保持尊敬。
感悟:⽆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持守内⼼,把外在的道德标准变成内⼼的修养,这样的⼈才是真的强⼤。
他们有着牢不可破的精神家园,⽆论外在有多少诱惑,都不能让他放弃原则。
⽼⼦⾔:“胜⼈者有⼒,⾃胜者强。”
战胜别⼈不值得夸耀,战胜⾃⼰才是真正的强⼤。英语星期一到星期天
懂得慎独的⼈,战胜私欲,明确知道⾃⼰想要什么,成为什么样的⼈,这是⼀种能⼒,也是⼀种境界。
3聪明⼈,借别⼈的眼睛看世界
训⽈:朕从不敢轻量⼈,谓其⽆知。凡⼈各有识见。常与诸⼤⾂⾔,但有所知、所见,即以奏闻,⾔合乎理,朕即嘉纳。
译⽂:我从不轻视⼈,说谁⽆知。每个⼈都有⾃⼰的见闻,我常对⼤⾂们说,你们只要知道的,就不妨告诉我,只要是合理的,我⼀定嘉奖采纳。
感悟: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每个⼈都有⾃⼰的经验、⾃⼰的视⾓,不同的视⾓合在⼀起,才能看到世界的全貌。
乾隆是雍正的第几个儿子⼭不辞⽯⽅成其⾼,⽔不辞海⽅成其⼤。
只有兼收并蓄,容纳百家,才不会管中窥豹,夜郎⾃⼤。
⼀个⼈的格局、见识,都由此⽽来。
聆听别⼈的建议、想法,是完善⾃我、事业进阶的必由之路。
4⽆事如有事,有事如⽆事
训⽈:凡⼈于⽆事之时,常如有事⽽防范其未然,则⾃然事不⽣。若有事之时,却如⽆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然消失矣。古⼈云:“⼼欲⼩⽽胆欲⼤。”遇事当如此处也。
译⽂:没事的时候,要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有事的时候,要泰然⾃若,不要过度紧张,⼀切正常处理就好。
胆⼤⼼细,⼼中谨慎,⾏事风格却要⼤胆凌厉。这才是做事的⽅法。
感悟:北宋苏辙说,“⽆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
功夫下在平时,多思考,多想办法,多提⾼⾃⼰,不要临时抱佛脚,那样⼀定会变得慌乱不堪。
⼼态⼀崩,事情⾃然也就乱了。
茨威格的名言时时警惕,细⼼谨慎,雷厉风⾏,这才是⼀个合格的主事⼈。
5⾃律,才有⽣活品质
训⽈:节饮⾷,慎起居,实却病之良⽅。
译⽂:别太贪恋⼝腹之欲,注意起居,不要贪睡,这才是保持⾝体健康的秘诀。
感悟:⾃律才有⾃由。
平时不注意饮⾷、休息,熬夜、吃油吃冷吃辣,⾝体⾃然也就容易出问题。
平时管不住⾃⼰,⽣病就要遭罪了。
所以,在平时严于律⼰,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有良好的⽣活品质。
6认错、改错,才是成长契机
训⽈:凡⼈孰能⽆过?但⼈有过,多不⾃任为过。朕则不然。于闲⾔中偶有遗忘⽽误怪他⼈者,必⾃
任其过,⽽⽈:“此朕之误也。”惟其如此,使令⼈等竟⾄为所感动⽽⾃觉不安者有之。⼤凡能⾃任过者,⼤⼈居多也。
译⽂:⼈⽣在世,谁能不犯错呢?但是⼤部分⼈都不愿承认⾃⼰错了,我就不这样,我总是主动认错。
别⼈总是因为我的认错⽽感动到不安。
⽽事实上,能够主动认错,多是品德⾼尚的⼈。
感悟:孔⼦评价颜回,说他不贰过。
坦然认错,有错就改,不犯第⼆次。
⼈都会犯错,不⽤苛责别⼈,不⽤诘难⾃⼰。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豆瓣评分认错改错,才能让⾃⼰不断成长。
7谨慎,才能⼈⽣安稳
训⽈:凡⼈于事务之来,⽆论⼤⼩,必审之⼜审,⽅⽆遗虑。
译⽂:⽆论什么事情,⼀定要耐⼼细致,才能不留祸患。
感悟:⽼⼦讲,天下⼤事,必作于细。
⼩⼼谨慎,才能少犯错,少翻车。
这样的⼈,做事稳重,让⼈更信任,⼈缘⾃然也就更好。
曾国藩⼀⽣谨⾔慎⾏、谨始慎终,才能让他在多次的朝堂风浪中屹⽴不倒。
最终成为中兴朝廷的⼀代名⾂。
8吃苦是福
训⽈:世⼈皆好逸⽽恶劳,朕⼼则谓⼈恒劳⽽知逸。若安于逸则不惟不知逸,⽽遇劳即不能堪矣。故《易》有云:“天⾏健,君⼦以⾃强不息。”由是观之,圣⼈以劳为福,以逸为祸矣。
译⽂:⼈性本⾝好逸恶劳,⽽实际上,只有在劳动之余,⼀个⼈才能真正体会到安逸;如果整⽇游⼿好闲,⽆所事事,那么他感受到的不是安逸,⽽是⽆聊。
不负韶华是什么意思啊⼀直⽆所事事,意味着他们将来也没法吃苦耐劳,做出什么⼤事了。
《易经》上说:“天道运动昼夜不息、周⽽复始,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君⼦应当效法天道,⾃强不息。”
所以,圣⼈把⾟劳作为福分,安逸当成祸患。
感悟:⾃古以来,圣贤教导⼦⼥,都是锻炼孩⼦,让孩⼦亲⼒亲为,吃苦耐劳。
汉朝的萧何为孩⼦准备了⼀块贫瘠的封地,曾国藩总是让孩⼦⾃⼰打扫卫⽣,⾃⼰洗⾐服。
让孩⼦⼩时候多吃点苦,不是什么坏事,总是捧着惯着,只能养出好逸恶劳的败家⼦。
在逆境中,不但可以激发孩⼦的潜⼒,让孩⼦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还能磨炼⼼智,让孩⼦真正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