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资企业避税的原因_形式及对策_陈合
我国外资企业避税的原因、形式及对策
陈 合
摘 要: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加大了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入WTO后,我国的对外开放不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将有一个质的飞跃。伴随着国际资本的流动和人才、劳务、科学技术的提供,我国的对外开放将出现一个迅猛的发展,我国政府为鼓励外资企业的引进与发展赋予了更多的优惠政策,如减税、免税、出口退税加上优惠税率等等,为外资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环境,但同时也为外资企业的各种避税带来了可能。目前,在一些外资企业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借用国家的各种政策、方法及手段进行避税,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势必给国家带来严重的税款流失,如何对待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严峻问题。对此,文章提出一些见解与对策。
关键词:外资企业 避税 原因 形式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5)10-051-02
所谓避税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和税负最低化,研究各国税收法律之间的差异,策划个人或集团内部财务节税计划,以规避税收。避税违反了税收立法意图,有悖于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不仅会使国
家税基受损,导致税款流失,减少财政收入,而且会影响资本的正常流动,破坏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但是并不违法,法律上存在合理避税之说。正因如此,很多外资企业采取各种花招,以达避税之目的。国家统计局在2005年5月23日公布的最新统计结果显示,1至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8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6%,而外商及我国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1075亿元,同比下降3.5%。另外,据统计,截止到2004年5月份,国内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已经达到了48万家。而根据2003年的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情况,这些外商投资企业的平均亏损面达到51%到55%。而与此同时,国内的外商投资额却在不断攀升。2004年,中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达606亿美元,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吸引外商投资额仅次于美国的国家。如此大面积亏损的外商投资企业中,有的是正常经营性亏损,但占相当数量的是外商投资者利用转让定价和国内税收法律的漏洞等手段,转移利润,虚亏实盈,是人为地导致企业亏损。
一、我国外资企业避税的主观原因
任何避税行为的主观原因都可以归结为一条,那就是利益驱动。不论从事什么样的投资活动,都希望获取最大利润。从事国际投资活动的跨国投资者也把利润最大化作为
其追求的目标。而当前我国打击外资逃避税
款的主要做法是补交税款。这导致很多外资
企业存在侥幸心理,能避税就避税,被发现后
大不了把税款补交上。由于违规成本低,而
收益高,所以不少外资企业明目张胆地把避
税作为盈利的重要手段,损害国家利益。
二、我国外资企业避税的客观原因
1.我国的税收法律不完善,内外资企业
所得税法不统一。任何税法都不可能是尽善
尽美的,税法上的缺陷和漏洞使纳税人的主
观避税愿望有可能通过对税法不足之处的利
用得以实现。我国的所得税法对国内企业和
外资企业分别采用两套税法,外资企业在所
得税优惠(如两免三减半政策,再投资退税政
策等),成本费用计算办法(如固定资产折旧,
广告费用摊销,工资费用扣除等方面)都存在
比国内企业优越的条件。而且外资企业在经
营过程中也得到了各地政府部门格外的支持
和重视,比如在出口退税指标的分配上,在建
设厂房的土地出售,配套措施,配套费用,财
政返还等,这都造成了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
遇。因此大量国内资金通过一定的操作转为
外资再投资国内,以外商投资的形式进行注
册,享受减免税收的优惠,使税收大量流失。
2.我国的税收管辖权存在交叉重叠,造
成了国际上的经济性重复征税。各国税收管
企业如何合理避税
辖权的重叠和冲突是导致国际双重征税的根
本原因,而在目前的情况下无法得到根本解
决。另外,世界各国基于从本国利益出发,在
采取免除国际双重征税的方法也存在着不
同,基本上不存在能够对国际上的重复征税
得到完全的抵免。这导致跨国投资经营的企
业税收负担增加,也驱使跨国企业进行合法
避税。同时,虽然我国同世界上70几个国家
都签订有双边税收协定,但是在与不同国家
的协定中涉及的条款、规定、优惠措施都有所
区别,而且也存在未签订双边税收协定的国
家,客观上为外资企业的合法避税提供了条
9.10教师节件。
3.经济全球化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了国
际避税新环境。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必然会对
各国财政税收体制和政策造成与以往不同的
一些新影响,如贸易自由化和金融市场自由
化,为跨国企业国际避税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国际资本流动的加速和自由化,降低了资本
成本,提高了税收负担在企业决策中的重要
性,加重了跨国企业国际避税意识;经济全球
化使各民族国家的税收管辖权日益受到挑战
和侵蚀,为跨国企业国际避税提供了法律漏
洞;交易手段的简便易行和交易地点的难以
确认,使国际避税地更有可能成为避税者的
天堂;国际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为跨
国企业国际避税提供更方便的手段等。这些
都是各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发展中需要面
对和解决的问题。
4.投资环境不健全造成的逆向避税现
象。我国尚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
制度变革中,投资软环境尚未健全,导致了尽
管我国属于税率较低的国家而外商投资企业
却将收入转移至税率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的
逆向避税 现象。外商为逃避我国外汇管
制,便利用转让定价来转移资金,客观上就造
成了 成本费用内流,收益资金外流 的逆向
避税结果。另外,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还处
在探索阶段,虽然政府对国内稳定的经济建
设环境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政策的多变及法
律制度的不完善仍然是我国所需逐步改进的
地方,外商投资为抑减投资风险,尽早收回投
资,也通过逆向避税将利润转移到母国,使其
整体战略利益最大化。
三、当前外资企业避税的主要形式
1.转让定价。所谓转让定价是指集团内
的关联企业之间,为了确保集团利益的最大
化,在集团内部人为地控制定价。这其中包
括产品价格、贷款利息、无形资产转让价格、
劳务费用等。据统计,国际贸易总额中约有
60%是通过这种内部贸易所形成的,跨国公
司在制定内部交易价格时,往往可以便利地
应用转让定价的方法,达到减少税负从而增
加利润的目的。在中国,其表现往往为 高进
低出 ,即用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进口设备、
进口材料,而用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口产品。
这样外企很容易形成账面上的亏损,而将利
润转移到税负低的国家、地区。
2.增大负债。目前外商投资中国的资金
中,自有资金比例并不高,即便是一些实力雄
厚的大公司也向境内外的银行借大量的资
金。这不仅仅是缺少资金,也是一种避税的
办法。根据税法规定,利息支出是在税前扣
除。外资企业利用税前列支利息,先行分取
企业利润而少交企业所得税。
3.利用国际避税港注册公司。在税收筹
划日渐兴起的今天,避税港成为了跨国税收
筹划的 热土 。在国际避税地建立公司,然
后通过避税地的公司与其他地方的公司进行
商业、财务运作,把利润转移到避税地,靠避
税地的免税收或低税收减少税负。
4.钻税法漏洞。利用税法漏洞进行避
税,是目前外企最有安全感的避税手段。常
见的有:
(1)利用免税年度避税。在 外商投资企
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税法 中,对外资企业实
行征税或税收减免,都是从开始获利的年度
起算。企业开办期初有亏损的,可以按照税
法第11条规定逐年结转弥补,以弥补后有利
51
经济师 2005年第10期                            经济观察
润的纳税年度为开始获利年度。许多外资企业便钻这条政策规定的空子,人为地调整利润,造成亏损、推迟纳税年度,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2)利用新办企业避税。外资企业在开办初期有种种优惠,如工业企业的 两免三减半 优惠。对此,有些外商在税收优惠期满后,通过更换厂名,搬迁厂址、更换外商老板、设立分厂或通过扩大经营规模等手段,改为新企业,再次享受新办企业的税收优惠。
(3)利用转让价格逃避预提所得税。按我国税法规定,外商作为投资的进口设备可予免税,而作为转让专有技术收取的特许权使用费需缴纳预提所得税;对建筑安装中的材料费可以扣除,劳务费需缴纳预提所得税。对此,不少外商以提高进口设备价格,将技术转让费并入设备款中,或在建筑安装工程中提高材料费、降低劳务费的办法,来逃避预提所得税。
四、我国加强反避税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措施
(一)我国反避税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反避税工作思想认识上不足。有的同志认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目的就是鼓励外商来华投资,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如果采取严格的防范避税措施,对外商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予以过多的监督检查,会影响 税金 之间的关系,挫伤外商的投资积极性。他们把反避税工作与改革开放对立起来。还有些地区为吸引外资,争相为外商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这都加大了外商的避税机会。
2.无法掌握国际市场价格资料。在外商投资企业的避税方法中,最常见、最大量、最隐蔽的方式是通过转让定价来转移利润,所以,要防范避税,关键是要掌握国际市场上各种原料和产品的价格。而目前外商企业的购
销大权基本上为外商垄断,且都通过其关联
公司进行。税务部门在无法出国调查的情况
下,其它资料来源渠道又很少,因此反避税工
作难以顺利进行。
3.我国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反避税工
作的要求不相适应。由于我国的反避税工作
退税流程起步晚,所以税务部门缺乏了解国际市场行
情,税务人员缺乏丰富的反避税经验和较强
的外语能力,这些,都给反避税工作带来困
难。而来我国投资的外商,大部分是跨国经
营者,他们有丰富的避税经验。还有专门研
究我国法律的行家为其出谋划策。这更使我
们的部分税务人员产生畏难思想,反避税的
信心不足。
(二)我国加强反避税工作的主要措施
桃源奇迹
1.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转让定价税制。转
让定价的动机可以分为税收动机和非税收动
机。人们普遍认为,由于跨国公司转让定价b股交易规则
可以随意地分配各国的税收利益,那么当事
国就应理所当然地不问其出于何种动机,一
华为p40和p40pro有什么区别律按独立企业成交的原则,确定企业的真实
应税所得,以维护本国的正当税收权益。但
是,由于世界性的税收秩序还没有真正建立
起来,如果各国都采用这种做法,就会对跨国
经营造成严重的伤害,并且也会对当事国的
经济产生广泛影响。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目
前又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根
据我国的国情,制定相应的策略,否则对我国
的经济发展不利。
2.建立我国的避税地税制。各国对运用
避税港的税务处理,主要是进行反运用避税
港立法,建立其 避税港税制 ,其目的在于对
付本国居民通过在建立避税港受控外国公司
拥有一定数量的股权来躲避本国税收的行
为。它是通过将受控外国公司的所得按持股
比例划归本国股东,按本国税率课税(一般可
以扣除在国外所纳税款)来实现的。我国应
当建立避税港税制,以完善我国的防范避税
措施。
3.加强和完善收集国际市场价格资料的
税务信息网络建设。长期以来,我国有关部
门,外经部门、海关和驻外机构等对国际市场
和价格资料都有一定的收集,税务部门可加
强与有关部门联系,进行电脑联网,将分散于
有关部门的资料集中起来,必然会增强我国
的防范避税能力。此外,直接向派驻收
集价格信息的情报员,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
市场行情,再加上现代化价格处理传递手段,
完全有可能为我国的防范避税工作作出积极
贡献。
4.完善我国的税收立法,实现内外资企
业所得税合并。我国现行的这套涉外的税法
规定外资企业享受着和内资企业不同的税收
政策,这种税收设置,为合法避税行为提供了
一个很大空间。只有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
并,才能够进一步完善税法和严格征管,在反
避税上从根本上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5.提高税务征管人员的素质。无论多么
完善的税法,无论多么具体的反避税措施,离
开了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税务人员的贯彻执
行,都不过是一纸空文。所以,税务人员的素
质是提高征管水平,防范避税现象发生的重
要条件。目前我国税收征管力量十分薄弱,
新手多,经验不足。国家应尽快培养一支政
治素质和业务过硬的税收队伍。
(作者单位:厦门中勤税务师事务所有限
公司 福建厦门 361004)
(责编:贾伟)
(上接第50页)产资料向一般消费品的价格传递效率仅为15%左右。如果2005年生产资料价格在2004年涨幅的基础上再上涨8%,预期通过一般消费品的传递,影响CPI上涨幅度也就在1.2个百分点以内。
(二)不利因素
1.投资反弹基础的存在。随着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参与国际化的推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仍较足。今年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为2
2.8%,比去年同期回落了20.2个百分点,由于去年基数很大,所以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依然偏大。另外,从一季度在建工程目前的计划投资看,3月末施工项目总投资比去年同比增长26.7%,增速仍然比较高。而且企业资金较为充裕,企业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来源占投资资金来源的比重大约已经上升到70.77%。这些说明投资仍在高位运行,进而煤电油运紧张局面依旧存在,从而给CPI上涨带来压力。今后要继续密切关注新开工项目、在建项目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势,尤其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状况,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措施防止投资反弹。
2.服务类价格有新的上涨压力。服务类价格在C PI中占的权重约为20%。由于价格管制,电力、服务等价格一直较稳定。运用计量手段估测,2001~2004年服务类价格平均带动CPI涨幅约1.1个百分点。如果放松电力、服务等价格管制,CPI是会上升的。今年一季度服务价格上涨2.6%。今年各地上调水、电、燃料和房租等服务价格的意愿较为强烈,不过只要调控措施得当,服务类价格对CPI上涨的拉动估计约为1.5个百分点左右。
3.外部冲击带来输入型通胀压力。目前世界多数国家通胀率上升的苗头已有所显现,这将对我国未来的进口价格产生上升的压力。今年2月28日,宝钢宣布接受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71.5%的协议。预计今
年2季度开始,我国铁矿石进口价格将上涨70%左右。据预测,2005年我国进口铁矿石成本将上升430亿元左右。铁矿石价格上涨,除了直接提高我国的产钢成本外,可能推动当前CPI上涨。钢铁等原材料涨价向下游传导存在较长的滞后效应。但经过两年多原材料价格的连续大幅上扬后,必然会有一部分传导到下游去,进而成为CPI上涨的重要源头之一。实际上铁矿石、钢材价格的上涨对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推动不容忽视。今年一季度居住价格上涨5.6%,据测算,由于房地产成本的增加, 2005年房价至少会上涨5%以上。如前所述,这种上涨是会间接影响CPI的。此外,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使国际油价上涨的压力也不容小觑。
4.通货膨胀预期仍然存在。虽然当前企业和居民对未来通胀率的预期有所下降,但通货膨胀预期仍然存在,而且很不稳定,随时有上升的可能,这将最终对未来CPI的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综合上述有利和不利因素,在国内外经济环境不发生特别变化的情况下,2005年CPI涨幅控制在4%以内是完全有希望的。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主要特点及成因.统计研究,2005(4)
2.袁钢明.对宏观经济形势及价格走势的判断.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5(4)
3.许光建.加强结构调整保持总量平衡  2005年宏观经济调控的预期目标和近期经济走势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4)
4.祁京梅.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下的一季度经济走势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河南郑州 450015)
(责编:乔木)
52
经济观察                            经济师 2005年第10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