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中谍4》观后感
——朱小文 艺术品鉴赏与拍卖2班 12040011
以怀旧为诉求的电影有两种,一种以《打擂台》、《锅匠》等为代表,从调、置景、服装、对白、表演方式等方面入手,以期达到(多半达不到,只能接近)所怀念年代(或那个年代的作品)的艺术效果,即使观众并不熟悉那个年代,也能从直觉上明白无误的感觉到“这片子的味道比较老”,喜剧大师梅尔•布鲁克斯在70年代拍过一部《默片》,以纯默片的形式致敬20年代的无声电影,但比较遗憾的是用了彩画面,比起今年夺奖呼声很高的《艺术家》还是差了一截火候。
另一种怀旧片从表面上看不出复古意味,比如电影版《天龙特攻队》,年轻观众看毕只记得这是一部卖弄高科技的新世纪动作片,但看过原版电视剧的老观众就会从电影中品出很多趣味的细节,比如四位主角的造型和装扮,比如“我最喜欢一个计划圆满告成”的经典台词,比如老黑怕坐飞机的怪癖,再比如电视剧两位老主角的客串,都是令人会心一笑的精致片段。这情况有点像欣赏《惊声尖笑》或是王晶恶搞喜剧的“内部笑话”,通常会开涮一大堆电
影桥段,你若没看过这些电影,就看不出那些笑料为何有趣。
熟悉《碟中谍》的观众一定知道,这套电影改编自60年代红极一时的同名电视剧(早年的译制版翻作《虎胆妙算》,因为那时还没有电影版,而《碟中谍》的译名直接来自电影),因每集导演不同,导致风格大相径庭,其中布莱恩•德•帕尔玛导演的第一集和眼下布拉德•伯德导演的第四集,分别是以前述两种方式对冷战年代的原版电视剧的怀念。
德教师节贺卡内容怎么写•帕尔玛采用的是典型的感官式怀旧法,他将90年代的布拉格拍的阴冷逼仄,凛然肃杀,在伏尔塔瓦河沿岸布置几百盏灯光,成功将这座谍战名城还原到冷战年代的面貌,抛开那些高科技道具和夸张的CGI动作场面,完全可以冒充一部“法定节假日规定冷战间谍片”。伯德的做法类似于《天龙特攻队》,乍一看光鲜时髦、时代特征强烈,内部却暗藏更多怀旧玄机,其好处很明显:时代进步,一味模仿冷战风格会让新观众吃不消,但少了老粉丝捧场又会被说忘本(电视剧的粉丝还北美还是很有“势力”的),要两边照顾到,只能从不那么直观的地方下手。
熟悉《碟中谍》的观众一定知道,这套电影改编自60年代红极一时的同名电视剧(早年的译制版翻作《虎胆妙算》,因为那时还没有电影版,而《碟中谍》的译名直接来自电影),因每集导演不同,导致风格大相径庭,其中布莱恩•德•帕尔玛导演的第一集和眼下布拉德•伯德导演的第四集,分别是以前述两种方式对冷战年代的原版电视剧的怀念。
德教师节贺卡内容怎么写•帕尔玛采用的是典型的感官式怀旧法,他将90年代的布拉格拍的阴冷逼仄,凛然肃杀,在伏尔塔瓦河沿岸布置几百盏灯光,成功将这座谍战名城还原到冷战年代的面貌,抛开那些高科技道具和夸张的CGI动作场面,完全可以冒充一部“法定节假日规定冷战间谍片”。伯德的做法类似于《天龙特攻队》,乍一看光鲜时髦、时代特征强烈,内部却暗藏更多怀旧玄机,其好处很明显:时代进步,一味模仿冷战风格会让新观众吃不消,但少了老粉丝捧场又会被说忘本(电视剧的粉丝还北美还是很有“势力”的),要两边照顾到,只能从不那么直观的地方下手。
电视剧版《碟中谍》最强调团队合作,“龙头”(IMF老大)接受任务,策划布局,挑选行动人员,最后齐心协力完成任务,不但组员分工明确,缺一不可,而且比起前三部电影版,每人的戏份和重要性差距不大,根据每次行动内容不同有所侧重,没有哪一位能出挑到成为绝对意义上的主角。《碟中谍4》对这一点的继承是最为完美,它比之前任何一部电影版都强调团队的功能,毫不予人“阿汤哥打头阵,其余组员提供后勤支持”的感觉。电影版的一、三集算是将团队元素发挥较好的,但到了结尾还得阿汤哥一人搏斗直升机,或孤身救爱妻,第二集更是彻底成为他的个人秀。但《碟中谍4》阿汤哥唯一扮演孤胆英雄的是沙尘暴追车一幕,却是全片所有行动中失败最为惨重的一次,与之呼应的还有片尾他抢到密码箱,狂呼着“任务完成”按下中止钮,却不得不等待同伴远程协助才能如愿——我们仿佛看到伯德在坏笑着昭示:个人英雄主义行不通了,俺这儿讲究集体第一。初一数学上册期中试卷
相比《碟中谍4》,前三部电影仿佛都是导演板着脸拍出来的:不苟言笑,一本正经,很难到一丝谐趣做剧情润滑剂。但无论是德•帕尔玛,吴宇森还是JJ,年表上都不缺幽默逗乐的作品呀,只能说他们太看重间谍片的严肃性,怕在其中加幽默调料会损害整体气氛。但拍过动画片的伯德似乎没有这份顾虑,毫不避讳的把IMF组员全整成了冷笑话高手——
相比《碟中谍4》,前三部电影仿佛都是导演板着脸拍出来的:不苟言笑,一本正经,很难到一丝谐趣做剧情润滑剂。但无论是德•帕尔玛,吴宇森还是JJ,年表上都不缺幽默逗乐的作品呀,只能说他们太看重间谍片的严肃性,怕在其中加幽默调料会损害整体气氛。但拍过动画片的伯德似乎没有这份顾虑,毫不避讳的把IMF组员全整成了冷笑话高手——
最明显的是加大了前集小试牛刀的西蒙•佩吉的戏份,但我们已在他的英国片中见识了他的絮絮叨叨和没头没脑,所以反而没那么出彩,给人惊喜的反倒是那几位应该百分百靠谱的特工——阿汤哥跑出医院,赤裸上身在在墙角做欲跳不跳状,惹得那位俄罗斯特工和观众一样哭笑不得;雷纳纵身跳到电脑阵列上空,大吼一声:“我是不是不该跳?我已经跳了!”;宝拉•憨豆的电影巴顿勾引电信企业家时甩出的那个巴掌……该片引起的善意笑场最起码有十几处,前三部电影加一块也没这么多。
之所以说到幽默,是因为幽默在电视剧版《碟中谍》中是屡见不鲜的,尤其是很多集都以一个精妙的完成收场,大反派恍然发现自己深陷圈套、任人摆布,却已回天无力,或丧心病狂,或万念俱灰,做出荒唐之举,对于此时处在全知视角的观众,有一种独特的诙谐效果,不亚于见到一直被蒙在鼓里的憨豆做了蠢事。此外,《碟中谍4》的一些鬼马桥段还是特地为致敬所创:制作了一半的突然卡壳,反派靠面具占得上风,这是对电视剧和前三部电影几乎用滥的面具桥段的戏谑和颠覆;至于那个自我调侃的“五秒钟自毁不成功”,更算得上神来之笔,讽刺意味强到我在心里狂笑五分钟。
之所以说到幽默,是因为幽默在电视剧版《碟中谍》中是屡见不鲜的,尤其是很多集都以一个精妙的完成收场,大反派恍然发现自己深陷圈套、任人摆布,却已回天无力,或丧心病狂,或万念俱灰,做出荒唐之举,对于此时处在全知视角的观众,有一种独特的诙谐效果,不亚于见到一直被蒙在鼓里的憨豆做了蠢事。此外,《碟中谍4》的一些鬼马桥段还是特地为致敬所创:制作了一半的突然卡壳,反派靠面具占得上风,这是对电视剧和前三部电影几乎用滥的面具桥段的戏谑和颠覆;至于那个自我调侃的“五秒钟自毁不成功”,更算得上神来之笔,讽刺意味强到我在心里狂笑五分钟。
我若说本片的间谍道具几乎没能超出电视剧版的设定,肯定会有读者用鄙夷的语气质问我:“你到底仔细看了电影没?这么炫的东西60年代就有了?”我决定拿事实说话:宝拉出场用的“开洞机”够酷吧?电视剧中有一集密室偷黄金,先开洞再用高温溶解黄金流出,设备一样好用。气球挂电脑远程修改资料,够帅吧?电视剧的思路是训练小白鼠偷出磁带掉包。磁力手套够牛逼吧?电视剧也有磁力攀爬装备,只不过用的是磁铁,更笨重。眨眼拍照很神奇吧?你还真别不信,电视剧里有一模一样的。磁力悬浮大活人?恩,电视剧那会还只能悬浮一个包裹。至于西蒙1u等于多少厘米•佩吉操作笔记本就能控制一切开关的套路,更是所有老间谍片中电子专家的拿手好戏。
行文至此,肯定有读者要搬出那块让人瞠目结舌的投影幕布,殊不知在剧集中,制造“假环境”来诱骗敌人是最常见的手段啊:伪造火车翻车、飞机失事、潜艇沉没(目标人物在里面),伪造密室中的不翼而飞和人物掉包,伪造地震、核战争、外星人降临、撒旦现身,甚至制造时光穿梭到过去和未来的假象,都是IMF小组的惯用手段啊。《碟中谍4》这块幕布的确在科技层面有“即时渲染”和“瞳孔跟踪”等新把戏,但整体思路还是未能跳出60年代主创的想象力框架。伯德所做的,只是将那些前辈有的创意,镀上了一层闪耀着21世纪光芒
行文至此,肯定有读者要搬出那块让人瞠目结舌的投影幕布,殊不知在剧集中,制造“假环境”来诱骗敌人是最常见的手段啊:伪造火车翻车、飞机失事、潜艇沉没(目标人物在里面),伪造密室中的不翼而飞和人物掉包,伪造地震、核战争、外星人降临、撒旦现身,甚至制造时光穿梭到过去和未来的假象,都是IMF小组的惯用手段啊。《碟中谍4》这块幕布的确在科技层面有“即时渲染”和“瞳孔跟踪”等新把戏,但整体思路还是未能跳出60年代主创的想象力框架。伯德所做的,只是将那些前辈有的创意,镀上了一层闪耀着21世纪光芒
的时尚涂料,使当下的观众欢呼雀跃。
当然,我绝没有半点认为《碟中谍4》不够高科技化的意思,也没有半点拿老祖宗贬低它的意图,电影的创新谈何容易,现在看格里菲斯一百年前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依然有激动人心之处,说明想象力的发展是多么举步维艰。事实上,我认为《碟中谍4》的间谍道具设计之精心,在新世纪的好莱坞难出其右,自从那个平民特工伯恩走红,007蜕变成肌肉猛汉痴情种后,再也没有一部电影能这么大规模的展示令人称奇的间谍装备。我的惊喜应该多过很多观众,因为除了单纯的大饱眼福之外,还能时时见到剧集中的经典装备在新世纪以全新面貌登场,就好像与换了造型的老朋友重逢般欣喜。我相信这不是伯德有意为之的“怀旧”,但它的确提供了我“昨日重现”的感受,这是德•帕尔玛未能做到的。
伯德在片尾还埋藏了一个粉丝才懂的彩蛋:阿汤哥接新任务,低沉的男声道,他这次的对手是一个叫“辛迪加伤情歌”的犯罪组织。辛迪加,好熟悉的名词。剧集《碟中谍》从第五季开始放弃了国际行动,转而对付国内一个庞大的犯罪帝国,整个五、六、七季,IMF小组挫败了
当然,我绝没有半点认为《碟中谍4》不够高科技化的意思,也没有半点拿老祖宗贬低它的意图,电影的创新谈何容易,现在看格里菲斯一百年前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依然有激动人心之处,说明想象力的发展是多么举步维艰。事实上,我认为《碟中谍4》的间谍道具设计之精心,在新世纪的好莱坞难出其右,自从那个平民特工伯恩走红,007蜕变成肌肉猛汉痴情种后,再也没有一部电影能这么大规模的展示令人称奇的间谍装备。我的惊喜应该多过很多观众,因为除了单纯的大饱眼福之外,还能时时见到剧集中的经典装备在新世纪以全新面貌登场,就好像与换了造型的老朋友重逢般欣喜。我相信这不是伯德有意为之的“怀旧”,但它的确提供了我“昨日重现”的感受,这是德•帕尔玛未能做到的。
伯德在片尾还埋藏了一个粉丝才懂的彩蛋:阿汤哥接新任务,低沉的男声道,他这次的对手是一个叫“辛迪加伤情歌”的犯罪组织。辛迪加,好熟悉的名词。剧集《碟中谍》从第五季开始放弃了国际行动,转而对付国内一个庞大的犯罪帝国,整个五、六、七季,IMF小组挫败了
辛迪加一次次的邪恶阴谋,将一个个辛迪加骨干投入了监狱。结局的同类处理可见《蝙蝠侠:开战时刻》,但那挑明了是前传,而本片则有意混淆了时空线,使我严重期待下部电影实现和剧集的无缝对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