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屏 软屏目录
一、基础研究 1
(一)项目背景 1
(二)现状及发展条件分析 2
1、区域位置 2
2、用地范围 2
3、现状概况 3
4、发展条件 5
二、总体构思 8
(一)功能定位 8
(二)规划目标 10
(三)主要功能 11
(四)商业用地规模 12
(五)总体构思 13
一、基础研究
(一)项目背景
哈尔滨火车站始建于1899年,是全国较早设立的车站之一,俗称哈
尔滨老站,是哈尔滨铁路枢纽站。其地处长滨线、滨绥一、滨洲线、滨北线及拉滨线五条干线的交汇处,是全国客、货运量较大的车站之一。站舍建筑风格最早为新艺术运动风格,后经历多次改造。1988年6月至1989年10月,哈站完成第四次改扩建形成了目前以“大钟”为标志的形式。
近年来由于周边道路拥堵、站舍面积、旅客候车区域与日益增长的铁路客流量不相适宜等因素,限制了哈站地区的发展,哈站改造被提上日程。按照铁路部门制定的改造方案,哈尔滨市近期拟同步配套实施火车站南广场改造、新建北广场、火车站区域交通路网改造等项工程建设,全面提升火车站配套功能和城市形象。为拓展规划设计思路,尽快选择确定功能理念先进合理、满足城市总体规划和发展
需要的区域规划,哈尔滨市建设委员会和哈尔滨市城乡规划局通过邀请方式征集火车站区域规划方案设计。辩论赛规则
(二)现状及发展条件分析
1、区域位置
哈尔滨火车站位于道里区、南岗区和道外区的交界处,东北为道外区,西北为道里区、东南侧为南岗区。哈尔滨火车站距离道里中心街道中央大街仅1公里、紧邻南岗中心街道果戈里大街、距新建哈西客站约8公里,地理位置优越。
2、用地范围
用地范围按照西客站影响程度的不同和规划道路情况,在规划中分为核心区、拓展区和影响区三个用地范围。
(1)核心区范围为南北广场、站舍及地下空间,其中南广场用地范围为北至车站站房、西至海城街及铁路街、东至霁虹桥及铁路街、南
至火车站广场前现状道路铁路街及春申街(包括广场周边的沿街立面)。北广场用地范围为西至海城
桥、东至霁虹街南至车站站房、北至规划广场前50米宽规划道路。西至霁红街。包括站房在内,总用地面积为21.2万平方米。
(2)拓展区是本次规划任务书要求的规划范围,规划四至为西至海城桥、东至霁虹街、一曼街、南至建筑街、银行街围合范围。规划用地面积为66.8公顷。该区域对在宏观层次上组织火车站地区的交通及在更大区域组织地上地下空间的商业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3)除以上二个区域外,南岗、道里及道外等地区为车站地区的影响区域,这一区域没有明显边界。
瑞典人口面积本次规划将通过宏观的影响区对火车站地区交通、商业及旅游等方面的影响分析、确定合理的火车站地区交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战略,使核心区和拓展区的地上、地下空间的布局能和周边用地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达成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使火车站重新焕发活力,成为布局合理、交通通畅、商业繁荣、具有文化内涵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3、现状概况
车险索赔哈尔滨火车站始建于1898年,位于城市中心区,是南北轴线交通的核心,南岗、道里、道外三个行政区的交汇点,火车站区域以火车站为核心,包括站前南广场、规划新建北广场和由火车站周边多条主干街路及霁虹桥广场围合地域,区域内城市功能业态丰富,交通环境复杂。
(1)用地现状
火车站拓展区内用地除车站站房及广场外,在南广场西侧用地为铁路部门电务段用地及车库。在南广场东侧为中铁快运、民航售票处及一些铁路附属建筑。在南广场南侧拓展区范围内的8个地块中,用地为公路客运站、酒店、餐饮、医院等公建用地;北广场拓展区范围内用地为一些居住、铁路附属用地、工业用地及酒店等商业设施用地。在任务书
中确定北广场东侧沿霁虹街的两块公建用地保留。
2)建筑现状
火车站站舍建筑风格最早为新艺术运动风格,后经历多次改造。1988年6月至1989年10月,哈站完成第四次改扩建形成了目前以“大钟”为标志的形式。在本次规划中,南北广场的站舍将采用新形式,新站舍建筑形式较多地采用了原新艺术风格的站舍形式,同时有所创新;
火车站南侧有三个保护建筑,分别为霁虹桥、龙门大厦贵宾楼、日本铁道株式会社原址等老建筑。霁虹桥建于1926年,是哈尔滨的铁路跨线桥,连接着道里与南岗的交通要道,是民国年间“哈尔滨八景”之一。1997年公布为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2007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901年的龙门大厦贵宾楼,是哈尔滨最早的一家豪华宾馆。1907年为俄罗斯军官的俱乐部,俗称“戈比旦乐园,
后改为俄国总领事馆。1937年又变为接待军政要员的“大和旅店”。解放后,这里是接待前苏联专家的专家楼。虽历尽百年沧桑,但至今埃尔诺贝风格犹存;其他建筑基本为现代风格的高层及多层建筑,建筑总体风格较为杂乱。
火车站北侧有二个保存较好的建筑,分别为圣.伊维尔教堂和孤儿院。圣·伊维尔教堂是哈市II类保护建筑,位于道里区霁虹街工厂胡同(原为军官街)7—4号。建于1908年,由当时驻哈的俄国外阿穆尔军区司令官契恰科夫中将及官兵捐资修建,是一座军用东正教堂。圣·伊维尔教堂平面为希腊十字式。屋顶上方大型鼓座托起大洋葱头穹顶,成为整个建筑的中心,四个挺拔的小洋葱头穹顶环绕周边,整个建筑宏伟壮观,外型轮廓简洁、线条鲜明,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火车站北侧其他
建筑基本为现代风格的居住、商业及工业建筑。
(3)交通现状
现状火车站以南侧站前广场为核心,它是服务于火车站旅客进出哈市和公交换乘的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人流集散最集中、交通功能复杂的交通性广场。该广场始建于1898年,是中东铁路配套建设的哈尔滨站一个组成部分。先后经历了1993年广场规模的扩大,1996年广场全面的环境综合整治和1997年绿化及2003等四次大规模的改造建设。
站前南广场现状总占地面积为7.53万平方米,其中人流疏散空间2.3万平方米,社会公共停车场1.5万平方米,出租车专用停车场0.48万平方米,公交停车场0.45万平方米,现有站前地下人防商城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在广场范围内途径公交线路有20条之多,其中始发公交线路有4条,是哈尔滨市路网骨架南北轴线的必经之地,承担着哈尔滨火车站最高日客流量16瓦人次和日常流量10万人次的集散服务功能。
4、发展条件桥的传说
(1)区域位置条件
火车站放票时间A、优势条件:本次规划的哈尔滨火车站地区位于南岗、道里及道外的交汇地区,临近哈尔滨市的核心商业区和文化中心区。其中南广场临近南岗中心区,北广场临近道里中心区。这一区位使火车站地区成为具有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可达性较高、商业氛围浓郁的综合节点区域。具有打造交通节点、文化景观节点和商业节点的天然优势。
B、限制条件:火车站地处的区域位置虽然具有较大的综合优势,但因为铁路的分割,使南岗和道里中心区的交通只能依靠海城桥、霁虹桥等有限的交通通道,这使火车站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这就需要充分考虑交通的前提下,对火车站南北广场进行合理定位,以满足火车站地区的综合发展需求。
(2)道路交通条件
A、优势条件:火车站地区南侧道路系统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