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国培计划(2012年)”小学数学机考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 (当前第1页 共3页) 
题目说明:单项选择题目,从4个选项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一项。
1. 郭丽军老师在《数与代数》的讲座中,以“2.1×3”为例展示学生的算法有七种之多,郭老师引用这个案例说明(C )
A)  要鼓励算法多样化。B)  要重视操作模型的应用,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运算的意义。C)  在“数的运算”教学中,结合具体问题,选择算法,培养数感。D)  提供实践、体验、交流的机会,发展数感。
2. 张丹老师师在《讲座》中,谈到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一个教学案例(学生中出现了把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斜边的积作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案例中老师纠正学生错误所采取的策略是(D )
A)  教师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纠正学生的错误。B)  教师演示教具,让学生从观察中发现自己的错误认知。C)  让学生讨论,探究公式的发现与推导过程,明辨是非对错。D)  提供大量可操作的学具,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过程产生认知冲突,由自己否定自己
的错误。
3. 下面关于归纳推理的陈述,不正确的是(C )
A)  归纳推理需要以经验或想象为前提。B)  归纳推理能只用来发现知识,不能用来验证知识。C)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D)  归纳推理是从经验过的东西推断未曾经验的东西。
4. 《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运算能力,主要是指(C )
A)  能够利用计算器正确进行运算的能力。B)  能够用竖式迅速、准确地进行计算的能力。C)  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进行运算的能力。D)  能够寻合理简便的途径进行运算的能力。
5. 张丹老师关于“图形与位置”部分的讲述,强调要理解确定平面图形位置方法的原理,这个原理是(D )
A)  必须有参照系。B)  可以建立不同的参照系。C)  从两个维度刻画平面图形的位置。D)  必须有参照系,并从两个维度刻画平面图形的位置。
6. 郭丽军教师在《数与代数》的讲座中,以探索“14×4”算法为例,说明( B)
A)  要重视对数与代数规律和模式的探求,留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与时间。B)  要重视操作模型的应用,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运算的意义。C)  要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数感。D)  要鼓励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
7. 关于估算或估计,下列不作为《课程标准》(2011版)具体目标的是(D )
A)  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B)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C)  养成估算的习惯。D)  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8. 学生具有必要的数学素养,是指(A )
A)  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B)  掌握数学基本思想和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C)  具有抽象概括和逻辑推理能力。D)  具有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9. 张丹老师在《图形与几何》的讲座中,提出“图形的认识”有“从直线形到圆”、“从静态到动态”、“从定性到定量”等线索。下面有一项不是“图形的认识”线索,它是( B)
换手率高好不好A)  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B)  从直接观察物体到间接观察物体。C)  从直观的感知到探索特征。D)  从生活中抽象出图形到应用于生活。
上海肯德基网上订餐10. 小学生学习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有一定的困难,为什么小学阶段要学习等式性质解方程呢?吴正宪老师答疑时指出的原因是(A )
A)  更深刻地理解方程的意义。B)  能体现解方程方法的多样性。C)  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D)  有利于正确理解等号的意义
11. 学生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的标志是( D)
A)  系统地掌握“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四个领域的系统知识。B)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C)  增强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D)  课程总目标的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能得到整体的实现。
12. 郭丽军老师在《数与代数》的讲座中以小学生建模小论文《冰棍的故事》,说明“数与代数”教育价值的一个方面是(A )
A)  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B)  在丰富的内容与过程中发现与创新。C)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观点认识世界。D)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13. 在郭丽军老师《数与代数》的讲座中,播放了一个“分数再认识”的说课视频。这个教学研究的针对性是(A )
A)  解决学生存在的“分数是数吗”的困惑。B)  学生存在分数是表示量还是表示率的混淆C)  解决教师的困惑: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但是在解决如“4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人”的问题时,为什么错误率仍然很高。D)  解决教师的困惑:分数再认识究竟“再认识”什么?
14. 郭丽军老师在《数与代数》的讲座中,以“2.1×3”为例展示学生的算法有七种之多,郭老师引用这个案例说明( C)
A)  要鼓励算法多样化。B)  要重视操作模型的应用,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运算的意义。C)  在“数的运算”教学中,结合具体问题,选择算法,培养数感。D)  提供实践、体验、交流的机会,发展数感。
15. 要准确把握和定位教学目标,必须( D)
A)  读懂教材,把握教材要学生发现 (揭示或掌握)的新的、未知的东西是什么。B)  了解学生,出学生可能的困难与障碍是什么。C)  能够挖掘教学内容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D)  以上三项,缺一不可。小学ABCD等级标准
16.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主要成分是(D)
分期购车A)  在问题情境中应当揭示的新的、未知的东西。新的、未知的东西反映了思维的对象——内容方面。B)  对未知东西的需要,反映了思维的动机方面。C)  学生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既包括学生的创造能力,又包括学生已达到的知识水平。D)  以上三项,缺一不可。
17. 张丹老师在答疑中对“数据分析观念”作了深刻的解读。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是指( C)
A)  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B)  通过数据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C)  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D)  了解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的分析方法。
18. 下面不是数学基本思想的是( B)
A)  抽象的思想。B)  分类的思想。C)  推理的思想。D)  模型的思想。
19.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解决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A)  一次。B)  两次。C)  三次。D)  四次。
20. 下面有三项是张丹老师针对图形“从直观感知到探索特征”提出的教学建议,其中有一项不是。这一项是( C)
A)  图形经验的积累:剪辑、折纸、画图、摸、滚动、分类。B)  经历猜测性质—活动验证的过程,重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表达之间的结合。C)  教给观察物体的方法。D)  注意图形之间的联系。
21. 张丹老师在《图形与几何》的讲座中,提出“图形的认识”有“从直线形到圆”、“从静态到动态”、“从定性到定量”等线索。下面有一项不是“图形的认识”线索,它是(B )
A)  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B)  从直接观察物体到间接观察物体。C)  从直观的感知到探索特征。D)  从生活中抽象出图形到应用于生活。
22. 下面不是“数与代数”领域核心概念的是( C)
A)  数感与运算能力。B)  符号意识。C)  数据分析观念。D)  模型思想。拉赞助策划书
23. 郭丽军教师在《数与代数》的讲座中,讲述“分数初步认识”让学生经历个性化表示“一半”的案例,是要说明( B)
A)  怎样把学生从现实世界引向数学的符号世界。B)  可以结合哪些具体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符号感。C)  提供实践、体验、交流的机会,发展符号感D)  要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的能力。
24. 下面关于演绎推理的陈述,不正确的是(B )
A)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B)  演绎推理需要以公理或假设为前提。C)  演绎推理只能用来验证知识,不能用来发现知识。D)  演绎推理是从经验过的东西推断未曾经验过的东西。
25. 张丹老师在答疑时谈到“分数初步认识”的案例中,有个学生质疑:“‘一半’是不确定的,它怎么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呢?”张丹老师用这个案例主要说明(B )
朱茵和周星驰的电影A)  要关注学生的想法。B)  三年级小学生建立数感(对数量关系的感悟)还存在困难,要帮助他们建立数感。C)  学生的质疑,有一定的合理性。D)  要帮助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
26. 郭丽军教师在《数与代数》的讲座中,以探索“14×4”算法为例,说明( B)
A)  要重视对数与代数规律和模式的探求,留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与时间。B)  要重视操作模型的应用,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运算的意义。C)  要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数感。D)  要鼓励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
27. 蔡宏圣老师在“漫谈数学课堂中的数学味”的讲座中,谈到三角形稳定性的概念。下面不正确的说法是(D )
A)  由三条首尾相接的线段组成的三角形,它的形状与大小是唯一确定的。B)  当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时,这个三角形的形状与大小唯一确定。C)  如果由首尾相接的线段围成的三
角形的形状不是唯一的,那么围成这个三角形的线段至少4条。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8. 《课程标准》(2011版)确立了十个核心概念,比《课程标准》(2001版)增加了四个,这四个新确立的核心概念是 ( C)
A)  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创新意识。B)  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C)  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D)  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创新意识。
29. 下面有三项是张丹老师针对图形“从直观感知到探索特征”提出的教学建议,其中有一项不是。这一项是( C)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