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板块古代诗歌阅读第六讲古代诗歌比较阅读
无头骑士之剑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第六讲  古代诗歌比较阅读
【题型精讲】
一、易错点:比较阅读辨别模糊
元宵节的祝福短信比较型诗歌阅读题,有时是直接提供两首诗歌,要求考生进行比较分析,有时是就所给诗歌,要求考生回忆学过的某一首诗歌,并与之进行比较分析,命题的指向一般比较具体。但是考生常犯的错误是答非所问,对试题中要求区分的“异”没有清晰的界定。
二、对策:求同存异,比较鉴赏
1.辨别异同,知同辨异。比较型诗歌阅读题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歌中相同或相似的东西,如题材相同;“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歌中不同乃至相对或相反的东西。“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都要从诗歌中到具体依据。考生在答题时,可以从题干的解说中得到启示,从“同”中比较,发掘出“异”处。
2.具体策略
(1)内容、情感比较。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要读懂诗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读诗歌的标题,标题往往点明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②了解作者的身世及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金婚是多少年,因作者境遇、心情的不同,也会蕴含截然不同的情感。③注意诗歌中的意象,诗歌往往要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④注意诗歌的末尾句,古人在写诗歌时常常卒章显志。
(2)意象、意境比较。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感的组合。意就是作者的情感,象即诗歌中的形象,不仅包括人物形象,也包括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一般来看,意象与具体语句相关,意境与诗歌全篇对应。离开意象,无以谈意境。故在诗歌中,起点是意象,终点是意境。在比较时要做到: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3)语言赏析比较。鉴赏诗歌的语言时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品字析句抓关键字词,首先抓动词,其次抓形容词,最后抓数词、副词和其他虚词等;二是分门别类抓语言风格,或朴素自然,或婉约细腻,或清新明丽,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慷慨等。
(4)手法、技巧比较。表现手法、艺术技巧的比较,既要熟知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的基本知识,也要了解各种表现手法、艺术技巧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对点精练】
一、【广东惠州市2021年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明代谢榛改此诗为:“君向潇湘我向秦,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长笛离亭晚,落日空江不见春。”你认为改得好吗?试简述意见。
【答案】改得不好。①原诗“君向潇湘我向秦”放在最后,耐人寻味,余韵无穷。改诗把这句放在开头,使整首诗直白寡味。②原诗“扬子江头杨柳春”点染景,以乐景反衬离愁,益增愁情,更有美感;改诗“落日空江不见春”结束全诗,疲乏无力,有似蛇足。
二、【北京海淀区2021年高三上期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泰山(其六)  李白
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寂静娱清晖,玉真连翠微。想象鸾凤舞,飘飖龙虎衣。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注释】①玉真:仙子名。②匏瓜:星宿名。
2. 李白的《游泰山》(其六)与姚鼐的《登泰山记》(选段)都描写了奇幻的彩,简析两位作家笔下彩描写的不同。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而皆若偻。
【答案】示例:(1)李诗主要借助青山碧峰、明月白露等景物彩的静态描写,营造了月夜泰山清幽的意境。姚文则描写了日出过程中白云雾、五彩朝霞、赤太阳、颜错杂的山峰等景物,通过景物彩的动态变化,表现雪后泰山壮丽雄奇的景象。(2)李诗清丽
奇幻的彩折射出诗人游览泰山的轻松愉悦之情,姚文则以绚烂的彩表达了作者观赏泰山日出的欣喜激动之情。
三、【江苏启东市202年高三上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阅读两首诗歌供暖时间,完成下面小题。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节选)  杜甫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观王右丞维沧洲图歌(节选)    皎然
沧洲误是真,萋萋忽盈视。便有春渚情,褰裳掇芳芷。飒然风至草不动,始悟丹青得如此。沧洲说近三湘口,谁知卷得在君手。披图拥褐临水时,翛然不异沧洲叟。
【注】①方壶:神话中的东海神仙。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②赤岸:泛指江湖的岸。③翛(xiāo)然:自在超脱的样子。
3.这是两首题画诗,但不尽相同,请结合诗句,分别从画作的风格和诗人再现画作的手法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
【答案】①画风不同:王宰的画作壮观(壮阔、雄浑),由“壮哉昆仑方壶图”可见;王维的画作有远离尘俗的闲淡(恬淡、超然、淡远),由尾句“翛然不异沧洲叟”可见。②杜诗侧重于对画作的直接(正面)描写,写山从昆仑到方壶,写水由洞庭、长江到日本东,夸张地表现出画作气象阔远。③皎然诗侧重于观画的感受(想象、虚写),诗歌通篇都是从观者的主观感受侧面表现出画作的传神之处。
四、【山东潍坊市2021年高三上期期中统考】阅读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瑞鹧鸪·观潮  苏轼
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
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欹。侬欲送潮歌底曲,尊前还唱使君诗。
酒泉子·长忆观潮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注】①山简,晋时人,好酒。②浪婆,波浪之神。③底,什么。④使君,指杭州太守陈襄,诗人。是日作者与之同游。⑤潘阆,曾以卖药为生,一度流浪杭州,得观钱塘江潮。
4.两首词都塑造了弄潮儿的形象,分别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①第一首词借弄潮儿的自由欢乐表现了杭州百姓的欢乐和幸福,并借此赞美时任杭州太守的陈襄政绩卓越。②第二首词借弄潮儿搏击风浪、身手不凡、英勇无畏的形象来对比反衬自己的落魄,抒发籍籍无名、闲散无为的感伤。
五、【山东济宁市2021年高三上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陈与义:南宋爱国词人。本篇当为宋室南迁,作者在建炎三年(1129)避金兵流寓湖湘(湖南、湖北)逢端午感怀而作。 午日:端午节。戎葵: 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
5.下片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同:都关注时局、心系朝廷、热爱国家(2分)异:陈词有对年华老去的悲叹、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2分)辛词表示自己并不服老,有为国效力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奸佞惑君误国的痛恨。(2分)
六、【四川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21年一诊】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赴犍为经龙阁道[]  岑参
侧径转青壁,危梁透沧波。汗流出鸟道,胆碎窥龙涡。骤雨暗谿口,归云网松萝。
屡闻羌儿笛,厌听巴童歌。江路险复永,梦魂愁更多。圣朝幸典郡,不敢嫌岷峨。
【注】本诗为大历元年(766年)诗人经龙门阁时作。犍为,指嘉州,今四川乐山。龙阁道,即龙门阁栈道,在今四川广元东北,是蜀道中最险的一段。
6.本诗前四句与李白《蜀道难》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百步九折萦岩峦”四句都描写蜀道,请简要概括两诗中这些诗句共同表现的蜀道特点,并简要分析它们各是如何运用正、侧面描写的。
【答案】第一问:高,险。第二问:①本诗在正面描写蜀道的“侧径”“青壁”“危桥”“鸟道”的同时,还以诗人“汗流”“胆碎”等侧面描写,突出蜀道的高险难行。②《蜀道难》先以善于高飞的黄鹤“不得过”,善于攀援的猿猱也愁“度”进行侧面烘托,再用“何盘盘”“百步九折”进行正面描写,突出蜀道的高和险。
七、【广东梅州市五华县高中2021年高三9月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啼鸦衰柳自无聊,更管得、离人肠断。
诗书事业,青毡犹在,头上貂蝉会见。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
【注】①范先之,作者门人。祐之,作者族弟。②更管:哪管。③青毡:指家传旧物,也喻指高贵世家。④貂蝉:即貂蝉冠,指高官。
7幼儿奶粉排行榜10强这首词上阕“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都写到了什么场景?描写时各是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第一问:都写到了亲人夜晚交谈甚欢的场景。(2分)第二问:①辛词由眼前实景转入回忆兄弟两人夜半笑谈的场景,由实入虚。(2分)②李诗想象夫妻团聚时回忆眼前巴山雨夜的场景,虚中有实(或答虚实结合亦可)。(2分)
八、【福建漳州一中2021年高三上期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节选)  韩愈
  惊杖奋合且离,红牛缨绂黄金羁。侧身转臂著马腹,霹雳应手神珠驰。
超遥散漫两闲暇,挥霍纷纭争变化。发难得巧意气粗,欢声四合壮士呼。
【注释】①汴泗交流:指徐州,诗人此时在张仆射手下做幕僚。②球:马球,古代的一种体育比赛。③神珠:马球。
8.“霹雳应手神珠驰”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中的“弓如霹雳弦惊”两句诗都使用了“霹雳”,试分析“霹雳”在两句诗中的异同。
【答案】①相同点霹雳,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用声音来表现描写对象的速度之快。②不同点韩诗用霹雳比喻马球被击打的声音,表现马球被打出去的速度之快;辛诗用霹雳比喻将士射箭的声响之大,以此表现将士的勇猛。
描写钱塘江的诗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