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院校优势学科分布与建设现状研究
2002年起,我国首次开展对除军事学门类外的全部81个
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又称“学科排名”。高等院校的学科地位也一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国家重点学科(以下简称重点学科,并以一级学科为单位进行计算)是国家根据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而择优确定重点建设的,是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至2007年,我国公布了第三批重点学科名单,追根溯源,其建设成效如何,学科评估无疑为重点学科建设现状的展示提供了契机。
在高等教育学科评估领域,有较多的学者对高等院校学科评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研究热点问题大多就部分学科、并借鉴相关科研立项、成果发表和引用等相关数据开展学科建设和发展现状研究。受研究数据资源和视野的局限,同时也因数据挖掘分析方法的因素影响,文献研究较少牵涉全国性的学科分布与发展状况的研究成果。笔者尝试在教育部学位中心2009年学科评估结果发布之时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分析,为全国参评院校提供数据参考,也为我国教育决策部门提供数据分析的新思路。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2009年学科评估的264所参评
高等院校,涉及2300个一级学科参评点,其中含80个高等院校的282个重点学科点(注:本轮评估共有3
31个单位的2369个一级学科自愿申请参评,本研究只选取高等院校一级学科参评点数据研究,科研院所的一级学科参评点数据未在本研究之列,高等院校代码相同的单位按同一单位进行数据整合)。拥有重点学科的高校第二军医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未出现在参评名单之列。
2.研究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发展
中心网站。分析的源数据主要为2009年学科评估高等院校的最后得分(其数据是经评估办整合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声誉四项一级指标后得出)。同时,根据研究需要,还采集、整合了参评高校的所在省份、按省份划分地域、学科参评数和重点学科数等指标数据。
在评价方法中主要采用标准分(转换为以0为均值,以1为标准差的评价数据)处理的方法,即将各学科的评价总分按一级学科转换成标准分。方法如下:
假定某一级学科含有N 个评价总分,其评价总分可记为
;再设
和S 分别表示该学科的平均分数和标准差;那么,分数列
中任一个原始分数
所对应的
标准分数用符号
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
=或一般写成
Z =
通过数据处理按照学校分别衍生出标准分为“0”、“1”、“2”和“3”的学科数,标准分为“0”即标准分在“0”以上(反映原始总分为其所在一级学科中的均数以上),标准分为“1”、“2”和“3”即评价标准分在“1”、“2”和“3”以上。所有数据处理过程均采用FOXPRO 编程和SPSS FOR WINDOWS 程序完成。
二、结果与分析
(一)高等院校评估数据地域分布特征分析
1.高等院校学科的地域分布情况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
本次一级学科参评的院校数量按照地域排序分别为华东、华北、华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单位一级
学科参评数均值排序为华南、西北、华东、华北、西南和东北。参评学科中有重点学科的高等院校数按地域排序为:华东、华北、华南、东北、西南和西北;而单位重点学科数量的均值排序则为华北、华东、东北、华南、西北和西南。通过分析表内标准差的变化,可以分析出数据分布的特征(略)。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高等院校按省份的学科分布状况,在264所高等院校中按照省份院校数排名前5名的省份依次为北京、江苏、上海、陕西和辽宁。高等学校有重点学科数的省份排名靠前的省份为北京、江苏、上海和陕西(湖北、四川与其我国高等院校优势学科分布与建设现状研究
——
—对教育部学位中心2009年学科评估结果数据挖掘与评价分析章小辉
要:2002年起,我国首次开展对除军事学门类外的全部81个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多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学科
评估研究日渐受到关注。本研究以教育部学位中心
2009
年学科评估结果为源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深入分析我国高等院校优势学科分布状况,尝试提出建设参考,与读者商榷
关键词:高等院校;优势学科分布;学科评价;标准分
表1
高等院校一级学科参评数与重点学科数地域分区分布表
地域一级学科参评
重点学科
参评数均值±标
准差
院校数量
学科数均值±标
准差
院校数量
东北7.27±8.4633  3.13±2.708华北8.53±8.8560  4.86±5.6521西北9.04±9.0323  2.50±2.746华东8.56±10.4281  3.52±3.6625华南11.26±11.5139  2.85±2.1213西南7.43±9.7028  2.14±1.467总计
8.71±9.81
264
3.53±3.86
80
表3
评价标准分在0、1、2和3以上的高校学科数的地域分布表
地域
标准分为0标准分为1
标准分为2标准分为3学科数均值
学校数学科数均值
学校数
学科数均值
学校数文件夹权限
学科数均值
学校数
东北  4.4219  3.119  2.0030华北  6.0041  5.9225  4.9213  2.008西北  4.7311  2.867  2.502.0华东7.3741  4.9226  2.0013  1.002华南7.0522  5.1811  1.888.0西南  4.5812  1.867  1.003.0总计
6.12
146
光遇霞谷所有先祖位置4.64
85
2.83
42
1.80
10
表2
按省份统计高等院校数排名的学科数分布表(前20名)
序号
地域
一级学科参评
重点学科
参评数均值±标准差院校数量学科数均值±标准差院校数量
1北京9.56±9.9634  5.12±6.13172江苏10.27±9.0522  2.45±2.30113上海10.58±12.7119  4.00±4.2074陕西8.81±7.5316  2.50±2.7465辽宁  5.60±7.6715  3.50±0.7126山东  6.29±5.1814  1.67±0.5837湖北12.79±13.0414  3.00±2.4568黑龙江7.27±6.7111  3.25±3.8649四川9.45±1.2311  2.00±1.55610河北  3.90±3.3110  1.00±0.00211广东7.20±7.0510  1.67±0.58312天津7.89±9.129  6.50±0.71
213浙江9.78±17.88914.00.
·114重庆  5.33±8.539  3.00.115吉林10.86±12.137  2.50±2.12216福建  4.86±7.207  5.00.117河南12.43±15.307  1.00.118湖南10.57±9.257  4.33±2.08319安徽8.17±7.996  4.50±4.95220
云南
4.00
±4.80
5
.
.
并列)。按照单位参评学科数量的均值排名:湖北、河南、吉林、上海和湖南排在前5名。按照单位参评学科中的重点学科数量均值见表2,未做排名分析(注:因部分省份院校重点学科数量较少,仅作分析参考)。
(二)高等院校评估数据综合评价分析
1.高等院校学科评价标准分
的地域分布特征。表3为对高等院校按照学科进行标准分评价后的得分分布情况。标准分为0以上表明该校的评价分值在均数以上。标准分为“1”、“2”和“3”表明评价的分值在1、2和3个标准差以上。从上表中分析发现:264所高校中有146所高校评价分在均值以上,占总体的55.3%;有85所高校评价分在1标准分以上,占32.2%;有42所高校评价分在2标准分以上占
15.9%;有10所高校评价分在3标
准分以上占3.8%.
分析评价标准分的数据地域分布特征可以看出:在3标准分以上高校中主要在华北和华东,可以认为我国顶尖学科体分布在该区域。在0、1和2标准分以上的高校中以华北和华东为龙头,其高校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域。在单位学科数均值比较上可看出华南正呈现与华北、华东地域一样数量多样的格局,不同的是其优势学科数量较少。
2.高等院校学科参评数和标
准分评价排名分析。表4为高等院校学科参评数前10名评价标准分分布表。从表中可以看出,本次“学科排名”中,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和郑州大学排前五。在参评数前10名的院校中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同济大学的7个学科的评价在3标准分以上。相比重点学科数的统计,仅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重点学科数量较多,郑州大学、兰州大学和苏州大学未有重点学科设置。标准分“0”、“1”、“2”、“3”以上数量分布见表(分析略)。
表5的10所排名院校分布在华北和华东地域,其中北京
7所、天津、上海和江苏各一所。按“3标准分以上出线率”(计
算方法为“3标准分学科数”与“参评学科数”的比值,以反映高等院校单位3标准分以上优势学科的评估出线情况),北京体育大学、江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
表4
高等院校学科参评数前10名评价标准分分布表
单位名称
楼梯设计规范
参评学科数
重点学科数
0标准分以上
1标准分以上
2标准分
以上
3标准分以上
10335浙江大学
57
14
45
24
5
10486武汉大学44525135010247同济大学4131231110610四川大学4152451010459郑州大学40.300010003清华大学3822372719410001北京大学3718363015210248上海交通大学36927153010730兰州大学34.620010285苏州大学
33
.
4
单位名称
学科数
一级学科代码和名称
10001北京大学30601历史学0701数学0710生物学
10002中国人民大学20101哲学0503新闻传播学
10003清华大学10801力学
10019中国农业大学10832食品科学与工程10022北京林业大学
10907林学
10027北京师范大学10501中国语言文学10053中国政法大学10301法学
10213哈尔滨工业大学1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10246复旦大学10701数学10248上海交通大学10802机械工程10269华东师范大学10401教育学10284南京大学10702物理学10316中国药科大学11007药学
10335浙江大学
1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1035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0702物理学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1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10613西南交通大学10823交通运输与工程10698西安交通大学1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90002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1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表5
高等院校评价分为3标准分以上学科数排位前10名评分状况分布表
单位名称
3标准分以上
2标准分以上
1标准分以上
0标准分以上
参考学科数量
重点学科数量
3标准分
以上出线率
10002中国人民大学
4913141880.2210003
清华大学
419273738220.1110001北京大学215303637180.0510027北京师范大学2310182850.0710019中国农
业大学1610101060.1010030北京外国语大学11114.0.2510043北京体育大学111111  1.0010056天津大学
127192470.0410247
同济大学
113124130.0210295江南大学
1
2
2
2
4
1
0.25
排在前五位。分析上述院校的学科地位可以看出,可能是院校的行业优势影响其在学科中的地位。
3.高等院校优势学科体分布现状。表6为高等院校评价分在3标准分以上的学校与学科专业分布表。按照统计学中总体正态分布的理论,标准分在2.58以上的样本分布概率占总体的0.5%。也就是说,理论上标准分在2.58分以上均为非常态分布,属于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在本研究中将标准分
在2.58分以上的学科专业定义为优势学
科体,具有统计学意义。表7补充列出高等院校评价分在2.58-3.00个标准分的学校与学科专业。
4.标准分综合评价分指标及其关联指
标聚类分析。分层聚类是对研究对象的观察指标分类的多元统计方法,可以反映出指标研究对象或指标间的相似性或进行距离测度。在本研究中用于探索264所参评高校的地域分布、重点学科数、学科参评数和内生变量指标(0、1、2和3标准分学科数评价指标)间的距离测度。聚类过程表略。由SPSS for wihdows15软件输出指标的分层聚类图如图1所示,图中横坐标为指标间的距离(关系远近),左侧为指标名称。
由图1表明,6大参与聚类指标总体分成两类。地域分区与3标准分学科数距离测度最近,优先聚合;后重点学科数与2标准分学科数聚合后与1标准分学科数再会聚一起;上述两类融合成一大类。另一类
中学科参评数与0标准分学科数关系较近。最后两类聚合。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64所高等院校的地域分区、重点学科数和学科参评数指标分别与标准分评价建立其关联(距离较近),从另一侧面也反应出0标准分学科数指标具有学科多样性的特征;2、1标准分学科数指标具有反映重点学科布局特征;3标准分学科数具有典型的地域特点的变量关联规律。上述数据表明:在我国学科建设已进入布局与重点发展结合的格局,发展势头良好,学科规模较多的院校在本次评价中大多处于均值以上水平,重点学科在本次评价中总体在1标准分以上。
三、讨论
1.我国高等院校学科整体布局正呈现出:在高等院校数量上以华北和华东为龙头,西北和西南为龙尾的分布布局。而单位学科参评的数量上(即多样性特征)正出现以华南为龙头,西南为龙尾;重点学科以华北为龙头,以西南为注:排名相同的高等院校按照学校代码排序
表6
高等院校评价分在3标准分以上的学校与学科专业分布表
单位名称
3标准分以上学科数
一级学科代码和名称
10003清华大学
4
0504艺术学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10002中国人民大学40202应用经济学0301法学
0303社会学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10001北京大学20101哲学0502外国语言文学10027北京师范大学20401教育学0402心理学
10019中国农业大学10905畜牧学10030北京外国语大学10502外国语言文学10043北京体育大学10403体育学
10056天津大学1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10247同济大学10814土木工程10295江南大学
1
0832食品科学与工程
表7高等院校评价分在2.58-3.00个标准分的学校与学科专业
图1我国高校学科布局与标准分评价类指标聚类分析树型图关
摘要:目前对高校评估的主流意
见是用分类评估取代单一
方案评估。但是分类评估
对组织管理、投入成本等
提出了更高要求,客观上
需要研究出既吸纳“单一
方案评估”和“分类评估”
淘宝开店指南的优点,又避免两者不足
的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的
指标体系。笔者提出和论
证的“转换性通用评估指
标体系”的构想,就是为了
达成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尝
试。
关键词:单一方案评估;分类评估;
通用性;转换性;指标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1.从单一方案评估到分类评
估的必要性。依据教育部《普通高
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
案(试行)》,从2002年起,我国开
交换余生完整版免费始进行了新一轮高校评估。相对于
20世纪90年代进行的三次评估
(1993年原国家教委开始的对新
建院校进行的合格评估,1995年
开始的对重点大学进行的优秀评
估,1999年开始的对本科教育历
史较长或通过合格评估的高校进
行随机性水平评估)来说,这轮评估力求用一套方案和指标体系来评价我国所有类型的普通高校。“本次印发的评估方案适用于各类普通高等学校”(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应该说,用统一的评估方案来代替原来同时进行的三类不同评估方案,有利于国家对新形势下高校办学质量的整体把握和宏观管理。”[1]另外,各类普通高校评估方案统一,易于操作,便于对照,同时也可以降低评估成本,体现评估简约、效率原则。
但是,进入新世纪不久(2002年),在我国高等教育整体上由精英教育开始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提前实现教育部关于201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接近15%”的规划指标),高等教育得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高校类型、层次、规格、办学主体等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这样,原先设定的评估方案的单一性与高校发展的多样性的矛盾开始凸显。
作为对未来具有引导功能的高校评估,单一方案评估容易诱导不同类型高校的价值目标趋同化,前几年就出现了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追求“研究型”、“综合化”的倾向(即所谓的“攀高求全”)。“一些本科院校不根据自己的实际,盲目争办‘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一些高职、专科院校积极向
龙尾的学科分布格局。优势学科正形成以华北和华东为主的地域特征。华南正呈现与华北、华东地域一样学科数量多样的格局,不同的是其优势学科数量较少。在学科建设的地域分布问题上,如何实现区域性规划学科发展规模和设置重点学科是事关优势学科发展的导向性问题,有必要理性分析其地域分布特征并结合已有的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和已有的优势学科等诸多因素综合决策。
2.我国高校优势学科的发展呈现典型的行业办学特征,即以独特的学科门类带动学科建设的现象。北京体育大学、江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正成为我国优势学科建设的典范。同时,在优势学科的分布上已经初步形成了清华大学(工学门类)、北京大学(理学门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门类)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门类)四所高等院校优势学科体。上述现象的出现给我国优势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提示,如何理性认识现象的本质规律事关重要。打开excel很慢
3.我国正在形成继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之后的以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和郑州大学为龙头的多学科建设新布局,而学科建设道路尚很漫长,须继续提升优势学科的建设力度。笔者认为:在优势学科建设方向上,应重点考虑行业办学发展和优势学科体(学科门类)建设思路,通过行业特、学科体发展的强强联合,加快我国高等院校优势学科的建设。
4.高等院校学科建设评估中应更加重视对高校参评数、重点学科数和地域分布指标的考察,这些评价指标直接牵涉到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整体布局和优势学科的均衡发展。在实际操作上可以考虑通过加权处理的方法,通过科学设置权重来控制该指标在评估中的作用,使评价结果更为有利于政府决策的需要,避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使真正具备发展潜力和实力的学科能在评估中脱颖而出。
诚然,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存在密切的关联,学科的均衡发展可能在某些方面与区域经济存在密
切的联系。因此,对学科评估的研究也是一次对学科发展相关问题的更深层次分析,透过现象观察本质才是研究的目的所在。
(章小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训部副研究员,北京102600)
参考文献
[1]邱均平,牛培源.我国国家重点学科的布局与发展建议[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05).
[2]章小辉.警务实战训练标准分评价应用[J].广州公安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6(0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