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13个世居民族概况
新疆的13个世居民族概况
来源:互联网   作者:admin   日期:20110719   访问次数: 47
 
 新疆各民族人口在地区上的基本分布状况

由于其他民族人口所占比重很小,因此,本文仅对新疆的13个世居民族进行分析研究。下面根据1999年新疆统计年鉴中的人口统计数,对各个民族的人口在地区上的分布状况进行简单描述:

(1)维吾尔族人口的地区分布特点
维吾尔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占维吾尔族总人口的88.15%,北疆合计占11.85%。与汉族人口分布特点不同,维吾尔族人口分布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从地区上看,仅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人口就占到全疆维吾尔族总人口的36.01%,占本地区总人口的89.37%。其次,和田地区和阿克苏地区的维吾尔族人口占全疆维吾尔族总人口的比例也都在18%以上,占本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分别是96.91%74.99%。三个地区的维吾尔族人口合计占全疆维吾尔族总人口的75.05%。此外,伊犁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的维吾尔族人口也占一定比重。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共有54个民族,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截止2004年,汉族的人口有780余万人,占全疆总人数的39.87%。少数民族占60. 137。新疆汉族人口在全疆15个地、州、市都有分布。北疆的汉族人口,占全疆汉族总人口的73. 29%,的汉族人口只占26. 71%

(2)汉族人口的地区分布特点
新疆汉族人口表现为非常明显的广域性分布特点,全疆15个地、州、市都有分布且占有一定比重。北疆的汉族人口占全疆汉族总人口的73.29%,的汉族人口只占26.71%。从各个地州市来看,受到地区范围大小以及汉族人口本身分布状况的双重影响,乌鲁木齐市、伊犁州和昌吉州的汉族人口比重较大,占全疆汉族总人口的比例均在10%传统节日的古诗以上,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72.72%庆祝国庆词语简单、44.71%74.88%,三地汉族人口合计占全疆汉族总人口的58.22%。其他如石河子、克拉玛依和奎屯市,虽然地区内汉族人口占到75%甚至90%以上,但在汉族总人口中的比重却不大,这主要是由于地区人口规模小造成的。

(3)哈萨克族人口的地区分布特点
哈萨克族作为新疆第二大少数民族,在人口分布上,与维吾尔族有相似之处,也是人口分布的集中化程度较高,不过不是主要分布在,而是主要分布在北疆。北疆地区的哈萨克族人口占全疆哈萨克族总人口的94.27%,而仅占5.73%。其中以伊犁地区为最集中,占全疆哈萨克族总人口的36.76%,占本地总人口的22.88%。此外,阿勒泰地区和塔城地区的哈萨克族人口占全疆哈萨克族总人口的比例也都在17%以上,占本地总人口的比例分别是49.31%合久必婚24.63%。昌吉州、乌鲁木齐市、哈密和博州也都有分布,其他地区很少。

(4)蒙古族人口的地区分布特点
蒙古族人口在新疆的分布表现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南北疆均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某几个地区内。蒙古族人口的地区分布以北疆占优势,占全疆蒙古族总人口的68.02%,占31.98%。蒙古族人口在北疆主要分布在伊犁地区、塔城地区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比重均在10%以上,在主要分布在巴州,占全疆蒙古族总人口的27.88%。此外,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也有少量分布。

(5)回族人口的地区分布特点
新疆回族人口有广域分布特点,全疆各地均有分布,但以北疆为主,占全疆回族总人口的83.27%,占16.73%。从地区来看,昌吉州最多,占全疆回族总人口的21.45%;伊犁地区第二,占20.86%;乌鲁木齐第三,占18.71%;第四是塔城地区,占7.68%;以后依次是塔城(7.68%)、吐鲁番(4.58%)、巴州(6.69%)、阿勒泰(2.57%)

(6)满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疆,占全疆满族总人口的83.69%。其中乌鲁木齐市最多,占39.27%。其次是伊犁地区,占14.79%。此外,哈密地区、昌吉州、克拉玛依、巴州、塔城和石河子等均有分布。

(7)柯尔克孜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占全疆柯尔克孜族总人口的88.38%。其中76.98%的人口分布在克孜勒苏自治州境内,集中化程度非常高。其次,北疆的伊犁地区分布有9.54%的柯族人口,阿克苏有5.07%的柯族人口。

(8)锡伯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疆,占全疆锡伯族总人口的95.61%,集中化程度极高。其中,主要分布在伊犁地区,占全疆锡伯族总人口的80.8%。其次,乌鲁木齐的锡伯族人口占到全疆锡伯族总人口的8.98%,塔城还有4.55%的人口。

(9)塔吉克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占全疆塔吉克族总人口的99.22%,其中喀什地区占82.93%,也是人口分布相当集中的民族。克州占11.56%,和田地区还有2.21%的人口。

(10)乌孜别克族人口以北疆分布为主,南北疆均有分布,分别占全疆乌孜别克族总人口的68.31%31.69%。其中以伊犁地区为最多,占36.54%;其次是喀什地区,占25.09%;昌吉州占18.87%。其他地区有零星分布。

(11)俄罗斯族人口以北疆分布占绝对优势,占全疆俄罗斯族总人口的94.28%。其中以塔城地区最多,占33.19%;其次是乌鲁木齐,占28.09%;伊犁地区位居第三,占13.24%;昌吉州占6.42%,克拉玛依市占5.19%。此外,在阿勒泰地区、石河子地区也有少量分布。

(12)塔塔尔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疆,占全疆塔塔尔族总人口的90.66%,仅占9.34%。阿勒泰地区最多,占26.41%;其次是昌吉州,为22.39%;伊犁地区第三,为19%;乌鲁木齐第四,为17.29%;塔城第五,也占到10.59%;其他地区分布很少。

(13)达斡尔族人口以绝对比例分布于北疆,占到全疆达斡尔族总人口的99.01%。其中,主要分布在塔城地区,占82.77%;其次是伊犁地区,占7.84%;第三是乌鲁木齐市,占5.42%;克拉玛依市占1.57%;其他地区分布极少。
截至2004年末的资料,新疆总人口1963.1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90.1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5%。新疆共有47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13个。各民族中,维吾尔族897.67万人,占总人口的45.73%;汉族780.25万人,占39.75%;哈萨克族138.16万人,占7.04%;回族87.63万人,占4.46%;柯尔克孜族17.12万人,占0.87%;蒙古族16.96万人,占0.86%;塔吉克族4.35万人,锡伯族4.08万人,满族2.41万人,乌孜别克族1.42万人,俄罗斯族1.13万人,达斡尔族0.67万人,塔塔尔族0.47万人,其他少数民族共10.79万人。
 
维吾尔族
「维吾尔」是「团结」、「联合」的意思,其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於中国北方的「丁零人」。约
814维吾尔族人遍布全疆,以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阿克苏为主要聚居地。
: 男子一般喜穿长袍(袷袢),妇女多爱在彩斑斓的连衣裙上套对襟背心,男女老少都喜欢戴「尕巴」(四棱小花帽)。
: 有奶茶、抓饭、拉面、烤羊肉等,禁吃猪肉、狗肉、驴肉、骡肉及骆驼肉。
: 幽默含蓄、寓意深刻的「阿凡提的故事」流传极广;「十二木卡姆」则是著名的民族音乐舞蹈史诗。
工艺品: 地毯、挂毯、丝绸衣料、刺绣、花帽和铜壶、小刀、民族乐器等。
: 信奉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人的节日,除了主要的肉孜节(开斋节)和古尔邦节(宰牲节)之外,还有「冒德路节」、「都瓦节」、「撒拉哈特曼节」、「巴拉特节」等,节日里不但唱歌跳舞,还经常举行叼羊、摔跤、滑雪、滑冰等娱乐活动。

蒙古族
新疆蒙古族约有15.9人,以畜牧为生,主要聚居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及和布克
赛尔蒙古自治县,部分为古代准噶尔部落後代,其余则是18世纪从伏尔加河地区和内蒙古迁来。
: 男子穿蓝、绿、黑袍子,彩绸缎腰带上挂著带鞘的刀子和褡经,头戴礼帽和缠布;女子穿鲜艳的袍子,留发辫,用红蓝布缠头。男女都穿皮靴和毡靴,显得十分潇洒豪迈。
: 主要吃奶制食品如乳酪、奶乾、酸、奶皮子等,还有牛羊肉和面食,喜喝奶酒。
文化艺术: 蒙古族能歌善舞,独有的乐器马头琴相当出名。
: 主要的节日是春节,最大型的活动是每年76月间举行的「那达慕」大会,不仅举行赛马、射箭、摔跤等活动,也是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易大会。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人口约1.3,散居在天山南北的许多县市,主要从事商业和手工业,也有以务农为生。乌孜别
克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衣食起居和维吾尔族基本相同,因此有与维吾尔族、塔塔尔族通婚的传统。
: 男女都戴小花帽,穿皮靴。爱在领边、前襟、袖口、连衣裙下摆,甚至靴子上都绣上美观大方的几何图案。
: 最有风味的食品是「纳仁」,把煮熟的肉切碎,加上「皮牙孜」、胡椒、酸和肉汤搅拌混合而成,是乌孜别克人最珍贵的食物,只有重大节日或请客时才做。
: 主要节日也是伊斯兰教的「肉孜节」和「古尔邦节」。

塔吉克族
现有约4人的塔吉克族,主要聚居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莎车、泽普、叶城等县。
: 男子穿无领对襟长外套,寒冷时加羊毛大氅、戴圆筒羊皮高帽;女子穿连衣裙。他们的长筒野羊毛皮靴特别适用於攀山。
: 喜吃酸奶、酥油、奶疙瘩、奶皮子等奶制品,以肉食为上佳食品。常饮奶茶。
文化艺术: 塔吉克人崇尚山鹰,主要的舞蹈是模仿山鹰的动作,连跳舞伴奏的短笛也是用山鹰骨制成的,叫「纳衣」,音律效果非常好。
: 他们信奉伊斯兰教,除了规定的宗教节日外,独有的节日还有:以打扫房屋、场院、撤面粉祝贺吉祥等为特徵的春节「祈脱齐地尔节」;家家屋顶插火把、人们通宵玩乐的「巴肉提节」;还有播种节(「台哈莫孜瓦斯特」)和引水节(「孜瓦尔」)

哈萨克族
「哈萨克」意思是「避难者」。其祖先是两汉时的乌孙、康居等部族。新疆128.7哈萨克族人主要分布在傍依天山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绝大多数过著逐水草而居、按季节转移牧场的游牧生活,并因此而养成性格直爽、热情好客的民族特性,对前来的拜访者,不论生熟,都会热情招待一番。
: 男子披羊皮大氅,穿统靴,显得英俊

柯尔克孜族
新疆的柯尔克孜族有人口16.4,主要聚居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也有小部分在乌什、阿克苏等地。
: 男子上身穿白圆领衬衫,外套无须长袍「袷袢」,紧腰带,脚穿高筒靴;女子喜穿红衣裙、红绿头巾,她们的高筒靴上绣有花纹,常戴饰物有银质手镯、耳环、项链、戒指和圆银片胸饰。
: 以米、奶制品、面食和牛、羊、马及骆驼肉为主,奶茶是一年四季的饮品。
文化艺术: 这个民族约在公元200年已发明了文字,一直流传著大量的诗歌、寓言、谚语、传说等。著名的民间史诗《玛纳斯》,概括了柯雨克孜族的文化历史,甚具研究价值。
: 柯尔克孜人信奉伊斯兰教,除了遵行一般宗教节日外,还独有「诺芬孜节」和「圣希曼节」。前音有如汉族的春节,后者则在秋收时举行。每逢节日来临,柯尔克孜族的男女老少会一齐出动,弹奏民族乐器「考姆兹」,举办叼羊、赛马、摔跤、竞法等娱乐活动。

回族
回族的全称是回回民族。新疆的回族人口约78,主要分布在昌吉回族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及乌鲁木齐、 伊宁、吐鲁番等地。
arctan : 散居在城镇的回族人,穿戴基本上已,只有回族聚集的乡村,才保持著传统服饰,男子戴小白帽,穿白布衬衫、黑披肩;女子喜欢彩鲜艳的服装,并有戴项链、耳环、戒指的习惯。
: 以面食为主,主要有「刀把子」(馍馍)、馕、油糕、凉皮、羊肉泡馍等。特的清真小食如烧羊肉串等,最为人喜爱。忌吃猪、狗、马、凶猛寓兽及未经宰杀而死亡的牲畜。
生活习惯: 回族人十分爱乾净,也很重视家居环境的舒适,喜欢在院子内种植花草,和在窗户上张贴剪纸、字画。
: 新疆回族人信奉伊斯兰教,把「肉孜节」视为大节,「古尔邦节」则称为小节,还特别看重纪念穆罕默德诞生的「圣诞节」,也称为「纪圣节」。

锡伯族
新疆锡伯族约有4人口,大部分居住在伊犁河南岸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及附近的霍城、巩留等县。他们
1764年(清乾隆二十九年)清政府抽调原居中国东北的锡伯族兵丁及家属共4OOO人,到伊犁驻防后定居而发展起来的。
: 男子喜穿对襟短衫、扎裤脚;妇女多穿旗袍、连衣裙和羊毛衫。
: 锡伯族的饮食结合了满汉传统和西域特,既吃米面,也饮酥油奶茶,但忌吃狗肉。
文化艺术: 锡伯族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不少知识分子精通几种民族的语言,从事教育、翻译及出版工作。他们也擅长骑马、摔跤,射箭更是他们的专长,不少高手更代表中国参加世界上各类型的射箭比赛。
: 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的「西迁节」,是锡伯族最为隆重的节日,所有的人都穿上民族盛装,聚在一起尽情歌舞。

满族
据一九九八年统计表明,新疆现有满族1万8千余人,他们散居全疆各地。大部分是在清朝被调派到新疆驻防的八旗兵丁的后代,也有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内地迁入的。他们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和汉族基本相同。大部分从事教育、卫生和机关工作。新疆满族人通用汉语汉文,很少有人会说满语。
辛亥革命以前,满族男子都剃去周围长发,束辫垂于脑后,穿马蹄袖袍褂,两侧开叉,腰中束带;女子头顶盘髻,佩带耳环,足着高底花鞋,穿宽大的直筒式旗袍,喜欢用绸缎在袖边、领边、衣襟等处饰以各种花边。现在男子均穿制服和西装,女子旗袍已演变成为中国妇女的服装。汉满男女穿戴服饰趋于一致。
过去,满族男女到十六七岁即可订婚,由父母包办。结婚时,新娘要在南炕上坐帐一日,称为“坐福”。晚间在地上放一桌子,桌上放两壶酒和酒盅,新娘新郎手挽手,绕桌子三圈后饮酒。炕上燃一对蜡烛,通宵不熄。外屋一人蔌数人唱喜歌,名日“拉空家”,或有人用黑豆往新房里撒,热闹一两个小时后自散。三日后新娘新郎回娘家。当代婚姻自由,旧的婚姻仪式已不多见


俄罗斯族
新疆的俄罗斯族约有9,3OO人,是18世纪后陆续从沙皇俄国迁来的,现散居在伊犁、塔城、阿勒泰等地,信
仰东正教。
: 长城的历史老年男子多穿马裤、皮靴、制服,女子爱穿「布拉吉」(连衣裙);年青人的穿著则与汉族服饰无异。
: 除有俄罗斯特外,也结合了其他民族的风味。以面包和新鲜蔬菜为主食,也爱吃面条、包子和抓饭。
文化艺术: 俄罗斯族善长跳舞,常见的有女子的「头巾舞」和男子的「赶马车舞」。年青人则喜欢跳「踢踏舞」。
: 以西方的节日为主,最重视圣诞节和复活节

达斡尔族
新疆达斡尔族人口很少,约 6,400人,大多居於伊犁、塔城等地区,一般认为他们是辽代契丹族的後裔。他们的祖居地在东北地区,也是清朝时被调遣至西域,一代代在这里定居下来。达斡尔人本说蒙古话,在新疆长期与哈萨克族人为邻,人人都会讲哈萨克语,孩子们又多进汉语学校,所以他们又被称为「天生」的翻译。
两拨: 以面、肉、奶制品为主,「手抓羊肉」是他们最好的食物,在宴席上以请客人吃羊腿肉最为尊敬。
: 与汉族基本相同。

塔塔尔族
主要居住在伊宁、塔城和乌鲁木齐市的塔塔尔族约有4,700人。「塔塔尔」一名最早源於唐代北方游牧的突厥汗国统治下的鞑靼部落。塔塔尔族人一般使用维吾尔和哈萨克语言,信仰伊斯兰教。
文化艺术: 塔塔尔族具优良的文化教育传统,知识分子较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民族音乐以豪放的草原情调为特。
生活习惯: 塔塔尔族最爱清洁,住房总是收拾得乾浮整齐,周围还栽满各种树木,环境幽雅,特别是饭厅和厨房,经常打扫得一尘不染。
: 塔塔尔族信奉伊斯兰教,除了「肉孜节」和「古孜邦节」外,还有在春天举行的「撤班节」,或称「犁头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