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考语文 文言诗文考试篇目主旨整理 沪教版
2009年中考文言诗文考试篇目主旨整理
陋室铭
本文借,托。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本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通过描写幽美清雅的居室环境、学问渊博的来往客人、恬然自适的日常生活,揭示“德馨”的内涵,反映了室主人宁静淡泊的心境、高雅脱俗的情怀、安贫乐道的情趣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弃,从而点明“德馨”是“陋室不陋”的原因。
末句将自己的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并以孔子的话结束全文,含蓄表达了作者以君子自况的高雅情趣,与开头“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爱莲说
本文托,以,通过对高雅自重的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文中以菊花的隐逸和牡丹的富贵作为衬托对象,点明莲花“君子”的比喻意义,表明作者对君子的向往之情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橘逾淮为枳
本文记述晏子出使楚国,凭着机智善辩,挫败了楚王的诡计,维护了个人和祖国尊严的故事。
本文以时间为序,先写晏子使楚前夕,楚王与其左右策划侮辱诡计;接着写使楚时,晏子智挫楚王,使其自取辱。鲜明地展现了晏子美白沐浴露爱国机智善于辞令的特点。
以“橘逾淮为枳”为比喻,生动地阐述了“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的道理,楚王的平庸愚昧更衬托出了晏子的机智善辩
伤仲永
本文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幼时显露异才,十二三岁才能衰减,二十岁时才能消失,成为普通人。在以方仲永为面的例子,来说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作者在为方仲永惋惜的同时,也提醒人们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周处
本文从周处年轻时的凶强侠气一直写到周处终为忠臣的结局,表现了一个人只要有心弃恶从善,总是可以有所成就的道理。
本文精心选择了“杀虎斩蛟”和“寻访二陆”两个事例,鲜明地展示了周处勇猛无畏勇于改错的个性。本文主要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以虎蛟之害里人相庆来表现周处年少时“为乡里所患”的特点,揭示了“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的道理。
生于忧患,生于安乐
本文采用列举事例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其中六个事例,作为事实论据,有力地论证了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阐述了“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的道理,“入则……出则”阐述了“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此二处在论证思路上形成正反对照,阐明了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
卖油翁
本文通过叙述陈尧咨射箭卖油翁酌油两件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康肃公的特点是自矜傲慢;卖油翁的特点是沉稳谦虚
核舟记
本文通过介绍核舟的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形象结构主题等,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巧妙构思,反映出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工艺的自豪与赞美之情。
黔之驴
本文通过叙述老虎初见驴子,小心观察认清驴技,吃掉驴子的内容,讽刺了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物。
成语“黔驴技穷”、“黔驴之技”即由此而来。
黠鼠赋
本文先叙述黠鼠骗人,得以逃脱的故事,再分析老鼠脱逃的伎俩,感慨身为万物之灵的人也不免被老鼠所蒙骗的道理。这篇文章启示我们:人不能被假象所迷惑。
本文通过叙写屠夫从遇狼避狼毙狼的经过,生动地揭示了狼贪婪凶残狡猾的本质,赞扬了屠夫的机智勇敢,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王顾左右而言他
本文记叙了孟子与齐宣王的一番对话:有负朋友托付者,应与之绝交士师没有管理好下属者,应将其罢免君王治国无方,陷国于混乱者,应将其废黜。层层深入,步步逼进,从中可见孟子言辞之犀利,思维之缜密。
公输
本文通过叙述墨子以实际行动阻止楚国攻宋我生日的故事,反映了墨家反对侵略别国的“非攻”思想,
表现了墨子为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不辞辛劳的可贵精神和善于论辩的政治才能。本文说理技巧高超,巧譬善喻,旁敲侧击,引对方进入自己圈套。
庄子钓于濮水
本文中庄子巧妙借用神龟的故事拒绝楚王的聘请,表明自己向往自由淡泊名利的生活志趣。
曹刿论战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线索,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终于使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阐明了“要取信于民善于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曹刿的特点是:有政治远见,善于把握战机,沉着冷静,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鲁庄公的特点是:目光短浅,急躁冒进,虚怀若谷,礼贤下士。
邹忌讽齐王纳谏
本文通过比美小事,联系到治国大事,劝谏齐王不要在赞美声中陶醉,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位高权重者容易受到阿谀和蒙蔽,只有广开言路,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并积极地加以改正,才能修明政治。
邹忌的特点是: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善于并敢于劝谏。
齐王的特点是:虚心纳谏,勇于实践(积极付诸行动)。
小石潭记
本文借,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通过描写小石潭幽美凄清的氛围,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孔孟论学
第一则:人生经验是需要不断积累的
第二则: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第三则:要勤奋好学,要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
第四则:人们应该自强不息,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力量大小,而在于意志坚定。
第五则:学习不能一暴十寒,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不能三心二意,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
第六则:读书要有批判精神。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本文针对“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的批驳,引导家中子弟与读者树立读书必须深入研究的正确态度。(深与精)
作者论述思路清晰,在鲜明地表明对“过目成诵,最是不济事”的态度后,先指出匆匆而读毫无收获,接着列举孔子、苏东坡、虞世南等人事例作为事实论据,从正反两面进行论证,表明“只有深入研读才能真正读懂书中真谛”的观点;接者进一步论述“过目成诵”的另一弊端,表明“读书应该有所选择,取其精华”的观点。
黄生借书说
本文通过黄生借书一事,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知幸与不幸),珍惜时光(归书必速),发奋学习(读书必专)。
本文主要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说理。
问说
本文集中论述了“问”在读书治学中的重要性
本文的论述思路:先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的观点,并指出“问与学,相辅而行”,分析问与学不可割的关系;接着,从“问”的不同对象分析,面论证了“问”之得益的普遍性;然后,深入分析“不问”者的思想根源,从面论证“是己而非人”者在“问”上的错误态度;最后,从“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的角度指出“问”是道德学问取得成就不可或缺的,必须勤问的观点。
论述思路主要采用对照式。
卖柑者言
本文由买卖一个坏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议论,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无情揭露了元末统治者的腐败弊政,抒发了愤世嫉俗之情。
由本文的议论可知元朝当时官场中比比皆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腐败现象。
岳阳楼记
本文通过描绘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描写“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不同“览物之情”,并由此过渡到议论,从而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及旷达胸襟。
醉翁亭记
本文以“”字贯穿,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腰果放置久了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本文描写了自然山水之乐、滁人游山之乐、太守宴游之乐、太守与民同乐之乐。
记承天夜游
本文描写承天寺夜游时的清澈空明的月,抒发了压抑无奈苦闷心情。
文末以“闲人”自居,其中夹杂着自矜自嘲自解洒脱达观多种况味。
陈涉世家
本文按事件心组词发展的顺序,生动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原因(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直接原因:会天大雨,失期当斩)过程(起义的谋划发动起义的经过、起义胜利的形势、起义的结果),说明了秦末农民起义是秦王朝暴虐统治的必然结果,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政治才能,反映了农民起义军的雄伟力量浩大声势
陈胜吴广的特点:胸怀大志,有反抗精神;有卓越的政治见解和才能;有杰出的组织领导才能。
陈胜吴广为起义所作的舆论准备:置书鱼腹篝火狐鸣
陈胜吴广为起义所作的军事准备:并杀二尉;设坛而盟。
答司马谏议书
本文列举司马光的种种责难,然后一一予以批驳,充分表达了自己坚持政治主张的立场
变法的坚定决心。
盘庚迁都”的史实,作为事实论据,有力地反驳了司马光对变法(致谤)的责难,针砭了士大夫中不恤国事的流俗,表明了变法的正确性及坚定决心
桃花源记
本文以武陵人的行踪为线索,用客观记叙的方式,虚构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理想社会的憧憬
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宁静优美
桃花源的生活情况:幸福祥和,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幼有所育)
桃花源的社会风尚: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
捕蛇者说
本文通过描写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之害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本文处处运用对比,鲜明而深刻地揭示了“赋敛毒于蛇”的中心。
登泰山记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通过记叙自己在农历除夕气候恶劣的条件下与友人一起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绘了壮丽雄浑的泰山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本文渲染气候之恶劣登山之艰难,是为了衬托登山观日出的游兴之浓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本诗通过描写洞庭湖碧波万顷气象万千的景象,借鱼与舟楫,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引荐、积极出仕的强烈愿望。
望岳
本诗描写巍峨壮丽的泰山,抒发了诗人不甘平庸(不怕困难,积极进取)奋力攀登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和傲视一切的英雄气概。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本诗描写晴天的水光雨天的山,表现西湖景多变无时不美的特点,表达了对西湖之美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黄鹤楼
本诗从不同视角描绘黄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之景,表现了诗人满怀愁绪的思乡之情。
本诗也有对世事苍茫、岁月易逝的感慨。(《登高》中也有此情)
山居秋暝
本诗描写秋日黄昏雨后清新夜游上海、恬静淡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崇尚恬静淡泊名利的人生志趣,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