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大帝
全称为“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是道教尊神中的主神。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中,有“帝”和“上帝”的称号,指支配日、月、风、雨等自然变化和人间祸福、生死、寿夭、吉凶等人生命运的最高神。西周以后,又称为“皇天”、“昊天”、“天帝”等。南朝时,道士陶弘景编排道教神系,其中已有“玉皇道君”、“高上玉帝”的名称,排列在玉清三元宫右位第十一和第十九的位置。隋唐时代,“玉皇”信仰已经普遍行。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梦仙》诗中就有“仰谒玉皇帝,稽首前至诚”的诗句。另外元稹也在《以州宅夸于乐天》一诗中吟咏道:“我是玉皇香案吏”。大约在唐宋之时成书的重要道经《高上玉皇本行集经》详述了玉帝的出身和来历:很久以前,有个光严妙乐国,国王净德和王后宝月光年老无子,于是令道士举行祈祷,后梦太上道君抱一婴儿赐与王后,梦醒而有孕。怀胎一年,于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诞生于王宫。太子长大后继承王位,不久舍国去普明香严山中修道,功成超度。经过三千劫始证金仙。又超过亿劫,始证玉帝。另外有道经说,玉帝总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因此,玉皇大帝虽然在道教神系中地位不及“三清”尊神,但在民众宗教信仰中作为最高神崇拜。明清时的民谚说:“天上有玉帝,地下有皇帝”。玉帝统辖天神、地祗、人鬼,宝际就是天上的皇帝。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封玉帝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上帝”。宋徽宗又
加封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各地均建有众多的玉皇庙、玉皇观等。玉皇大帝身穿九章法服,头戴珠冠冕旒,手捧玉笏,每年“玉皇诞”,道观都在这天举行祝寿道场,诵经礼忏,祈祷风调雨顺、道法兴隆、国泰民安。
玉皇上帝宝诰 志心皈命礼
太上弥罗无上天 妙有玄真境 渺渺紫金阙 太微玉清宫
无极无上圣 廓落法光明 寂寂浩无宗 玄范总十方
湛寂真常道 恢漠大神通 玄穹高上帝 玉皇赦罪赐福大天尊
圣号:昊天金阙至尊玉皇上帝
宫阙:通明天弥罗宫
圣诞:正月初九
北斗星君
亦称“北斗真君”、“北斗七元星君”。据《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卷一、《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注》卷上记载,北斗七元星君为:北斗阳明贪狼星君,北斗阴精巨门星君,北斗真人禄存星君,北斗玄冥文曲星君,北斗丹元廉贞星君,北斗北极武曲星君,北斗天冲破军星君。
北斗真君的信仰源于古代星辰崇拜,实乃北斗七星之神化。《史记·天宫书》云:北斗七星,分阴阳,建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均五行(金、木、水、火、土),移节度(二十四节气),定诸纪(年、月、日、星辰、历数)。与农业生产、出行方位等密切相关,故受到特别崇奉。
至于北斗真君的来历,据《北斗本生经》载:古代有一国王名周御王,圣德无边。国王有一爱妃,号紫光夫人,明哲慈慧。夫人许下大愿,要为周御王生下圣子,以辅佐乾坤。一年春天,夫人在温玉池中洗澡,“忽有所感,生莲花九苞,应时开发,化生九子。其二长子,是为天皇大沉、紫微大帝”。其余七子便是北斗七星。
道教纳入其神系后,赋予掌管人间生死祸福、消灾招福之职能,据道经称,北斗神常同三官(天、地、水)一起巡游四方,调查人世与阴间之功边善恶,如有犯恶者,即收入地狱,永囚苦海。后因有东岳大帝与酆都大帝主阴曹地府之说法,北斗神之职掌渐生变化,成为专管死亡之司命神。《搜神记》云:“北斗注死,南斗注生”。道经称,凡一心信仰北斗者,便得道成仙,后死籍上永远除名。因此朝礼北斗,便成为道教的一种特别重要的斋醮仪式。《道藏》中有《太上玄本命延生妙经》、《北斗七元金玄羽章》、《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北斗本命延寿灯仪》等。
北斗实诰 志心皈命礼
开明三景 回度五常 为造化之枢机 作人神之主宰 宣威三界 统御万灵
判人间善恶之期 司阴府是非之目 能解一切罪 摄伏诸魔精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中天大圣 北斗九星赐福星君
圣号:中天大圣北斗七元延生星君
宫阙:北斗旋玑宫
圣诞:八月初三
南斗星君
亦称“南斗真君”。南斗即二十八宿中之斗宿,也就是北方玄武七宿之第一宿,南斗共有六星,在人马座。《诗经·大东》云:“维南有箕”,“维北有斗”,这是指南斗,不是北斗。南斗六星的位置因与北斗相对,故称南斗。古代已流行南斗信仰。古人认为南斗主寿命、主爵禄,所以他在古人星辰信仰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星经》云:“南斗六星,主天子寿命,亦主宰相爵禄之位。”可见其重要地位。先秦时期就有了专门祭祀南斗的庙坛,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命令建立了国家级的南斗庙。
后民间流行“南斗注生,北斗注死”之说,这一说法来源与东晋干宝《搜神记》卷三。道教将其吸收后,便将南斗六星神格化,成为司命主寿的六位星君。道书《上清经》云:南斗六星,第一天府宫,为司命星君;第二天相宫,为司禄星君;第三天梁宫,为延寿星君;第四天同宫,为益算星君;第五天枢宫,为度厄星君,第六天机宫,为上生星君,总称六司星君。专门奉祀南斗星君之庙宇称南斗星君庙。因南斗专掌生存,故民间又称为“延寿司”。
南半宝诰 至心皈命礼
斗临箕尾 旋六曜以经天 位正丑宫 总七星而御世
同阳德辉华于两极 运阴精覆育于伦 巍巍赤帝以分形 赫赫丹灵而变体
陶镕品汇 当万物相应于离宫 鼓铸生成 保亿劫无穷之天运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南斗六司 延寿星君
圣号:阳明普度天尊
宫阙:南斗六司宫
圣诞:九月初一
文昌帝君
相传为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该神在道教神系中地位甚高。《历代神仙通鉴》称其“上主三十三天仙籍,中主人间寿夭祸福,下主十八地狱轮回”。追溯本源,文昌帝君应是“文昌星神”与四川地方“梓潼神”相结合产生的。在天象中,北斗魁星附近有文昌六星,其中“司禄”星主贵贱爵赏,“司命”星主人年寿。纬书《孝经授神契》说:文者精所聚,昌者扬天纪,辅拂并居以成天象。故曰文昌宫。道教吸收此种信仰后,称为“帝君司命之神”,分为左、右。左司命称韩元信,右司命称张子良,显而易见是汉高祖功臣的神格化。梓潼神原是四川地方的守护神,名张亚子(或恶子)。传说他因报母仇,迁至梓潼,曾仕晋为将,临阵战死,蜀人为之立祠祭祀。唐朝时屡次显灵,唐玄宗封为“左丞相”,唐僖宗封为“济顺王”。宗代重视科举取士,各地祀祷神灵保佑功名利禄,蔚然成风,其中光以蜀地张亚子祠灵应显着,“士大夫过之,得风雨送,必至宰相;进士过之,得风雨必至殿魁”(《铁围山丛谈》)。相传王安石幼年过张亚子祠,风雨大作,长成后果然位至宰相。宋、元道士假托梓潼神降笔作《清河内传》,谓其生于周初,迄今七十三化,西晋末降生四川为张亚子,玉皇大帝命他掌文昌星神之府并主人间禄籍。元仁宗延槐三年(1316),加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自此后后,文昌星神遂与梓潼神合二为一。明代时“天下学宫皆立文昌祠”。清代每至农历二月三日文昌帝君生日,都要由朝廷派官员前往祭
祀。旧时全国各地建有大量的文昌庙,奉祀文昌帝君。其神像大多为雍容慧颜,坐下驾白驴,有天聋、地哑二位神童陪侍。现今四川梓潼县七曲山有古文昌宫一座,殿堂相连,结构宏伟,是文昌帝君的发神之地。《道藏》中收有《清河内传》与《文昌帝君阴骘文》。
文昌帝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
不骄帝境 玉真庆宫 现九十八化之行藏 显亿千万种之神异
飞鸾开化于在在 如意救劫于生生 至孝至仁 功存乎儒释道教
不骄不乐 职尽乎天地水官 功德难量 威神莫测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九天辅元开化主宰 司禄职贡举真君
七曲灵应 保德宏仁大帝 谈经演教 消劫行化 更生永命大天尊
圣号:谈经演教消劫行化更生永命天尊
宫阙:玉真庆宫
圣诞:二月初三
关圣帝君
简称“关帝”,又称“荡魔真君”、“伏魔大帝”等。道教护法天神之一。与华光大帝、赵光元帅、温琼元帅并称“护法四元帅”。据《三国志》记载,关羽字云长,武艺超,东汉末年,辅佐刘备建立蜀国,被封前将军,死后追谥“壮缪侯”。古代之关云长是集忠、孝、节、义于一身之典型代表,自宋代起即受历朝帝王青睐,宋哲宗封为“显灵王”,宋徽宗封为“义勇武安王”。元代封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明朝初年,朝廷祀为“关壮缪公”,与岳飞同祀于武庙,各地一般称为关岳庙。万历四十二年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又将关夫人封为“九灵懿德武肃英皇后”,关公之子关平封为“竭忠王”,关兴封为“显忠王”,并以南宋末大臣陆秀夫、张世杰为关圣帝的丞相(见《陵余丛考》)。从此“关圣帝”的信仰就在社会上普及开来。清朝时期,关羽奉祀不仅在民间影响颇大,并且列为国家祭祀的要典。顺治九年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康熙五年敕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诩赞宣德关圣大帝”,勒石立碑于洛阳关林。将皇室与全国置于其特殊之保护下;
得武帝尊号,与孔子并列。关羽俨然成为人神之首,遂与文圣孔子齐肩而成为武圣。
《历代神仙通鉴》则称关帝前身为雷首山泽之龙神,因吸黄河水救济亢旱居民,得罪天庭,后转生人世,“忠义性成,神圣之质”。旧时关圣帝君之形象既是武神,又是财神,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治病除灾,驱邪辟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司,庇护商贾招财进宝等法力,受到社会民众的广泛膜拜,“香火之盛,将与天地同不朽”。后世有托关帝之名的通俗劝善文多种,如《关帝觉世真经》、《关帝明圣经》等。
关帝宝诰 至心皈命礼
太上神威 英文雄武 精忠大义 高节清廉 协运皇图元始天尊是三清中的哪一位 德崇演正
掌儒释道三教之权 管天地人三才之柄 上司三十六天星辰云汉
下辖七十二地土垒幽酆 秉注人生功德延寿丹书 执定生死罪过夺命黑籍
考察诸佛诸神 监制仙职 高登妙果 无量度人 至灵至圣 至上至尊
伏魔大帝关圣帝君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贞元显应昭明翊汉天尊
圣号:三界伏魔大帝忠义神武关圣帝君神威远镇天尊
宫阙:丹天伏魔宫
圣诞:六月二十四
道德天尊
又称“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的第三位神。道德天尊的神形宝际是根据先秦时代老子的形象演变而成的。据西汉时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者。曾经担任周王朝的守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和博物馆的馆长),后来见周朝衰微,便辞职西去,不知所终,著有道、德上下篇五千余言,留传于世,称为《老子》。东汉末张陵创立五斗米道,造作道书,称出于太上老君(老子尊称)口授,《老子五千文》为经典,尊老君为教主。相传为张陵所作的《老子想尔注》有“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的说法,从此,老子神化为道教教祖,长期受到教徒的尊奉。道经中记载有各种关于老子的神化传说。《抱朴子》对老君的形象是这
样描述的:老君身长九尺,黄皮肤,高鼻梁,尖长如乌嘴,眉长五寸,耳垂齐肩,额有三纹,足有八卦,穿的五云衣,住的金楼玉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随从四周,出地时以神兽为先导,头上雷声隆隆,电光闪闪。俨然是最高神的形象。《云笈七签》中说“老君的母亲是元妙玉女,吞下太阳之精,八十一年后从左腋生下老子,生而白首,故号为老子”。《犹龙传》说:自三星五帝以来,老子改名换号,成为历代皇帝的老师。神农时的太成子,轩辕时的广成子,帝尧时的务成子,秦汉时的河上公,都是老子的化身。唐代帝王尊崇道教,奉老子为先祖,立庙祭祀。唐高宗封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上尊号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皇大帝”,并令天下诸州建立玄天皇帝庙。宋代时,真宗又封为“混元上德皇帝”。虽然,老君在道教神系中排在“三清尊神”的末位,在民间信仰中又不及玉皇大帝尊崇有权势,但他在道教中却具有相当特殊的地位。从古至今,很多道教信徒都相信太上老君是“无上大道”的化身,是永世常存、常分身救世的至尊天神。这是道教的根本信仰。现今,全国各地仍然保存许多太清宫、老君殿或老君庙,专门供奉老子的神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