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平板设备作为与现实交互界面的文化意义
论平板设备作为与现实交互界面的文化意义
作者:李健
来源:《新闻界》2013年第07
        摘要:平板设备不但从媒介形态上还区别于传统电脑和手机,它的文化意义也与二者不同。本文从美国学者里维·曼诺维奇文化界面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其物化形态基础,并以此区分出平板设备与媒介信息交互的硬界面和与文化交互的软界面两种生存形态。以此我们发现,不同于电脑连接人与虚拟世界或手机连接人与他人,平板设备作为界面试图贯通我们和现实的联系。这不仅是技术的发展面相,它直接影响我们的数字化生存模式。
        关键词:平板设备;文化界面;物化;具身化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伴随当今日新月异的科技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数字媒介概念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媒介形式由传统的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逐渐向新型数字多媒体移动产品过渡。其中发展最令人侧目的是平板移动设备(Tablet Devices平板如何连接电脑),如苹果公司2010年推出的新产品iPad仅两
年的时间达到近六千万台销量。尽管平板设备的技术创新吸引了许多目光,但对它的关注多集中于市场、产业和技术研发的方面,而对它的媒介特征和文化意义鲜有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但值得重视的是,平板设备已经导致了一系列新的文化现象,并逐渐开始在一些传统手机和电脑没有涉足的领域发挥作用,越来越明显地突出自己不可替代的媒介特殊性。本文从美国学者里维·曼诺维奇文化界面的概念出发,对这一新的媒介特征和它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作尝试性的思考。
        一、文化界面
        在技术与人的交互过程中,界面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学者们对界面的考虑并非仅局限计算机显示器的图像用户界面GUI)或人一机交互界面HCI)的技术研发或用户体验的研究,而是从更为宏观的文化层面对它进行解读。
        里维·曼诺维奇指出,计算机自诞生起,它的身份从一种技术性的存在逐渐地向文化性的存在转化。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的视觉文化元素,从文字、绘画、摄影到电影,都通过电脑的人一机交互界面被过滤一遍。他因此将电脑屏幕称为文化界面。此外,他从文化界面中发现某种结构性的力量。他指出文化符码不是一个中性的机械传送装置,在通常情
况下符码会直接影响借助它所传播的信息。因此,曼诺维奇称之为符码的非透明性。他把这一概念植入计算机文化界面理论中,认为界面的编码模式隐性地,但又是决定性地构造了用户对电脑的理解方式,决定了用户对通过电脑获得的信息进行思考的方式。界面把用户对不同媒介原有区别剥离掉,并代之以自己的逻辑概念施加给用户。比如Widows操作系统父子级的文件组织方式预先假设了一种层级的世界观;而World Wide Web模式则是基于超链接的非层级的世界观,显然这两种模式对于用户信息的接受和处理影响和差异是巨大的;而且,当文字、图片和影像从传统书籍、绘画和电影中分离出来,一并无差别的显示在电脑显示器中时,它们原本的阅读和展示方式也暗中顺从于电脑界面的逻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