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疆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报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总站
2017年新疆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报告2017年是全面深化草原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关键一年,根据农业部监理中心印发的关于《切实做好2017年草原保护建设重点工作的通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草原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加强草原资源与生态动态监测,及时掌握新疆草原保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好的做法,围绕草原生态保护、草牧业发展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热点难点,深化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根据农业部的部署和安排,结合新疆天然草原的分布特点和季节放牧场的利用现状,在原有动态监测样地的基础上, 新增采集了2000多个草地清查样地,5000多个样方的草原信息。完成了北疆地区及牧业、半牧业县(市)共计51个县(市)的草地资源清查外业调查工作。
为全面、准确、及时掌握新疆天然草原资源动态信息,客观反映新疆草原资源利用现状,科学评估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生态效果,客观评价草畜平衡实施状况,完善相关草原生态评价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2017年自治区草原总站在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全国畜牧总站的指导下,在畜牧厅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全疆各地(州)、县(市)草原站,开展了牧草返青期、生长高峰期、枯黄期、国家级草原定位监测点、草原物候期线路调查、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以及退牧还草工程效益等监测工作。监测范围基本覆盖了全疆草原牧区和重要放牧场以及各类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项目的重点工程区。
全疆14个地、州、市的86个县(市、区)根据《2017年新疆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NY/T1233-2006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NY/T1957-2007
毛阿敏的老公是谁
天然草原等级评定技术规范》、《国家级草原固定监测点监测工作业务手册》等技术标准,全面开展了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工作,全年累计完成2681个监测样地、9600多个样方的野外监测数据采集工作。其中:牧草返青期监测84个样地,生长高峰期监测1825个样地(禁牧区365个,草畜平衡区1168个,退牧还草工程监测292个),枯黄期监测95个样地,线路监测372个样地,国家级固定监测点监测305个样地。拍摄草原监测照片12385余张,植物照1380张,其他照片480张,上报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521个样地,入户调查311户。
在整理、汇总各类监测数据的基础上,自治区草原总站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结合遥感影像、气象等相关资料,运用“3S”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自治区相关草原专家和各地、州、市草原站进行充分讨论与会商,最终形成了《2017年新疆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报告》。
一、监测结果概要
春季牧草返青期延迟
2017年全疆各大类草地从3月20日陆续开始返青,受持续低温影响,牧草返青进程延长,4月中下旬返青基本结束(高寒除外),全疆各大类草原牧草返青时间较正常年份晚约10天左右,比去年晚10-15天左右。
牧草长势总体好于常年,与上年基本持平矮冬瓜打一字
2017年4—9月,全疆大部牧区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多,北疆降雨量偏少,牧草长势好于北疆,全疆草原植被总体生
长状况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春季牧草长势较上年同期略差;夏季大部牧区天然草原牧草长势明显好于上年同期,北疆大部天然草原牧草长势基本持平略差于上年同期,伊犁河谷、塔额盆地受降水偏少影响牧草长势偏差;秋季北疆大部牧草提前步入枯黄期。
天然草原生产力总体稳定
2017年,全疆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达10694.35万吨,较上年减少1.86 %;较“十二五”期间鲜草产量均值增加15.12%;较生态奖补政策实施前的2010年增加13.94%。全疆2017年理论载畜量为2743.54万羊单位,较上年略有减少,减幅3.38%。
退牧还草工程效益显著
退牧还草工程效益显著,工程区内植被长势状况向好,草原生态环境逐步恢复。从不同草原类的围封效果看,山地草甸类、草甸草原类、温性草原类的工程效益最为显著。从围封年限看,山地草甸类和温性草甸草原类变化尤为明显,从围封第4年开始产量降幅明显,建议以4年为一个封育周期最佳;温性荒漠草原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和温性荒漠类因对围封响应不明显,建议延长围封年限。
绩效考核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成效显著
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政策实施以来,全疆天然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17年全疆天然草原牧草长势总体平稳,综合植被盖度、综合植被高度分别为41.48%和27.9厘米;比近五年(2012-2016年)增
加了1.71个百分点和2.42厘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全疆天然草原禁牧区鲜草产量比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前的2010年提高32.66%;比“十二五”期间提高了28.68%,比近五年(2012-2016年)提高了17.47%,比去年同期降低1.35%(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全疆天然草原草畜平衡区鲜草产量比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前的2010年提高了26.53%;比“十二五”期间提高19.54%;比近五年(2012-2016年)提高了12%;比去年同期降低2.5%(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全疆天然草原超载率由实施生态补奖机制前2010年的33%降至目前的8.7%。
二、新疆草地资源概况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深居亚欧大陆腹地,是我国重要牧区之一,天然草原面积辽阔,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据20世纪80年代草地资源调查成果显示,全疆天然草原毛面积5725.88万公顷,可利用面积4800.68万公顷,居全国第三位,约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占新疆国土总面积的34.4%,是新疆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的生态屏障,是牧区农牧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和很多珍稀动植物特定的生存地区,更是生态脆弱区。
新冠疫苗接种人
扫黑风暴孙红雷是好的嘛
新疆特定的地理位置和“三山夹两盆”的地貌条件、地形结构、水热条件及受地形干扰的综合作用,草地的分布既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分布特征,也有独特的垂直地带性分布特征,既造就了新疆分布广泛,植被稀疏、生态系统极其脆弱的荒漠草地;也决定了新疆草原生
态环境和草地类型及草地植被种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特异地带性分布特征。全国18个草地大类中,新疆有11个。从草地类型的丰富性、分布的特异地带性组合、利用条件和生产力综合评价看,新疆草原堪称全国之冠。同时,新疆是生物多样性最集中地区,全疆草原有草地植物2930种,占全疆高等植物种类的89.6%,而数量较多、价值较高的有382种,有些植物还是新疆特有种,被誉为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在草原上生活的野生动物有700多种,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16种,约占全国保护动物的1/3;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44种。
凤凰花开的路口歌词新疆天然草原面积大、类型多,从平原到高山雪线之间,分布着不同的草地类型,是新疆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的生态屏障。从平原荒漠、山地荒漠,到高寒荒漠,广泛分布于高寒、高海拔、干旱、荒漠化等生态恶劣区域的荒漠草地植被以其特有的耐旱、耐寒、耐盐碱、耐土地瘠薄等特性,承载着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固氮储碳、抵御土壤风蚀等重要生态功能,发挥着陆地“皮肤”的作用,在天山南北、塔河两岸,筑起一道道森林、农田等其他植被难以替代的天然生态屏障。丰富多彩的山地草地生态环境与草地资源类型造就了新疆草地资源、乃至全国草地资源中的精华,构建了伊犁河、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等几大水系发源地或水源补给地的主要植物落,是山区
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的主体植被,在维系水源补给、维护山区生态系统平衡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新疆地貌的多样性使得新疆天然草原在经营利用上具有鲜明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