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端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唐)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因大脯①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黄幡绰曰:“此乃泰山之力也。”
(段成式《酉阳杂俎》节选)
(乙)
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②幕府事于徐州。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将四十里,经名迹尤
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
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
(薛福成《登泰山记》节选)
(丙)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
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而皆若偻。
(姚鼐《登泰山记》)
【注】①大脯:皇帝诏赐大臣聚饮。②曾公:指曾国藩。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B.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C.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D.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泰山,又名岱宗,就是所说的中岳,为五岳之首。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禅,以祭告天地。
B.绯服,唐代规定,官服颜上,四品、五品官员服绯(朱红)。“绯服”的官阶远高于“江州司马青衫湿”中“青衫”的级别。
C.同治四年,是帝王年号纪年;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则是干支纪年。两者都是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
D.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是古代传统的防御建筑。刘禹锡就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句。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泰山封禅影响不小。按照唐代的惯例,封禅后,参与封禅的官员爵位在三公以下的都将
升迁一级。郑镒则凭借张说的关系越级升到了五品官。
B.泰山景险峻秀丽。薛福成笔下的泰山,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诸峰环抱,形态各异,博大壮美,如诗如画,令人沉醉。
C.泰山日出气象万千。薛、姚二文迥别:薛福成文只叙写了登山循道的情况和日出前的景象,姚鼐文则侧重描绘了日出前中后变幻纷呈的景象。
D.泰山文化博大精深。泰山是古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祭拜游历的名山,其中也会寄予他们的人生感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
(2)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而皆若偻。
5.选文(乙)中画横线的句子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登泰山记(节选)
①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③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而皆若偻。
6.按要求选择。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阳谷皆入汶(wèn),阴谷皆入济(jǐ)
B.与知府朱孝纯子颍(yǐng)由南麓(lín)登
C.汶水、徂(jú)徕(lái)如画
D.稍见云中白若樗(xì)蒲(pú)数十立者
(2)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泰山之阳(南边),汶水西(向西)流
B.自京师乘(冒着)风雪,历(经过)齐河
C.苍(青黑)山负雪,明烛(蜡烛)天南
D.极天(天边)云一线异,须臾成五采(同“彩”)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8.选文第③段描写泰山日出的场景历来为人称道,请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酶,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
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等,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取材于姚鼎的《登泰山记》)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汶水西流 西:向西
B.复循西谷 循:巡行
C.崖限当道者 限:像门槛一样
日干支层次D.苍山负雪 负:背,覆盖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当其南北分者 遂至其巅
B.古长城也 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C.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余始循以入
D.越长城之限 古谓之天门溪水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京师乘风雪
(我)从京都冒着风雪
B.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承托着它
C.僻不当道者
那些偏僻不在路旁的石刻
D.至日观数里内无树
那天观察几里之内都没有树
12.给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A.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B.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C.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D.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1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和“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
B.“五鼓”也叫五更或五夜,是古代记时的方法。古人一般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
报时,提示民众。
C.“七月既望”中的“望”是指农历十五,“既望”指农历十六。“戊申酶”中的“酶”是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D.“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月丁未”中的“丁未”以及“乾隆三十九年”等都使用了干支纪年、纪月的方法。
1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乘”“历”“穿”“越”“至于”等动词领起的短句记录了旅程的路线。
B.第三段主要写观日出的情景,按照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过程。
C.结尾句把作者雪中赏景的形象与风雪弥漫的泰山融为一体,回味悠长。
D.作者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登泰山的路径以及山上的古迹,可谓得心应手。
15.用选文原句,将下面一段文字补充完整。
本文写景状物主要采用抓住景物特征、侧面烘托的写法。例如写泰山的高峻,不直接写泰山之高,先用“ ”暗暗点出,然后借人在山顶俯视所见“ ”的景象及站在日观亭时“ ”的图景来进行烘托。
阅读姚鼐《登泰山记》的片断,完成下面小题。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 诵明月之诗
B.余始循以入 /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C.遂至其巅 / 其皆出于此乎
D.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 扣舷而歌之
1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记述寒冬中在泰山的游历,因其特鲜明,成为记游泰山名篇中的佼佼者。
B.作者开篇先从泰山地理环境落笔,是在登泰山之前,为读者勾勒出泰山的轮廓。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