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分析电影中的心理表达——以《恐怖直播》为例
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分析电影中的心理表达——以《恐怖直播》为例
摘要:在唯物史观中,心理问题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出现不是偶然的。把它和马克思、恩格斯对主题能动性问题的重视联系起来,这本是唯物史观中的应有之义。作为全面彻底说明人类社会生活中一切本质和现象的唯物史观,不仅应当深刻地揭示人类社会生活的客观方面,而且也应当深刻地揭示其主观方面。而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观方面就包括了诸如感觉、情感、幻想、欲望、动机等心理内容。马克思、恩格斯给自己提出的主要任务是把社会心理意识的“能动方面”置于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基础之上,并给予科学的解释。
关键词:电影;观众;思想;
韩国电影《恐怖直播》不仅仅是在叙事上标新立异,更是直击韩国政坛的怯懦和精英阶层的伪善。由于管理的疏忽,导致普通民众的生命缺失,一个小小道歉的要求未遂引发民众无辜被牵连,导致事件升级。纵观历史的发展脚步,真善维系着社会的,协调着人际关系,善与恶策动财富、权利和利益的纷争,克服社会的凝滞,为建立新的平衡提供机缘。影片中随着善与恶的斗争,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贯穿影片的始终,伴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与主人公产生共同的心理过程:疑惑——担心——解疑——同情——共鸣。
一、人的本质力量——影片人物的心理变化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本质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按照他们的观点,人的本质不仅是人所具有的各种共同属性的根本属性,而且是必须能够说明人之所以为人,以及人之所以具有其他一些属性的内在根据。第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本质并非凝固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生产实践是人的本质的基础,随着人的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人的本质也得以逐步形成和展开。另一方面,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那些现实的和具体的人的本质,在内容、程度和性质上也是各不相同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既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也要研究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在阶级社会中,这种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表现为阶级意识。
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表现尹英华在直播间与的电话连线,直到电影的最后才出现正面镜头,这也成就了尹英华的个人表演秀。在狭小的直播空间里,思索着如何能够与周璇逐步提高收视率的尹英华表现得冷静且沉着;在发现自己随时可能会被引爆致死时尹英华表现得恐惧却又小心翼翼;亲眼目睹警察局长被引爆致死,尹英华感到恐怖、恶心、愤怒;自己妻子在爆炸现场命悬一线,尹英华表现出了担忧
与心疼;当局为了挽回政府的颜面将罪责嫁祸于尹英华,他愤怒、生气、暴躁;当得知了导演这出爆炸袭击的真正动机时,尹英华感到无奈、同情与失望。从朴鲁圭的角度可以看出,在当今时代,韩国众比过去有了更强的反抗意识,对于经受压迫之后的心理变化也各不相同。
  中国恐怖电影大全二、《恐怖直播》中的“二重化”倾向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本质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文艺心理学研究领域存在着把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分裂开来的“二重化”倾向。将人的自然性(生物的东西)和社会性统一起来是必须的。由于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由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同自然界的关系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范围内的。人的心理意识是社会的心理意识,因为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心理意识和个人心理意识是不可分割的统一。韩国的政治制度是总统共和制,实行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各司其职,而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最高司令,全民直选举,任期5年,不能连任,有任命和罢免国务总理和内阁长官、次官、驻外大使、宣布大赦的权力。电影呈现的是一个非常真实的资本主义社会,这里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有的只是利益之争,个人私欲的绝对至上。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资本主义社会暂时的进步性并不表明它己消除了先前社会的所有矛盾,更不表明它本身没有矛盾,恰恰相反,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矛盾性是与生俱来的,并且就蕴含在它的进步性之中。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矛盾无所不有、无处不在、自身又无法克服的社会,因而是一个极端不和谐的社会。这种极端的不和谐状况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并全面地表现在资本主义社会领域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只关心他们的私利,并以此来牺牲无产阶级的切身利益,先前他们所鼓吹的自由、平等等天赋人权观念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是丝毫不存在的。
韩国整体的社会性和自然性导致了电影主人公的本质变化,个人心理意识和社会心理意识是无法分割的整体。
三、《恐怖直播》中的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通常被看做是习惯、道德、感觉、观点、意图和理想等等的总和。作为一个社会结构中的层次,社会心理大致有这样两个共同点,一是社会心理相对于思想体系来说,具有原始性与朴素性。它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没有经过加工改造的一种雏形形态意识。因此,和思想体系相比,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丰富性、主动性和不稳定性。二是相对
于个性心理来说,社会心理又有它的普遍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例如,在17世纪的法国,出现了以刻画高贵的、理想化的人物为主题的高乃依的戏剧,因为16世纪后半期在法国是以非常剧烈的的社会的纷乱,政党的残酷斗争为特征的。这种斗争和这些纷乱引起了意志的激昂的奋发,锻炼了性格。艺术往往描写的是社会中人的心理,过去传统的理论,只从反映论的角度对艺术的性质作出解释,这容易导致艺术仅是客观生活的摹写的简单化的理解。其实,现实中的一切生活都必须通过艺术家独特的视角,带有个性特征的心理感受去把握、去表现,才能成为艺术品。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与道德观也随之改变,物质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金钱使人们的人格、心理以及精神不断受到扭曲。而这种社会病受到了韩国电影制作人的高度重视。韩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在对社会病态的批判上做的非常到位,对人性阴暗面的挖掘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恐怖直播》中最为震撼的一幕出现在结尾处:尹英华按下按键,炸毁的广播大楼是一个媒体形象和一个政府形象在一个普通人心中的崩塌。尹英华本想在这座楼里一步步晋升,实现他的名利梦,但在直播的短短九十分钟里,他认清了媒体的嘴脸和政府的苍白无力。
自己本可以借助这次直播平步青云,结果最后却成为了幕后黑手的一枚棋子,一个替罪羊。这种深深的绝望感让他最终按下了手中的按键,摧毁了自己,也摧毁了自己心中的梦。困惑的灵魂、无力的抉择,生命里的最后抉择。让观众感同身受。可以看出,韩国现实题材电影的导演所使用的视听语言都并不仅仅为了单纯追求视觉与听觉上的华丽享受,而是依靠最真实的方式使人们产生一样的体会,使观众通过该电影激发出相通的情感。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感觉、思维、愿望、情感等等诸多的心理内容,并把两者及其相互关系置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作出了独到、新颖的解释,从而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心理学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可以应用于研究广大的影视领域研究。诞生理论的年代十分遥远,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发掘,并根据审美实践进行总结、丰富与创造,是建设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体系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畅广元.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陆贵山.周忠厚.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