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到底是什么——一个没有引起重视的问题
规章制度到底是什么——一个没有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规章制度建设
1.规章制度建设的目的、范围和体系。规章制度建设的目的是解决员工履行职责“有法可依”的问题。公司所有职责的履行都应有规章制度作为依据。规章制度的功能就在于“职责明确到部门”、“流程分解到岗位”、“奖惩落实到行为”、最终将职责落实。依法治企其实主要指的就是依据规章制度治理企业,企业遵循的民商法里面没有多少禁止性规定,都是任意性规定,其实企业必须遵循的法律并不多。
规章制度建设的目的决定了规章制度的制定的范围。公司的规章制度应全面覆盖公司职责。规章制度建设工作应以职责为中心,围绕职责开展,最终做到职责所在,必有制度。
的近义词是什么我们认为公司规章制度体系应当以业务种类为标准分类,每一个业务的规章制度以一个基础性规章制度统领,基础性规章制度之下一层为一般性规章制度,一般性规章制度之下一层为细则性规章制度。根据以上的分析,公司全部规章制度应当包括三个层级的层层细化的呈金字塔结构的体系。但应注意的是,由于四个层次的规章制度都是由公司文件形式公布的,在
农业银行网上查余额效力上是平等的,但在制定编写时,应该以上位的规章制度为根据,不应违反上位的规章制度。
2.规章制度三要素。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而达到这个目的,规章制度必须将“由谁履行,如何履行,履行不好怎么办”规定清晰。规定“由谁履行”说的是职责分工,“如何履行”说的是履行职责的流程,“履行不好怎么办”说的是奖惩。我们将职责分工、流程、奖惩称为“规章制度三要素”,即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三要素都应具备,否则制度的执行力将受到严重影响。
3.规章制度的协调性。规章制度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系统,这个系统的效能,还取决于它的协调性,制度之间相互冲突的规定,将严重影响制度的执行力。首先,公司业务职能系统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各职能部门围绕公司总体目标,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形成一体化的系统,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调整和约束这些职能的规章制度也必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次,各职能部门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此,公司规章制度建设以公司战略目标为依据,综合考虑职能部门以及职能部门内部各管理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将规章制度进行一体化设计,拟定一整套相互协调、整体优化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在制定起草、审核会签、执行评估、制度修订阶段都应将制度协调性作为重点问题给予关注应,特别是在起草阶段,就应力求消灭不协调的问题。在具体规章制度制定起草过程中,首先要检索草案与现行有效规章制度是否冲突,还要广泛征求其他部门、基层单位等各方的意见,必要时,可以同制度涉及部门召开协调会议,专题解决制度协调性问题;在制定部门履行审查会签程序时,各会签部门应将制度的协调性作为审查的重点,如发现有冲突的可能性,应指示制定部门送相关部门会签;公司在规章制度执行效果评价时,应将协调性作为重要指标,在制度修订时,要重点考虑是否存在协调性的问题。
4.规章制度的效力依据
规章制度的效力依据。规章制度生效后会对所有员工产生约束力,约束力产生的基础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有两方面基础。一是法定的效力基础,依据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在性质上属于企业的一项经营自主权,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都规定国有企业具有自主经营的权利。二是约定的效力基础,企业同员工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劳动合同一般约定“员工应当遵守企业的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这里约定的规章制度不但包括现存的规定办法等,还包括后续制定的各类管理制度。
感恩教育演讲稿在劳动者具有意思自由的前提下,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同意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自愿放弃自主行动的权利,企业从而获得了管理的权利。
5.规章制度建设的动态管理。报考会计证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对现行规章制度的适应性、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监测和评估、评价,根据国家法律、政策及地方的要求的变化,根据总部规章制度等文件要求的变化,根据实际工作不断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的要求,对规整制度及时进行补充或修订性的适时调整,以保持制度体系的完整和有效,实现规章制度闭环管理下的动态运行,达到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目标。规章制度的动态调整,应主要体现在对细则类规章制度的调整,而对一般类规章制度应当保持相对稳定,以维持公司经营活动的稳健。
对“试行”和“暂行”的规章制度及时进行充实、完善和更新,不应出现试行、暂行时间过长的情形。公司还应定期进行规章制度清理活动,按照“废、改、立”的分类,公布规章制度清理的结果。
端午节安康的句子
二、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规章制度建设解决了“有法可依”,但使规章制度真正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有法必依”,即落实规章制度。规章制度贯彻落实还不到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且危害巨大的问题,也是整个规章制度管理中真正的难点所在。由于制度并未得到真正落实,规范管理并没有有效实现,同时也客观上使企业形成了不讲实效、注重表面的工作作风。
1.培养员工规范意识
规范意识指的是处理任何工作,做出判断之前,都应寻判断的依据,只有在获得法律、规章制度的支持的前提下才能提出自己的判断意见。员工规范意识是规章制度能够切实发挥功效的基础,只有员工形成令行禁止的工作习惯,只有将习惯上升为稳定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取向,规章制度才能切实落实。缺少员工规范意识的企业,上下级之间往往出现上下级的“相互博弈”,员工之间也容易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的不良现象。因此,培养员工良好的规范意识,使员工从被动遵守转化成主动执行,切实提高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势在必行。
规范意识的培养。强调各级领导表率作用是员工规范意识的建立的基础,各级领导的合法遵规的行为,给员工设定了鼓励规范意识的基调。突出宣传规范意识创造价值的理念,强
化规范意识与公司效益的联系,规范意识并不能直接为企业增加利润,但是在规范意识指导下的企业活动,能为企业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总体工作效率并增强企业风险控制能力,最终为企业创造价值。加强规范意识的培养和对其重要性的宣传,首先通过各种方式让员工学习和掌握法律和规章制度,在这个基础上开展树立规章意识的教育活动,尤其应重视对新进员工、晋升和转岗员工、高风险部门和关键岗位的培训。明确对员工违法违规行为的“零容忍”的工作要求,切实做到“违规必究”。
2.以信息化为手段推动规章制度落实
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固化规章制度。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将执行职责的流程固化,将强化和规范规章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信息化管理系统具有公开性、强制性的特点。所有被授予权限的人员都可以查看到管理流程中各个节点的情况,违规情况易被发现;同时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强制承办人必须按照顺序,全部通过流程的各个节点,才能办结该项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这两个特点能有力推动规章制度落实。
3.严肃考核,强化奖惩
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是对制度执行过程的跟踪。企业建立了全面覆盖职责的规章制度,还要建立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实现闭环管理。实践证明,没有相应的考核体系或者考核力度不够,制度执行力将会衰减。激励与约束相结合,使员工即有压力又有动力,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强化规章制度执行力。一个有效的考核体系,应该包括考核部门、考核标准、考核程序、奖惩标准等,还要有对考核责任部门对考核不及时或考核不力的考核督办,失去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应当注意的是,对违反规章制度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考核惩罚,对制度执行不到位,即使没有造成负面后果,也要进行问责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