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卷第2期2009年6月
江 苏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JOU RNA L OF JIA NGSU POL YT ECHNIC U NIV ERSIT Y
Vo l.10N o.2
Jun.2009常州市郊区城市化动因及发展对策研究
薛 鹏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030)
摘 要:郊区城市化是在市场经济和制度革新的作用下,城市的要素从原来的城市中心空间置换到城市郊区空间,是“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动态作用。常州市郊区城市化主要是常州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快速发展、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住房和户籍制度改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保持常州市郊区城市化的健康持续发展要做好五个必须:必须加强宏观规划与指导,形成良好的城郊空间结构;必须优化房产供应结构,推进住宅郊区城市化;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和功能,推动中心城区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化政策引导,推动郊区城市化协调发展;必须保护郊区自然、人文环境,提高郊区城市化居住优势。
关键词:常州;郊区城市化;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码:A 文章编号:1672-9048(2009)02-0044-03
郊区城市化是指城市中心城区以外的郊区乡村区域的城市化过程,也是郊区转变为城市地区或郊区的城市要素逐渐增长的过程。它的实质是在市场经济和制度革新的作用下,城市的要素从原来的城市中心空间置换到城市郊区空间,是“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动态作用。郊区城市化有助于逐步缩小城郊之间生产、生活条件差别,有助于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1]常州郊区城市化是随着常州经济快速发展而出现的,随着城市新一轮的向外扩张发展,这一趋势将会不断加剧,及早研究常州郊区城市化对于常州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常州市郊区城市化的动因
常州市郊区城市化的动力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点:
(一)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的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省常州市工业步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连续跃上两个千亿元发展平台,并且从1000亿元到2000亿元的跨越仅用3年时间。[2]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中心的用地成本等不断上升,在政府的引导下,在郊区建立了新的工业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建设,加速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扩大了旧城内部不同地段的级差地租,导致了商业、办公等功能向市中心集聚,而工业和人口则逐渐向外围扩散。产业结构的调整迫使产业效益不高的工业企业大量外迁。同时,旧城改造和市政建设导致了大量的城市人口从城市中心迁往郊区。
(三)住房和户籍制度改革。住房制度的改革使单位福利房取消。1998年开始,人们依靠自己的经济收入水平来选择居住地点和居住方式。而郊区住宅在价格上和环境上具有优势,对收入不高的工薪族有较大的吸引力。国家对农村人口流动放宽了户籍管理后,为吸引大量的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创造了条件。随着常州市在就业、就学、医疗、社会福利等方面推行一系列政策,缩小外来人员在上述方面与本地人的差别。如目前75%外来工子弟已入公办学校读书,社区卫生惠民、免费疫苗接种、医疗保障等方面都与本地居民享受了同等待遇,吸引了大部分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在城郊落户。
(四)基础设施的完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改善了城郊的交通条件和改变了城郊,为居住城市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近几年来,常州按照
收稿日期:2009-02-20
作者简介:薛 鹏(1974—),男,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研究。
“一体四翼”的发展思路,城市南北长度已近40公里,沟通南北的快速公交系统已经建成,总长约87公里贯穿整个城市的“三纵三横”高架道路系统正在建设。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运用使办公网络化、家庭化成为现实,改变了市中心与城郊的,降低了信息交流的成本,也使得一部分企业和市民将工作和生活的地点定位在郊区。
(五)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促进了人们居住观念的转变,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新的认识,表现出对市中心拥挤的居住环境的不满和对郊区环境优美、宽敞舒适、自然和谐的郊区居住生活的向往,能同时拥有郊区住房和家庭小轿车已成为很多常州市民的生活选择。
(六)城市总体规划的变动。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引发新一轮的人口郊区城市化,常州高新区的设立,常州科教城的建成,高速铁路新站城北落户,行政中心的北移,体育中心、大剧院的建设,教育和卫生单位向周边布局,以及常州南中心武进的大规模功能配套建设,这一系列的举措吸引人口流向郊区新城区。
二、郊区城市化发展对整个城市的积极影响
(一)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原有的中心区工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污染较重的工业迁至郊区,而向心性很强的商业、金融业等第三产业集聚中心区,加强了中心区的城市现代化功能。同时,大量资金投入旧城改造,且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城区特别是市中心的各项建设获得了生机。而由于产业的外
迁,以及开发区等的建设,城郊地区获得了飞快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文化创意、软件等一批新的产业。
(二)注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协调,通过制定和实施完善的区域规划,促使城市产业、部门在地域空间范围内的协调布局,有利于充分发挥城市在生产、流通、生活、消费等领域的整体功能。
(三)郊区城市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城市中心区的人口过度集中、住宅紧张和交通拥挤状况,改善了城市工作条件,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促进了人地关系的进一步和谐。
三、促进常州郊区城市化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从向心集聚转向离心分散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规律,需要紧紧把握住其发展的内在规律,并适时地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和社会各方面的要素,以达到引导郊区城市化健康发展的目的。
(一)加强宏观规划与指导,形成良好的城郊空间结构
国内外郊区城市化的经验表明,在郊区城市化大力推进时期,一般会形成规模较大、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相对独立性强的边缘城市,对城市中心城区产生着极强的“反磁力中心”作用,有效地疏散了城市部分功能和减轻了城市压力,同时也使城市空间结构向高级阶段发展。[3]常州郊区城市化发展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在依托原有城市郊区城镇居民点,实行组式开发,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建设合理的城
镇体系和城乡居民点体系,防止“摊大饼式”向四周蔓延的趋势。在人口、产业城市化的同时,高标准建设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商店、银行、旅馆、体育中心、科技教育及文化娱乐设施等)和基础设施,促使郊区现有的居住单一功能向兼有居住、购物、娱乐、就业、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功能转化,使郊区成为吸引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的新型区域中心,使中心城区工业企业彻底迁移到郊区,减缓中心城区压力。继续加快发展远程、快速、大运量公交系统,促使城市分中心跳跃式分布,将城区与郊区视为统一的交通体系并给以同等重视,加快城郊之间快速大运量城市道路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的超前性规划建设,以促进郊区城市化过程中城区与郊区的联系,形成良好的城郊空间结构。
(二)优化房产供应结构,推进住宅郊区城市化
随着常州市经济速度发展,城市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郊区住宅有效需求相对增大,客观上推动了郊区城市化进程。政府应密切关注郊区住房市场的变化,针对市场的供应需求状况建立跟踪机制,并对市场的供应情况和有效需求变化情况定期公布,从而做到对企业和消费者的合理引导,必要时也可以采取行政或税收等手段从宏观上对整个市场的供应结构进行合理规范,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引导市场的健康发展。特别要关注现阶段由于城市郊区的主体还是不太富裕的工薪阶层的现状,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中低档住宅的供应比例,例如在土地出让环节严格规定地块的容积率和小户型住宅的供应比例,加快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步伐和加大经济适用房的供应比例。
(三)调整产业结构和功能,推动中心城区可持续发展
常州市郊区城市化发展中要通过积极调整城市功能结构和旧城改造的办法,继续构建具有地方特的城郊共同繁荣的格局。一是大力支持中心城区
・
45
・
薛 鹏.常州市郊区城市化动因及发展对策研究
现代服务业发展,使之成为第三产业(金融、保险、贸易、办公、咨询等)的集聚核心。二是积极调整中心城区的产业结构,实现中心城区用地“退二进三”的调整,继续发挥中心区在城市经济中的核心作用。三是认真实施城市规划,有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旧城改造,在不断巩固中心城区区位优势的同时,积极改善环境面貌,并注重对城市传统历史风貌及文物古迹的保护。
(四)保护郊区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提高郊区城市化居住优势
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人文资源环境,是郊区城市建设中住宅发展成功的关键点。在郊区城市化过程中,加强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完善住区的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建立污水回收等潜在水资源
处理系统,减少因人口居住郊区城市化和产业郊区城市化所造成的污染;加强郊区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防止迁入者与原有居民之间形成对立、排斥的现象,使郊区城镇尽快实现外来先进文化和
当地传统文化的融合,形成多元文化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通过广泛的宣传和专项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形成郊区城镇良好的管理形象、外观形象和“窗口”形象,增强整个城镇居民的凝聚力、自豪感和亲和力。注重郊区城镇的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人与自然的融合,努力创造城郊绿环境,扩大城镇对中心城区人口的吸引力,带动郊区城市化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建平.郊区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新模式——江宁区“园区
带镇”模式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2007(1):46.[2]杨 敏.近年我市工业行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特点[N/OL].
常州购物[2009-03-24].h ttp://w jj.g ov/n od e/T ongjiFenxi/2007-5/24/17-39-04-28.h tm l .[3]陶希东,刘君德.国外大郊区城市化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影
响[J ].城市问题,2003(4):69.
Urbanization of Changzhou Outskirts :Dynamic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XU E Peng
(Scho ol o f Int ernational and Public Affa irs,Shanghai Jiaoto ng U niv ersity,shanghai 200030,China )
Abstract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o utskirts is a process transiting urban ingredients fr om the or ig inal urban centr e to outskirts under the push of market economy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w hich is a dynam ic functioning of “concentration effect ”and “diffusion effect ”.T he urbanizatio n o f Chang zhou outskirts results fro m fast dev elo pm ent of Changzho u market econo my and industrialization ,a reform to the sy stem of com pensated use of land and readjustment of industr ial structure ,a refo rm to the housing and ho usehold registration sy stem as well as the gradual improv em ent of the infr astructur e.To keep a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advancem ent of the urbanization of Changzho u outskirts,five requirements m ust be g ratified:macro plans and g uidance is to be intensified so as to build a good outskirts str ucture ;the supply str ucture of real estate is to be optim ized,prom oting the urbanization of suburbs;industrial structur e and its function is to be readjusted,enhanc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centre;po licy guidance is to be str engthened,pushing the har
mo nious development o f the urbanizatio n of outskirts;the natural and so cial environment o f the outskirts is to be pro tected ,increasing the residing advantag e o f the urbanization of outskirts.
Key words :Changzho u;ur banizatio n of outskirts;har monious dev elo pm ent
(责任编辑:刘志新)
・
46・江 苏 工 业 学 院 学 报2009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