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艺术(音乐)
第三课 民族的摇篮
设计者:静教附校 李雯琳
【设计思路】
本课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艺术(音乐)。主要内容是欣赏交响诗《沃尔塔瓦河》、《黄河船夫曲》、《伏尔加船夫曲》,学唱歌曲《长江之歌》,以及创造与拓展等内容。本课意在通过对教材中几个经典的音乐作品的体验、赏析、比较,了解音乐与艺术在激发人的民族情感与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所起的作用,感悟作品中透出的民族气质,提高对音乐和艺术作品中文化内涵的理解。
根据艺术课标(征求意见稿)提出的“重视实践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的课程理念,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主旨:以进一步了解音乐的多种表现手段为切入口,依托丰富的音乐艺术作品为载体,感受不同音乐素材所表现的民族情感,加深对音乐艺术相关联的妹艺术的理解。
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本单元的授课形式采用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即在欣赏教学时老师将作品中一部分讲解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如果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时,老师则是忠实的听讲者,如果学生介绍有困难时,老师就及时补充说明。其设计理念来源于《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课程理念提到的“实践和体验是艺术学习的核心环节,是学生对艺术产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在综合的艺术课程中,要重视艺术课程的整体价值,在关注各艺术形式独特的审美实践和体验的同时,更加强调艺术的人文特点,强调艺术的文化内涵。”
其二、本单元的授课思路采用明暗两条线的方式。明线就是师生在共同进行一些经典的音乐或艺术作品的赏析的过程中,了解不同作品的音乐表现手段,体验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带来的情感变化,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暗线就是以学生进行的各种艺术体验活动为“基因”,把音乐(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与人文精神以及爱国情感渗透进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明暗两条线相辅相成,不让音乐或艺术停留在表面的聆听、欣赏,尽力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内涵的理解。
【单元教学目标】
1、 通过听、唱、奏、舞等实践活动,领略作品那富有诗意、荡气回肠的情绪特征,感悟作品中透出的民族气质,从而使学生知道音乐与艺术在激发人的民族情感与反映社生活中的作用。
2、 通过对《沃尔塔瓦河》、《黄河船夫曲》等歌(乐)曲的欣赏,想象曲中所描写的山水美景,并记住这些曲子的主题旋律。用较科学的发声方法及深情的表情演唱《长江之歌》。通过一组创造性活动进一步领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民俗风格,拓宽音乐视野。
3 进一步了解交响诗这一音乐体裁。
【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内容设计为3个课时:
第一课时:
1、学唱歌曲《长江之歌》
2、欣赏《黄河船夫曲》《黄河颂》
3、布置创造与拓展二的要求
第二课时:
1、学生交流创造与拓展二(1)。
2、复习歌曲《长江之歌》(二度处理)
3、学唱歌曲《沃尔塔瓦河》
第三课时:
1、学生交流创造与拓展二(2)。
2、欣赏交响诗《沃尔塔瓦河》
3、“艺术天地”——《伏尔加船夫曲》
4、单元小结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黄河大合唱》及学唱歌曲《长江之歌》,感受赞美歌颂母亲河的艺术作品的魅力,感悟作品中透出的民族气质。
2、在聆听、学唱、欣赏等活动中,感受表现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音乐艺术在不同时期带给人的不同艺术感染力。
3、能够在欣赏中用音乐的语汇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民族情感,从歌词中感受其艺术形象。布置综合活动三。
教学重难点:
1、在欣赏学唱的体验过程中,感受词作曲家在创作中融入的浓郁民族感情。
2、比较《长江之歌》和《黄河船夫曲》在音乐艺术表现上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聆听歌曲《长江之歌》(片段)。
师生交流歌曲表现的内容,长江是一条怎样的河?
——出示课题。
二、 学唱歌曲《长江之歌》
(一) 观看《话说长江》中“黄浦江畔”片段。师简介作品背景。
思考:为什么《话说长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师生交流
(二) 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第一段,体会歌曲宽广的节奏与流畅的旋律
(2)学生跟琴视谱,注意把握歌曲悠长的气息、附点节奏的准确性和七度旋律音程的音准。
(3)用lu、la等母音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旋律的内在律动感,并随着旋律的音高
起伏做出相应的力度变化。有条件的班级可以请个别同学有表情的朗诵这首歌曲的词,其它同学用lu、la为其配乐。
(4)师简介这首歌曲中歌词的由来,并请学生跟琴加歌词演唱。注意乐句间的呼吸,唱出旋律的起伏感,避免滑音的出现。
三、 欣赏《黄河大合唱》
(一) 聆听歌曲《黄河船夫曲》片段,师生交流歌曲的名字、词曲作者、创作背景等相关信息。
(二) 完整聆听《黄河船夫曲》
思考:歌曲演唱形式和伴奏形式。根据情绪的变化可以分为几部分?
——师生交流。
(三) 拓展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黄河颂”
讨论交流:两首关于黄河的音乐作品在音乐表现上的区别。
请学生以钢协《黄河颂》为背景音乐,以多人、小组朗诵的形式,进行配乐诗朗诵。小组交流。
四、本课小结与布置作业:
(一)请学生思考:黄河与长江同样是母亲河,在艺术表现上有着怎样的不同?教师小结。
(二)布置创造与拓展二:搜集歌颂自己母亲河的音乐或艺术作品进行演唱或赏析交流。
说明:
这个活动是贯穿第二、第三课时的学习内容,也是理解本课主旨的重要活动,因此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可以将教材中的两个作品列在同学介绍的范围里,并提供其他的一些国家河流作品,帮助学生在寻时更有方向。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必须要提醒同学展示课件中一定要有“我的评说”这一栏,并以此作为评价展示是否有特的标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长江之歌》,感受歌曲词曲结合中情绪变化时的处理及歌曲中的雄伟与内秀的情感变化。
2、在交流、互动的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感受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是如何用音乐手段来表达对母亲河的情感。
3、学唱歌曲《沃尔塔瓦河》,熟悉主题旋律。
教学重难点:
1、 在歌唱、聆听中感受不同音乐作品是如何用音乐手段来表达他们对母亲河的情感。
2、能够运用音乐手段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过程:
一、学生展示交流与母亲河相关的音乐或艺术作品。
说明: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个环节是将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在课堂展示之前,建议教师在课外进行相应的辅导工作,如版面的设计、作品的选择、评说的观点都给予相应的建议,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展示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获得成果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这个活动如果在本单元没有完成,也要在以后的单元学习中进行交流、谈论。
二、复习歌曲《长江之歌》
(一)跟琴复习歌曲《长江之歌》,随时纠正音高和节奏不正确的乐句。
(二)交流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长江之歌》
(三)请同学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运用力度、音等音乐手段设计一下歌曲三个乐段的
音乐形象。
(四)讨论交流设计方案,并进行实践表现以此来确定设计的合理性。
说明:
这一教学环节的教学目的:一是对歌曲进行复习巩固,更重要的是通过歌曲的演唱来表达学生对歌曲中歌颂母亲河的一种民族情感。另外是学生尝试运用已经掌握的音乐常识进行歌曲处理。
有条件的班级可以在第二乐段进行两声部的演唱。
三、学唱歌曲《沃尔塔瓦河》
(一)聆听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主题,说说这一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等信息。
(二)跟琴唱哼唱这一主题,体验其旋律的调式变化特征、节拍特点以及其力度变化的特点。
(三)跟琴加歌词演唱,感受歌曲中所表现的内容与民族情感。
(四)讨论交流:说说这一作品与《长江之歌》在音乐表现上的区别?
四、教师小结本课。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以母亲河为体裁的艺术作品时,感受到音乐与艺术在激发人的民族情感与反映社会生活的作用,感悟艺术作品中透出的民族气质。
2、在聆听、欣赏、交流的过程中感受相同题材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带给学生的艺术通感效果。
3、进一步了解交响诗这一音乐体裁。
教学重难点:
1、在赏析中感受音乐与艺术在激发人的民族情感与反映社会生活的作用。
2、了解相同题材不同艺术作品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沃尔塔瓦河》
(一)复听《沃尔塔瓦河》主题
(二)体验活动:对《沃尔塔瓦河》中的“山泉流水”、“林中狩猎”、“乡村婚礼”、“月光下的水仙女”、“维瑟拉德”几个主题进行听辨判断。
(三)请学生根据这几个主题的不同音乐表现力,以及艺术审美中“对比”原则对上述主题进行排序,并交流排序的理由。
(四)思考:比较一下《沃尔塔瓦河》主题的发展与《芬兰颂》有何不同。
教师备案:准备好芬兰颂的几个主题片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