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现代文阅读训练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位世界一流的小提琴演奏家在为人指导演奏时,从来不说话。每当学生拉完一曲,他总是要把这一曲(qǔ qū)再拉一遍,让学生从倾听中得到教(jiāo jiào)诲。“琴声是最好的教育。”他如是说。
一次,他收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新生,在拜师仪式上,学生为他演奏了一首短曲。这个学生很有天赋,把这首短曲演奏得出神入化、天衣无缝。
学生演奏完毕,这位大师照例拿着琴走上台。但是这一次,他把琴放在肩上,却久久没有奏响。他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把琴从肩上又拿了下来.深深地叹了口气,走下了台。
众人惊惶失措,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微笑着说:“你们知道吗?他拉得太好了,我没有资格指导他。最起码在刚才的一曲上,我的琴声对他只能是一种误导。心脏
全场静默片刻,然后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掌声蕴藏(zàng cáng)着三个含义:一是
为学生的精湛琴艺;一是为教师对学生真诚的赞美和尊重;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盛(shèng chéng)名之下的演奏家并没有担心在大庭广众之下褒扬学生的高超,会无形中降低自己的威信。他在拥有一流琴艺和一流师名的同时,也依然拥有磊落的胸怀和可贵的谦逊。
仅此一点,足以称之为大师。
1.给短文选择恰当的题目(______)(只填序号)
①大师风范 ②大师 ③磊落的胸怀 ④可贵的谦逊
2.用“\”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音节。
3.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出神(_____)化 天(_____)无缝 惊慌失(_____) 光明(_____)落
4.把下面词语按感情彩分成两类写下来。
磊落 狭隘 狡猾 谦逊 诽谤
褒义词:_______
贬义词:_______
5.“琴声是最好的教育。”请你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
6.为什么短文最后说小提琴演奏家“足以称之为大师”?
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一个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
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7.从选文中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离散(_______) 轻松(______)
8.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伯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这句话表面是写伯父自夸记性好,实际是写伯父委婉地批评“我”___________。从这句话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先生的_______。
9.读一读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我”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 )
A.伯父只夸他自己而不夸“我”,“我”感到失落、不满。
B.“我”听懂了伯父的话,感受到了伯父对“我”的委婉的批评。
C.“我”觉得伯父的记性好,而自己的记性差。
10.请你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月光曲(节选)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zhāo cháo)着岸边涌(rǒng yǒng)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tián tiǎn)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xōng xiōng)涌的大海。
1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___”。
12.用“~~”画出文中描写皮鞋匠想象的景物的句子。
13.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写下来,并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说说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短文
________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他
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啊!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在怀念______,在思索______。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
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过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15.给短文起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横线上。
16.《二泉映月》的琴声是怎样变化的?整首曲子有怎样的特点。
(1)琴声变化:(______)→(______)
(2)特点:________
17.联系上下文,品读语言,展开想象,将文中的横线补充完整。
18.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照样子续写阿炳通过琴声向我们展现的情景。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接着________
19.结合短文,阿炳通过琴声向“我们”表达的情感中不包括( )
A.他热爱音乐、家乡,热爱家乡的清泉月光 B.他对双目失明的愤恨
C.他对未来充满希望 D.他没有向命运屈服
20.阿炳曾经两次听过二泉的流水声,这两次“听泉”经历有什么不同?并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_______
21.读了这篇短文,说说阿炳创作二胡名曲的历程给了你怎样的启迪?
_______
阅读。
《只有一个地球》片段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 )谁的恩赐,( )经过几百
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22.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A.……不但……还…… B.……不是……而是……
23.“本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不能再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
24.“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这句话在文段中起____________的作用。文段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5.读画“ ”的句子,请你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一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