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矛盾观出发看待网络的利害
外国语学院日语132班 梁婉蔚 1318200038
网络的利害一直都是争论不休的问题,随着技术的发达,现在网络能够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了。网络是好是坏又被作为一个热点在争论,今天我们想从矛盾观的角度来看待网络的利害这一问题,首先我们对矛盾观做一个简单的论述。
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一个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要区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逻辑矛盾是指人们思维过程中由于违反形式逻辑规则所造成的自相矛盾;辩证矛盾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统一关系。列宁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任何科学的认识,一方面要排除逻辑矛盾,另一方面要研究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矛盾。
网络对于人类社会既存在好处,又存在坏处,这是一种对立统一,所以我们要辩证的观点去看待网络对于我们的作用。
一方面,网络存在广泛的资源性,交际性,和快速传播性。网络的特效,对于广大的大学生来说,一是能够有利于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能够开阔大学生的视野,节约学习时间;三是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便于大学生产生协同学习的观念。
网络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网络众筹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技术和提高已有技术的资金支持。众筹网,一个网络众筹平台,通过网民的捐助为许许多多的大学生带来了数不清的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让一怀有想法的大学生的创新想法有了实现的机会。同时,在原有的想法上,这些学生又一次次的有了新的想法,这就是网络激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体现。
网络能偶开阔大学生的视野,网络能够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知道天下大事。我们大学生没有三头六臂,没有千里眼顺风耳,我们不能日行千里,去遍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但是通过网络学生也能在网络上踏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通过网络的交际,我们能够与世界各地的人交流,了解各地的文化知识。同时,网络具有的广泛资源,能够让我们可以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上网可以充实头脑,只要留心就可以学到许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
网络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大学生的一个被人经常提及的缺点就是缺乏信心,不敢与外界对话、交流。现在有了互联网,他们可以彻底克服这个心理障碍,并且在对外交流的过程当中,又开阔了自己的视野。网络为教育资源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不仅老师,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登录各类教育网站获取学习资讯。也可以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消除心理障碍,可以没有顾忌地向网友倾诉心事,减轻课业负担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时至今日,网络的好的作用也越来越多。网络甚至能成为我们监督政府和反贪反腐的有利工具。网络舆论监督随着“天价烟事件”、“邓玉娇事件”、“孙志刚事件”、“钓鱼执法事件
”等一系列事件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用自己影响并形成社会舆论高潮并最终影响了事情的发展的强大力量向社会显示着当代网络舆论监督在舆论监督方面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一直被看作是网络舆论监督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湖北青年在广州收容人员救助站被殴致死的消息在网上传播后,一时间互联网上的抗议声此起彼伏,网友们强烈而执着地要求有关部门严惩凶手,公开处理此事。这种舆论声势不仅引发了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该案的高度重视,13名疑犯被缉捕归案,还直接导致了实行了20多年的《城市流
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废除,这让我们第一次清楚地看到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巨大力量。其后的“72码”、“躲猫猫”和“游戏死”等一系列事件让我们清楚地看到网络舆论监督的强大力量。网络舆论监督通过它的时效性和广泛传播性,让民众也时时关心事件动态。
此外,网络反贪反腐也不容小看。2012年11月28日,网友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组视频和照片,称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单增德与一单身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长达6年,如今想甩掉“包袱”,动用警力非法拘禁其。单增德此前还给该写了一封“离婚承诺书”:“自今天(11月21日)开始一个月之内(至12月20日止)与张风云离婚。离婚后与苏春媛结婚。特此承诺。”山东省纪委调查后认定该承诺书情况属实,并对单增德立案调查。这是著名的单增德“承诺书”事件。这事件被网友笑称“小三”是反腐的主力的体现,但是我认为这更多的体现的是网络反腐的力量。这事件的开端是“小三”把承诺书发上微博,引起了少部分网民的注意,进行了转发,最后通过大量网民的转发,引起了监察部门的注意。
2012年来典型的网络反腐事件还有,“雷政富事件”、““表哥”杨达才事件”、““房”龚爱爱事件”,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案例都无一不体现了,网络反腐的力量和网络对于反腐的好处。
但是,正如矛盾观所说的一样,矛盾具有普遍性,即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网络虽然有说不尽的好处,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危害。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所以说,对于网络的坏处,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正如许多现今人们所议论的一样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人们生活习惯。网络成瘾;信息垃圾;人际淡化。基于种种网络的各种特点,它在紧密渗透进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互联网的传播使得人们了解的越多,好的学到的同时,不良风气也学到了不少,如现今活跃的非主流风潮,使得大多数未成年人盲目跟风。网络成瘾使人性情躁动,在游戏中遇到的不顺易带入现实生活。信息充斥使人与人信任度不断降低,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人们在生活中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不可不谓巨大。
网络的好处与坏处网络教育也容易造成青少年过份的依赖性,青少年缺少实践中得到的直接经验,上网后有
些人以为什么都可以从网上得到,其实不然,因为青少年成长的正常过程是不可能被替代的;网络教育不象过去的教育或媒体有主流,可控制,它的无权威、无主导、多元化在带给青少年方面的信息的同时,对于尚未完全培养出正确判断能力、自主分析能力的青少年来说,会影响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还有,由于网络快捷方便,使青少年更疏了实际的人际交往,社会活动,易使青少年的情感趋于冷漠,造成”自我封闭”状态;另外,网络毕竟是”虚拟社会”,而与现实社会的反差,会影响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能力。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泛滥成灾,垃圾信息对学生整体素质造成冲击;网络传播成为诱发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冲突与失范的重要因素,如虚拟的网恋,让不喑世事的学生上当受骗;“网络上瘾症、孤独症”等网络技术副产品使一些学生行动变异、心理错误乃至生理失调,造成身心危害;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强化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对其民族文化素养造成冲击。
网络带给青少年学生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迷恋网络,荒废学业。许多的学生,自制力不强,喜欢上网游就无法自拔,甚至逃学就只是为了玩游戏。 陈刚,男,高三学生,网络游戏高手。一个月前曾就读某校高三某实
验班,现已到成都某建筑工地打工。这位同学三年前初中毕业时,曾以557分(满分为600分)的中考成绩雄居雁江区某片区第一名,且物理学科成绩得了满分一百分。该生被录取为四川省某示范高中实验班学生,因其成绩优异,获得该示范高中“四免”奖励(第一学年免学费,免书本费,免微机费,免住宿费)。高一时,陈刚结交了一位绰号叫小辉的无业人员。小辉的舅舅是街上某网吧老板,小辉以“办招待”的名誉,两次邀请陈刚到其舅舅网吧玩。这一玩就玩了一个通宵,这一玩就一发不可收拾,这一玩就玩掉了陈刚一生的追求。也就是从这一天起,陈刚成了网吧的常客。陈刚以其过人的智慧,“不负众望”,在其它的很多诸如等等之类的游戏上很有“建树”,并很快成长为为游戏行家称道的“传奇高手”(“传奇”是时下流行的一种网络游戏)。陈刚的学业成了副业,游戏成了主业。学业荒废了,游戏成了他日夜研究的对象。陈刚的学习成绩便是江河日下,常常是科科不及格,到高三第五学期期末考试,陈刚的数学成绩得了个有史以来的最高分——5分(满分为150分),陈刚的家长是“恨铁不成钢”,无奈之下,只好让他外出打工体验生活去了。陈刚从成绩兼优的好学生,一落千丈最后连大学也上不了,都是网络害的他。
二.不慎交友,身遇残害。与网友见面,受骗被强暴、与网友见面,被致死、结识网友,受骗被奸拍裸体照骗钱的事情也不少见。很多青少年并不具有丰富的社会经历,在识
人待物上是没有经验的,所以有时候在网络上结识的“好友”也并不一定就是好人。2012年6月,林某通过手机结识了17岁少女小芳(化名)。认识没几天,10日凌晨,林某就约小芳至酒吧喝酒,小芳应邀前往。几杯酒下肚,两人一起将另一名朋友送到了嘉禾路一家酒店。凌晨4时许,林某也在该酒店办理了入住手续,并不顾小芳反对,连拉带扯将小芳带进了房间内。随后,林某狼本性尽显,强行亲吻了小芳,并脱去小芳的外衣、贴身衣物等继续实施猥亵。小芳万般挣扎,终于逃出了“狼窝”。逃出之后,小芳立即联系其家属报警,民警赶到,在事发房间内将林某抓获归案。经检查,小芳腰部、肘部、大腿等处受伤。经思明法院判决,林某犯强制猥亵妇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因此,与网络“好友”见面时,一定要有防范意识,现实中“网友”被、被、被,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三.网络成瘾,走上犯罪。有大部分人,网络成瘾后,因为付不起网资或者没有钱财供他们使用又好吃懒做不去工作,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2006年3月22日中午11时许,甘肃省武威市青年许福斌因不满父母对其上网的责骂,将父母杀害,而后从父亲身上搜得现金27元,继续回网吧上网。2005年7月30日,北京沉迷网游的16岁少年小韬向父亲要钱未果后,扬言杀死父亲。当晚,父亲发现儿子房间的桌子上居然放了一把菜刀,绝望的父亲用
地上的哑铃将儿子杀死。沉迷网络游戏,连父母也能拔刀相向,这样人觉得心寒。
同时,网络监督和网络反腐也存在坏处。网络的匿名性给予网民更强的安全感,助于他们更充分地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权。但同时,不乏些浑水摸鱼者暗藏其中。他们随意发布传播信息。更有甚者为了自身利益刻意发布虚假信息,造成社会不必要的恐慌,这不仅降低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也极大地影响了网络舆论监督的效力。因为网络是匿名的,所以故意捏造故事来诬蔑他人的事情也多有发生,这些虚假的举报信息极大的浪费了监察机构的财力人力物力。
在网络舆论监督中形成的舆论压力往往会对处于审判过程中的司法机关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一些社会重大刑事案件的审理,“一边倒”的网络舆论无形中对审判结果起到了某种导向作用,从而造成了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而这又可能影响司法公正。有很多人说“药家鑫事件”事件是网络舆论影响了判罚的公正,使得一个有极好音乐天赋的学生就这么没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体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所
以我们要把握好这一原则,合理转化网络的利弊,让网络成为我们建设新中国的有利武器。
正确认识网络这把“双刃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网络作为一个载体,衍生出了多种信息传递的方式。通过网络接触到前所未有的广阔的空间,能更加有效和广泛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情感和了解社会。在它积极作用的背后,网络空间又以令人眩晕的彩诱惑着人们,使得部分人陷入到迷失自我的陷阱中。因此我们需要在大量的信息中到精华,所谓精华就是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能对自己有帮助的资源。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目的地进行阅读。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将有限的精力耗费在无用功上。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