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 ...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训练)
1.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种新的赋税制度是指(     
A.租调制    B.均田制    C.租庸调制    D.两税法
2.明太祖朱元璋派国子监监生武淳到各地丈田绘制鱼鳞图。鱼鳞图以“随粮定区”为原则,载明田亩方圆、四周界至、土地肥瘠和户主姓名等内容。编制鱼鳞图册旨在(     
A.抑制土地兼并    B.进行赋役征发    C.实行社会救济    D.维护社会治安
3.中国古代的税收支付经历了由缴纳实物(如田赋缴稻谷等)到缴纳货币(如明代“一条鞭法”改革后主要纳银)的过程。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    B.农业经济衰退
C.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D.商食官模式产生
4.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土地兼并严重    B.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C.均田制遭破坏    D.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5.《资治通鉴》载:“……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上述材料反映出(     
A.征税的主要标准从财产转为人丁    B.土地兼并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C.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    D.农民获得了充分的生产时间
6.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然而,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     
A.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    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影响
7.下表征收方式的转变反映出当时(     
制度
征收方式
租庸调制
租:政府授田的男丁,每年须交纳粟二石
庸:每丁每年须为国家服劳役二十日
调:每丁按照当地的出产,每年输纳绢二匹、绫二丈、绵三两
两税法
全国各地的人民,一律以现有男丁与田地数目为标准,划分等级,规定税额,分夏、秋两季交纳,其税额概以钱计,再折合绫绢缴纳
A.货币地租出现    B.封建剥削减轻    C.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D.实物地租消失
8.史载,隋唐时期关中地区的许多农民被迫贱卖菽票,然后去市场上以高价购买绢布等纺织品,用以缴纳官府的赋税。这一现象主要说明当时关中地区(     
A.集市贸易突破坊市界限
B.农业经营模式发生根本改变
C.地方政府放松抑商政策
D.部分农副产品日益的商品化
9.财政年度是人为制定的收支结算的起讫时间。汉代的财政年度计算是“计断九月”,取决于粟的成熟时间;唐代的财政年度计算则是“岁终为断”,与水稻的成熟时节相适应。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    B.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C.区域经济地位的变动    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10.“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以下变法思想按朝代排序正确的是(     
①“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
②“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③“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④“民有所犯,依法而断。”“法既豫定,民皆先知。”
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④③①②    D.②③①④
11.据汉代文献记载,“官收百一之税,民收太半之赋,官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暴,酷于亡秦。是上惠不通,威福分于豪强也”。由此可知,汉代(     
A.土地兼并得到遏制    B.民众负担依然较重
C.地方豪强干预司法    D.税制改革有名无实
12.有学者认为1799年英国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先决条件“首先是由于政府成功地(通过议会)说服公民,所得税对于资助一场深得人心的即使昂贵的战争是必要的;其次,政府能够提供保证把税金用于军队本身,最终目的就要拿下一场完胜的战役;第三,政府能够提供保证,每个公民都缴纳自己的那一份,政府机构会相对诚实,没有人会吞噬这些钱财。”上述材料不能说明(     
A.开征新税种的目的是解决财政问题    B.英国政府清廉公正深受民众的信任
C.战争是开征个人所得税的直接原因    D.民主政体有助于个人所个税的开征
13.下列两则材料是对两税法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前者认为两税法意在防止官员枉法
B.后者认为两税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C.前者把两税法的失败归结于官吏腐败有失偏颇
D.后者对两税法的评价较前者更加符合历史事实
14.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丁”系制度性词汇,具有社会和自然的双重属性。如表是清代部
分时期“人丁”一词在《清实录》中出现次数的统计。据此可以推知(     
全国知名高中
时期
出现次数
次/年
康熙朝
120
1.97
雍正朝
46
13.54
乾隆朝
64
1.07
嘉庆朝
10
0.40
A.社会结构出现根本变革    B.传统经济内部萌发的新因素受益
C.自然经济解体步伐加速    D.人地矛盾激化推动土地制度变革
15.安史之乱以后,国家失去有效控制户口及田亩籍帐的能力,土地兼并更是剧烈,加以军费急需,各地军政长官都可以任意用各种名目摊派,无须获得中央批准,于是杂税林立,中央不能检查诸使,诸使不能检查诸州。据此可知,安史之乱后的唐朝(     
A.地方财政收入丰盈    B.土地私有制遭破坏
C.藩镇制度逐渐形成    D.赋税制度亟需改革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国家。1798年英法战争时,英国为筹措战争经费,开征临时性质的综合所得税,但未能实现。1803年对拿破仑军队开战时,制定新的所得税法,1815年废止。1842年英国再度引入个人所得税,因遭到民众反对而时兴时废,直到1874年才成为固定税制。这一时期,西方各国也相继效仿开征个人所得税。进入20世纪,英国个人所得税仍与政府年度预算一样,需要议会每年以法案来确立。
——摘编自张艳霞、王方东《西方个人所得税法的起源及其发展》
材料二   1911年,为应对日趋恶化的财政状况,清政府派大臣出洋考察后起草了《所得税章程》,但未能真正实施。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所得税条例,亦未能实施。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实行低工资、广就业的政策,中央政府曾多次研究个人所得税,但最终仍没有开征。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
税法》,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1986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初步形成三税并存的特殊格局。1994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全面改革个人所得税,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套比较完整、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此后,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多次修订完善。
——摘编自赵仁平、杨瑞《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历史与功能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个人所得税法演进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变迁过程,并指出其各阶段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外个人所得税法的变迁,谈谈你的认知。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汉关因汉口开埠而设立,是武汉在近代中国经济史上占据显要角的身份标识。其设立引入了沿海外贸口岸的贸易制度,极大改善了中外贸易的营商环境。以直接出
口而言,1880年—1888年的贸易总值为5532万海关两,超过同时期的牛庄、天津、烟台、厦门等商埠,此后发展更为迅速,1899年,其贸易净值达9088万海关两,对外进出口贸易的规模达到历史的峰值,仅次于上海。
——摘编自周德钓、蔡萌《江汉关:作为武汉城市文化意象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二   195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它存在的基本问题是:总体关税水平过高,税率结构不尽合理,税则的商品分类目录不适应对外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交流的需要,等等。1985年颁布的同名税则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修改,主要是改变商品分类目录,调整进口税率。
——摘编自黄天华编著《中国关税制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江汉关设置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关税制度发展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