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同步训 ...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同步训练
1.辽宁为新中国的工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56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架新型喷气式飞机在沈阳试制成功,7月20日,我国最大的一座炼炉——鞍钢九号高炉,练出第一炉钢水。与上述成就相关的是(     
A.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三大改造    D.建立经济特区
2.它开创了中国特的工业化道路,中国特的计划经济模式开始形成,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全面的经济现代化。这反映的历史大事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B.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C.国有企业改革    D.第一个五年计划
3.胡兆森回忆:“1954年…举手表决通过了《宪法》,这是我最难忘的大事之、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胡兆森所回忆的史实发生于(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
C.中共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D.第一届全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4.如图中,老年妇女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的喜悦来自于(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C.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D.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5.1956年我国的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超过了前一年的25%,同时资本投入也增加了60%。这得益于
A.的推行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改革开放的深化
6.据统计,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进行了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其中冶金、机械、能源工业企业分别是20个、24个、52个,化工企业7个,轻工业和医药企业3个,国防军工企业44个。材料表明我国(       
A.重工业处于优先发展地位    B.工业布局日趋合理
C.“一五”计划推动民生不断改善    D.工业落后的面貌已彻底改变
20大召开几天7.我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仪表、电解铝、无缝钢管、合金钢等,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从而改变了我国工业残缺不全的状况,增加了基础工业实力。这一转变
A.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C.得益于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
8.石家庄市1953年全市在职职工人数为81067人,1957年达到182188人,与1953年相比增长百分之五十之多。这主要得益于(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民主政治的进步
C.城市功能的转变    D.物质生活的改善
9.在《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写道:(1954年确立)这一制度……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材料中的“这一制度”指的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10.以重工业为核心是这一时期工业化的鲜明特,由于中国的工业化基础十分薄弱,苏联式的工业化道路能帮助中国在较短时期内快速建立全面工业化的基础,将中国由自给自足的农业国转变为现代化的工业国。材料中的“这一时期”是(       
A.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改革开放时期    D.“”时期
11.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这一投资结构体现了建国初我国(
       
A.重工业位于世界前列    B.经济建设与国情紧密结合
C.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
1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任务,主要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等。这反映了
A.中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C.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D.中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13.“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材料中的现象发生于
A.“一五”计划时期    B.“”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4.下图是《1952年与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对比图》,促使图中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有(       
①“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 ②实行运动
③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热情 ④苏联对工业项目的援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第二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一宪法条文的首次出现表明(     
A.政治协商制度建立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C.国内主要矛盾转变    D.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形成
16.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
大影响。
材料二: “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实施工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材料三: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工业和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3)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次工业化建设的分布特点。
(4)综上所述,你获得了哪些关于工业化建设的启示?
17.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人民取得革命胜利,踏上了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征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辽宁省农民给的一封信
材料二   “一五”计划前后部分行业产量变化情况
(1)写出与材料一相关的改革名称,出材料二中增长幅度最大的一个行业。
(2)综合上述材料,阐述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参考答案
1.B
依据“1956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架新型喷气式飞机在沈阳试制成功,7月20日,我国最大的一座炼炉——鞍钢九号高炉,练出第一炉钢水”等信息可知与“一五”计划有关,1953年我国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实施“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而东北地区则是一五计划重工业集中的地区,1957年“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材料所述现象正是“一五”计划在重工业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B项正确;1950-1952年我国开展,废除了农村的封建地主土地制度,使得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1953-1956年,我国开展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1980年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厦门等四个经济特区,迈出对外开放的步伐,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形
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创了中国特的工业化道路,中国特的计划经济模式开始形成,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全面的经济现代化,D项正确;题干主要阐述中国特的工业化道路,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无关,排除A项;题干主要阐述中国特的工业化道路,没有涉及手工业合作化运动,排除B项;题干主要阐述中国特的工业化道路,没有体现国有企业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
3.D
根据材料“1954年…举手表决通过了《宪法》,这是我最难忘的大事之、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项正确;第一届政协会议是在1949年召开,排除A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排除B项;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排除C项。故选D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