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战争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20大战役——突破乌江战役
·文艺之窗·
234
红军战争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20大战役
——突破乌江战役
中共黔南州委党校    蒋  婵1  王  丽2
中国工农红军自成立以来,到长征胜利,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了大小无数场战斗、无数次战役,最具代表性的战役则有20別场,它们分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长沙战役、苏区第一次反“围剿”、苏区第二次反“围剿”、 苏区第三次反“围剿”、 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漳州战役、苏家埠战役、反6路围攻、湘江战役、强渡乌江、四渡赤水、遵义战役、大渡河战役、强渡嘉陵江、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西征战役、山城堡战役。这20场战役中,发生在贵州境内的就有三场著名的战役,即:强渡乌江、四渡赤水、遵义战役。笔者因工作在黔南,因此本文主要讲述发生在黔南的乌江战役。强渡乌江战役是指红军长征到达乌江南岸,分别在乌江回龙场、江界河、孙家渡、茶山关几个渡口强渡乌江发生的几场战斗和智取遵义城而组成了强渡乌江战役。在组成强渡乌江战役的几场战斗中,又以强渡乌江为整个战役的重要部份,而整个战役的核心则是发生在瓮安县境内的突破江界河渡口和孙家渡渡口战斗。笔者
从诸多资料中看到强渡乌江战役一个共同的名字:江界河,由此,可以判断: 发生在瓮安县境内的江界河渡口---孙家渡一线突破乌江的战斗是整个强渡乌江战役的主战场。
或许有人会说;突破乌江战役不只发生在瓮安,按当时的战斗情况和战役部署,应该是分别从余庆县的回龙场渡口、瓮安县的孙家渡和江界河渡口、开阳县的茶山关渡口等同时发起攻击,怎么能把强渡乌江战役定位在瓮安境内的战斗呢?是的,持有这一观点的人不在少数,而且其它一些当年红军强渡乌江的战场所在地也立上纪念碑,表明此地为当年红军突破乌江的所在地和主战场,当然,这样做也是对的,它不仅起到说明此地为红军突破乌江战斗所在地的作用,更能起到教育子孙后代的作用。然而,按当时的战斗部署来看,中革军委采取的战略战术应该是多点、多路同时发起对乌江天险守敌的攻击。有一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任何一场战斗,指挥者都必须明确:战斗的主攻方向(或叫主攻点)、战斗的佯攻方向(或叫助攻点)、战斗的目的等,然后部署部队展开战斗,那么,对于强渡乌江这场著名的战役,指挥者的主攻方向在哪里?佯攻方向是哪里?对此,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认为;当年强渡乌江的主战场(主攻方向)就是瓮安县境内的江界河渡口---孙家渡一线,而回龙场和茶山关两渡口为佯攻方向,因此,强渡乌江战役主要是指发生在瓮安县境内的突破乌江战斗。
一、乌江战役发生的主要原因 红军方面:
(一)1934年12月12日在湖南省通道县紧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经的据理力争,改变了“三
人团”原定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避免了红军钻入蒋介石在湘西为红军布置的大口袋。进入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后,红军在黎平县进行了三天的短暂休整,将部队的行军模式进行了改变,改过去“三人团”制定的“甬道式”行军为“三角式”行军,即:中央纵队居中,红一、三军团在左右两侧,红五军团断后,行军目标直指乌江南岸。居中的中央纵队目标直指江界河渡口,而中央纵队里是整个红军中的首脑机关,以及党政军主要领导和家属等,所以,中央纵队前进的目标是整个战役的重点。
(二)黎平会议决定:到黔北去,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新苏区。红军的目标直指遵义,而乌江则是横恒红军通往遵义的天险。就在三路红军分别到达乌江南岸的回龙场、江界河、茶山关渡口之时,国民党以薛岳为主的追剿部队己尾追红军而
来,这对于刚刚经历了湘江战役之痛的红军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猴场会议采纳了正确的军事思想,结束了李德等“左倾”错误路线对红军的独断军事指挥,决定迅速抢渡乌江,向遵义挺进,摆脱前有乌江天险,后有追兵围剿的严峻形势,不能让乌江成为红军的第二个湘江,必须改变红军自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
国民党方面:
(一)贵州军阀王家烈虽集贵州的军政大权于一身,但实际上内部却是派系林立,表面听从实则各自为政,而王家烈所能指挥的只有自己的两个师5个旅15个团,且战斗力低下,士兵几乎均为“双兵”。
当红军进入贵州,特别是逼近乌江,威胁到王家烈的老巢----遵义和贵阳之时,他才大为恐慌,急令贵州全境协力防堵红军,妄图凭借乌江天险防堵红军进入遵义一带。
20大召开几天(二)红军大举入黔,出乎蒋介石的预料,因此,蒋介石一面密令薛岳率20万大军一路追击进入贵州,一面急令黔军王家烈部严防死守乌江,堵截红军于乌江南岸,并积极配合国民党中央追剿军薛岳部在乌江南岸地区拦阻红军,力图把乌江“变成第二条湘江”,将红军歼灭于乌江以东、以南地区。同时,蒋介石还有另一个目的,充分利用红军入黔之机,派重兵尾追入黔,一为追剿他的心腹大患----红军,二为染指贵州政治、军事,借机解出他的另一个心病----云、贵、川三省多年来的各自为政和对其统治的阳奉阴为。为此,蒋介石还调动湘、桂、云、川四省地方部队从四面八方杀入贵州,妄图把乌江南岸变成剿杀红军的主战场。
二、乌江战役双方的兵力部署 红军方面:
为实现黎平会议决定,尽快摆脱红军长征以来因错误的、独断的军事领导造成的被动局面,当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黄平县时,进行了一个短暂的休整,重新调整了兵力部署,对突破乌江的战略计划确定为:以中路为重点,多路、多点、多渡口同时发起攻击,以确保中路强渡成功。战役总指挥:红军总司令朱德。
1934年12月28日晨,红军分三路纵队直奔乌江各渡口,第一路:以彭德怀为军团长的红三军团约1万
人为左路纵队,从黄平县城出发,经松洞进入瓮安县,目标直指开阳县茶山关渡口,突破茶山关渡口后迅速向遵义集结并警戒贵阳方向之敌,同时派一个团从瓮安县城出发,经鱼河直扑孙家渡,抢占孙家渡并迅速占领对岸渡口。
第二路:以林彪为军团长的红一军团约1万余人为右路纵队,以第1师第1团为突击队从黄平县出发进入余庆县,目标直指回龙场渡口。
第三路:以中央纵队为主体约1万余人,以红一军团第2师4团为先锋,1934年12月30日从黄平县出发,经瓮安老坟咀后进入猴场,目标直指瓮安境内的江界河新、老渡口。
国民党方面:
(一)黔军兵力部署:
当中央红军进入贵州后,王家烈曾抱有观望态度,以图保存自己的实力,以期巩固自己在贵州的统治地位。当红军逼近乌江,对王家烈的老巢及政治统治造成威胁时,除急令贵州各县协力防堵红军外,对乌江沿岸的具体部署为:
1、令黔25军副军长兼教导师师长,同时还兼任川南边防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